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壓榨與傲慢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修築新都城和宮室之後,第二個大項目,就是修築,或者說疏浚連通隋朝大運河。】
【經過數代王朝的修築,在中原大地上大大小小分布著各種河道,楊廣和隋朝的重臣們經過研究,通過借助一部分舊有的河道,練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隋朝大運河。】
【客觀上來講,大運河無疑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工程,不論這條大運河最初的建築緣由是什麽,有多少私心又有多少公心,但對於南北兩地、對於王朝、對於百姓而言,確實是一個非常便利且重要的通道。】
【但是話又說迴來了,好事情,但是辦壞的那可數不勝數,大運河雖然不能說辦壞了,但也決不能算得上是辦好了。】
【在隋朝大運河這件事情上,陽關展現出了和修築宮室城池時一樣的風範:大規模征發徭役,趕工期,極度壓榨民力,絲毫不體恤民情民生……】
【楊廣登基後改元大業,在大業元年征發了淮南十餘萬人、河南淮北諸郡百餘萬人,大業四年征發了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大業六年又開始開江南運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為了達成楊廣的要求,同時,也察覺到了楊廣並不怎麽在乎民生民情,隋朝的官員們在辦事兒的時候那也是相當的暴虐,手段粗暴,不在乎人命,甚至直接把性命當做威脅手段。】
【但是我們要明白,有時候,工程的進度是一種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指的是那種在現有生產力條件下已經拚盡全力的情況。】
【這種情況之下,即使再如何以性命逼迫,再如何催促,有時候也未必能夠達到官員們想要的結果。】
【因而,隋朝大運河一事上,同樣是死傷甚眾。】
【順帶一提,隋朝大運河在後來,可以被稱為隋唐大運河。其後又有京杭大運河,是元朝修建,總共修了差不多十年。】
【此外,楊廣還發動徭役修築了長城——還是那句話,客觀來講,修築長城確實有其必要性,畢竟那還有個突厥在外麵虎視眈眈,雖然這個突厥之前尊稱楊堅為“聖人可汗”,但是他們的忠誠目前並不能長久保證,隋朝當然還是有一個堅固的長城防禦比較好。】
【但,楊廣在修築大工程上的風格實在是一如既往,長城同樣是一個極度壓縮工期、大規模征發徭役,最終怨聲載道死傷甚眾的結果。】
“民生多艱,便是繁榮昌盛,也不過是大部分人能夠不餓死罷了。”有些士人歎息,那些富庶一些的百姓不是沒有,但是那樣的百姓,在全天下百姓的占比中又有多少?
人人都知道江南富庶,江南的百姓也比旁的地方富裕許多,甚至於江南地區百姓的識字率都要比其他地方高不少——但是,天下隻有一個江南啊!
除了江南之外,更多地方的百姓,他們過得是什麽日子?
他們如今確實是處於太平年間,即便不能算得上什麽名留青史的盛世,那也稱得上一句太平富庶。
可即便如此,大部分地區的百姓,過得也不過是那樣而已,隻求一個不餓死,能夠養活家人,能夠少一點生子不舉;如果是北方地區,那還要求一個冬日不會凍死。
即便如此,對於朝廷而言,對於皇帝而言,對於廣大官員而言,甚至對於全天下的百姓而言,這對可以算得上是比較好的日子了。
如果是什麽不太平的年間,不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那他們都根本不必這麽祈求期盼——要麽直接踏上逃荒的路途,從此漂泊無依生死不定;要麽從此落草為寇,能搶一日是一日;要麽,直接就死掉了。
江南富庶,但是如何能夠以江南來等同於全天下?
這樣一來,大規模、沒有喘息之機地征發徭役,那真的是在把百姓們往絕路上逼——朝廷當然能夠壓製住這些百姓,隻要朝廷不是步入末年;但是如果這樣的百姓越來越多呢?
說句不太好聽的,如果百姓們越來越多地反抗朝廷,不給朝廷繳納賦稅,朝廷少了這一部分的收入的同時,還要維持大規模派兵鎮壓的花銷……那朝廷的銀錢還能餘下多少?
再加上,朝中的官員,不,按照隋朝的情況,應當說朝中的貴族們,他們和朝廷、和皇帝可未必是一條心。
即使是後來的王朝的官員,麵對朝廷危難之際、急需銀錢的時候,都未必會願意慷慨解囊、為國付出,更何況是隋朝那樣,自覺自己也不比皇帝差上多少的貴族集團?
皇帝——雖然說什麽民才是根基,但是更多的時候,皇帝是不在乎這個根基的,這一點很多人已經看得清楚明白;但是皇帝總也得在乎在乎自己的皇位吧?
更不好聽的話是,如果大臣們足夠不要臉、又能夠瞅準時機的話,那改朝換代也不怎麽影響他們的富貴生活;但是皇帝,那可是沒有後路可言的!
