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傳奇故事·突厥威脅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遼聖宗還在繼續發言。
[遼聖宗:此事實在讓人印象深刻,想來……也是青史留名的傳奇之事。]
朱棣看著遼聖宗說了這麽一句似褒似貶的話,想到趙匡胤現在還對這件事情一無所知,不由得對趙匡胤心生同情——非常真誠的同情。
沒辦法,趙光義這件事情確實是太丟人了些。丟人的同時,又極為的傳奇。
朱棣其實覺得,能夠做到這件事情的趙光義其實也是一個絕非尋常的天才!畢竟,古往今來,被追兵抓住、沒來得及逃走而陷入了包圍圈的人那麽多,不論是皇帝還是將領,但能夠有此聲名、能夠速度如此之快且載具如此不同的,也隻有趙光義一人而已。
當然,大家能夠如此生動形象地了解到堂堂宋太宗當年的傳奇事跡,也還要感謝遼國。
——如果當時沒有遼國,而是宋朝與某一個不怎麽記載史書,或者史書並未流傳的那種塞外蠻夷,那宋太宗的這件事情就全看宋朝史書如何記載了。
而宋朝的史書如何記載,那當然還得要看宋太宗以及其後的宋朝皇帝的意思。
如果,宋太宗本人或者之後的皇帝非常抗拒如實記載,根本不想要把這件驚天動地之事記載下來……
那宋朝的官修史書最終會是個什麽樣子可不好說了。
除了官修史書外,民間個人編撰的史書,統統都是野史——雖然野史並非絕對不可信,但說到底,宋太宗的官方評價中、得到廣泛認可的形象中,就絕對沒有這件事情了。
朱棣覺得,趙光義當年在幹了這麽一件事情後,也未必沒有想過把此事悄悄地隱藏起來,讓人們永遠也不知道此事的存在。
但,誰讓當時還有個遼國?
誰讓當時和宋朝交戰的正是遼國?
誰讓長途奔襲追擊卻沒能成功的,正是遼國的大將?
就算宋朝再怎麽想要文過飾非,遼國那邊的史書可絕對不會給宋朝留什麽麵子,不誇大記載已經很有道德了——而遼國,又到底算得上一個國家,而不是那等純粹遊蕩的蠻夷,遼國的各種官方記載是能夠傳下來的。
-
正如朱棣同情的那樣,趙匡胤雖然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但還是能夠辨別出來絕非好事,且,這個遼聖宗的評論,什麽“傳奇之事”“青史留名”也統統都是在嘲諷大宋。
趙匡胤有些想要抓狂,但或許是受刺激的次數有點多,時間有點長,所以現在的他反而抓狂不起來。
他翻看了一下“本朝·君主”,很好,依舊是安靜地像是死了一樣,沒有一個人說話。
趙匡胤冷笑,看來,他大宋的好皇帝們是下定決心死死隱瞞了;而這也更加證明了此事有多丟人,又有多嚴重。
他冷靜下來,為今之計,隻有三條路:要麽,等著神跡什麽時候說到這件事情,透露點口風;要麽,從那些知情人——那什麽元明清的皇帝,以及“天下”中的匿名之人——的口中獲得消息;最後一條路,就是雙管齊下。
而要讓趙匡胤來選,他當然是選擇兩路並進,雙管齊下。
-
而隋朝時期的百姓們更在乎的,是突厥的強盛。
[甲朝-某地-甲:這是什麽意思?突厥以後就會很強盛?有多強盛?]
[乙朝-甲地-乙:肯定很強了吧,不然也不能專門提一嘴啊]
[甲朝-乙地-某某:我覺得突厥肯定是很強,要不然皇帝都能被突厥包圍起來,還是依靠後來著急的兵力,還有那個公主才讓突厥退兵的]
[丙朝-甲地-某某:別的不說,這個可汗還帶了幾十萬兵馬,這幾十萬兵馬是隨隨便便就能搞出來的?那突厥人可都會騎馬,他們都是騎兵,騎兵!]
[丙朝-某地-丙某:皇帝都被包圍了,現在那些起義軍還做不到幹掉朝廷的兵力……這不就是說,突厥現在比起義軍要強麽?]
[甲朝-丙地-某某:其實之前突厥也不是多麽弱小,要不然也就不用修長城駐軍了。之前全是因為那個,那個前麵的可汗和隋朝關係好;但是現在這個可汗和隋朝關係不好,又發展了一段時間……]
[甲朝-乙地-乙某:沒錯,現在突厥被這個可汗統治,不斷地發展;但是我們中原大地上,朝廷卻是那麽個德行,大家都要活不下去了,根本沒有什麽多餘的力量去發展……要說具體情況,還得看什麽時候能重新和平下來]
[某朝-甲地-乙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突厥就會比中原強是嗎?]
[丙朝-甲地-某某:是的。非常不幸……但是是這樣的。]
[乙朝-某地-乙:那怎麽辦?突厥要是強大起來,他們會不會入侵我們這邊?會不會到處殺人放火?會不會,會不會屠,屠城???]
