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信息缺乏·改名問題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就是說,在啟民可汗和長孫晟死後,朝廷就對突厥沒有多大的關注,也沒有比較有效的影響手段了?”楊堅愕然。
雖然吧,看時間,他大隋的公主應該還活著,還在突厥,並且按照突厥的習俗,成為了現在這個始畢可汗的妻子——但是單單指望公主徹底影響突厥內部的政令、態度、發展,也不行啊!
有公主,有一個能在突厥可汗麵前說得上話、受到尊重的公主,當然比沒有要好得多;但是想要做到分化突厥、製造分裂、挑撥矛盾、引導一部分突厥可汗心向大隋、讓一個或者幾個突厥可汗成為對大隋忠心耿耿的人……
單單隻靠一個在突厥的公主根本不夠。
公主有手段,有地位,有能力,但是也必須要朝廷站在身後作為後盾,作為引導,不斷地對突厥內部施加影響力——畢竟,最終的目的一是要讓突厥內部分裂爭鬥,不能團結;二是要讓突厥的一部分可汗心向大隋並且掌握大權。
如果讓公主自己在那邊奮鬥,而不和朝廷深度聯係的話,那公主再怎麽樣也就隻能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奮鬥,而不能做到讓朝廷真正地在突厥內部構築足夠大的影響力。
否則,之前的北周和大隋嫁公主就算了,又何必采取長孫晟的計劃,不斷地在突厥內部暗中攪風攪雨,聯絡挑撥;他也沒有必要同意長孫晟的上書,把公主嫁給啟民可汗,又讓啟民可汗得到大隋的封賞和保護。
本身,啟民可汗一死,就標誌著大隋對於突厥的政策和態度需要進行一定的改變。
新任可汗,始畢可汗,即使他是啟民可汗的兒子,那也不能就這麽認為他會和啟民可汗一樣,對大隋抱著忠心耿耿的態度,也不能認為他沒有什麽野心,同樣不能認為他會被同樣的東西打動。
當年大隋對於啟民可汗而言,堪稱是雪中送炭、救命之恩、扶植之恩,所以啟民可汗對大隋好感極高;可是始畢可汗又沒有經曆過這些。
這個時候,不,或者說啟民可汗身體漸漸不行了的時候,朝廷就應該直接派人進入突厥,救治啟民可汗,同時觀察了解突厥內部情況,探查始畢可汗其人的性情能力弱點,了解各個貴族對大隋和始畢可汗的態度……
然後,朝中要製定一係列對突厥的變動的應對方案,以便能夠繼續掌握突厥。
但是看著上麵的意思是——彼時的大隋沒有這麽做?
那可是和大隋距離如此之近、又有著相當的擄掠動機的突厥!
高句麗固然是一個不太讓人喜歡的存在,也是一個有價值攻打的目標,但是比起突厥,其地位還是要往後排一排。
要想真的毫無顧忌地去打高句麗,怎麽也得先把突厥料理好了才行。
楊堅無言以對,最終有些虛弱地對獨孤皇後道:“朕之前都沒有想過突厥會出這麽大的問題,他幾次三番去打高句麗,朕以為他起碼處理好了這邊的事情……”
獨孤伽羅同樣沉默。
作為一個能實打實參與一部分朝政的皇後,她當然也知道突厥對於大隋的意義。
這是一個需要認真處理的對象。
但是大隋在那個時候卻沒有能夠做到認真處理……
長孫晟死了以後,朝中在這方麵就真的無人可用了嗎?
朝中無人,皇帝便不把突厥放在心上了嗎?
她道:“裴矩想要拉攏始畢可汗的弟弟,這確實是一個方法,但始畢可汗之弟不敢違抗其兄,這已經證明了朝廷對於突厥的不了解。而直接殺死始畢可汗的寵臣,雖確實是一個方法,但著實過於粗暴。”
長孫晟也在各種拉攏突厥中的部分貴族,讓他們反抗當時的掌權可汗,其中一個典型就是啟民可汗;而長孫晟成功了,成功的原因在於他拉攏的對象都是經過深度了解、確實合適非常的人。
而彼時的大隋想要拉攏人、製造分裂,竟是連個合適的對象——計劃實行的第一步都沒有做好。
可見大隋當時對突厥內部的不了解。
不過……
“裴矩?莫不是裴世矩裴弘大?他何時改名了?”獨孤伽羅疑惑道,難道是自己現在對朝中之人過於缺乏了解了,所以連裴矩改名都不知道了?
