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賀弘文大人用了二十多天的時間,每日上街觀察、記錄。最終將那些散落在各個街道的零散商販,集中在鼓樓街上,定時定點管理,如此一來,栗洲差役和商販之間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小人記得當時,還寫過一篇拙作,來頌揚賀大人此舉。”
“就此事,我一直秉持著一種想法,那便是,在州縣的治理上,會有很多突出矛盾,這些矛盾,並不是無法解決,也不是沒辦法解決,實則是在於大人們願不願意解決,以及他們是站在誰的角度去解決。”
“就比如栗洲的鼓樓街這樣,賀大人隻是將這些商販聚集在一起,給他們製定出攤和收攤的時間,如此簡單的做法,對誰都沒有費力,可就是將這麽大的矛盾,四兩撥千斤給解決了。”
“這充分說明,賀弘文大人的治州態度、能力和頭腦。”
唐明雲滔滔不絕的說道。
“如此說來,你也認為,這是賀弘文的功勞?”範明喝完最後一口辣湯,對唐明雲問道。
唐明雲說道:“這功勞到底是誰的,小的沒有在當場經曆,不敢妄自揣測。但是,賀大人在栗洲老百姓的口中,是個好官。也不僅僅是栗洲,凡事賀大人治理過的州縣,無人不對他豎起大拇指。”
範明看著唐明雲,繼續說道:“即便你這麽說,每次述職,賀弘文的考績都很一般。據我了解,栗洲這些地方官,都很排斥他。”
範明用過早飯之後,便站起身來,朝著門外走去。
唐明雲將銅子放在小二手裏,也跟著範明出了門。
範明沒有繼續在栗洲的街頭觀察,他坐上一輛正在攬客的馬車,原路返迴驛館。
唐明雲在迴來的路上想,栗洲的大人們這會兒肯定發現範明不見了,驛館裏沒準早已炸開了鍋。
可當兩人下了馬車,進入驛館的時候,發現賀弘文等人,正安靜地站在驛館的門口候著。
範明並沒有讓馬車停到驛館的正門口,而是吩咐馬車師傅把他和唐明雲送到後門,然後步行走到驛館正門口。
唐明雲看到賀弘文十分鎮定的站在原地,不禁有些震驚。
賀弘文一定知道範明已經不在房間裏了,否則也不會帶著栗洲的百官在大門口候著。
但他並沒有派手下去尋範明,而是選擇等待,這份淡定,唐明雲一路走來,也是第一次見。
範明徑直走進自己的房間裏換下便服,唐明雲則迴房收拾行李。
這時,賀弘文小心翼翼的閃入唐明雲的房間。
“唐大人公務繁忙,我們倆許久未見,也沒有時間對酒當歌,喝個不醉不歸。”賀弘文和唐明雲寒暄道。
“賀大人客氣了,快坐,請喝茶。”唐明雲一邊倒茶,一邊對賀弘文招唿道。
安頓好賀弘文之後,唐明雲又繼續收拾行李。
唐明雲自然清楚他此來何意。
賀弘文一定是想打聽,早上一個多時辰的時間,範明去了哪裏?見了什麽人?都做了什麽事?
