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極為雄壯粗胖的董卓,臉色陰沉,直接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他的動作帶著幾分粗暴,酒水順著嘴角流淌下來,浸濕了他濃密的胡須。


    從延熹九年開始,董卓就在幽州,並州,涼州,參與剿滅鮮卑人和羌人的叛亂。


    那些年的戰火硝煙,仿佛已經刻進了他的骨髓。


    戰場上的金戈鐵馬,血腥廝殺,讓他從一個青澀的戰士逐漸成長為一名身經百戰的將領。


    永康元年,董卓又一次率軍剿滅叛亂的羌人,除了大型的叛亂,各種小型的爭端更是不計其數。


    每一次出征,他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


    他的戰甲早已被鮮血染紅,他的戰刀不知收割了多少敵人的頭顱。


    作為一個涼州隴西郡臨洮縣人,為了涼州而征戰,他甘之若飴。


    他熱愛這片土地,願意為了守護它付出一切。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對他不公。


    每當涼州叛亂,董卓永遠都不是主將,在他上麵永遠有人壓製著他。


    這一次,他本以為是自己大展身手的機會,卻沒有想到朝廷還派出了皇甫嵩。


    拚殺了這麽多年,董卓又怎麽願意屈居皇甫嵩之下。


    所以他和皇甫嵩的分歧嚴重,雙方各行其是。


    卻沒想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竟然讓顧衍這個小兒,得到了最大的功勳,現在竟然還想在他董卓之上。


    董卓的內心深處憤憤不平,他的目光中閃爍著怒火和不甘。


    “我董卓在戰場上拚死拚活,卻被一個毛頭小子搶了風頭!”他在心中怒吼著。


    可是現在形勢不比人強,他除了喝著悶酒,似乎沒有其他辦法。


    他坐在那裏,如同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卻又被無奈死死地壓製著。


    皇甫嵩雖然沒像董卓一樣一杯杯的喝酒。


    但是他同樣臉色陰沉,一言不發。


    他坐在那裏,身姿挺拔卻透著一股壓抑的氣息,雙眼微眯,目光深邃而複雜。


    董卓感到憤怒,他皇甫嵩更感到憤怒,而且內心深處還有一絲悲涼。


    他的思緒如亂麻般交織,迴憶起往昔的種種榮耀與不公。


    皇甫嵩的叔叔,那是涼州三名之一的皇甫規,是天下聞名的名將。


    自幼在這樣的家族環境中成長,皇甫嵩熟習弓馬,滿懷壯誌,一心為大漢朝廷征戰四方。


    多年來南征北戰,曆經無數艱險,為大漢朝廷立下無數汗馬功勞。


    他參與平定了黃巾之亂,那是何等的威風與榮耀。


    然而,卻因為十常侍之一的趙忠和張讓,進獻讒言,被皇帝劉宏削官奪侯。


    那段日子,是他人生的低穀,滿心的委屈和不甘如巨石般壓在心頭。


    結果又因為西涼叛亂,倉促把他起複,最後卻要和董卓並列。


    這對心高氣傲的皇甫嵩來說,無疑是一種羞辱。


    皇甫嵩又怎麽看得起董卓這樣的粗鄙之人。


    在他眼中,董卓不過是一介武夫,有勇無謀,行事魯莽。


    卻沒想到雙方你爭我奪之下,最後兵困陳倉,陷入如此狼狽的境地。


    原本以為憑借自己的威名和謀略能夠輕易平定叛亂,卻不曾想局勢發展超出了他的預料。


    最讓人感到憤怒的是,他現在居然要受製於顧衍,這個並州小兒。


    皇甫嵩心中的驕傲讓他難以接受這樣的局麵。


    此時,宴會的氣氛顯得有些尷尬和壓抑。


    營帳內,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


    燭光在微風中搖曳,映照著眾人陰沉的麵容。


    皇甫嵩緊緊握著手中的酒杯,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


    他的心中在呐喊:“我皇甫嵩一生征戰,竟落得如此下場!”


    董卓瞥了一眼皇甫嵩,心中暗自冷笑:“你皇甫嵩又能比我好到哪裏去?還不是和我一樣被困在此處。”


    董卓又一次端起酒杯,狠狠地灌了一口,酒水的辛辣刺激著他的喉嚨,卻無法平息他心中的怒火。


    “哼!”董卓冷哼一聲,聲音在寂靜的宴會上顯得格外突兀。


    眾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但他卻渾然不顧,隻是自顧自地喝著酒。


    整個營帳內,最輕鬆的就是顧衍。


    對於皇甫嵩和董卓,他並沒有多看重。


    董卓作為大漢朝廷的掘墓人之一。


    其實有沒有他,結果都不會有多大的變化。


    不是董卓,還會有王卓,李卓,趙卓。


    隻要大將軍何進,調集邊軍入洛陽,就必定會引狼入室。


    顧衍看著皇甫嵩和董卓的神情,心中明白他們的不滿,但此刻他無暇顧及太多。


    他的目光堅定而沉著,雖熠熠生輝,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皇甫公、董公,如今局勢危急,我們當摒棄前嫌,共同應對西涼叛軍!”


    顧衍再一次開口說道。他的聲音在營帳中迴蕩,清晰而有力。


    顧衍現在就是以勢壓人,他兵強馬壯,又解圍了陳倉,還獲得兩場大勝。


    不管從哪個角度上來講,他都可以節製皇甫嵩和董卓。


    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地掃過二人。


    皇甫嵩冷哼一聲,沒有迴應。


    他臉色陰沉,心中的不滿如潮水般湧動。


    在他看來,顧衍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輩,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竟妄想指揮他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


    董卓則陰陽怪氣地說道:“顧將軍說得輕巧,就怕有些人陽奉陰違,到時候大軍一敗塗地,可就不好收拾!”


    他的眼神中透著狡黠與挑釁,仿佛在故意激怒顧衍。


    顧衍臉色一沉:“皇甫公、董公,我不管你們有什麽間隙,我離家在外已經很久,隻想盡快剿滅西涼叛軍,也好迴到並州!如果你們不配合,也別怪我無情!”


    他的聲音愈發冰冷,營帳內的溫度仿佛都隨之下降。


    此時營帳中,氣氛非常凝重。


    燭光在風中搖曳,映照出眾人緊張的麵容。


    呂布、徐晃、趙雲、高順、張飛、徐榮、鮑信等人,都怒瞪著皇甫嵩和董卓,大有一言不合,就開幹的場景。


    皇甫嵩和董卓的手下,也一個個反瞪迴去,不過氣勢上顯然輸了半籌。


    他們雖然心有不甘,但麵對顧衍這邊的猛將如雲,也不禁有些心虛。


    劉表看到這一幕,隻覺得頭皮發麻,連忙出來打圓場。


    “皇甫公為國家多年南征北戰,還參與剿滅黃巾之亂!”


    “董公平定羌人叛亂,維護西涼穩定!”


    “二位對社稷都是有功在身,切不可意氣用事,以免晚節不保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多子多福,開局燕雲十八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糖詩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糖詩仙並收藏三國:多子多福,開局燕雲十八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