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氏現在是完了。”不少人對此頗感歎息,家族傳承何等重要,宇文家分明有著這麽好的開端和底蘊,卻最終因為這些錯誤的決定而走到了這個結局。


    沒了!


    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這兩人,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如何對得起自己的父母長輩?


    敗光家業的敗家子,就已經很不招人待見了,更何況這等不僅敗光家業、還把家族整個帶上絕路的人?


    宇文氏之前的輝煌張揚,百姓們也都看在眼中,當時無人不對此感到羨慕和震撼——這樣好的家世,即便子孫無能,怎麽也能保他個幾代富貴吧?


    幾代之後,說不得又能出現個有出息的子孫,家族也就能接著富貴繁華下去了。


    多好,這樣的家族,這樣的地位,這樣的身份。


    哪像他們,每日都要精打細算,就這樣也不一定能保住全家;而子孫方麵,同樣要精打細算,隻要出現一個問題比較大的子孫,說不定全家就沒了著落。


    而沒了著落,他們也根本沒有什麽繼續繁衍、等待後來出現一個有出息的子孫的機會——等不到那時候,說不定家裏麵就徹底完蛋了。


    即便不完蛋,也可能子孫零落,或者漂泊到不知何處去了。


    可現在,看到宇文氏赫赫揚揚的家業,就這麽沒兩天被敗了個幹淨,而整個家族也還因此而走上了絕路,血脈就此就要斷絕,又有不少人頓時感到了幾分慶幸。


    雖然這種感覺好像不太對。


    但他們確實覺得,自己家也不是不好,至少家裏麵的人沒那個機會幹這種大事——還是不太對。


    有一些頭腦清明的人譏諷道:“是沒有這個機會幹這種大事,因為還不等幹大事,咱們這種人家早就已經全都沒了!”


    就如同隋朝這種情況,宇文氏好歹還有一個幹大事的機會,可他們這種庶人呢?亂世之中,估計早就死了個幹淨;或者,不用等到亂世,就之前各種征發徭役的時候,家裏麵就死幹淨了。


    又怎麽能因為自己家的子孫沒有做這種事情的機會而感到慶幸?


    不少人頓時蔫兒了下去。


    好不容易有了點幻想,此時卻被徹底擊破,他們需要一些時間來緩一緩。


    也有人道:“宇文家不是有兄弟三個嗎?這就是殺了宇文化及和他的兒子,以及宇文智及吧?那第三個是不是還活著?”


    “我也記得,不是那老三和前麵這兩個關係一向不好來著,根本沒參與這件事?”


    他們處於隋朝之前,根本不知道宇文家三兄弟的事情。


    有人快速地翻起了“曆代”,沒多久,驚唿起來:“可不是!”


    眾人紛紛看向他,等著他講明白。


    “那宇文家的老三,宇文士及,確實沒死,不僅沒死,人家還活得好好的,後來去了李淵那邊,又娶了李家的女兒,後來還成了宰相呢!”


    “宇文氏根本沒有就此覆滅,這可是傳承的好好的。”


    這確實讓一眾之前滿心以為宇文家就此完蛋的人倍感意外。


    宇文家還有血脈?這倒也不很奇怪;但是,宇文家不僅還有血脈,這個血脈還風風光光,不僅在朝中青雲直上成了宰相,還娶到了那李氏的女兒——


    怎會如此?


    不是說這種弑君之事,大逆不道,即便不株連九族,也得本族族滅麽?


    怎麽這個宇文家的老三這麽不按他們的認知走?


    那宇文家在日後豈不是還會風風光光許多年?!


    也有人還想起來一件事:“這宇文家的老三,之前就是娶的公主吧?還是楊廣的女兒;怎麽後來還又娶了李家的女兒,就算不是公主,那也是李家人,他……”他怎麽能接連娶到這種妻子?


    而且,他娶李家女兒的時候,原來的公主呢?