所以,楊廣之舉……
【那麽,問題來了,楊廣這麽大規模地征發徭役,還不給百姓們一個正常的工期,然後還不給百姓喘息之機——這些特點在他之後的行為上也深有體現——他是怎麽想的?他難道就不覺得百姓們會受不了嗎?就不覺得會激起民變嗎?】
【這就要談到楊楊廣這個皇帝的另一個形容了:楊廣,是一個非常自負的皇帝。】
------------
別的不說,嚴重縮短工期這種事情真的是一生之敵
【經過數代王朝的修築,在中原大地上大大小小分布著各種河道,楊廣和隋朝的重臣們經過研究,通過借助一部分舊有的河道,練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隋朝大運河。】
【客觀上來講,大運河無疑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工程,不論這條大運河最初的建築緣由是什麽,有多少私心又有多少公心,但對於南北兩地、對於王朝、對於百姓而言,確實是一個非常便利且重要的通道。】
【但是話又說迴來了,好事情,但是辦壞的那可數不勝數,大運河雖然不能說辦壞了,但也決不能算得上是辦好了。】
【在隋朝大運河這件事情上,陽關展現出了和修築宮室城池時一樣的風範:大規模征發徭役,趕工期,極度壓榨民力,絲毫不體恤民情民生……】
【楊廣登基後改元大業,在大業元年征發了淮南十餘萬人、河南淮北諸郡百餘萬人,大業四年征發了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大業六年又開始開江南運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為了達成楊廣的要求,同時,也察覺到了楊廣並不怎麽在乎民生民情,隋朝的官員們在辦事兒的時候那也是相當的暴虐,手段粗暴,不在乎人命,甚至直接把性命當做威脅手段。】
【但是我們要明白,有時候,工程的進度是一種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指的是那種在現有生產力條件下已經拚盡全力的情況。】
【這種情況之下,即使再如何以性命逼迫,再如何催促,有時候也未必能夠達到官員們想要的結果。】
【因而,隋朝大運河一事上,同樣是死傷甚眾。】
【順帶一提,隋朝大運河在後來,可以被稱為隋唐大運河。其後又有京杭大運河,是元朝修建,總共修了差不多十年。】
【此外,楊廣還發動徭役修築了長城——還是那句話,客觀來講,修築長城確實有其必要性,畢竟那還有個突厥在外麵虎視眈眈,雖然這個突厥之前尊稱楊堅為“聖人可汗”,但是他們的忠誠目前並不能長久保證,隋朝當然還是有一個堅固的長城防禦比較好。】
【但,楊廣在修築大工程上的風格實在是一如既往,長城同樣是一個極度壓縮工期、大規模征發徭役,最終怨聲載道死傷甚眾的結果。】
“民生多艱,便是繁榮昌盛,也不過是大部分人能夠不餓死罷了。”有些士人歎息,那些富庶一些的百姓不是沒有,但是那樣的百姓,在全天下百姓的占比中又有多少?
人人都知道江南富庶,江南的百姓也比旁的地方富裕許多,甚至於江南地區百姓的識字率都要比其他地方高不少——但是,天下隻有一個江南啊!
除了江南之外,更多地方的百姓,他們過得是什麽日子?
他們如今確實是處於太平年間,即便不能算得上什麽名留青史的盛世,那也稱得上一句太平富庶。
可即便如此,大部分地區的百姓,過得也不過是那樣而已,隻求一個不餓死,能夠養活家人,能夠少一點生子不舉;如果是北方地區,那還要求一個冬日不會凍死。
即便如此,對於朝廷而言,對於皇帝而言,對於廣大官員而言,甚至對於全天下的百姓而言,這對可以算得上是比較好的日子了。
如果是什麽不太平的年間,不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那他們都根本不必這麽祈求期盼——要麽直接踏上逃荒的路途,從此漂泊無依生死不定;要麽從此落草為寇,能搶一日是一日;要麽,直接就死掉了。
江南富庶,但是如何能夠以江南來等同於全天下?
這樣一來,大規模、沒有喘息之機地征發徭役,那真的是在把百姓們往絕路上逼——朝廷當然能夠壓製住這些百姓,隻要朝廷不是步入末年;但是如果這樣的百姓越來越多呢?
說句不太好聽的,如果百姓們越來越多地反抗朝廷,不給朝廷繳納賦稅,朝廷少了這一部分的收入的同時,還要維持大規模派兵鎮壓的花銷……那朝廷的銀錢還能餘下多少?
再加上,朝中的官員,不,按照隋朝的情況,應當說朝中的貴族們,他們和朝廷、和皇帝可未必是一條心。
即使是後來的王朝的官員,麵對朝廷危難之際、急需銀錢的時候,都未必會願意慷慨解囊、為國付出,更何況是隋朝那樣,自覺自己也不比皇帝差上多少的貴族集團?
皇帝——雖然說什麽民才是根基,但是更多的時候,皇帝是不在乎這個根基的,這一點很多人已經看得清楚明白;但是皇帝總也得在乎在乎自己的皇位吧?
更不好聽的話是,如果大臣們足夠不要臉、又能夠瞅準時機的話,那改朝換代也不怎麽影響他們的富貴生活;但是皇帝,那可是沒有後路可言的!
所以,楊廣之舉……
【那麽,問題來了,楊廣這麽大規模地征發徭役,還不給百姓們一個正常的工期,然後還不給百姓喘息之機——這些特點在他之後的行為上也深有體現——他是怎麽想的?他難道就不覺得百姓們會受不了嗎?就不覺得會激起民變嗎?】
【這就要談到楊楊廣這個皇帝的另一個形容了:楊廣,是一個非常自負的皇帝。】
------------
別的不說,嚴重縮短工期這種事情真的是一生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