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單方麵斥責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宇文化及的水平到底怎麽樣?都說他愚鈍,究竟有多愚鈍?”不少人對此極為好奇。
按他們的想法,宇文化及這麽一個出身極高的人,又深受皇帝寵信,怎麽著也得是個懂得頗多的人吧?
當然,既然說他愚鈍,那他可能是那種腦子天生不太靈光的那一類,或許讀了再多書也無法靈活應用,不過死讀書而已。
但也有人揣度,覺得宇文化及說不定連書都沒有讀多少:“誰說這等人家的子弟就一定都讀書很多了?你們看那些個紈絝子弟,整日鬥雞走狗,哪一個讀了多少書了?”
那些橫行霸市、欺男霸女、鬥雞走狗的紈絝子弟們,據流傳的各種小道消息,反倒是根本沒有如何讀過書。
或許,不至於不識字;但要說什麽經史典籍,名家之言,那還真是一竅不通。
這也是高門大戶啊。
這番話確實有理,大家見識到的、通過七拐八拐的關係聽說的種種紈絝子弟二三事中,確實都說這些人雖出自高門大戶,家中有權有勢,但也還真就不讀書的樣子。
可……眾人麵麵相覷,可宇文化及他還深受皇帝恩寵啊:“但是楊廣那個皇帝那麽重用宇文化及,還讓他當那什麽大將軍,總不能讓一個啥啥都不會的人當大將軍吧?”
那些個故事中的紈絝子弟,那可是文不成武不就,身上也沒個正經官職,也並不受到皇帝或者其他正經官員的讚許,雖然欺負百姓,可也不敢在朝堂之上耀武揚威。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這一條:他們身上基本沒啥官職,也不會出現什麽皇帝倚重、深深信任的事情。
可宇文化及確實不是這樣的。
支持宇文化及不讀書的人振振有詞:“那宇文化及之前當官也都是靠著一個好爹,有那麽一個爹,他怎麽不能當官?”
“再者,皇帝又是楊廣這麽個人,這種皇帝,他什麽事情做不出來?”
【順帶一提,李密在和宇文化及對峙期間,還指責了一番宇文化及,這一次對峙,深深暴露了宇文化及的文化水平。】
【當時兩人隔著河水對話,李密直接譴責起了宇文化及先前殺死楊廣的行為:
“你原本不過匈奴的奴隸而已,家中父兄子弟俱都深受隋朝恩典,才有了如今的世代富貴,還能夠以公主為妻,榮耀輝煌、隆重恩德,整個朝廷都沒有第二個。
享受了國士待遇,就應當以國士的身份來迴報朝廷,怎麽能夠在主上失德的時候,不以死相諫,反而趁著眾人反叛的時候,親自弑君,並連宗室也都一並殺害,又扶植旁支子弟,獨攬大權,陰謀篡位,侮辱後妃,殘害無辜之人?”】
【這是第一段,直接斥責宇文化及的行為。】
【李密喘了口氣,接著斥責宇文化及:
“你不效仿諸葛瞻的忠誠之舉,反而去做如霍禹一樣的叛逆惡行,乃天地不容,人神共憤,無可庇佑。如今你威逼良善,又打算往何處去!你現在如果能夠迅速歸附與我,尚且還可以保全後嗣。”】
【這兩段話,一邊再次把宇文氏的家族曆史拉了出來,表明了宇文氏深受隋朝皇恩的情況,借以越發論證了宇文化及殺死楊廣的行為是何等的不忠不義,忘恩負義;
一邊,也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也是向宇文化及麾下的兵馬表態,如果能夠歸順自己,那麽很多事情也還有迴轉的餘地。】
【此外,這段話也展現了李密喜好讀書、文武雙全的成果。】
【他話裏提到的幾個人,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也娶了蜀漢公主為妻,隨後效忠蜀漢,雖然其能力水平尚有爭議,但最終一心報國,戰死沙場,提諸葛瞻並不隻是在說諸葛瞻,更是在說諸葛亮、諸葛瞻乃至諸葛瞻之子諸葛尚盡忠報國的忠烈;】
【而霍禹,則是霍光的兒子,霍光病逝的時候,漢宣帝加封霍禹為右將軍,後來漢宣帝逐步削弱霍氏權力,霍禹削去兵權,見家族權力日漸減少,惶惶不安又心生怨恨,於是密謀反叛,最終霍氏族滅。】
【至於其中的一些詞語,比如國士,指的是一國之中才能最優秀、或最勇敢最有力量的人……】
【整體而言,李密的話還是比較直白的,即便不能精確理解某一個字某一個詞的意思,但大體上還是較為易懂。】
【而宇文化及對此的反應如何呢?】
【他沉默半晌,低頭俯視許久,最終怒目圓睜大聲道:“我與你說相互砍殺的事情,你何須引經據典,講那些書上的話語?”】
【嗯……這句話真的是暴露許多啊。】
【李密聽罷,當下就對左右人員道:“宇文化及平庸懦弱到了這般地步,突然想要當皇帝,這就是趙高、聖公一樣的人物,我隻需要折杖便可驅趕他。”】
【趙高,陰謀動搖了秦朝朝廷的人;而聖公,其實就是更始帝劉玄,聖公是他的字。】
眾人目瞪口呆。
即便他們不能理解那些個典故,不知道霍禹諸葛瞻究竟是何人,但大體上也能明白李密是在指責宇文化及殺了楊廣的行為啊。
怎麽,宇文化及竟然理解不了?
