第336章 兵變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開始,也是最快動了反叛念頭的,其實是輔公祏的朋友,左遊仙。】
【杜伏威一走,左遊仙便立刻開始勸說輔公祏發動兵變,輔公祏其實心中也是頗為意動,並沒有如何猶豫,便同意了這個想法。】
【但,雖然杜伏威離開了,且輔公祏本人有處理政務的權力,可發動兵變的核心所在——兵權,卻並不在輔公祏手上,而是在收到杜伏威命令、監視提防輔公祏的王雄誕手上。】
【而王雄誕作為杜伏威的義子和最信重的大將,他完全忠於杜伏威,根本不可能同意輔公祏的想法,站在他這一邊。】
【那麽,要怎麽把王雄誕這個絆腳石挪開,把兵權收到自己手中呢?】
【輔公祏頭腦靈活,很快就想出來了一個對王雄誕極為有效、堪稱特攻的計策——他不是忠於杜伏威嗎?那就用杜伏威的名義來壓製控製他!】
【沒兩天,輔公祏便找到王雄誕,聲稱自己收到了杜伏威的來信,說,信中在懷疑責備王雄誕懷有二心;而這封信當然是假的,是輔公祏全盤偽造的,他作為杜伏威的曾經的至交,又在江淮軍中地位頗高,對杜伏威的字跡非常了解,偽造一封信件並不困難。】
【而王雄誕這個人,雖然他確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將領,戰場上對戰局把握準確,對戰機嗅覺敏銳,有勇有謀,敢於衝殺,但這是在軍事方麵;而在政治方麵,王雄誕雖不至於是什麽迷迷糊糊一竅不通,但也沒什麽高超水平。】
【輔公祏這麽一說,又把信件給他一看,王雄誕就真的相信了,並落入了輔公祏的陷阱之中——對於杜伏威莫名其妙懷疑自己,覺得自己有二心,王雄誕非常不高興,也非常傷心,畢竟他把杜伏威當做是自己的主公,主公突然就懷疑自己,他如何能夠接受?】
【因此,王雄誕幹脆托病在家,不再沾手任何軍務兵權——這其中,可能有他因為這件事情真的覺得難受、不舒服,可能有他也想要借此表明自己絕對沒有二心的意思。】
【但總而言之,王雄誕是把軍務兵權都撒手不管了。】
【——很難說輔公祏在製訂這個計劃的時候,是不是也考慮到了王雄誕可能有的反應和行為。】
【王雄誕撒手不管,這幾乎是輔公祏最想要見到的結果。】
【軍務兵權就在那裏,每天都有相應事務需要處理,王雄誕可以出於種種原因撒手不管,但是這些事情總是需要人處理的啊!】
【讓誰去處理?其他將領?有誰能夠擔得起這樣的責任,有誰能有這樣的資格?】
【隻能是輔公祏來掌管處理,反正他是元老,又反正他現在也有處理政務的職責和權力。】
【就這樣,輔公祏輕輕鬆鬆獲得了兵變的核心要點:兵權。】
【有了兵權在手,輔公祏便開始了下一步的行動。】
“難道就不能有文武雙全,政治軍事都優秀的人才嗎?”朱棣也陷入了這個思考之中,“或者說,朕也不要求此人在政治上多麽高明出色,但至少也能看明白政治局勢、看清楚有些事情可能存在貓膩……”
“最少,不會像是王雄誕這樣,輔公祏稍稍一騙他,拿出來一個不能保證真假的、指責他懷有二心的信件,就真的直接選擇相信了吧?”
朱棣感歎道,他看向自己的兒孫,目光中也帶著些殷殷期盼。
——作為朕的子孫,你們是不是也應該想辦法解決解決朕的這個擔憂呢?
朱高熾和朱瞻基則都沉默以對,視線飄忽,盡可能地迴避著朱棣的目光。
朱棣:“……”
朕就知道,什麽兒子孫子,什麽繼承人,什麽後代傳承,都是不靠譜的!不能指望的!
真正能夠指望的,能夠解決自己的擔憂和疑慮的,隻有自己!
朱棣在心中沉痛歎氣。
他如今的朝堂上,武將的問題真的不少,所以他才有這方麵的問題——他又不是杞人憂天,沒事兒自己給自己找苦頭吃。
武將……數量當然沒有問題,一眼望去人才濟濟,滿滿當當;但是吧,質量方麵就……確實有些欠缺。
那些在朱棣心目中,能夠擔當大任的將領,實在是沒幾個,而這幾個還都有著各自的重任在身,根本脫不開身來,去處理其他問題——當然,值得慶幸的是,這幾個將領在政治方麵,基本的水平還是有的。
嗯,不是王雄誕那樣的政治水平。
可是,其他的武將……那就很難說他們的軍事水平和政治水平究竟如何了。
軍事方麵,當然不是什麽草包,也不是不會打仗,作為大多數都曾經參加過靖難的將領,仗肯定是會打的,經驗也是有的,但他們的水平卻達不到朱棣現在的需求;
政治方麵,目前也確實沒有犯下什麽大錯,也沒有捅出個什麽巨大的幺蛾子,不會胡來亂來,可要說有多高明……那還真看不出來。
唉!