[某朝-某地-某某:肯定會,那些個外麵的家夥,什麽時候不想著入侵中原了?隻要一有點機會,他們就會這麽幹!根本不可能不來!]
[甲朝-乙地-某某某:……怎麽辦?那怎麽辦?北麵這邊本來還沒有那麽多混亂……結果突厥要打過來?我們要跑到南邊嗎?但是南邊好像情況也不太好……]
[丙朝-某地-甲某:我是隋朝南方的,我可以發誓,南邊,至少我這邊,真的活不下去了……要麽加入起義軍,要麽就找個地方躲起來……留在原地不是不行,但全看運氣了,說不定就死了]
[乙朝-甲地-丙某:那怎麽辦?東邊也不行,光看神跡上麵說的你們就能知道,這邊已經饑荒好些年了]
[某朝-甲地-某:我不是隋朝人,我是隋朝後麵的人……我知道的是,突厥打過來之後,有可能會把中原百姓擄走當做奴隸。但是後來中原實在是太亂了,也有百姓主動前往突厥那邊討生活的,但具體怎麽樣就沒人知道了]
[甲朝-丙地-某某某:奴隸?!奴隸還能有好?那些突厥人的奴隸,完全是隨時可能會死!隻要主家想,就能把人弄死!根本活不下去……還是中原好一些]
[丙朝-甲地-乙某:但是那些自己跑到突厥的人呢?他們為什麽要去突厥?難道自己過去的,待遇能夠好一點,不會被當做奴隸,能有地種嗎?]
[丙朝-某地-乙:笑話!突厥人能不把中原百姓當奴隸,傻子才相信!]
[某朝-某地-乙:我覺得吧,可能會比被俘虜的人情況稍微好一點……但是肯定不可能當突厥人對待]
[甲朝-乙地-丙:那大家為什麽要去突厥?]
[丙朝-某地-某某某:……那肯定是因為中原更活不下去了……要不然,誰願意去那些蠻夷的地方,而不是在中原?再怎麽樣,那也是蠻夷,隻要能活下去當然還是留在中原……哪怕從北麵跑到南麵,從東麵到西麵,那也還是在中原的土地上啊]
頓時,所有人一陣淒風苦雨,即便不是隋朝的百姓,也同樣為這樣的遭遇和境況感到悲傷絕望。
過了一陣,又有人發了新消息。
[乙朝-甲地-某某某:沒辦法,大家一定要盡快找一個安穩的地方……不過大唐已經建立的百姓們可以放心了,我大唐沒有問題的!大唐建立之後,突厥很快就不是問題了!]
[遼聖宗:此事實在讓人印象深刻,想來……也是青史留名的傳奇之事。]
朱棣看著遼聖宗說了這麽一句似褒似貶的話,想到趙匡胤現在還對這件事情一無所知,不由得對趙匡胤心生同情——非常真誠的同情。
沒辦法,趙光義這件事情確實是太丟人了些。丟人的同時,又極為的傳奇。
朱棣其實覺得,能夠做到這件事情的趙光義其實也是一個絕非尋常的天才!畢竟,古往今來,被追兵抓住、沒來得及逃走而陷入了包圍圈的人那麽多,不論是皇帝還是將領,但能夠有此聲名、能夠速度如此之快且載具如此不同的,也隻有趙光義一人而已。
當然,大家能夠如此生動形象地了解到堂堂宋太宗當年的傳奇事跡,也還要感謝遼國。
——如果當時沒有遼國,而是宋朝與某一個不怎麽記載史書,或者史書並未流傳的那種塞外蠻夷,那宋太宗的這件事情就全看宋朝史書如何記載了。
而宋朝的史書如何記載,那當然還得要看宋太宗以及其後的宋朝皇帝的意思。
如果,宋太宗本人或者之後的皇帝非常抗拒如實記載,根本不想要把這件驚天動地之事記載下來……
那宋朝的官修史書最終會是個什麽樣子可不好說了。
除了官修史書外,民間個人編撰的史書,統統都是野史——雖然野史並非絕對不可信,但說到底,宋太宗的官方評價中、得到廣泛認可的形象中,就絕對沒有這件事情了。
朱棣覺得,趙光義當年在幹了這麽一件事情後,也未必沒有想過把此事悄悄地隱藏起來,讓人們永遠也不知道此事的存在。
但,誰讓當時還有個遼國?
誰讓當時和宋朝交戰的正是遼國?
誰讓長途奔襲追擊卻沒能成功的,正是遼國的大將?
