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最後一戰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邴元真是給李密作法了還是怎麽著,李密這麽信任他?”楊堅不可思議。
雖然李密顯然是大隋的敵人,而且還是一個受到大隋恩惠卻反戈一擊的仇人,遠比竇建德杜伏威之流更讓楊堅厭惡,但看見李密從一個行止有度、頭腦清明的人,變成現今這個樣子,楊堅也忍不住有些驚訝。
這……
若說楊廣是雖然不至於沒有腦子,但一向太過高高在上不能真正意識到民生的意義,又一向過得太順而沒有足夠堅韌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那李密又是為什麽?
他要說過得順,也不至於,畢竟他家的爵位已經成了郡公,雖然還是公爵且不算掉出了貴族圈層,但比起李淵這樣的國公,還是差了一截;且李密和皇室也沒什麽密切關係,其父也亡故較早,並不能給李密太多助力。
當然,要說他坎坷波折,那更不至於,他有時間讀書,結識交往的也都是達官顯貴,還有錢財可以散給眾人……
而關於實際民生這方麵,李密也沒有那麽脫節,至少沒有楊廣那麽脫節。
所以他的問題是什麽?
莫不是一旦順利一些,就容易頭腦發昏?做出錯事?
楊堅覺得,這很有可能。雖然還不能確定李密的這種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但問題還是能夠總結出來。
想當年,在成功隱姓埋名後,李密就露了行跡;後來,在現在,李密就開始不給勞苦拚殺的將士們獎賞,還疏遠那些勸說他的人。
楊堅喃喃道:“若朕是王世充,便趁著這幾日發動攻勢,同時拉攏勾結瓦崗軍內部的將領去。”
-
“苦戰終不賞,忠誠難可宣。”有書生搖頭晃腦地吟誦著詩句,滿是對李密此舉的不讚同。
雖然他是名書生,也不打算從軍,也沒什麽——至少目前沒有什麽指揮作戰的才能,但他也知道獎賞將士的重要性啊!
別的不說,那些個名將,其中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被稱讚的地方:獎罰分明,軍紀嚴明。有些人還有一個被史書稱讚的行為,即對戰利品分文不取,全部歸於手下的將士們。
別的不說,賞罰分明這個原則,在方方麵麵都是適用的,不隻是在軍中。
就是他家,雖隻是小有薄產,根本沒兩個下人,也得對下人們賞罰分明。
這李密如此行事,如何能對得起苦戰的士卒?
要知道,雖世間確實有那種無怨無悔、不在意獎賞的死忠之人,但更多的還是需要獎賞激勵的人。
他們見那些新歸附之人有著豐厚獎賞,但一直在軍中效力、血戰無數的自己卻沒有分毫,怎麽可能不有些想法?而到了關鍵時候,這一兩分想法,就能夠決定局勢。
【大業十四年九月,按唐朝紀年則是武德元年九月,王世充率領五千精兵前來與瓦崗軍一決勝負。此時,正是李密的部眾們在與宇文化及一戰後疲憊不已的時期。】
【當然,這也不是王世充的全部兵力,他總計選出了兩萬精銳。】
【為了讓自己這一戰更有把握,王世充還在戰前大搞迷信——因為他麾下的士卒多是楚地人,即使到了隋唐時期,楚地的習俗也還是非常相信各種迷信。】
【王世充先是說自己夢到了周公,隨後又真的在洛水河邊修了一座周公祠,又找來巫師等宣揚,說是周公命令他必須盡快攻打李密,隻要發動進攻,最終就能立下大功;若是不盡快攻打,那士卒們就全都會死於瘟疫。】
【這一整套對王世充的士卒們非常有效,立刻就在軍中達成了共同意見:必須要盡快攻打李密,沒有人覺得有問題,還都積極踴躍請求作戰。】
【而比起王世充這邊的軍中意見統一,瓦崗軍那邊就是另一幅樣子了。】
【總之,王世充五千精兵發動攻勢,上下一心,很快就擊敗了瓦崗軍的數名將領。】
【收到消息後,李密命令王伯當鎮守金墉城,邴元真則鎮守洛口倉所在城池,他本人則是親自率領精兵前往偃師縣,駐紮在偃師縣北麵的邙山,迎戰王世充。】
“他還讓邴元真鎮守洛口倉?”這可是瓦崗軍的立身之本!
