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關於鳳陽府名利場上劃分派別的傳言,跟隨著事態的發展,也愈演愈烈。
鳳陽府的巡撫衙門,成了老百姓口中,在街頭巷尾調侃、攻擊的對象。
他們口中的事情,並不完全屬實,更多的是謠傳。
鳳陽府的名利場,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範明跟眾位大人說,如果此事再不控製,若是傳到朝廷裏,其後果著實堪憂。
所以,巡撫衙門決定,由巡撫衙門同知賀弘文,和巡撫衙門的總管張濤,一起負責轉變鳳陽府的名利場,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把那些不實的文章,和詆毀鳳陽府名利場上的言論,盡快消除。
賀弘文第一次處理這種類型的公務,麵對範明給自己交代下來的事情,他感到十分棘手。
賀弘文動員,鳳陽府巡撫衙門裏,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
但是,畢竟人員有限。
他們不僅難堵悠悠之口,而且此類言論,知道的人越來越多。
關於鳳陽府名利場上,分為兩個幫派的言論,早已傳到了尋常百姓的耳朵裏。
現在就連鳳陽府所轄州縣下麵的村莊裏,村民們在農忙之餘談論的也是此事。
張濤因為此事,專程前往京城,上下打點。
其目的是為了讓這個消息,被三省六部的大人們先按下來。
暫時先不要傳到朝廷裏去。
前前後後,用了五天的時間。
張濤已經花了十萬兩銀子,但依舊沒有阻止這個消息的蔓延。
張濤迴到鳳陽府以後,範明又召集鳳陽府大小官員,來巡撫衙門議事。
最終,範明決定自己親自率領一些大人去京城。
向吏部稟明此事的來龍去脈。
並且希望可以得到朝廷的支援,進一步控製流言的傳播。
唐雲明在會議上,一再強調讓各位大人們不要放鬆警惕。繼續加大對鳳陽府名利場上的謠言的阻斷工作。
爭取能在範明趕去京城之前,把這些流言蜚語,以及在私底下傳的文章,不惜一切銀子,全部控製起來。
鳳陽府的各個衙門裏,府庫充盈。
對於很多大人們來說,這些銀子,不花白不花。
尤其是對於此次流言的惡劣事件。
鳳陽府巡撫衙門,一再跟各位大人強調,不惜一切代價,將此事按下去。
也因此,有很多大人拍著胸脯,說他能把此事按下,隻不過要費些錢財。
巡撫衙門現在的態度是,不管花多少銀子。
隻要能控製事態的發展,對鳳陽府名利場上那些不利言論的傳播,他們都在所不惜。
在鳳陽府,有些權利的大人們,便因此找了很多借口,搞走了不少官銀。
這些都在唐明雲的賬單上有記錄。
張濤前前後後,花了二十萬兩銀子。
袁震花了十萬兩。
許強也花了十萬兩。
賀弘文花了八萬兩。
還有一些州縣的知州知縣大人們,也花了不少。
加起來超過了上百萬兩銀子。
百萬兩的銀子,對於目前內府充盈的鳳陽府而言,並不算多。
可是對於個人來說,油水頗豐。
鳳陽府的老百姓,此時正在為他們憑借著眾人之力。
把貪官拉下水之事,歡天喜地的時候。
卻不知道,他們的一言一語,已經耗費了百萬兩賦稅。
而這些賦稅,都是鳳陽府的老百姓,一個銅子兒,一個銅子兒交上來的。
唐明雲正在為範明收拾行李,準備進京辦事。
他有一個同鄉好友,是江湖人士,住在京城,最近迴鄉省親。
昨天夜裏,和唐明雲在鳳陽府,喝了些酒。
談及此事的時候,他的這個朋友信誓旦旦的說,可以幫巡撫衙門把此事摁下去。
唐明雲對範明說道:“我有個同鄉,不知道能不能解決此問題。”
範明看了眼唐明雲,說道:“你去問一問,隻要能抑製流言的傳播,還鳳陽府的名利場一片藍天,需要什麽盡管開口。”
唐明雲的朋友此時正在鳳陽府。
他作別範明之後,去朋友的府中拜訪。
他這個朋友身在鹽幫,是鹽幫的一個舵主。
手下兄弟,遍布五湖四海。
唐明雲問他:“昨日我們喝酒時,你說的話沒有忘吧。你真的有能力,把民間盛傳的那些對鳳陽府名利場不利的言論,全部抹去嗎?”
