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這兩部分人,作為皇帝——頭腦清醒,眼光敏銳的皇帝,嬴政、劉邦、劉恆、劉秀……這些東漢末之前的皇帝們,看到的卻是另一方麵。


    “黃巾軍的主力全部被鎮壓下去了……那分散的殘部呢?”嬴政直接抓住了這麽一句話。


    王翦等人也注意到了,他們都是大秦的重臣,有著應對六國、鎮壓清理六國餘部、平定民間的經驗。


    因此,他們對於這種方麵的問題也都很敏感。


    “黃巾起義徹底平定”和“黃巾起義的主力被全部鎮壓”,這兩種說法,雖然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實際卻相差甚遠。


    如果是前者,那麽東漢朝廷就不需要再在這方麵花費什麽時間精力、人力物力了;但如果是後者,那東漢朝廷需要做的事可還多著呢。


    比如,加強地方軍備力量,隨時準備鎮壓流竄的黃巾軍餘部;比如,主動加強一部分地區的兵力,主動出兵去逐一剿滅黃巾軍餘部;比如,加強地方上的控製力,加強地方官府的權力……


    這些事情都不簡單。


    增強地方兵力,那麽人員從何而來?開支從何而來?


    是不是要增加服徭役的人數?是不是要增收一筆賦稅,或者減少一下其他地方的開支?


    但以東漢這時候的情況,沒事兒增加徭役,那簡直是要進一步推動民間反抗;增收賦稅同理。至於說減少其他地方的開支……以東漢的情況,皇帝要是能減得下來才怪。


    “地方上朝廷未必會選擇增加兵力或者加強官府控製力。”李斯思忖片刻道,“這麽做的話,阻力太多;漢靈帝有可能為了省事兒,直接選擇進一步放鬆對地方豪強的控製。”


    漢靈帝不像是什麽一定要迎難而上的人。


    朝中的官員士人們,其中不少大約都很樂見自己家族力量能夠進一步增長;即使不在乎這方麵的,也未必願意去得罪同僚;願意得罪的,又力量不夠,或者想不出來其他的替代之法。


    那麽,他們最後很有可能選擇進一步放縱地方豪強——當然,話不能這麽說,得說是“地方豪強履行大族責任,幫助官府治理當地,輔助朝廷鎮壓反叛”……


    而這麽做的後果顯而易見。


    這麽搞,就算黃巾軍沒有成功,其他各種起義沒有成功,東漢也是要完蛋的節奏。


    【順帶一提,皇甫嵩迴京之後,還給盧植求了情,表示自己能夠平定冀州,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盧植前期打下來的大好局麵。】


    【因此,盧植免去罪責,官複原職。】


    【但,漢靈帝改變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可到底不可能改變自己的所有習慣。】


    【於是,在表示天下太平,改元中平——沒錯,中平這個年號其實是在這一年年底改的——之後,漢靈帝依舊故我,繼續享樂,沉迷聲色犬馬;朝中大臣們大部分也依舊故我。】


    【這樣的無所作為毫不知挽救的舉動,自然進一步加劇了天下局勢的變化。】


    【況且,在張角的黃巾軍起義之後,雖然沒能真正成功,卻也實打實地嚴重打擊了東漢朝廷的聲望。】


    【當然我們要說,能有黃巾起義的發生,就表示著東漢朝廷的威望早已喪失大半;隻不過,對於更多的人而言,朝廷山河日下的明確表現,就是從黃巾起義開始的。】


    【就在皇帝和朝廷繼續過往的時候,各地的黃巾起義的餘燼依舊在不斷燃燒,並且從餘燼變成了新的烈火,熊熊燃燒,這樣的時間長達二十餘年。】


    劉邦深刻認識到,一個王朝最終滅亡的時候,必然有著一個或者幾個非常難以言表,至少是讓他難以言表的皇帝——當然,朝廷所處的整個環境都有責任,可皇帝這個人絕對屬於關鍵因素。


    就像是他的大漢,西漢的時候,在後期能出現那麽些個皇帝,比如漢哀帝,漢平帝等等;而到了東漢,這麽一個已經有了西漢的先例在前的王朝,依舊出現了漢靈帝這樣的人物。


    雖然以上這些皇帝都不至於如胡亥一般大腦缺失,也沒有幹出來太多的殘暴之舉,可他們對於現狀都沒有半分幫助,並且還在身體力行地加速情況的惡化……


    就算你沒有什麽辦法,但你至少也得表現出來一個勤政的態度吧?!


    能力固然是一方麵,可態度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麵——長期混社會的劉邦對此可是心知肚明,深有心得。


    怎麽這大漢後來的皇帝,連一個合適的態度都做不出來了?


    -


    劉秀無言以對。


    想也知道,能夠爆發出來這樣規模的起義,後續絕不可能是說停就停的。


    所以,漢靈帝還真就沒有讓地方上加強鎮壓措施麽?


    而另一邊,一直不願意正視現實的漢靈帝劉宏終於繃不住了。


    ——沒錯,一直不願意正視現實。


    在這個“談天”出現之後,在劉宏看到“本朝·君主”的列表之後,他就已經清楚知道了一件事情:自己就是這個龐大的東漢王朝的,倒數第三個皇帝。


    倒數第三個。


    倒數第二的,是他自己的兒子,雖然不知道是誰,但想來是他和皇後的兒子——何皇後;


    而倒數第一的,是誰他不清楚,但也應當是一個和他的兒子同一輩的——他的兒子,倒數第二個,是“少帝”,至於“少帝”是個什麽情況,大漢的人都清楚。


    因此,最後的那個漢獻帝……就是有人廢掉了他的兒子後擁立的新君。


    作為被擁立的對象,怎麽可能是什麽成年的、有能力的人?


    所以,這說來說去,說到最後,豈不是在說他之後,大漢就幾乎是衰亡了?


    少帝不能算數,最後一個被擁立的人也不能算數,那誰能夠背負起大漢滅亡的這個巨大罪責?——隻能是他!


    當然,以上這些道理,劉宏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可不是他因為黃巾起義才明白的,隻不過他一直都在逃避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天有貓了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天有貓了嗎並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