    是在戰亂中已經過世了,或者因病過世,還是還活著?


    【接下來的時間,竇建德就在努力地經營自己的聲望、勢力,不斷發展壯大,算得上是比較平穩的一段時間。】


    【作為一方首領,竇建德如今也依舊貫徹著自己早年的行事風格,每當他攻陷城池、擊敗對手,他就會把得到的所有財物都分發獎賞給諸位將領,而他自己則分文不取,什麽都不要。】


    【日常飲食方麵,竇建德也頗為簡樸,並不怎麽吃肉,常吃的也就是常規的蔬菜,以及脫了皮的粟米飯。他的妻子曹氏也並沒有穿著什麽華貴的絲織衣物,擁有的小妾侍女總計不過十幾人。】


    【在攻入聊城後,竇建德得到了上千名宮人,都頗有容色,但竇建德也將這些人當即遣散。同樣俘獲的隋朝文武官員和驍果軍共計萬餘人,也全部遣散,隨便他們到哪裏去。】


    【竇建德把隋朝的黃門侍郎裴矩任命為了自己的尚書左仆射,兵部侍郎崔君肅擔任侍中,少府令何稠則是工部尚書,其他人也都按照各自的才能和專長分別授予官職,交付實權。】


    【這些人中,有些人想要迴到關中,有些人想要去洛陽投奔他人,竇建德也並不以為忤,而是照例給他們發放了足夠的衣物和糧食,並且還派兵護送他們,直到離開自己的治下。】


    【沒過多久,竇建德又打下了洺州——今河北邯鄲永年區,俘獲了洺州刺史袁子幹,並且將都城遷移到了洺州,改名為萬春宮。】


    【隨後,竇建德派遣人手到了灌津,為自己的父親祭掃墳墓,同時又安排了二十戶人家專門看護墓地。】


    “這確實不錯,”楊堅點頭,要打天下,就得有個打天下的樣子,李密後來的那種做法顯然不可取,而竇建德——竇建德早年確實是和部下共同進退,還拚殺在前,所以才能集聚人心,但現在,他還能做到這樣,那就是真的心性堅韌,且頗有頭腦了。


    畢竟,有的是人在微末之時,看起來哪哪都好,既能夠與部下同甘共苦,親自拚搏;還能夠不貪財好色,冷靜自持;也能夠對俘獲的各種人才以禮相待,從不逼迫。


    但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在自己地位提升、事業發展之後,就變了個樣子。


    原本謙恭有禮,原本節儉樸素,原本冷靜自持……統統都變了個樣子。


    變成了驕橫傲慢,瞧不起手下的人,所有的財物都隻歸自己所有,或者隻分給寥寥幾個心腹,普通的士卒的日子越發難過……


    這種情況,說實話,才是大多數。


    前一個起義軍首領李密——雖然李密不至於到這等地步,他還是有些腦子的,比如知道招攬那些個王世充部屬投奔自己,比如因為從小見到的場麵多了所以應該不至於太眼皮子淺……


    但,李密也確實變了。


    因為數次大勝,因為情勢看起來一片向好。


    獨孤伽羅對此的觀點是:“其實很多人讓他共苦很容易,他能堅持下來,也能夠做到忍耐並且努力,但是等到情勢轉變,到了‘甘’的時候,就不行了。”


    但這種人,往往也得不到最終的真正的勝利。


    隻有那等在情勢向好的時候,還能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的人,才能邁上最後的階梯。


    雖然,已知最後獲勝的是李淵唐朝,而非竇建德。


    楊堅對此也並不算意外,因為即便竇建德依舊一如既往,但也很可能在某些關鍵時候做出了錯誤決策,或者就是沒能占據那個大勢——有時候,人的努力是一方麵,命,也是一方麵!


    他隻是道:“但竇建德如此,必然有大量的人會願意感激他,在心裏麵記著他,特別是他的家鄉地區……河北這地方,日後可不好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天有貓了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天有貓了嗎並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