他這個朋友哈哈大笑。
“此事有何難?我本不願與官紳打交道,所以昨晚也沒有答應你。我的鹽幫兄弟遍布各地。關於本地幫和外地幫的言論,大多數存在於鳳陽府的內部。其來源,就是鳳陽府下轄州縣的那些說書先生們。隻要讓他們換些有趣故事講,別總拿這些事兒說事兒。不出三日,這些言論,自然會淡出人們的視線。”
唐明雲問道:“此事需要多少銀子?”
朋友擺擺手笑道:“此事對我來說輕而易舉。我們之間隻談感情,不談銀子。你隻需記得事成之後,欠我一個人情便是。”
唐明雲說:“那此事就拜托你了。大概多久可以將此事解決?”
朋友說道:“三日之後,你大可以去鳳陽府的街頭巷尾掃聽掃聽,肯定聽不到任何關於鳳陽府名利場上的這些事兒了。我現在就通知鹽幫的弟兄,召集各州縣的說書先生。
讓他們從明天起,說一些淫詞豔曲,床幃之事。三日之後,你就瞧好吧。”
唐明雲頓時茅塞頓開。
原來,這並非難事。
隻不過衙門裏的大人們,沒有找對路子。
沒有找對路子的原因,並不是那些大人們,不知道如何去做。
而是因為,他們並不想就此放棄一個,可以趁機斂財的機會。
在鳳陽府的名利場上,有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理論。
事態越嚴重,就越可以趁火打劫,越可以趁此發財。
辭別朋友之後,唐明雲把朋友說的解決辦法,告訴範明,範明對此深表懷疑。
他對唐明雲問道:“此事若是按照他說的這麽辦,有些不妥吧?滿大街的讓說書先生講一些淫詞豔曲,實在是有辱斯文。”
唐明雲說道:“老爺,依奴才之見,不管白貓黑貓,隻要它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範明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無論黑白,隻看結果,好,我就要結果。”
他繼續看著唐明雲,問道:“如此,他需要多少銀子?”
唐明雲知道,鳳陽府的各個衙門裏,為此事耗費不少官銀。
若此時他說,對方一文錢都不要。
肯定會得罪很多大人們。
那些大人們,會將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多少位高權重的大人們,花了百餘萬兩白銀,都沒有把此事辦好。
而他唐明雲,卻一個銅子兒都沒花。
這恐怕不是凸顯個人能力,而是在以此貶低他人,破壞名利場上的規矩。
唐明雲想到這裏,說道:“對方需要十萬兩銀子。”
鳳陽府的巡撫衙門,成了老百姓口中,在街頭巷尾調侃、攻擊的對象。
他們口中的事情,並不完全屬實,更多的是謠傳。
鳳陽府的名利場,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範明跟眾位大人說,如果此事再不控製,若是傳到朝廷裏,其後果著實堪憂。
所以,巡撫衙門決定,由巡撫衙門同知賀弘文,和巡撫衙門的總管張濤,一起負責轉變鳳陽府的名利場,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把那些不實的文章,和詆毀鳳陽府名利場上的言論,盡快消除。
賀弘文第一次處理這種類型的公務,麵對範明給自己交代下來的事情,他感到十分棘手。
賀弘文動員,鳳陽府巡撫衙門裏,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
但是,畢竟人員有限。
他們不僅難堵悠悠之口,而且此類言論,知道的人越來越多。
關於鳳陽府名利場上,分為兩個幫派的言論,早已傳到了尋常百姓的耳朵裏。
現在就連鳳陽府所轄州縣下麵的村莊裏,村民們在農忙之餘談論的也是此事。
張濤因為此事,專程前往京城,上下打點。
其目的是為了讓這個消息,被三省六部的大人們先按下來。
暫時先不要傳到朝廷裏去。
前前後後,用了五天的時間。
張濤已經花了十萬兩銀子,但依舊沒有阻止這個消息的蔓延。
張濤迴到鳳陽府以後,範明又召集鳳陽府大小官員,來巡撫衙門議事。
最終,範明決定自己親自率領一些大人去京城。
向吏部稟明此事的來龍去脈。
並且希望可以得到朝廷的支援,進一步控製流言的傳播。
唐雲明在會議上,一再強調讓各位大人們不要放鬆警惕。繼續加大對鳳陽府名利場上的謠言的阻斷工作。
爭取能在範明趕去京城之前,把這些流言蜚語,以及在私底下傳的文章,不惜一切銀子,全部控製起來。
鳳陽府的各個衙門裏,府庫充盈。
