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治理一方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聲名日盛的情況下,杜伏威也迎來了一批新的投奔人員:讀過書的士人們。】
【對於大部分勢力而言,有沒有士人投靠其實是關鍵一步。】
【如果能夠有士人投奔,一來,這些士人能夠給這個勢力提供相當大的助力,包括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製度,完善相應規章律令和組織,帶來更多有用、普通百姓大部分無從得知的消息,幫助首領分析信息製定計劃,給首領講解曆史案例以史為鑒……
雖然也有話叫做“百無一用是書生”,但大多數情況下,讀書人——特別是在科舉廣泛推行之前的隋朝的讀書人,用處還是很多的。】
【二來,這代表著杜伏威已經得到了一部分士人的認可,而在古代王朝之中,士人、讀書人這個群體其實在大多數時間才是那個代表著“民意”的群體。
因為當時識字率的低下,任何一個士人在當地都有著不小的威望和影響力,很多時候,地方百姓們比起官府,更願意聽從這些士人的意見。
也由此,士人們手中總是會掌握一定的資源,這些資源或許不是很多,但總也有些用處。】
【而對於杜伏威而言,士人群體的加入,帶來的影響也是顯著的。】
【在這些人的輔佐下,他放棄了之前的流寇、流竄作戰的方式,轉而認真經營自己控製的地盤,真正開始打造自己的根基。】
【同時,他治下的這些地方,隻收非常低的賦稅——當然不可能不收;此外,對於貪官汙吏,杜伏威下令,隻要一經發現,無論情節輕重,一律處死。】
【這或許是和他曾經的出身、這些年看到的民間情況有所關聯,而這個做法,雖然在大多數時候都不為朝廷、皇帝所讚同,但在這裏,卻讓杜伏威得到了治下百姓的大力支持。】
朱元璋難得比較讚同一個造反首領的做法。
——自他登基以後,他對於各路起義前輩們的態度就堪稱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完全調轉了。
不過,杜伏威對於貪官汙吏的做法,朱元璋還是很讚成的:“就是這樣,那群貪官汙吏,殘害百姓,危害朝廷,竟看不出一絲的作用,他們隻要活著一天,就是禍害大明江山一天,朕如何能留得?!”
不論是他年少時期的親身體會,還是他征戰過程中積累下來的種種經驗,亦或者是建國登基之後的治理過程,從窮苦百姓,到爭霸首領,再到天下之君,這三種經曆,三種視角,都讓他深深體會到了一個真理:貪官汙吏毫無正麵價值。
對於百姓而言,這種官吏就是壓在他們頭上的大山,對於百姓們的殘害甚至勝於其他所有——一個在自己生活的地方,長期任職,擁有絕對權力的人,就是大部分百姓家破人亡的主要原因。
隻要朝廷還算可以,那當遇到天災的時候,總也有些糧食等儲備,可以用來救濟災民。但貪官汙吏就不一樣了,隻要這些人存在一天,就能把朝廷和百姓都禍害到。
對於爭霸首領而言,正值打天下的關鍵時期,最是需要壯大實力、招攬民心的時候,結果這時候治下跑出來個貪官汙吏,殘害百姓,作威作福,欺上瞞下……
這簡直就是在把其他所有人的努力都付之一炬,在把累積的威望和名聲往腳底下踩!
而對於天下之君而言,貪官汙吏更是挖朝廷牆角、肥了自己,除了對自己有利之外,對其他所有人都毫無益處且大有害處的害蟲。
既然打下了江山,那自是希望能夠長長久久。
雖然朱元璋不喜歡百姓反抗朝廷,但他也清楚地知道一點:很多時候,百姓們造反就是因為活不下去。
而活不下去的原因,除了真的大到無可抗拒無可挽救的天災,其餘的大都是人禍。
而人禍之中,地方、中央這些位置上的貪官汙吏,占據主要地位。
要是被這些人霍霍的百姓們活不下去,又到處鬧事,大明的江山還怎麽穩定?
如今朝廷強盛,即便有什麽問題也能及時控製住;但如果碰到朝廷正好不那麽強盛的時候呢?如果全天下都被攪和的反了呢?
到時候,貪官汙吏們說不定包袱一卷就攜家帶口跑了個幹淨,可朝廷、皇帝又能夠跑到哪裏?