但他卻幹坐在那裏,隻是喝茶,並未說話。
也許,賀弘文是在等唐明雲給他主動念叨念叨吧。
隻不過,現在的唐明雲,已經不是當年做教書先生的唐明雲了。
他做每件事,說每一句話,都會在腦海裏不斷琢磨。
有些事,他這個身份,不能做。
有些話,無論何時何地,他不能說。
唐明雲把行李收拾好,整裝待發之後,賀弘文也沒有把那句話問出口。
賀弘文見唐明雲拿著行李準備出門,便站起身來跟在他身後。
唐明雲有些於心不忍,便對他說道:“栗洲的早飯味道很好,很豐富。”
能說的,他都說了。
至於賀弘文能不能聽得懂,唐明雲就不管了。
至此,範明此行的巡視計劃已經結束,一行人朝著鳳陽府開拔而去。
迴到巡撫衙門之後,唐明雲處理起幕僚的公務,漸漸變得得心應手起來。
當日晚上,唐明雲將範明送迴範府之後,自己又迴到巡撫衙門整理此次巡視的所見所聞,然後把這些事記錄在案。
第二日早上,唐明雲從範明的書房出來之後,幕府的代理幕官宋智派下人來找他。
下人在唐明雲的房間門前候著,見他出來之後,便作揖道:“唐大人,宋大人讓您去趟東廂房,有事相商。”
唐明雲心想,宋智一定是看了今天巡撫府衙的日程,知道範大人今天上午會一直在書房處理公務。
他對來人說道:“你迴去告訴宋大人,我先和範大人說一聲,這就過去。”
幕府主要的公務,就是為巡撫大人做事。
巡撫大人手下的幕府,其實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體,每日需要處理很多瑣碎的事情。
比如有的大人給巡撫大人寫了一份公函,然後,這位大人會在不久的某一日,接到來自巡撫衙門的迴執。
很明顯,這封迴執,並非是巡撫大人親筆書寫,而是出自幕府的幕僚之手。
另外,對於巡撫大人平時大小瑣事的安排,比如定期讓郎中把脈,開方子調理身體等,都是由幕府來做。
每日,巡撫大人需要瀏覽大量的公文書函。
這些公文,如果讓巡撫大人一個人來看,別說是一一處理,就算是掃視一遍,這一日的時間都不夠用。
所以,所有往來公文書函,都由幕府的幕僚們挨個整理,然後把那些加急重要的公文,或者幕府也無權處理的公文,才會交由上麵處理。
交給的第一人,自然是幕府裏的幕官。
幕官統領幕府,是巡撫大人的貼身幕僚。
這些公文由幕官決定,是否交由巡撫大人過目處理。
宋智很早就是幕府裏的代理幕官,是幕府裏的最有資曆的老人。
之前他伺候過兩任鳳陽府巡撫,算上範明,已經是第三任了。
按照正常流程,範明赴任之後,宋智應該水到渠成的坐上巡撫衙門幕府幕官一職,統領幕府,順手也取代了唐明雲。
可是,劉卓的到來,給宋智的升遷之路添了堵,也成就了唐明雲的介入。
“小人記得當時,還寫過一篇拙作,來頌揚賀大人此舉。”
“就此事,我一直秉持著一種想法,那便是,在州縣的治理上,會有很多突出矛盾,這些矛盾,並不是無法解決,也不是沒辦法解決,實則是在於大人們願不願意解決,以及他們是站在誰的角度去解決。”
“就比如栗洲的鼓樓街這樣,賀大人隻是將這些商販聚集在一起,給他們製定出攤和收攤的時間,如此簡單的做法,對誰都沒有費力,可就是將這麽大的矛盾,四兩撥千斤給解決了。”
“這充分說明,賀弘文大人的治州態度、能力和頭腦。”
唐明雲滔滔不絕的說道。
“如此說來,你也認為,這是賀弘文的功勞?”範明喝完最後一口辣湯,對唐明雲問道。
唐明雲說道:“這功勞到底是誰的,小的沒有在當場經曆,不敢妄自揣測。但是,賀大人在栗洲老百姓的口中,是個好官。也不僅僅是栗洲,凡事賀大人治理過的州縣,無人不對他豎起大拇指。”