對於很多大人們來說,這些銀子,不花白不花。
尤其是對於此次流言的惡劣事件。
鳳陽府巡撫衙門,一再跟各位大人強調,不惜一切代價,將此事按下去。
也因此,有很多大人拍著胸脯,說他能把此事按下,隻不過要費些錢財。
巡撫衙門現在的態度是,不管花多少銀子。
隻要能控製事態的發展,對鳳陽府名利場上那些不利言論的傳播,他們都在所不惜。
在鳳陽府,有些權利的大人們,便因此找了很多借口,搞走了不少官銀。
這些都在唐明雲的賬單上有記錄。
張濤前前後後,花了二十萬兩銀子。
袁震花了十萬兩。
許強也花了十萬兩。
賀弘文花了八萬兩。
還有一些州縣的知州知縣大人們,也花了不少。
加起來超過了上百萬兩銀子。
百萬兩的銀子,對於目前內府充盈的鳳陽府而言,並不算多。
可是對於個人來說,油水頗豐。
鳳陽府的老百姓,此時正在為他們憑借著眾人之力。
把貪官拉下水之事,歡天喜地的時候。
卻不知道,他們的一言一語,已經耗費了百萬兩賦稅。
而這些賦稅,都是鳳陽府的老百姓,一個銅子兒,一個銅子兒交上來的。
唐明雲正在為範明收拾行李,準備進京辦事。
他有一個同鄉好友,是江湖人士,住在京城,最近迴鄉省親。
昨天夜裏,和唐明雲在鳳陽府,喝了些酒。
談及此事的時候,他的這個朋友信誓旦旦的說,可以幫巡撫衙門把此事摁下去。
唐明雲對範明說道:“我有個同鄉,不知道能不能解決此問題。”
範明看了眼唐明雲,說道:“你去問一問,隻要能抑製流言的傳播,還鳳陽府的名利場一片藍天,需要什麽盡管開口。”
唐明雲的朋友此時正在鳳陽府。
他作別範明之後,去朋友的府中拜訪。
他這個朋友身在鹽幫,是鹽幫的一個舵主。
手下兄弟,遍布五湖四海。
唐明雲問他:“昨日我們喝酒時,你說的話沒有忘吧。你真的有能力,把民間盛傳的那些對鳳陽府名利場不利的言論,全部抹去嗎?”
他這個朋友哈哈大笑。
“此事有何難?我本不願與官紳打交道,所以昨晚也沒有答應你。我的鹽幫兄弟遍布各地。關於本地幫和外地幫的言論,大多數存在於鳳陽府的內部。其來源,就是鳳陽府下轄州縣的那些說書先生們。隻要讓他們換些有趣故事講,別總拿這些事兒說事兒。不出三日,這些言論,自然會淡出人們的視線。”
唐明雲問道:“此事需要多少銀子?”
朋友擺擺手笑道:“此事對我來說輕而易舉。我們之間隻談感情,不談銀子。你隻需記得事成之後,欠我一個人情便是。”
唐明雲說:“那此事就拜托你了。大概多久可以將此事解決?”
朋友說道:“三日之後,你大可以去鳳陽府的街頭巷尾掃聽掃聽,肯定聽不到任何關於鳳陽府名利場上的這些事兒了。我現在就通知鹽幫的弟兄,召集各州縣的說書先生。
讓他們從明天起,說一些淫詞豔曲,床幃之事。三日之後,你就瞧好吧。”
唐明雲頓時茅塞頓開。
原來,這並非難事。
隻不過衙門裏的大人們,沒有找對路子。
沒有找對路子的原因,並不是那些大人們,不知道如何去做。
而是因為,他們並不想就此放棄一個,可以趁機斂財的機會。
在鳳陽府的名利場上,有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理論。
事態越嚴重,就越可以趁火打劫,越可以趁此發財。
辭別朋友之後,唐明雲把朋友說的解決辦法,告訴範明,範明對此深表懷疑。
他對唐明雲問道:“此事若是按照他說的這麽辦,有些不妥吧?滿大街的讓說書先生講一些淫詞豔曲,實在是有辱斯文。”
唐明雲說道:“老爺,依奴才之見,不管白貓黑貓,隻要它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範明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無論黑白,隻看結果,好,我就要結果。”
他繼續看著唐明雲,問道:“如此,他需要多少銀子?”
唐明雲知道,鳳陽府的各個衙門裏,為此事耗費不少官銀。
若此時他說,對方一文錢都不要。
肯定會得罪很多大人們。
那些大人們,會將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多少位高權重的大人們,花了百餘萬兩白銀,都沒有把此事辦好。
而他唐明雲,卻一個銅子兒都沒花。
這恐怕不是凸顯個人能力,而是在以此貶低他人,破壞名利場上的規矩。
唐明雲想到這裏,說道:“對方需要十萬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