就算宋朝再怎麽想要文過飾非,遼國那邊的史書可絕對不會給宋朝留什麽麵子,不誇大記載已經很有道德了——而遼國,又到底算得上一個國家,而不是那等純粹遊蕩的蠻夷,遼國的各種官方記載是能夠傳下來的。
-
正如朱棣同情的那樣,趙匡胤雖然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但還是能夠辨別出來絕非好事,且,這個遼聖宗的評論,什麽“傳奇之事”“青史留名”也統統都是在嘲諷大宋。
趙匡胤有些想要抓狂,但或許是受刺激的次數有點多,時間有點長,所以現在的他反而抓狂不起來。
他翻看了一下“本朝·君主”,很好,依舊是安靜地像是死了一樣,沒有一個人說話。
趙匡胤冷笑,看來,他大宋的好皇帝們是下定決心死死隱瞞了;而這也更加證明了此事有多丟人,又有多嚴重。
他冷靜下來,為今之計,隻有三條路:要麽,等著神跡什麽時候說到這件事情,透露點口風;要麽,從那些知情人——那什麽元明清的皇帝,以及“天下”中的匿名之人——的口中獲得消息;最後一條路,就是雙管齊下。
而要讓趙匡胤來選,他當然是選擇兩路並進,雙管齊下。
-
而隋朝時期的百姓們更在乎的,是突厥的強盛。
[甲朝-某地-甲:這是什麽意思?突厥以後就會很強盛?有多強盛?]
[乙朝-甲地-乙:肯定很強了吧,不然也不能專門提一嘴啊]
[甲朝-乙地-某某:我覺得突厥肯定是很強,要不然皇帝都能被突厥包圍起來,還是依靠後來著急的兵力,還有那個公主才讓突厥退兵的]
[丙朝-甲地-某某:別的不說,這個可汗還帶了幾十萬兵馬,這幾十萬兵馬是隨隨便便就能搞出來的?那突厥人可都會騎馬,他們都是騎兵,騎兵!]
[丙朝-某地-丙某:皇帝都被包圍了,現在那些起義軍還做不到幹掉朝廷的兵力……這不就是說,突厥現在比起義軍要強麽?]
[甲朝-丙地-某某:其實之前突厥也不是多麽弱小,要不然也就不用修長城駐軍了。之前全是因為那個,那個前麵的可汗和隋朝關係好;但是現在這個可汗和隋朝關係不好,又發展了一段時間……]
[甲朝-乙地-乙某:沒錯,現在突厥被這個可汗統治,不斷地發展;但是我們中原大地上,朝廷卻是那麽個德行,大家都要活不下去了,根本沒有什麽多餘的力量去發展……要說具體情況,還得看什麽時候能重新和平下來]
[某朝-甲地-乙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突厥就會比中原強是嗎?]
[丙朝-甲地-某某:是的。非常不幸……但是是這樣的。]
[乙朝-某地-乙:那怎麽辦?突厥要是強大起來,他們會不會入侵我們這邊?會不會到處殺人放火?會不會,會不會屠,屠城???]
[某朝-某地-某某:肯定會,那些個外麵的家夥,什麽時候不想著入侵中原了?隻要一有點機會,他們就會這麽幹!根本不可能不來!]
[甲朝-乙地-某某某:……怎麽辦?那怎麽辦?北麵這邊本來還沒有那麽多混亂……結果突厥要打過來?我們要跑到南邊嗎?但是南邊好像情況也不太好……]
[丙朝-某地-甲某:我是隋朝南方的,我可以發誓,南邊,至少我這邊,真的活不下去了……要麽加入起義軍,要麽就找個地方躲起來……留在原地不是不行,但全看運氣了,說不定就死了]
[乙朝-甲地-丙某:那怎麽辦?東邊也不行,光看神跡上麵說的你們就能知道,這邊已經饑荒好些年了]
[某朝-甲地-某:我不是隋朝人,我是隋朝後麵的人……我知道的是,突厥打過來之後,有可能會把中原百姓擄走當做奴隸。但是後來中原實在是太亂了,也有百姓主動前往突厥那邊討生活的,但具體怎麽樣就沒人知道了]
[甲朝-丙地-某某某:奴隸?!奴隸還能有好?那些突厥人的奴隸,完全是隨時可能會死!隻要主家想,就能把人弄死!根本活不下去……還是中原好一些]
[丙朝-甲地-乙某:但是那些自己跑到突厥的人呢?他們為什麽要去突厥?難道自己過去的,待遇能夠好一點,不會被當做奴隸,能有地種嗎?]
[丙朝-某地-乙:笑話!突厥人能不把中原百姓當奴隸,傻子才相信!]
[某朝-某地-乙:我覺得吧,可能會比被俘虜的人情況稍微好一點……但是肯定不可能當突厥人對待]
[甲朝-乙地-丙:那大家為什麽要去突厥?]
[丙朝-某地-某某某:……那肯定是因為中原更活不下去了……要不然,誰願意去那些蠻夷的地方,而不是在中原?再怎麽樣,那也是蠻夷,隻要能活下去當然還是留在中原……哪怕從北麵跑到南麵,從東麵到西麵,那也還是在中原的土地上啊]
頓時,所有人一陣淒風苦雨,即便不是隋朝的百姓,也同樣為這樣的遭遇和境況感到悲傷絕望。
過了一陣,又有人發了新消息。
[乙朝-甲地-某某某:沒辦法,大家一定要盡快找一個安穩的地方……不過大唐已經建立的百姓們可以放心了,我大唐沒有問題的!大唐建立之後,突厥很快就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