自己還說什麽政治軍事都優秀,現在看來,要是能有個軍事方麵極為出色的將領,就應該謝天謝地,感謝祖宗保佑了。
——政治,這方麵的事情還是先往後放放吧。
朱棣冷眼看了一下自己那兩個還在裝鵪鶉的兒孫,心中冷哼——不隻是這將領人才方麵的問題不能指望什麽兒孫後代,就是自己的政治規劃、長遠目標,都隻能自己去解決。
指望兒孫?說不得在自己沒了以後,他們的規劃就和自己直接來了個背道而馳呢!
所以……他還是自己上戰場吧。
【當然,王雄誕最後還是知道了輔公祏等人的計劃,也知道了這封信其實是假的、杜伏威根本沒有寫過這封信,但那個時候大勢已去——因為當王雄誕知道此事的時候,是輔公祏派遣自己的黨羽前去勸說王雄誕的時候。】
【王雄誕在這個時候,依舊忠於杜伏威,並不願意接受輔公祏的勸降。】
【他嚴詞拒絕道:“如今天下才剛剛平定,吳王又在京城之中,大唐軍隊的威力所向無敵,有目共睹,怎麽可以自己沒事兒找事兒、自己要滅族呢?”
“至於我王雄誕,唯有一死可以迴報,恕我不能聽從命令。即便現在跟著您一起倒行逆施,也不過是苟活上百餘日而已,而一個大丈夫,又怎麽能夠因為舍不得幾日的活頭就要把自己陷於不義之中呢?!”】
【從他的發言來看,王雄誕不隻是忠於杜伏威,因為忠心所以不願意跟隨輔公祏;同樣也因為他對當下局勢的判斷——還是那句話,雖然王雄誕在政治上水平非常有限,但在軍事方麵,他還是頗有些天賦的。】
【他能夠看得出來,如今的李唐的軍隊實力強橫,也能夠看明白,江淮軍雖然看起來風風光光,但並不是李唐軍隊的對手。就像他說的那樣,即便現在投了輔公祏,得到的結果也不過就是現在不死而已,但過上個幾天,百餘天,還是會死,而且還是因為“反叛”這樣的負麵名聲而死。】
【何必呢?不值得啊。】
【輔公祏聽到王雄誕的話之後,明白自己不可能說服王雄誕了,於是,直接將王雄誕殺死。】
【李淵等人在後來因感念王雄誕的忠心,所以對王雄誕的子孫有幾分蔭庇,也對王雄誕進行了追封。】
【杜伏威一走,左遊仙便立刻開始勸說輔公祏發動兵變,輔公祏其實心中也是頗為意動,並沒有如何猶豫,便同意了這個想法。】
【但,雖然杜伏威離開了,且輔公祏本人有處理政務的權力,可發動兵變的核心所在——兵權,卻並不在輔公祏手上,而是在收到杜伏威命令、監視提防輔公祏的王雄誕手上。】
【而王雄誕作為杜伏威的義子和最信重的大將,他完全忠於杜伏威,根本不可能同意輔公祏的想法,站在他這一邊。】
【那麽,要怎麽把王雄誕這個絆腳石挪開,把兵權收到自己手中呢?】
【輔公祏頭腦靈活,很快就想出來了一個對王雄誕極為有效、堪稱特攻的計策——他不是忠於杜伏威嗎?那就用杜伏威的名義來壓製控製他!】
【沒兩天,輔公祏便找到王雄誕,聲稱自己收到了杜伏威的來信,說,信中在懷疑責備王雄誕懷有二心;而這封信當然是假的,是輔公祏全盤偽造的,他作為杜伏威的曾經的至交,又在江淮軍中地位頗高,對杜伏威的字跡非常了解,偽造一封信件並不困難。】
【而王雄誕這個人,雖然他確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將領,戰場上對戰局把握準確,對戰機嗅覺敏銳,有勇有謀,敢於衝殺,但這是在軍事方麵;而在政治方麵,王雄誕雖不至於是什麽迷迷糊糊一竅不通,但也沒什麽高超水平。】
【輔公祏這麽一說,又把信件給他一看,王雄誕就真的相信了,並落入了輔公祏的陷阱之中——對於杜伏威莫名其妙懷疑自己,覺得自己有二心,王雄誕非常不高興,也非常傷心,畢竟他把杜伏威當做是自己的主公,主公突然就懷疑自己,他如何能夠接受?】
【因此,王雄誕幹脆托病在家,不再沾手任何軍務兵權——這其中,可能有他因為這件事情真的覺得難受、不舒服,可能有他也想要借此表明自己絕對沒有二心的意思。】
【但總而言之,王雄誕是把軍務兵權都撒手不管了。】
【——很難說輔公祏在製訂這個計劃的時候,是不是也考慮到了王雄誕可能有的反應和行為。】
【王雄誕撒手不管,這幾乎是輔公祏最想要見到的結果。】
【軍務兵權就在那裏,每天都有相應事務需要處理,王雄誕可以出於種種原因撒手不管,但是這些事情總是需要人處理的啊!】
【讓誰去處理?其他將領?有誰能夠擔得起這樣的責任,有誰能有這樣的資格?】
【隻能是輔公祏來掌管處理,反正他是元老,又反正他現在也有處理政務的職責和權力。】
【就這樣,輔公祏輕輕鬆鬆獲得了兵變的核心要點:兵權。】
【有了兵權在手,輔公祏便開始了下一步的行動。】
“難道就不能有文武雙全,政治軍事都優秀的人才嗎?”朱棣也陷入了這個思考之中,“或者說,朕也不要求此人在政治上多麽高明出色,但至少也能看明白政治局勢、看清楚有些事情可能存在貓膩……”
“最少,不會像是王雄誕這樣,輔公祏稍稍一騙他,拿出來一個不能保證真假的、指責他懷有二心的信件,就真的直接選擇相信了吧?”
