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江淮稱霸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是讓他們這麽做,他們就真的一點也不後退了?”
有很多人其實不太能夠理解。
雖然這部分士卒確實都是精兵,輔公拓也確實明確劃分了前鋒、中間以及他自己帶領的後排,又有嚴格的軍令——後退之人必將被斬殺……
但是,這些士卒竟然真的都一點都不後退嗎?
很多人並非這種士卒,自己也沒有類似的經曆,是以不太能夠想明白。
也有一些見識多的人覺得可以理解:“這很好理解啊,有什麽問題?”
“其實還是杜伏威平日裏訓練得當!”一個老者斬釘截鐵道,“這種方法又不是他們第一次用,之前講杜伏威如何訓練和組織大軍的時候就其實提到過,當時他就把精兵放置到前麵,如果後退就會被斬殺,但是精兵的待遇也是最好的。”
“這些士卒已經習慣了這種命令了,自然會遵從。”
除了這種嚴肅解說類的,還有打岔舉例貼近生活的:“就是這種前麵的士卒待遇足夠好啊!你們想想,要是能讓你們全家都過上好日子,不用擔心凍死餓死,還年年能吃上許多肉,家眷更是不用擔心前程生活……你們難道不願意拚一把嗎?”
這兩種解釋方式雙管齊下,很多人便也很快地明白了過來。
【這本是好事,可輔公拓在勝利的刺激下一時忘形,忘記了敵眾我寡的事實,反而下令追擊——李子通所部隻是軍心渙散而敗退,而不是兵力折損而敗退,被逼急了之後,李子通所部又殺了個迴馬槍,把輔公拓擊敗了。】
【輔公拓隻得率軍逃跑。】
剛剛還在為杜伏威所部歡唿雀躍的人齊齊陷入了沉默。
這……
這他們也沒有眨眼啊,怎麽一下子局麵就給翻轉過來了?
輔公拓前麵不是帶兵帶的好好地,還把那個李子通所部打得落花流水,四散而逃了嗎?
怎麽,突然,就變成了輔公拓這一部落荒而逃,慌亂不堪,而李子通所部則是奮勇向前,勇猛拚殺了???
“所以,這就是因為輔公拓追擊的太猛了?”一個年輕人喃喃。
其實除去聯想到自身處境,以至於擔憂若是爆發戰爭、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將會麵臨怎樣可怕的情況的擔憂外,不少年輕人對於這種旁觀者狀態的看戰爭發展還是有幾分興趣的。
嗯,隻要他們當下不要爆發戰爭——不論是外敵入侵,還是天下內亂,就可以。
而現在,有些人也逐漸能夠理解一些戰爭的情況,戰爭的戰術,雙方為什麽會走到最終的戰果……雖然不能說是就此變成了戰爭好手,也達不到紙上談兵的地步,可看明白過程倒是能夠做到了。
而這,就已經遠勝於他們過往的認知情況了。
【不過,李子通的快樂也沒有一直持續下去,輔公拓的混亂同樣沒有一直持續下去。】
【而且,這個時間非常短暫,就在當天晚上。】
【這天晚上,李子通因為之前的勝利而犯了輕敵的錯誤,在紮營的時候沒有設下防備措施——他可能覺得,輔公拓經曆了這樣的慘敗,根本不可能有什麽反攻的餘力。】
【但是,輔公拓方麵雖然經曆了戰敗,但也沒有慘烈混亂到這個地步。】
【此次出征也一同前來的王雄誕——就是之前那個救杜伏威於危難關頭、背著杜伏威逃走的王雄誕,發現了李子通的疏忽大意和輕敵傲慢,於是建議輔公拓,“不如我們發兵夜襲李子通吧!”】
【輔公拓思量再三,但還是由於過度的謹慎,並沒有出兵的勇氣。】
【雖然輔公拓這裏沒有同意,但是王雄誕依舊不放棄,他幹脆違反軍令,先斬後奏,用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擅自帶領了數百人自行出擊。】
【這一次出擊,雖然王雄誕隻是帶出來了幾百人,但依舊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成功突入了李子通的營地中,並且大肆縱火,徹底讓李子通的營地陷入了混亂之中。】
【李子通措手不及,且營地十分混亂,於是最終大敗慘敗,全軍潰散。】
【這一次夜襲,李子通的數萬人在一夜之間,就散了個幹淨。】
【於是,這一整場杜伏威與李子通的決戰,是杜伏威所部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雖然經曆了先勝後敗再全勝的轉折過程,但確實是做到了以少勝多,以一種頗為戲劇化的方式擊敗了十倍於己方的李子通的主力大軍。】
【於是,在江淮一帶,杜伏威獲得了最大的勝利,差不多是擁有了絕對的控製權。】
【當然,這一戰中,李子通還沒有死。】
“怎麽都是這樣……”劉徹感覺自己已經吐槽不出來什麽東西了。
他看了這麽多場戰爭,就沒有幾場是說獲勝就獲勝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總要發生了什麽轉折、發生什麽之前壓根沒有預想到的事情,甚至發生一些改寫局麵、扭轉局勢的大事。
而交戰的雙方,也總是能夠出現一些完全不應該——至少劉徹是這麽認為的——根本不應該犯的低級錯誤,以至於局勢倒轉,或者本來能夠獲勝的變成了慘敗。
就比如這一次。
輕敵,輕敵,輕敵也就算了,這種情緒確實也比較容易出現,特別是在獲得了較大的勝利之後。
李子通和輔公拓的這一戰,李子通輕敵也算是情理之中——一來,己方的兵力差不多是十倍於敵方,而且還都是主力,不是什麽雜牌烏合之眾,沒有戰鬥力方麵的問題。
畢竟,大部分時候,打仗就是比一個人多人少,種種兵法,種種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種種流傳於史書上的經典案例,那都是極少的。
之所以是經典,之所以被人銘記,不就是因為少嗎?!