這種關鍵位置,即便不能找到一個如王伯當一樣能夠絕對信任的將領,也不能找邴元真這個之前還提議和王世充陣前交易的家夥吧?
就算不能完全保證忠心,最少也得保證一下能力——邴元真的能力是個什麽水平?
不少百姓看到這裏也都傻了。
他們雖然不通兵事,但也覺得兩個敵軍在沒有正兒八經停戰的情況下,跑去搞交易著實不太妥當,這不就跟兩個村子爭水的時候,其中一個突然決定給對麵的村子放水嗎?
這簡直就是把全村人的性命、莊稼守成都棄之不顧!
李密這個首領,還能說他是受到了小人——邴元真的蠱惑,可既然都後悔這件事情了,那怎麽還在接下來的分派鎮守的時候,還把洛口倉這個大糧倉給邴元真?
“就算是那什麽,那翟讓舊部的問題,翟讓舊部之中也有好人啊,勸說他不要這麽做的徐,徐世,就是個好人啊!”
普通百姓暫時也搞不清瓦崗軍內部的各種紛爭,他們判定好人的標準就是提出正確建議、做出正確決定和行為。
而徐世績在之前的表現正是如此。
怎麽就非得是這個邴元真呢?
至於說那個楚人相信王世充的話……大多數百姓們紛紛表示這難道不是很正常的嗎?
“大家就連結親也得看看八字合不合,日子吉利與否,這打仗當然也得看一看啊!”
“主帥都這麽說了,那巫師也是這麽說的,甚至主帥還專門修了祠堂……這換做是我,我也肯定會相信的。”
其實,這裏麵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王世充說的那個不這麽做的後果太可怕了,可怕到大家都根本不願意試一試這到底有沒有可能成真。
——瘟疫啊!全軍都要因為瘟疫而死!
這種毒誓,殺傷力甚至遠勝於什麽天打雷劈之類的,誰願意試一試?
要是因為自己幾個人不願意相信而果然成真,那不僅自己要死,還成了全軍的罪人,臭名遠揚,這是性命和名聲的雙重絕路!
誰敢賭?
雖然李密顯然是大隋的敵人,而且還是一個受到大隋恩惠卻反戈一擊的仇人,遠比竇建德杜伏威之流更讓楊堅厭惡,但看見李密從一個行止有度、頭腦清明的人,變成現今這個樣子,楊堅也忍不住有些驚訝。
這……
若說楊廣是雖然不至於沒有腦子,但一向太過高高在上不能真正意識到民生的意義,又一向過得太順而沒有足夠堅韌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那李密又是為什麽?
他要說過得順,也不至於,畢竟他家的爵位已經成了郡公,雖然還是公爵且不算掉出了貴族圈層,但比起李淵這樣的國公,還是差了一截;且李密和皇室也沒什麽密切關係,其父也亡故較早,並不能給李密太多助力。
當然,要說他坎坷波折,那更不至於,他有時間讀書,結識交往的也都是達官顯貴,還有錢財可以散給眾人……
而關於實際民生這方麵,李密也沒有那麽脫節,至少沒有楊廣那麽脫節。
所以他的問題是什麽?
莫不是一旦順利一些,就容易頭腦發昏?做出錯事?
楊堅覺得,這很有可能。雖然還不能確定李密的這種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但問題還是能夠總結出來。
想當年,在成功隱姓埋名後,李密就露了行跡;後來,在現在,李密就開始不給勞苦拚殺的將士們獎賞,還疏遠那些勸說他的人。
楊堅喃喃道:“若朕是王世充,便趁著這幾日發動攻勢,同時拉攏勾結瓦崗軍內部的將領去。”
-
“苦戰終不賞,忠誠難可宣。”有書生搖頭晃腦地吟誦著詩句,滿是對李密此舉的不讚同。
雖然他是名書生,也不打算從軍,也沒什麽——至少目前沒有什麽指揮作戰的才能,但他也知道獎賞將士的重要性啊!
