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宇文化及所部也有不少人陸陸續續選擇投降李密,例如陳智略、張童仁等人,且這些將領均帶著自己的部下,算是補充了瓦崗軍的實力。】


    【但這一戰,對於李密而言,卻也並非什麽大獲全勝的樂觀結局。】


    【雖然此戰打殘了宇文化及所部,宇文化及再不可能對瓦崗軍造成威脅,可這一戰相當慘烈,血流漂櫓,瓦崗軍方麵的損傷同樣大,幾可算是慘勝——瓦崗軍“勁兵良馬多戰死”,且士卒疲憊不堪。】


    【可以說,這一戰還是相當程度上的損耗了瓦崗軍的實力,元氣大傷,力量下滑。】


    【還有人認為,這一戰還導致了李密直屬部下的大量損耗,以至於李密派係不能徹底壓製其他派係,最終發生了那一件瓦崗軍四分五裂的事情。】


    【不過,這個時候的李密,心裏麵還是喜悅居多的:他獲勝了,很快就能去洛陽輔政,然後走一下禪位的流程,進行下一步了!】


    “其實李密最開始的計劃也不是不行,”一些讀了些兵書、打算從軍中起家的將門子弟嚐試推演這一戰的情況。


    一個著藍衣的青年道:“若是這個計劃當真進行下去,待到驍果軍糧草徹底消耗一空,說不得還能迫使他們歸降李密,有了這些助力,瓦崗軍內部也好,洛陽之事也罷,都不是不可處理。”


    李密原本的打算,肯定不是拚到這麽慘烈兩敗俱傷的地步,也不是單方麵屠殺把驍果軍全都殺掉,他必然是有想要招攬這些精銳士兵的打算。


    說到底,這些士卒都是昔年隋朝還算是強盛之時,楊廣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日常訓練、糧草供給一應都當是最好的,而這樣好的條件之下,原本就頗為優秀的驍果軍也比會更進一步。


    這樣的兵,哪一個統帥不想要?


    以宇文化及那個蠢鈍不堪的頭腦,能這麽一路走來而無人敢阻,不正是托了他手下的這些士卒的福?


    要不然,江淮的杜伏威也好,路上的其他勢力也罷,怎麽可能放過宇文化及,讓他一直走到了洛陽?


    更不要說,在和李密的這一場大戰之中,驍果軍竟然還能拚到幾乎是兩敗俱傷、讓瓦崗軍也大傷元氣的地步——這可決不是什麽宇文化及英明神武、指揮得當,李密的腦子再如何也比宇文化及的好上不知幾倍。


    說到底,這還是驍果軍自身勇武、且頗有些戰術策略的緣故。


    這樣好的兵……


    “真真是可惜!”其他的幾人同樣極為惋惜,這種兵,每個朝廷恐怕都沒有多少,即便有,也根本不是他們能夠接觸到的,即便他們家中也是有些軍中底蘊。


    這宇文化及,生生就把這樣好的一支軍隊給敗壞到了這等地步,實在是暴殄天物。


    隻要不在宇文化及手裏,不管是到了李密手中,還是那李淵手中,亦或者是竇建德、杜伏威手中,都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打出更強的聲名,建立更大的功業。


    “所以你們覺得,這到底是誰給宇文化及告的密?”這事兒發生的太巧了,說不是瓦崗軍中的高級將領故意放水,誰也不信。


    其中一個青衣服的道:“按照這上麵的內容,想必是根據各類史冊記載來講,而最可靠的史冊莫過於官方史書,李密和瓦崗軍的事情應當在唐朝所撰寫的關於隋朝史冊中。”


    當然,唐朝的史冊大約也會有李密的一席之地,但這就不是唐朝修的史了。


    “至於說唐朝所修隋史,關於李密之事,總會有些知情人存世,瓦崗軍即便事敗,其將領也不至於全部身死,或許還有人在唐朝為官也未可知。”藍衣青年接著道。


    他話中的知情人,倒不是說對此事知曉的明明白白,而是對瓦崗軍軍中的情況頗為了解,能夠從當時的情況中推斷出究竟是誰做了這件事情的知情人。當然,若是有人真的對此心知肚明,都無需推測,那當然更好。