就像這上麵總結的那樣,即便有些典故不太理解,但大體上,李密這番話還是不那麽文縐縐、不那麽深奧的;畢竟他這番話又不是比拚什麽文采,爭論文章,而是就事論事——
隻要知道宇文化及之前幹了什麽事情,結合已知之事,拚拚湊湊也就能明白個大概了。
如他們這些普通百姓,先前很可能是真的不太明白,這一是因為他們不讀書、聽不懂那些和自己生活不相幹的文縐縐的話,二是因為他們對宇文化及的事情一無所知,也談不上結合實際理解。
但現在,知道了曾經發生的事情,那很多內容也大致能夠了解一二了。
宇文化及又怎麽會聽不懂?
他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難道還不知道?還不能和李密講的話對上號?
怎麽竟是連這番話都聽不懂?
聽不懂也就罷了,但也不能這麽迴答李密啊!
便是他們這些鄉裏人,也都明白,遇到外人、遇到大事的時候,絕不能輕易露怯,因為一旦露怯,便有的是人能夠看出來,也有的是人想要宰割一番。
故而,即便真的不太懂、心中慌亂,麵上也得維持住基本的應對才好。
可宇文化及這番迴答……
“恐怕這宇文化及不僅是不讀書,還腦子不好使。”一個老者總結道,這可是他們之前完全沒有料想到的,或者說,是根本不敢想的。
出身那麽高貴,總得有些個長處吧?
不管怎麽說,不管怎麽覺得有些公子哥兒就是個紈絝子弟,普通百姓還是本能地對這等人心懷畏懼,並且覺得對方必定有些長處,有些遠非自家這等泥腿子能比擬的地方。
因而,之前他們也隻是在“不讀書”和“腦子不好使”之間爭論,給宇文化及二選一。
誰知,他竟是兩者兼有!
按他們的想法,宇文化及這麽一個出身極高的人,又深受皇帝寵信,怎麽著也得是個懂得頗多的人吧?
當然,既然說他愚鈍,那他可能是那種腦子天生不太靈光的那一類,或許讀了再多書也無法靈活應用,不過死讀書而已。
但也有人揣度,覺得宇文化及說不定連書都沒有讀多少:“誰說這等人家的子弟就一定都讀書很多了?你們看那些個紈絝子弟,整日鬥雞走狗,哪一個讀了多少書了?”
那些橫行霸市、欺男霸女、鬥雞走狗的紈絝子弟們,據流傳的各種小道消息,反倒是根本沒有如何讀過書。
或許,不至於不識字;但要說什麽經史典籍,名家之言,那還真是一竅不通。
這也是高門大戶啊。
這番話確實有理,大家見識到的、通過七拐八拐的關係聽說的種種紈絝子弟二三事中,確實都說這些人雖出自高門大戶,家中有權有勢,但也還真就不讀書的樣子。
可……眾人麵麵相覷,可宇文化及他還深受皇帝恩寵啊:“但是楊廣那個皇帝那麽重用宇文化及,還讓他當那什麽大將軍,總不能讓一個啥啥都不會的人當大將軍吧?”
那些個故事中的紈絝子弟,那可是文不成武不就,身上也沒個正經官職,也並不受到皇帝或者其他正經官員的讚許,雖然欺負百姓,可也不敢在朝堂之上耀武揚威。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這一條:他們身上基本沒啥官職,也不會出現什麽皇帝倚重、深深信任的事情。
可宇文化及確實不是這樣的。
支持宇文化及不讀書的人振振有詞:“那宇文化及之前當官也都是靠著一個好爹,有那麽一個爹,他怎麽不能當官?”
“再者,皇帝又是楊廣這麽個人,這種皇帝,他什麽事情做不出來?”