再者,大明江山就是他朱元璋的家產!是老朱家的家產!
臣下家仆,不說盡心盡力侍奉效忠、為大明的發展壯大肝腦塗地吧,也不能整天琢磨著如何挖主家的牆角吧?
這哪個主家能忍?
到時候,家仆一個個都肥得流油,還能逃出生天,主家卻窮困潦倒,還被人殺害,天下豈有這樣的道理!
非要說的話,這種貪官汙吏,唯一的價值,大約就是給其他人一個警示,讓他們看看做貪官的下場。
這,就是他們唯一的價值!
所以貪官汙吏,怎麽可以不殺而輕輕放過?那不就連這最後一點價值都不存在了嗎?
-
百姓們確實非常支持杜伏威的這道命令。
“殺得好!”
許多人紛紛大聲叫好,原本心有顧慮而不敢大聲議論的人,在這件事情上,都敢喊出聲來了。
那些貪官為什麽不殺?憑什麽不殺?
他們天天貪汙了多少錢,那可都是大家一點一點攢下來的錢啊!
日子本就不好過,交了朝廷的賦稅之後也不過勉強活下去,碰上個好官也就罷了,即便不多麽體諒百姓、給大家額外的什麽東西,但也不至於各種巧立名目絞盡腦汁地搜刮;
但是要遇上個貪官……那可就完了。
朝廷的賦稅要繳,但除了原本的賦稅之外,還會有各種各樣的稅,甚至是一年比一年多,當然,除了“稅”之外,還有種種讓人交錢的理由,不論是官員或者官員家中的某人要過壽了,還是某個東西必須交錢才能使用了……
至於說討個說法,告狀,那更可笑了,去哪討說法,去哪告狀?
這種貪官,往往總還有人庇護,那官官相護可不是吹的,他們一群泥腿子除了受著還能有什麽辦法?
更不要說,能這麽貪的,往往還心狠手辣——凡是敢於反對反抗的,全家都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現在,出了一個願意把貪官都殺掉的人,雖然不是皇帝,而是一個地方勢力的首領,那也是之前完全不敢想象的。
不管這個杜伏威能這麽做多久,至少現在,百姓們都願意支持他。
【對於大部分勢力而言,有沒有士人投靠其實是關鍵一步。】
【如果能夠有士人投奔,一來,這些士人能夠給這個勢力提供相當大的助力,包括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製度,完善相應規章律令和組織,帶來更多有用、普通百姓大部分無從得知的消息,幫助首領分析信息製定計劃,給首領講解曆史案例以史為鑒……
雖然也有話叫做“百無一用是書生”,但大多數情況下,讀書人——特別是在科舉廣泛推行之前的隋朝的讀書人,用處還是很多的。】
【二來,這代表著杜伏威已經得到了一部分士人的認可,而在古代王朝之中,士人、讀書人這個群體其實在大多數時間才是那個代表著“民意”的群體。
因為當時識字率的低下,任何一個士人在當地都有著不小的威望和影響力,很多時候,地方百姓們比起官府,更願意聽從這些士人的意見。
也由此,士人們手中總是會掌握一定的資源,這些資源或許不是很多,但總也有些用處。】
【而對於杜伏威而言,士人群體的加入,帶來的影響也是顯著的。】
【在這些人的輔佐下,他放棄了之前的流寇、流竄作戰的方式,轉而認真經營自己控製的地盤,真正開始打造自己的根基。】
【同時,他治下的這些地方,隻收非常低的賦稅——當然不可能不收;此外,對於貪官汙吏,杜伏威下令,隻要一經發現,無論情節輕重,一律處死。】
【這或許是和他曾經的出身、這些年看到的民間情況有所關聯,而這個做法,雖然在大多數時候都不為朝廷、皇帝所讚同,但在這裏,卻讓杜伏威得到了治下百姓的大力支持。】
朱元璋難得比較讚同一個造反首領的做法。
——自他登基以後,他對於各路起義前輩們的態度就堪稱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完全調轉了。
不過,杜伏威對於貪官汙吏的做法,朱元璋還是很讚成的:“就是這樣,那群貪官汙吏,殘害百姓,危害朝廷,竟看不出一絲的作用,他們隻要活著一天,就是禍害大明江山一天,朕如何能留得?!”
