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論如何,這件事情還是給瓦崗軍內部帶來了深遠影響,隻是此時暫且看不出來罷了。】


    隋朝之前的不少人紛紛點頭:懂了,日後瓦崗軍內部還要出大亂子,可能還能把瓦崗軍給坑死。


    【雖然內部問題看似解決,但外部敵人依舊存在,並且根本沒有給李密什麽喘息恢複的時間。沒多久,王世充率軍再度來襲,他此次的目標是倉城,但未能獲勝。】


    【隨後,王世充幹脆轉移了駐地的位置,從洛口倉的西麵改到了北麵,並且在洛水上開始假設浮橋,試圖直接跨過洛水進攻李密。】


    【王世充此次堪稱是拚死一搏,他派出了自己的全部兵力;而李密這個時候隻帶著千餘人,完全處於下風,隻能且戰且退;隨著王世充漸漸逼近洛口城,李密又挑出了數百名精兵前去阻截王世充所部。】


    【或許是因為太過輕敵,或許是因為完全沒有準備,也或許是因為陣勢混亂,總之,就在這一批阻截之下,王世充所部竟然開始了全線潰散,紛紛奪路而逃——而想要逃走,迴到安全的地方,就必須跨過洛水。】


    【因此,士卒們爭搶著想要踏上浮橋,這種擁擠混亂必然會造成踩踏事故,也正因此,非戰死而淹死的人數就達到了數萬,很多時候,群體性恐慌擁有的殺傷力遠勝敵人。】


    【除了大量士卒淹死之外,王世充麾下的數名虎賁郎將也同樣陣亡;而當晚,還天降大雪,殘存的士卒也幾乎盡數凍死。】


    【趁此機會,李密高歌猛進。先是攻克偃師縣,並在這裏修築修繕了一番位於洛陽東麵的金墉城,在此駐紮下來,此時此刻,李密手下的兵力已經到了三十萬;


    同時,時任東都留守的韋津和李密在上春門——洛陽城東麵的最北門發生戰鬥,韋津大敗,當場被俘。】


    【至此,李密和瓦崗軍進入了一段高光期:隋朝負責土木營建的將作大匠宇文凱投降李密;而其他地方,東至海濱、泰山地區,南到長江淮河之地,幾乎所有的郡縣都派出了使者表示自己的歸附之意。】


    【周法明、徐圓朗、孟海公,乃至與竇建德——是的,包括竇建德——等人,都順勢派人給李密上書,勸說他登基稱帝;見外界如此,李密麾下的眾人也紛紛勸說他這麽做。】


    【但是李密有自己的打算:“洛陽未定,還不能考慮這件事情。”】


    “群體性恐慌?這個詞倒是不錯。”朱棣迴憶了一下自己的經驗,肯定道。


    這種“群體性恐慌”的殺傷力確實很高,他完全可以肯定的說,其殺傷力確實是遠高於敵軍。


    畢竟,這種“群體性恐慌”,表現在大軍之中,就是軍心渙散,一片混亂,不聽指揮,所有人都不想接著作戰,隻想奪路而逃,幾乎就跟瘋了一樣。


    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為了奔逃而胡亂揮刀,不分敵我地四處亂砍,哪怕是將領在麵前也依舊不停手的情況。


    而人越多,混亂程度就越嚴重,造成的後果也就越嚴重。


    ——敵軍都不需要如何動手,隻需要看著大軍自行崩潰,就能獲得全勝大勝了。


    朱棣本人領兵征戰的時候,一是要時刻警惕不讓自己的大軍出現這種問題;一是努力,想方設法讓敵軍陷入這種混亂境況。


    當然,不隻是朱棣,隻要是一個正常的有水平的將領,那就都在努力讓敵軍走上這條路。說實話,兵法之中有很多計策,目的也正是如此。


    放到民間中,人多的時候也最怕發生這種情況,哦,那個詞兒叫什麽來著,踩踏事故。


    像是任何一個大型活動,任何一個百姓參與人數很多的事情,地方官府都必須要做好準備,除了擔心在這個時候發生什麽趁機作案的情況,比如拐子,比如殺人,就是害怕蜂擁出動的百姓們發生什麽不可控的事情,最終導致大量傷亡。


    所以有的地方官,為了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為了省心省力,幹脆大量取消各種活動。


    -


    而引發不少百姓談興的,是那個金墉城。


    一個對此有所了解的人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甲朝-某地-甲某:我跟你們講,這個金墉城,那可是鼎鼎有名,這是魏文帝所建,魏明帝擴建,當時的用途還是軍事堡壘,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就在魏晉時期,隻要是被廢的皇帝,皇後以及一些妃嬪,基本上都被扔在了這裏]


    [某朝-甲地-丙某:真的?皇帝皇後什麽的是在這裏?]


    [丙朝-某地-甲某:哇!不過我記得,那魏就不說了,晉朝不是挺混亂的,被廢的皇帝皇後是不是很多?]


    [乙朝-甲地-乙:別的不說,司馬家不是篡位來著,曹魏的最後一個皇帝就是被廢了以後扔到金墉城了,後來大概是形成了習慣,司馬家自己內部被廢的皇帝皇後也被扔過去,包括皇太後,應該是晉武帝的皇後,武悼皇後]


    [某朝-乙地-丙某:我知道,還有晉惠帝也被放到過金墉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天有貓了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天有貓了嗎並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