【順帶一提,李密在和宇文化及對峙期間,還指責了一番宇文化及,這一次對峙,深深暴露了宇文化及的文化水平。】
【當時兩人隔著河水對話,李密直接譴責起了宇文化及先前殺死楊廣的行為:
“你原本不過匈奴的奴隸而已,家中父兄子弟俱都深受隋朝恩典,才有了如今的世代富貴,還能夠以公主為妻,榮耀輝煌、隆重恩德,整個朝廷都沒有第二個。
享受了國士待遇,就應當以國士的身份來迴報朝廷,怎麽能夠在主上失德的時候,不以死相諫,反而趁著眾人反叛的時候,親自弑君,並連宗室也都一並殺害,又扶植旁支子弟,獨攬大權,陰謀篡位,侮辱後妃,殘害無辜之人?”】
【這是第一段,直接斥責宇文化及的行為。】
【李密喘了口氣,接著斥責宇文化及:
“你不效仿諸葛瞻的忠誠之舉,反而去做如霍禹一樣的叛逆惡行,乃天地不容,人神共憤,無可庇佑。如今你威逼良善,又打算往何處去!你現在如果能夠迅速歸附與我,尚且還可以保全後嗣。”】
【這兩段話,一邊再次把宇文氏的家族曆史拉了出來,表明了宇文氏深受隋朝皇恩的情況,借以越發論證了宇文化及殺死楊廣的行為是何等的不忠不義,忘恩負義;
一邊,也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也是向宇文化及麾下的兵馬表態,如果能夠歸順自己,那麽很多事情也還有迴轉的餘地。】
【此外,這段話也展現了李密喜好讀書、文武雙全的成果。】
【他話裏提到的幾個人,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也娶了蜀漢公主為妻,隨後效忠蜀漢,雖然其能力水平尚有爭議,但最終一心報國,戰死沙場,提諸葛瞻並不隻是在說諸葛瞻,更是在說諸葛亮、諸葛瞻乃至諸葛瞻之子諸葛尚盡忠報國的忠烈;】
【而霍禹,則是霍光的兒子,霍光病逝的時候,漢宣帝加封霍禹為右將軍,後來漢宣帝逐步削弱霍氏權力,霍禹削去兵權,見家族權力日漸減少,惶惶不安又心生怨恨,於是密謀反叛,最終霍氏族滅。】
【至於其中的一些詞語,比如國士,指的是一國之中才能最優秀、或最勇敢最有力量的人……】
【整體而言,李密的話還是比較直白的,即便不能精確理解某一個字某一個詞的意思,但大體上還是較為易懂。】
【而宇文化及對此的反應如何呢?】
【他沉默半晌,低頭俯視許久,最終怒目圓睜大聲道:“我與你說相互砍殺的事情,你何須引經據典,講那些書上的話語?”】
【嗯……這句話真的是暴露許多啊。】
【李密聽罷,當下就對左右人員道:“宇文化及平庸懦弱到了這般地步,突然想要當皇帝,這就是趙高、聖公一樣的人物,我隻需要折杖便可驅趕他。”】
【趙高,陰謀動搖了秦朝朝廷的人;而聖公,其實就是更始帝劉玄,聖公是他的字。】
眾人目瞪口呆。
即便他們不能理解那些個典故,不知道霍禹諸葛瞻究竟是何人,但大體上也能明白李密是在指責宇文化及殺了楊廣的行為啊。
怎麽,宇文化及竟然理解不了?
就像這上麵總結的那樣,即便有些典故不太理解,但大體上,李密這番話還是不那麽文縐縐、不那麽深奧的;畢竟他這番話又不是比拚什麽文采,爭論文章,而是就事論事——
隻要知道宇文化及之前幹了什麽事情,結合已知之事,拚拚湊湊也就能明白個大概了。
如他們這些普通百姓,先前很可能是真的不太明白,這一是因為他們不讀書、聽不懂那些和自己生活不相幹的文縐縐的話,二是因為他們對宇文化及的事情一無所知,也談不上結合實際理解。
但現在,知道了曾經發生的事情,那很多內容也大致能夠了解一二了。
宇文化及又怎麽會聽不懂?
他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難道還不知道?還不能和李密講的話對上號?
怎麽竟是連這番話都聽不懂?
聽不懂也就罷了,但也不能這麽迴答李密啊!
便是他們這些鄉裏人,也都明白,遇到外人、遇到大事的時候,絕不能輕易露怯,因為一旦露怯,便有的是人能夠看出來,也有的是人想要宰割一番。
故而,即便真的不太懂、心中慌亂,麵上也得維持住基本的應對才好。
可宇文化及這番迴答……
“恐怕這宇文化及不僅是不讀書,還腦子不好使。”一個老者總結道,這可是他們之前完全沒有料想到的,或者說,是根本不敢想的。
出身那麽高貴,總得有些個長處吧?
不管怎麽說,不管怎麽覺得有些公子哥兒就是個紈絝子弟,普通百姓還是本能地對這等人心懷畏懼,並且覺得對方必定有些長處,有些遠非自家這等泥腿子能比擬的地方。
因而,之前他們也隻是在“不讀書”和“腦子不好使”之間爭論,給宇文化及二選一。
誰知,他竟是兩者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