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京大本營而來的德事顧問alexanrvnfalkenhuen亞力山大馮法肯豪森)此時坐在第3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將軍的對麵,這位來自德國的軍事顧問團團長顯然對這場戰爭比誰都還要關切,因為這場戰爭對於中國國民政府的意義來說,是極其重大的,但對於德隊,尤其是對於法肯豪森將軍為首的一群軍事顧問團的德人來說,更是重要。


    向來便是歐洲陸軍軍事強國的德國,曆來便是歐亞一些軍事相對落後的的效仿對象。當初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陸軍便就是照搬普魯士陸軍全套軍事思想、建設製度和製式操典,而設置的。雖然最初的時候,日本陸軍是學的法國,可是一場普法戰爭之後,日本人發現,相比之下,陸軍似乎還是要看德國,尤其是德國率先開啟了完善的參謀製度。


    從原普魯士軍隊總參謀部發展而來的德事總參謀部,是絕大多數軍隊總參謀部的樣板,也是德隊中對戰爭進行規劃和決策的高級軍事機構。


    也正是因為總參謀部的崛起和發展,在與其他對手相比的時候,德國人獲得了這個最大的優勢。也正是因為這樣,近兩個世紀以來,德事總參謀部成了軍事史上最出色的參謀機構之一。


    雖然,從嚴格的定義上來看,曆史上的第一個總參謀部實際成立於德國的鄰邦、死敵法國,早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國防部長拉紮爾卡諾下屬的國防部辦公室就已開始具有現代總參謀部的雛形,而1795年。後來成為拿破侖首席元帥地貝爾蒂埃又率先建立了參謀係統,並在後來成為貝爾蒂埃直接領導的參謀長辦公室,並和另一個被稱為總參謀部的機構組成了拿破侖的統帥部。[.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然而那個時期地參謀長辦公室和總參謀部僅僅隻是嚴格遵守拿破侖的命令,而不能直接取代皇帝本人進行指揮。所以根本就不能真正意義上的總參謀部。


    而反觀德國人,在狹義上,總參謀部是普魯士軍隊(德隊)的指揮中樞,負責對戰爭各方麵的研究,製定部隊機動方案及戰役實施方案,擬定作戰和動員計劃。在廣義上,總參謀部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軍事理念、雖然當時的歐洲各國都先後設立總參謀部,但德軍總參謀部因其完備嚴格的培訓機製和靠實際表現而非出身門第作為獎懲標準而聲名卓著。


    最早成立在1806年地德事總參謀部是由普魯士的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和奧夫斯特馮格奈森瑙兩位將軍所建立地。不過直到1821年首任總參謀長卡爾馮米夫林男爵上任,這才標誌著總參謀部的正式成立。


    德軍總參謀部的培訓機製並不隻為了培養出合格的參謀人員。而是更為了培養出具有具有豐富知識、廣闊視野和獻身精神的職業軍官。


    總參謀部擁有著較少受政治勢力控製地特權,而這一點更是在1871年在德國憲法中被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固定下來。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協約國認為總參謀部是德國主義的發源地,並依照《凡爾賽和約》解散了總參謀部,可是總參謀部一直以統帥部部隊局的形式存在著。


    相比於中國的參謀製度建立緩慢。日本在這個方麵要起步很早。明治維新之初,日本便從德國請來了梅克爾少校擔任陸軍大學校的教官,建立了日本現代參謀製度的基石,培養起了日本陸軍的參謀人才以及高級指揮官。[.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第一看書}


    自從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之後,南京國民政府便驅逐了原先的蘇聯軍事顧問,並開始向德國尋找軍事援助之路。而此時,德國正值一戰戰敗之後,根據《凡爾賽和約》,德隊地規模大大遭到了限製。很多的德人被迫離開軍隊。


    而這些除了軍事知識,除了指揮打仗之外,再沒有什麽技能的大批德事人員此時變成了那些軍事技術相對落後的國家所爭相聘請的軍事顧問。


    雖然《凡爾賽和約》有明確規定不允許德國公民在外隊擔任軍事顧問,可是德方對於派遣國外軍事顧問卻是相當鼓勵和支持的,這是因為德方希望這些國外擔任軍事顧問的人利用在其他國家擔任顧問地機會,來完善他們地理論知識,以便在日後歸國之後。能夠繼續將他們在國外運用實踐的軍事指揮才能發揮到德隊中。