別的不說,那些個名將,其中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被稱讚的地方:獎罰分明,軍紀嚴明。有些人還有一個被史書稱讚的行為,即對戰利品分文不取,全部歸於手下的將士們。
別的不說,賞罰分明這個原則,在方方麵麵都是適用的,不隻是在軍中。
就是他家,雖隻是小有薄產,根本沒兩個下人,也得對下人們賞罰分明。
這李密如此行事,如何能對得起苦戰的士卒?
要知道,雖世間確實有那種無怨無悔、不在意獎賞的死忠之人,但更多的還是需要獎賞激勵的人。
他們見那些新歸附之人有著豐厚獎賞,但一直在軍中效力、血戰無數的自己卻沒有分毫,怎麽可能不有些想法?而到了關鍵時候,這一兩分想法,就能夠決定局勢。
【大業十四年九月,按唐朝紀年則是武德元年九月,王世充率領五千精兵前來與瓦崗軍一決勝負。此時,正是李密的部眾們在與宇文化及一戰後疲憊不已的時期。】
【當然,這也不是王世充的全部兵力,他總計選出了兩萬精銳。】
【為了讓自己這一戰更有把握,王世充還在戰前大搞迷信——因為他麾下的士卒多是楚地人,即使到了隋唐時期,楚地的習俗也還是非常相信各種迷信。】
【王世充先是說自己夢到了周公,隨後又真的在洛水河邊修了一座周公祠,又找來巫師等宣揚,說是周公命令他必須盡快攻打李密,隻要發動進攻,最終就能立下大功;若是不盡快攻打,那士卒們就全都會死於瘟疫。】
【這一整套對王世充的士卒們非常有效,立刻就在軍中達成了共同意見:必須要盡快攻打李密,沒有人覺得有問題,還都積極踴躍請求作戰。】
【而比起王世充這邊的軍中意見統一,瓦崗軍那邊就是另一幅樣子了。】
【總之,王世充五千精兵發動攻勢,上下一心,很快就擊敗了瓦崗軍的數名將領。】
【收到消息後,李密命令王伯當鎮守金墉城,邴元真則鎮守洛口倉所在城池,他本人則是親自率領精兵前往偃師縣,駐紮在偃師縣北麵的邙山,迎戰王世充。】
“他還讓邴元真鎮守洛口倉?”這可是瓦崗軍的立身之本!
這種關鍵位置,即便不能找到一個如王伯當一樣能夠絕對信任的將領,也不能找邴元真這個之前還提議和王世充陣前交易的家夥吧?
就算不能完全保證忠心,最少也得保證一下能力——邴元真的能力是個什麽水平?
不少百姓看到這裏也都傻了。
他們雖然不通兵事,但也覺得兩個敵軍在沒有正兒八經停戰的情況下,跑去搞交易著實不太妥當,這不就跟兩個村子爭水的時候,其中一個突然決定給對麵的村子放水嗎?
這簡直就是把全村人的性命、莊稼守成都棄之不顧!
李密這個首領,還能說他是受到了小人——邴元真的蠱惑,可既然都後悔這件事情了,那怎麽還在接下來的分派鎮守的時候,還把洛口倉這個大糧倉給邴元真?
“就算是那什麽,那翟讓舊部的問題,翟讓舊部之中也有好人啊,勸說他不要這麽做的徐,徐世,就是個好人啊!”
普通百姓暫時也搞不清瓦崗軍內部的各種紛爭,他們判定好人的標準就是提出正確建議、做出正確決定和行為。
而徐世績在之前的表現正是如此。
怎麽就非得是這個邴元真呢?
至於說那個楚人相信王世充的話……大多數百姓們紛紛表示這難道不是很正常的嗎?
“大家就連結親也得看看八字合不合,日子吉利與否,這打仗當然也得看一看啊!”
“主帥都這麽說了,那巫師也是這麽說的,甚至主帥還專門修了祠堂……這換做是我,我也肯定會相信的。”
其實,這裏麵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王世充說的那個不這麽做的後果太可怕了,可怕到大家都根本不願意試一試這到底有沒有可能成真。
——瘟疫啊!全軍都要因為瘟疫而死!
這種毒誓,殺傷力甚至遠勝於什麽天打雷劈之類的,誰願意試一試?
要是因為自己幾個人不願意相信而果然成真,那不僅自己要死,還成了全軍的罪人,臭名遠揚,這是性命和名聲的雙重絕路!
誰敢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