楊堅搖頭:“弘大並未改名。”
裴世矩有沒有改名這件事情,他還是知道的——至少目前,對方絕對沒有什麽改名的打算。
所以,這個裴矩……是裴世矩嗎?
名字如此相似,又在朝中有著一席之地,還被楊廣信任,這樣的情況,如果出現一個幾乎是同名同姓之人的可能性……楊堅覺得非常低。
所以,這裴矩多半就是裴世矩,也就是裴弘大。
但是什麽樣的情況下,裴世矩會改名,而且不是正兒八經改名,而是把中間的那個“世”字給去掉?
如果不是某一天,裴世矩自己突然非常不喜歡這個“世”字,或者其家中長輩非常不喜歡這個字,或者皇帝——比如楊廣非常不喜歡這個字,那麽就隻能是因為某種衝撞避諱。
或許是因為不利事業、不利子嗣、不利家族、不利健康……等等不利於裴世矩本人的衝撞,或許是因為與某個長輩的名字衝撞,也或許是,或許是——
與天子名姓衝撞!
已知大隋將要滅亡,且大隋的皇室近枝子孫中絕對沒有一個名字中帶有“世”這個字的。
所以,如果裴世矩是因為避諱天子名姓而改名,那麽這個天子隻能是那個唐的天子。
唐……且名字中含有“世”這個字……
獨孤伽羅聽著楊堅的分析,慢慢道:“現如今的那幾個亂民首領,無一人名中帶有此字。”
而又有說法,大隋最後也同樣是被那些貴族們坑掉了,所以,貴族中有誰的名字帶有這個字?有能力建立一個新的王朝?而且,可能以“唐”為國號?
雖然吧,看時間,他大隋的公主應該還活著,還在突厥,並且按照突厥的習俗,成為了現在這個始畢可汗的妻子——但是單單指望公主徹底影響突厥內部的政令、態度、發展,也不行啊!
有公主,有一個能在突厥可汗麵前說得上話、受到尊重的公主,當然比沒有要好得多;但是想要做到分化突厥、製造分裂、挑撥矛盾、引導一部分突厥可汗心向大隋、讓一個或者幾個突厥可汗成為對大隋忠心耿耿的人……
單單隻靠一個在突厥的公主根本不夠。
公主有手段,有地位,有能力,但是也必須要朝廷站在身後作為後盾,作為引導,不斷地對突厥內部施加影響力——畢竟,最終的目的一是要讓突厥內部分裂爭鬥,不能團結;二是要讓突厥的一部分可汗心向大隋並且掌握大權。
如果讓公主自己在那邊奮鬥,而不和朝廷深度聯係的話,那公主再怎麽樣也就隻能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奮鬥,而不能做到讓朝廷真正地在突厥內部構築足夠大的影響力。
否則,之前的北周和大隋嫁公主就算了,又何必采取長孫晟的計劃,不斷地在突厥內部暗中攪風攪雨,聯絡挑撥;他也沒有必要同意長孫晟的上書,把公主嫁給啟民可汗,又讓啟民可汗得到大隋的封賞和保護。
本身,啟民可汗一死,就標誌著大隋對於突厥的政策和態度需要進行一定的改變。
新任可汗,始畢可汗,即使他是啟民可汗的兒子,那也不能就這麽認為他會和啟民可汗一樣,對大隋抱著忠心耿耿的態度,也不能認為他沒有什麽野心,同樣不能認為他會被同樣的東西打動。
當年大隋對於啟民可汗而言,堪稱是雪中送炭、救命之恩、扶植之恩,所以啟民可汗對大隋好感極高;可是始畢可汗又沒有經曆過這些。
這個時候,不,或者說啟民可汗身體漸漸不行了的時候,朝廷就應該直接派人進入突厥,救治啟民可汗,同時觀察了解突厥內部情況,探查始畢可汗其人的性情能力弱點,了解各個貴族對大隋和始畢可汗的態度……
然後,朝中要製定一係列對突厥的變動的應對方案,以便能夠繼續掌握突厥。
但是看著上麵的意思是——彼時的大隋沒有這麽做?