以少勝多,到底還是少之又少的情況。
要不然,那些個周邊小國何必對大漢恐懼不已?人口,兵力,本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甚至在很多時候都是決定性因素。
二來,李子通在白天的交戰中,還成功地戰勝了輔公拓,讓輔公拓不得不落荒而逃。
這樣的情況在先,李子通覺得輔公拓不足為懼,也不算奇怪。
雖然說麵對敵人總應該全神貫注,但輕敵也總會出現。
但李子通他為什麽不設置防禦措施?
為什麽???!!!
劉徹想不通,他根本不能理解——事實上,比起什麽輕敵之情,他真正不能接受的其實是這件事。
輕敵,那就輕敵唄,隻要該做的都做好了,愛輕視不輕視,愛咋樣咋樣,誰管你?
但是怎麽就能連該做的事情、該做的措施都一個不做?
輕敵,和做好該做的事情——在這裏就是做好防禦措施,有衝突嗎?
沒有!
所以,為什麽不設置防禦措施?
就算不覺得輔公拓有能力發動反攻,有能力發動突襲,或者即使他發動突襲也不是己方的對手,但是那也不是不做防禦措施的理由啊!
劉徹不由想到了上一個死在沒有防禦措施這個問題上的人。
李密。
李密親自帶兵去和王世充交戰,結果紮營在山上,他就沒有做防禦措施,然後立刻就被王世充帶著騎兵衝進了營地……
啊。多麽相像啊。
劉徹覺得自己想不明白,於是幹脆把深深的疑惑和吐槽都倒給了衛青:“仲卿,你說這些人,他們為什麽就能不在營地周圍設置防禦措施?即使輕敵也能做好防禦啊不是?”
有很多人其實不太能夠理解。
雖然這部分士卒確實都是精兵,輔公拓也確實明確劃分了前鋒、中間以及他自己帶領的後排,又有嚴格的軍令——後退之人必將被斬殺……
但是,這些士卒竟然真的都一點都不後退嗎?
很多人並非這種士卒,自己也沒有類似的經曆,是以不太能夠想明白。
也有一些見識多的人覺得可以理解:“這很好理解啊,有什麽問題?”
“其實還是杜伏威平日裏訓練得當!”一個老者斬釘截鐵道,“這種方法又不是他們第一次用,之前講杜伏威如何訓練和組織大軍的時候就其實提到過,當時他就把精兵放置到前麵,如果後退就會被斬殺,但是精兵的待遇也是最好的。”
“這些士卒已經習慣了這種命令了,自然會遵從。”
除了這種嚴肅解說類的,還有打岔舉例貼近生活的:“就是這種前麵的士卒待遇足夠好啊!你們想想,要是能讓你們全家都過上好日子,不用擔心凍死餓死,還年年能吃上許多肉,家眷更是不用擔心前程生活……你們難道不願意拚一把嗎?”
這兩種解釋方式雙管齊下,很多人便也很快地明白了過來。
【這本是好事,可輔公拓在勝利的刺激下一時忘形,忘記了敵眾我寡的事實,反而下令追擊——李子通所部隻是軍心渙散而敗退,而不是兵力折損而敗退,被逼急了之後,李子通所部又殺了個迴馬槍,把輔公拓擊敗了。】
【輔公拓隻得率軍逃跑。】
剛剛還在為杜伏威所部歡唿雀躍的人齊齊陷入了沉默。
這……
這他們也沒有眨眼啊,怎麽一下子局麵就給翻轉過來了?
輔公拓前麵不是帶兵帶的好好地,還把那個李子通所部打得落花流水,四散而逃了嗎?
怎麽,突然,就變成了輔公拓這一部落荒而逃,慌亂不堪,而李子通所部則是奮勇向前,勇猛拚殺了???
