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擊潰了晉南中條山的第1戰區部隊之後,華北方麵軍司令部於6月20日、21日召開了有軍司令官、師團長、獨立混成旅團長等部隊長參於的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今年3月1日方才到任的新任參謀長-田邊盛武中將就晉南作戰作了總結性發言,並對華北今後的治安作戰提出了意見。而司令官-多田駿中將更是在會議結束時,就華北治安作戰特別指出,要積極作戰,采取軍、政結合,徹底清剿八路軍武裝。


    這次會議之後,岡村寧次中將於7月7日接替了多田駿,出任華北方麵軍司令官,而多田司令官怎麽被調迴國內,待命晉銜,擔任軍事參議官。陸軍省方麵,為了表彰他在軍界服務38年及華北作戰的功績,特別是在華北推行的強化治安、鐵壁合圍、梳篦掃蕩等整肅手段,於9月份晉升多田駿為陸軍大將,同時編入預備役。


    大規模行動告一段落之後,日軍並沒有立即停止進攻,而是當即在中條山區內反複搜索、掃蕩殘留的第1戰區零散部隊。直到6月15日,日軍才宣布“中條山會戰以赫赫戰果勝利結束”。按照日方統計數據“中國軍隊被俘3.5萬人,遺棄屍體4萬餘具;日軍僅戰死673人,負傷2292人,完全達到了消滅敵軍主力的目的,收到事變以來罕見的戰果”


    中國軍在晉南失利後,為防止再遭到大的損失,第1戰區主力先後均撤至黃河以南,致使該地出現了大批偽政權。但在晉東南的八路軍第129師一部和地方武裝力量,卻很快即進入這一地區,狠狠地打擊了日軍偽化活動,並迅速建立了新的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


    這種情況下,華北方麵軍司令部,在分析晉南作戰後的治安形勢時,司令部情報課認為:當重慶軍的大部隊駐紮在晉南時,晉東南八路軍部隊的活動,還比較謹慎,但重慶軍遭到致命的打擊而失去晉南之後,八路軍的部隊隨之進入。從此,華北地區的遊擊戰,已全為八路軍所領導。而作戰課則依然堅持他們原來的意見,作戰主任參謀-島貫武治中佐所認為“由於擊潰了晉南第1戰區的兩個集團軍,日軍才可以集中全部兵力,專門對八路軍作戰。”


    盡管中條山的第1戰區的部.隊被肅清了,可隨著八路軍部隊又逐漸深入中條山區,繼續開展遊擊戰爭。日軍華北方麵軍也不得不承認:“中條山會戰以後,在新占據的地區內,以前的不安定勢力即重慶軍,被八路軍勢力取而代之,逐漸浸透到各個方麵,治安反而惡化了……作為蔣係中央軍擾亂治安基地的中條山脈據點……實際上有名無實。拿它與八路軍係統相比,它的活動是極其差勁的……”從此,華北的遊擊戰如同烈火一樣的熊熊燃燒起來。


    由於中條山是華北淪陷後,正麵.戰場在黃河以北所保有的惟一的一塊較大而突出的陣地,橫跨晉南三角,是潼關、西安、洛陽和隴海路西段的天然屏障,是為遏製華北、中原和西北的戰略樞紐,並且與太行山、太嶽山、呂梁山互為犄角,同時瞰製同蒲路和晉東南。


    本來第1戰區在這裏配置重兵,.與敵後戰場相靠攏、相唿應,進退有據,從戰略上看是必要的、正確的。但本次會戰是1937年11月太原會戰之後,日軍對華北正麵戰場發動的僅有的一次大規模進攻。然而在此以前的3年多裏,中條山區沒有大的作戰行動,中國軍隊本應該有充分時間進行戰備,有良好地形可作依托,且可養精蓄銳,以逸待勞。


    而日軍兵力有限,用於守備尚感不足,又剛剛經過.八路軍百團大戰的打擊,轉而對八路軍各根據地進行報複性掃蕩,其部隊更形疲憊;第33師團、第21師團剛由贛北、徐州調來,況且第33師團在上高會戰之後尚未整補即倉促投入作戰。(.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相對於日軍來講,中國軍隊的有利條件還是很多.的。但從會戰全過程來看,中國軍隊卻處處被動挨打,毫無積極主動精神可言,有利條件蕩然無存,甚至沒有還手之力。


    戰後,第1戰區在總結性的《會戰要報》中列舉了一.些原因,防廣兵單,完全處於內線,形成被包圍態勢;萬山崇崇,道路崎嶇,交通困難,兵力機動和補給運輸均感不便;無縱深兵力,也未控製機動兵團,一經接觸,預備隊即使用罄盡;武器裝備落後,炮兵極度缺乏,無力封鎖山口道路,亦無力打破日軍封鎖。特別是日本空軍威脅極大,交通線、渡河場、通信聯絡等均受其破壞與控製,且日軍實施向心突擊,打擊中國軍隊縱深。作戰第一天,師以上司令部多數被襲擊阻擊,致指揮通信時常中斷。日軍進攻中又大量使用毒氣彈,使中國軍隊無法堅守,難以作長時間周旋。此外,各部隊編製待遇不一律,餉糈顯有豐窘,影響團結精神與作戰意誌者至深且大;官兵思想驕怠,警戒疏忽,為敵所乘,等等。