那可是和大隋距離如此之近、又有著相當的擄掠動機的突厥!
高句麗固然是一個不太讓人喜歡的存在,也是一個有價值攻打的目標,但是比起突厥,其地位還是要往後排一排。
要想真的毫無顧忌地去打高句麗,怎麽也得先把突厥料理好了才行。
楊堅無言以對,最終有些虛弱地對獨孤皇後道:“朕之前都沒有想過突厥會出這麽大的問題,他幾次三番去打高句麗,朕以為他起碼處理好了這邊的事情……”
獨孤伽羅同樣沉默。
作為一個能實打實參與一部分朝政的皇後,她當然也知道突厥對於大隋的意義。
這是一個需要認真處理的對象。
但是大隋在那個時候卻沒有能夠做到認真處理……
長孫晟死了以後,朝中在這方麵就真的無人可用了嗎?
朝中無人,皇帝便不把突厥放在心上了嗎?
她道:“裴矩想要拉攏始畢可汗的弟弟,這確實是一個方法,但始畢可汗之弟不敢違抗其兄,這已經證明了朝廷對於突厥的不了解。而直接殺死始畢可汗的寵臣,雖確實是一個方法,但著實過於粗暴。”
長孫晟也在各種拉攏突厥中的部分貴族,讓他們反抗當時的掌權可汗,其中一個典型就是啟民可汗;而長孫晟成功了,成功的原因在於他拉攏的對象都是經過深度了解、確實合適非常的人。
而彼時的大隋想要拉攏人、製造分裂,竟是連個合適的對象——計劃實行的第一步都沒有做好。
可見大隋當時對突厥內部的不了解。
不過……
“裴矩?莫不是裴世矩裴弘大?他何時改名了?”獨孤伽羅疑惑道,難道是自己現在對朝中之人過於缺乏了解了,所以連裴矩改名都不知道了?
楊堅搖頭:“弘大並未改名。”
裴世矩有沒有改名這件事情,他還是知道的——至少目前,對方絕對沒有什麽改名的打算。
所以,這個裴矩……是裴世矩嗎?
名字如此相似,又在朝中有著一席之地,還被楊廣信任,這樣的情況,如果出現一個幾乎是同名同姓之人的可能性……楊堅覺得非常低。
所以,這裴矩多半就是裴世矩,也就是裴弘大。
但是什麽樣的情況下,裴世矩會改名,而且不是正兒八經改名,而是把中間的那個“世”字給去掉?
如果不是某一天,裴世矩自己突然非常不喜歡這個“世”字,或者其家中長輩非常不喜歡這個字,或者皇帝——比如楊廣非常不喜歡這個字,那麽就隻能是因為某種衝撞避諱。
或許是因為不利事業、不利子嗣、不利家族、不利健康……等等不利於裴世矩本人的衝撞,或許是因為與某個長輩的名字衝撞,也或許是,或許是——
與天子名姓衝撞!
已知大隋將要滅亡,且大隋的皇室近枝子孫中絕對沒有一個名字中帶有“世”這個字的。
所以,如果裴世矩是因為避諱天子名姓而改名,那麽這個天子隻能是那個唐的天子。
唐……且名字中含有“世”這個字……
獨孤伽羅聽著楊堅的分析,慢慢道:“現如今的那幾個亂民首領,無一人名中帶有此字。”
而又有說法,大隋最後也同樣是被那些貴族們坑掉了,所以,貴族中有誰的名字帶有這個字?有能力建立一個新的王朝?而且,可能以“唐”為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