    說到這裏,幾人對視一眼。


    這上麵說不得而知,可見是史冊中並未記載;而既然應當有些瓦崗軍舊人存世,卻在修史中不曾提及真相,便隻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這件事情的真相究竟為何,竟是無人知曉,得不出一個答案,因而無法在史冊中言明;


    一種,則是這件事情的真相確實有人清楚,但卻不敢寫於史冊,因為昔年曾做了這件確實不夠光彩之事的人,此時尚且活著,而且還身居高位,不好得罪。


    究竟是哪一種呢?


    幾人心中也已經有了傾向。


    不過總而言之,最有可能做這件事情的,還是翟讓的舊部。一來,他們和李密關係不好,素來離心離德;二來,若是李密真的計劃成功,招降了如此多的精兵強將,那日後他們這些本就關係不好、還受到忌憚的翟讓舊部又該何去何從?


    是以,他們確實有著充分的動機去做這件事情。


    而若是後來的結果與“有人認為”的一樣,真的導致李密本人的嫡係傷亡慘重,甚至影響到了瓦崗軍內部的力量平衡的話,那他們就更有動機了。


    這件事情,或許可以過後在“曆代”中嚐試詢問一二,說不得有些新消息可以在匿名之下被人說出來。


    “既然如此,那你們說,驍果軍能真的被李密收服,聽他指揮嗎?”另一名青年道,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懷疑,顯然並不怎麽覺得這些驍果軍果真能夠完全為李密所用。


    雖然李密可能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期望的,瓦崗軍內部的翟讓舊部也是這麽認為的,但他還是對此抱有疑慮。


    不為別的,就為了驍果軍的出身和目標。


    他們本就都出自關中,此時又一心想著迴到家鄉,而李密卻還在洛陽打轉,即便真的能迴到關中也還需要打上不知道多少仗;而關中之地,也已經有人占據,這些驍果軍的父老鄉親、家眷親朋說不得已經歸於了李淵統治,甚至還可能參與到了李淵的軍中。


    如果真的有朝一日,李密帶軍前往關中,這些人能賣命嗎?


    還是年長一些的藍衣青年歎道:“這其實也是我的疑問。說實在的,我都覺得他們等不到李密進軍關中,等日後李密與王世充對上,這些人說不定都不願意真的出力,若是李密形勢大好也便罷了,若李密有了敗勢,說不定這群人又能直接投了王世充也不一定。”


    反正都不能讓他們迴到關中,也和他們沒有任何情分,大家非親非故,也非多年同袍,還沒有什麽多麽理所當然的大義名分,這些人憑什麽要效死力?


    倘若真的想要迴到關中,那倒不如保全性命,以待日後呢。


    雖然這隻是他的推測,但他總覺得,這些人說不得還真是這樣的心態。


    青衣青年無言一瞬,最終道:“按你這麽說,那這裏麵得利最大的,豈不是那關中的李淵?”


    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這邊互相消耗一通,最後兩敗俱傷,宇文化及眼見著是完蛋了;李密雖然尚好,但還有瓦崗軍內部隱患和外部洛陽之敵;


    而不管李密和洛陽王世充楊侗誰勝誰敗,都很可能繼續接手這些歸降的驍果軍,說不定還依舊把這些人視作是精兵;


    但是等到和關中的兵馬對上的時候,這群人很可能就飛速倒戈,那李淵那邊簡直就是皆大歡喜!


    提問的那個青年道:“若如此,那可真是時來天地皆同力了。”(注:這句話是唐朝羅隱詩作中的句子,但就用在這裏了,這種bug還請無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天有貓了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天有貓了嗎並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