朱棣感歎道,他看向自己的兒孫,目光中也帶著些殷殷期盼。
——作為朕的子孫,你們是不是也應該想辦法解決解決朕的這個擔憂呢?
朱高熾和朱瞻基則都沉默以對,視線飄忽,盡可能地迴避著朱棣的目光。
朱棣:“……”
朕就知道,什麽兒子孫子,什麽繼承人,什麽後代傳承,都是不靠譜的!不能指望的!
真正能夠指望的,能夠解決自己的擔憂和疑慮的,隻有自己!
朱棣在心中沉痛歎氣。
他如今的朝堂上,武將的問題真的不少,所以他才有這方麵的問題——他又不是杞人憂天,沒事兒自己給自己找苦頭吃。
武將……數量當然沒有問題,一眼望去人才濟濟,滿滿當當;但是吧,質量方麵就……確實有些欠缺。
那些在朱棣心目中,能夠擔當大任的將領,實在是沒幾個,而這幾個還都有著各自的重任在身,根本脫不開身來,去處理其他問題——當然,值得慶幸的是,這幾個將領在政治方麵,基本的水平還是有的。
嗯,不是王雄誕那樣的政治水平。
可是,其他的武將……那就很難說他們的軍事水平和政治水平究竟如何了。
軍事方麵,當然不是什麽草包,也不是不會打仗,作為大多數都曾經參加過靖難的將領,仗肯定是會打的,經驗也是有的,但他們的水平卻達不到朱棣現在的需求;
政治方麵,目前也確實沒有犯下什麽大錯,也沒有捅出個什麽巨大的幺蛾子,不會胡來亂來,可要說有多高明……那還真看不出來。
唉!
自己還說什麽政治軍事都優秀,現在看來,要是能有個軍事方麵極為出色的將領,就應該謝天謝地,感謝祖宗保佑了。
——政治,這方麵的事情還是先往後放放吧。
朱棣冷眼看了一下自己那兩個還在裝鵪鶉的兒孫,心中冷哼——不隻是這將領人才方麵的問題不能指望什麽兒孫後代,就是自己的政治規劃、長遠目標,都隻能自己去解決。
指望兒孫?說不得在自己沒了以後,他們的規劃就和自己直接來了個背道而馳呢!
所以……他還是自己上戰場吧。
【當然,王雄誕最後還是知道了輔公祏等人的計劃,也知道了這封信其實是假的、杜伏威根本沒有寫過這封信,但那個時候大勢已去——因為當王雄誕知道此事的時候,是輔公祏派遣自己的黨羽前去勸說王雄誕的時候。】
【王雄誕在這個時候,依舊忠於杜伏威,並不願意接受輔公祏的勸降。】
【他嚴詞拒絕道:“如今天下才剛剛平定,吳王又在京城之中,大唐軍隊的威力所向無敵,有目共睹,怎麽可以自己沒事兒找事兒、自己要滅族呢?”
“至於我王雄誕,唯有一死可以迴報,恕我不能聽從命令。即便現在跟著您一起倒行逆施,也不過是苟活上百餘日而已,而一個大丈夫,又怎麽能夠因為舍不得幾日的活頭就要把自己陷於不義之中呢?!”】
【從他的發言來看,王雄誕不隻是忠於杜伏威,因為忠心所以不願意跟隨輔公祏;同樣也因為他對當下局勢的判斷——還是那句話,雖然王雄誕在政治上水平非常有限,但在軍事方麵,他還是頗有些天賦的。】
【他能夠看得出來,如今的李唐的軍隊實力強橫,也能夠看明白,江淮軍雖然看起來風風光光,但並不是李唐軍隊的對手。就像他說的那樣,即便現在投了輔公祏,得到的結果也不過就是現在不死而已,但過上個幾天,百餘天,還是會死,而且還是因為“反叛”這樣的負麵名聲而死。】
【何必呢?不值得啊。】
【輔公祏聽到王雄誕的話之後,明白自己不可能說服王雄誕了,於是,直接將王雄誕殺死。】
【李淵等人在後來因感念王雄誕的忠心,所以對王雄誕的子孫有幾分蔭庇,也對王雄誕進行了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