“所以,這就是因為輔公拓追擊的太猛了?”一個年輕人喃喃。
其實除去聯想到自身處境,以至於擔憂若是爆發戰爭、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將會麵臨怎樣可怕的情況的擔憂外,不少年輕人對於這種旁觀者狀態的看戰爭發展還是有幾分興趣的。
嗯,隻要他們當下不要爆發戰爭——不論是外敵入侵,還是天下內亂,就可以。
而現在,有些人也逐漸能夠理解一些戰爭的情況,戰爭的戰術,雙方為什麽會走到最終的戰果……雖然不能說是就此變成了戰爭好手,也達不到紙上談兵的地步,可看明白過程倒是能夠做到了。
而這,就已經遠勝於他們過往的認知情況了。
【不過,李子通的快樂也沒有一直持續下去,輔公拓的混亂同樣沒有一直持續下去。】
【而且,這個時間非常短暫,就在當天晚上。】
【這天晚上,李子通因為之前的勝利而犯了輕敵的錯誤,在紮營的時候沒有設下防備措施——他可能覺得,輔公拓經曆了這樣的慘敗,根本不可能有什麽反攻的餘力。】
【但是,輔公拓方麵雖然經曆了戰敗,但也沒有慘烈混亂到這個地步。】
【此次出征也一同前來的王雄誕——就是之前那個救杜伏威於危難關頭、背著杜伏威逃走的王雄誕,發現了李子通的疏忽大意和輕敵傲慢,於是建議輔公拓,“不如我們發兵夜襲李子通吧!”】
【輔公拓思量再三,但還是由於過度的謹慎,並沒有出兵的勇氣。】
【雖然輔公拓這裏沒有同意,但是王雄誕依舊不放棄,他幹脆違反軍令,先斬後奏,用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擅自帶領了數百人自行出擊。】
【這一次出擊,雖然王雄誕隻是帶出來了幾百人,但依舊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成功突入了李子通的營地中,並且大肆縱火,徹底讓李子通的營地陷入了混亂之中。】
【李子通措手不及,且營地十分混亂,於是最終大敗慘敗,全軍潰散。】
【這一次夜襲,李子通的數萬人在一夜之間,就散了個幹淨。】
【於是,這一整場杜伏威與李子通的決戰,是杜伏威所部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雖然經曆了先勝後敗再全勝的轉折過程,但確實是做到了以少勝多,以一種頗為戲劇化的方式擊敗了十倍於己方的李子通的主力大軍。】
【於是,在江淮一帶,杜伏威獲得了最大的勝利,差不多是擁有了絕對的控製權。】
【當然,這一戰中,李子通還沒有死。】
“怎麽都是這樣……”劉徹感覺自己已經吐槽不出來什麽東西了。
他看了這麽多場戰爭,就沒有幾場是說獲勝就獲勝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總要發生了什麽轉折、發生什麽之前壓根沒有預想到的事情,甚至發生一些改寫局麵、扭轉局勢的大事。
而交戰的雙方,也總是能夠出現一些完全不應該——至少劉徹是這麽認為的——根本不應該犯的低級錯誤,以至於局勢倒轉,或者本來能夠獲勝的變成了慘敗。
就比如這一次。
輕敵,輕敵,輕敵也就算了,這種情緒確實也比較容易出現,特別是在獲得了較大的勝利之後。
李子通和輔公拓的這一戰,李子通輕敵也算是情理之中——一來,己方的兵力差不多是十倍於敵方,而且還都是主力,不是什麽雜牌烏合之眾,沒有戰鬥力方麵的問題。
畢竟,大部分時候,打仗就是比一個人多人少,種種兵法,種種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種種流傳於史書上的經典案例,那都是極少的。
之所以是經典,之所以被人銘記,不就是因為少嗎?!
以少勝多,到底還是少之又少的情況。
要不然,那些個周邊小國何必對大漢恐懼不已?人口,兵力,本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甚至在很多時候都是決定性因素。
二來,李子通在白天的交戰中,還成功地戰勝了輔公拓,讓輔公拓不得不落荒而逃。
這樣的情況在先,李子通覺得輔公拓不足為懼,也不算奇怪。
雖然說麵對敵人總應該全神貫注,但輕敵也總會出現。
但李子通他為什麽不設置防禦措施?
為什麽???!!!
劉徹想不通,他根本不能理解——事實上,比起什麽輕敵之情,他真正不能接受的其實是這件事。
輕敵,那就輕敵唄,隻要該做的都做好了,愛輕視不輕視,愛咋樣咋樣,誰管你?
但是怎麽就能連該做的事情、該做的措施都一個不做?
輕敵,和做好該做的事情——在這裏就是做好防禦措施,有衝突嗎?
沒有!
所以,為什麽不設置防禦措施?
就算不覺得輔公拓有能力發動反攻,有能力發動突襲,或者即使他發動突襲也不是己方的對手,但是那也不是不做防禦措施的理由啊!
劉徹不由想到了上一個死在沒有防禦措施這個問題上的人。
李密。
李密親自帶兵去和王世充交戰,結果紮營在山上,他就沒有做防禦措施,然後立刻就被王世充帶著騎兵衝進了營地……
啊。多麽相像啊。
劉徹覺得自己想不明白,於是幹脆把深深的疑惑和吐槽都倒給了衛青:“仲卿,你說這些人,他們為什麽就能不在營地周圍設置防禦措施?即使輕敵也能做好防禦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