不論是他年少時期的親身體會,還是他征戰過程中積累下來的種種經驗,亦或者是建國登基之後的治理過程,從窮苦百姓,到爭霸首領,再到天下之君,這三種經曆,三種視角,都讓他深深體會到了一個真理:貪官汙吏毫無正麵價值。
對於百姓而言,這種官吏就是壓在他們頭上的大山,對於百姓們的殘害甚至勝於其他所有——一個在自己生活的地方,長期任職,擁有絕對權力的人,就是大部分百姓家破人亡的主要原因。
隻要朝廷還算可以,那當遇到天災的時候,總也有些糧食等儲備,可以用來救濟災民。但貪官汙吏就不一樣了,隻要這些人存在一天,就能把朝廷和百姓都禍害到。
對於爭霸首領而言,正值打天下的關鍵時期,最是需要壯大實力、招攬民心的時候,結果這時候治下跑出來個貪官汙吏,殘害百姓,作威作福,欺上瞞下……
這簡直就是在把其他所有人的努力都付之一炬,在把累積的威望和名聲往腳底下踩!
而對於天下之君而言,貪官汙吏更是挖朝廷牆角、肥了自己,除了對自己有利之外,對其他所有人都毫無益處且大有害處的害蟲。
既然打下了江山,那自是希望能夠長長久久。
雖然朱元璋不喜歡百姓反抗朝廷,但他也清楚地知道一點:很多時候,百姓們造反就是因為活不下去。
而活不下去的原因,除了真的大到無可抗拒無可挽救的天災,其餘的大都是人禍。
而人禍之中,地方、中央這些位置上的貪官汙吏,占據主要地位。
要是被這些人霍霍的百姓們活不下去,又到處鬧事,大明的江山還怎麽穩定?
如今朝廷強盛,即便有什麽問題也能及時控製住;但如果碰到朝廷正好不那麽強盛的時候呢?如果全天下都被攪和的反了呢?
到時候,貪官汙吏們說不定包袱一卷就攜家帶口跑了個幹淨,可朝廷、皇帝又能夠跑到哪裏?
再者,大明江山就是他朱元璋的家產!是老朱家的家產!
臣下家仆,不說盡心盡力侍奉效忠、為大明的發展壯大肝腦塗地吧,也不能整天琢磨著如何挖主家的牆角吧?
這哪個主家能忍?
到時候,家仆一個個都肥得流油,還能逃出生天,主家卻窮困潦倒,還被人殺害,天下豈有這樣的道理!
非要說的話,這種貪官汙吏,唯一的價值,大約就是給其他人一個警示,讓他們看看做貪官的下場。
這,就是他們唯一的價值!
所以貪官汙吏,怎麽可以不殺而輕輕放過?那不就連這最後一點價值都不存在了嗎?
-
百姓們確實非常支持杜伏威的這道命令。
“殺得好!”
許多人紛紛大聲叫好,原本心有顧慮而不敢大聲議論的人,在這件事情上,都敢喊出聲來了。
那些貪官為什麽不殺?憑什麽不殺?
他們天天貪汙了多少錢,那可都是大家一點一點攢下來的錢啊!
日子本就不好過,交了朝廷的賦稅之後也不過勉強活下去,碰上個好官也就罷了,即便不多麽體諒百姓、給大家額外的什麽東西,但也不至於各種巧立名目絞盡腦汁地搜刮;
但是要遇上個貪官……那可就完了。
朝廷的賦稅要繳,但除了原本的賦稅之外,還會有各種各樣的稅,甚至是一年比一年多,當然,除了“稅”之外,還有種種讓人交錢的理由,不論是官員或者官員家中的某人要過壽了,還是某個東西必須交錢才能使用了……
至於說討個說法,告狀,那更可笑了,去哪討說法,去哪告狀?
這種貪官,往往總還有人庇護,那官官相護可不是吹的,他們一群泥腿子除了受著還能有什麽辦法?
更不要說,能這麽貪的,往往還心狠手辣——凡是敢於反對反抗的,全家都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現在,出了一個願意把貪官都殺掉的人,雖然不是皇帝,而是一個地方勢力的首領,那也是之前完全不敢想象的。
不管這個杜伏威能這麽做多久,至少現在,百姓們都願意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