    再者。從另一個方麵來說,大量地派遣軍事顧問也可以帶動德工產業的發展。因為大量使用德事顧問的國家一般都有向德國大量采購軍火。這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德工產業的發展,同時還可以從實戰中檢測出德製武器的性能情況,以供軍火製造廠家根據相應數據來發現、改變武器中的不足。


    國民政府是在1927年開始和德方進行接觸的,而柏林的原則是“同意向中國派遣”軍事顧問。然而最初因為國民政府提交的軍事顧問名單上,存在有諸如馮馬肯森、魯登道夫將軍等等在第一世界大戰中,擁有顯赫聲名的高層人士,所以德方認為如果派出這些人,則太過招搖顯露了,所有婉言拒絕了國民政府的請求。


    但是從1927年開始,德事顧問的確開始進入了國民政府高層。對於這些德事顧問,包括馮玉祥將軍在內的所有中事將領,多數還是給予了肯定的評價的。


    第一批來華的德事顧問是馬克斯鮑爾上校、斯圖茲納中尉和霍姆爾少尉三人,他們是首先來到中國的軍事顧問,隨後、赫爾曼克裏拜爾、喬治魏采爾、漢斯馮塞克特、亞力山大馮法肯豪森這些璀璨的德國將星先後來到中國,在國民政府的軍事領域發揮著他們的作用,幫助國民政府整軍揚武。


    之所以,中德關係會在整個黃金十年期間得到很大的發展,這得益於一方麵德國意識到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工業品、軍火的市場,中國所蘊藏的豐富的戰略物質鎢、銻、錳等礦產物資,以及中國巨大的工業品市場,這些可以作為德國複興的不可缺少品。


    而國民政府則是欣賞德國的軍事、工業的先進性,希望能夠從德國引進德式軍隊的管理方法、先進的戰略戰法、部隊單兵的戰鬥技能,尤其是讓那種德意誌精神,國民政府高層更是欣賞,因為這一點和黃埔精神很是相似。正是因為希望從德國人那裏獲得先進的理論知識,以便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對內捍衛國民政府的堅決統治、對外則能抵抗外來侵略。而這種現象在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贏得大選,出任德國總理之後,更是出現了新的發展。因為在希特勒看來,中國不僅僅擁有德國需要的資源、工業品市場,而且作為蘇聯鄰國的中國,可以完全被用來作為有效牽製蘇聯的製約力量,同時也可以作為德國在東部地區的共同反蘇政治盟友。這一點對於處於孤立狀態中的德國來說,同樣很是重要的。


    如果說,之前來華德事顧問還多少有些帶有遮人耳目的私人性質的話,那麽自從希特勒上台之後,來華軍事顧問團反而成了公開性的官方行為了。這是因為希特勒上台之後,努力的想打破《凡爾賽和約》禁錮在德國頭上的枷鎖,急切的想廢除《凡爾賽和約》的種種限製,而這種將來華德事顧問的級別與規模逐漸提高的手法,也是打破《凡爾賽和約》帶給德國的種種限製的手段之一。


    在國民政府的軍界,德國顧問的影響力是極其大的。從1927年到開戰之前,十年之間,共有135位德國顧問在華任職,德事顧問團的身影幾乎無所不在。


    從安內到攘外,由蔣桂大戰、到中原大戰,再到對赤區的五次圍剿,德事顧問團幾乎將自己的身影留下在了每一次戰爭中。這些德事顧問以極其優秀的素質,嚴謹的作風,幫助國民政府軍隊提高部隊戰鬥力、完善士兵軍事素質、訓練軍官。


    中德軍事合作的最高巔峰是兩國之間簽署了《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根據計劃,德國開始幫助中國建立軍事工業,並在中事工業尚未建成前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


    從訓練軍隊到采購軍火,到出謀劃策,說實話,就連馮玉祥將軍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德國人的確很是盡責。比如麵前的這個法肯豪森總顧問,他就曾經製定過中隊對日開戰的總藍圖。


    德國人的確做得很是不錯,但法肯豪森將軍眼裏看來,這些中人同樣很是出色,尤其是在眼前的這場戰爭中,他們的確表現出了很高的軍人素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綠窗幽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綠窗幽夢並收藏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