    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總結中則談到中條山戰役失利的原因是正麵第43軍不能堅韌抵抗,為日軍錐形攻勢突破,直趨垣曲,日軍再以主力東西掃蕩,將第14集團軍、第5集團軍壓迫於黃河北岸背水決戰,使中國軍隊處於不利態勢所致。


    但在所有人看來,以上所說,固然都是中條山會戰招致敗績的種種原因,但卻不是根本原因,也許軍事領率機關在抗日戰爭戰略相持階段在政治上的衰退腐敗、精神上的萎靡懈怠、指揮上的措置失當,盲目認為日軍兵力不足,不會向中條山發動大規模進攻,隻求僥幸苟安,消極觀望,不思進取,在3年多的時間內不積極整軍備戰,不配合敵後戰場作戰,未作堅固的戰場建設,沒有周密的作戰計劃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這樣當然不可能作堅韌的抵抗,更談不上轉入有計劃的反攻,日軍一旦發動進攻,便完全陷於被動,手足無措。中條山區防線東西長170公裏,而縱深不過50公裏,背靠黃河為陣,而晉南的作戰部隊,卻對黃河各渡口毫不重視,未建立必要的橋頭堡,更未修築任何防禦工事,以致戰鬥一開始,數日之間退路即全被切斷。各部隊竟然均無戰備存糧。


    5月7日會戰開始後,部隊就陷入斷糧之中,第14集團軍總司令劉茂恩於5月11日就向委座致電說:“大軍已絕食3日,四周皆有強敵,官兵枵腹血戰,狀至可憫,若不急籌辦法,恐有潰散之虞。”


    而這場大敗仗,也讓委員長在談到中條山會戰的慘敗時,不得不承認這是“抗戰有史以來,最大之恥辱”。而這場敗仗還隻是一個開始。


    整個1941年的上半年,世界形勢正在翻天覆地的發生著變化,法蘭西戰敗,不列顛困守孤島,美國人態度曖昧,而此時的日本乘英、美忙於應付歐洲戰爭之機,積極謀求南進,不僅僅這樣,隨著法屬印度支那進駐事件之後,英美在遠東地區,也提高了對日本人的防範,美國人希望利用中國抗戰拖住和消耗日本,因而加強了對中國的援助。


    由於東京軍部強烈感到自己在遠東進行的戰爭實際上是以中、蘇、美、英為對象的,因而提出了處理中國問題必須和解決南方問題、北方問題綜合考慮,並作長期打算。基於這種背景,參謀本部製定了《大東亞長期戰爭指導綱要》和《對華長期作戰指導計劃》這兩份文件,在1941年1月16日的大本營會議上,參本的這兩份計劃性的文件,就獲得批準,並在禦前會議上得到了天皇的裁決。


    在《對華長期作戰指導計劃》中,大本營認為:“不放鬆現在對中國的壓力,在此期間應用一切辦法,特別是利用國際形勢的變化,力求解決中國事變。作戰以維持治安及占據地區肅正為主要目的,不再進行大規模進攻作戰。如果需要,可以進行短時間的、以切斷為目的的奇襲作戰,但以不擴大占領區和返迴原駐地為原則。準備在1941年夏秋時期,發揮綜合戰力,給敵人以重大的壓力,力求解決事變。”


    而1941年3月1日,畑俊六大將接替西尾壽造,出任司令官之後,中國派遣軍就根據《對華長期作戰指導計劃》,開始進行了積極的準備,確定在夏秋以阿南惟幾中將的第11軍為主力,實施長沙作戰。一舉解決湘北贛北方向的威脅。


    而此時,在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在此之前,日本為解除南進的後顧之憂,曾采取措施調整對蘇邦交,外相-鬆岡洋佑的推動下,東京與莫斯科曾經在4月13日簽定了《蘇日中立條約》;不過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又於7月2日的禦前會議上決定秘密進行對蘇戰爭準備,一旦蘇德戰爭的發展對日本有利,即使用武力解決北方問題。


    而在這之前,關東軍方麵曾經組織實施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正對蘇聯的關東軍特別大演習。而此時對蘇備戰,,大本營考慮要從第11軍至少抽調2個師團到中國東北,加強對蘇戰備,同時繼續準備南進,因而準備將長沙作戰的問題暫時擱置起來。


    盡管此時軍部和政府方麵,都對南進還是北上,存在著各自不同的聲音,但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那便是依然在抗戰的中國,始終威脅著日本的後背。v!~!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綠窗幽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綠窗幽夢並收藏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