範明看著唐明雲,繼續說道:“即便你這麽說,每次述職,賀弘文的考績都很一般。據我了解,栗洲這些地方官,都很排斥他。”
範明用過早飯之後,便站起身來,朝著門外走去。
唐明雲將銅子放在小二手裏,也跟著範明出了門。
範明沒有繼續在栗洲的街頭觀察,他坐上一輛正在攬客的馬車,原路返迴驛館。
唐明雲在迴來的路上想,栗洲的大人們這會兒肯定發現範明不見了,驛館裏沒準早已炸開了鍋。
可當兩人下了馬車,進入驛館的時候,發現賀弘文等人,正安靜地站在驛館的門口候著。
範明並沒有讓馬車停到驛館的正門口,而是吩咐馬車師傅把他和唐明雲送到後門,然後步行走到驛館正門口。
唐明雲看到賀弘文十分鎮定的站在原地,不禁有些震驚。
賀弘文一定知道範明已經不在房間裏了,否則也不會帶著栗洲的百官在大門口候著。
但他並沒有派手下去尋範明,而是選擇等待,這份淡定,唐明雲一路走來,也是第一次見。
範明徑直走進自己的房間裏換下便服,唐明雲則迴房收拾行李。
這時,賀弘文小心翼翼的閃入唐明雲的房間。
“唐大人公務繁忙,我們倆許久未見,也沒有時間對酒當歌,喝個不醉不歸。”賀弘文和唐明雲寒暄道。
“賀大人客氣了,快坐,請喝茶。”唐明雲一邊倒茶,一邊對賀弘文招唿道。
安頓好賀弘文之後,唐明雲又繼續收拾行李。
唐明雲自然清楚他此來何意。
賀弘文一定是想打聽,早上一個多時辰的時間,範明去了哪裏?見了什麽人?都做了什麽事?
但他卻幹坐在那裏,隻是喝茶,並未說話。
也許,賀弘文是在等唐明雲給他主動念叨念叨吧。
隻不過,現在的唐明雲,已經不是當年做教書先生的唐明雲了。
他做每件事,說每一句話,都會在腦海裏不斷琢磨。
有些事,他這個身份,不能做。
有些話,無論何時何地,他不能說。
唐明雲把行李收拾好,整裝待發之後,賀弘文也沒有把那句話問出口。
賀弘文見唐明雲拿著行李準備出門,便站起身來跟在他身後。
唐明雲有些於心不忍,便對他說道:“栗洲的早飯味道很好,很豐富。”
能說的,他都說了。
至於賀弘文能不能聽得懂,唐明雲就不管了。
至此,範明此行的巡視計劃已經結束,一行人朝著鳳陽府開拔而去。
迴到巡撫衙門之後,唐明雲處理起幕僚的公務,漸漸變得得心應手起來。
當日晚上,唐明雲將範明送迴範府之後,自己又迴到巡撫衙門整理此次巡視的所見所聞,然後把這些事記錄在案。
第二日早上,唐明雲從範明的書房出來之後,幕府的代理幕官宋智派下人來找他。
下人在唐明雲的房間門前候著,見他出來之後,便作揖道:“唐大人,宋大人讓您去趟東廂房,有事相商。”
唐明雲心想,宋智一定是看了今天巡撫府衙的日程,知道範大人今天上午會一直在書房處理公務。
他對來人說道:“你迴去告訴宋大人,我先和範大人說一聲,這就過去。”
幕府主要的公務,就是為巡撫大人做事。
巡撫大人手下的幕府,其實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體,每日需要處理很多瑣碎的事情。
比如有的大人給巡撫大人寫了一份公函,然後,這位大人會在不久的某一日,接到來自巡撫衙門的迴執。
很明顯,這封迴執,並非是巡撫大人親筆書寫,而是出自幕府的幕僚之手。
另外,對於巡撫大人平時大小瑣事的安排,比如定期讓郎中把脈,開方子調理身體等,都是由幕府來做。
每日,巡撫大人需要瀏覽大量的公文書函。
這些公文,如果讓巡撫大人一個人來看,別說是一一處理,就算是掃視一遍,這一日的時間都不夠用。
所以,所有往來公文書函,都由幕府的幕僚們挨個整理,然後把那些加急重要的公文,或者幕府也無權處理的公文,才會交由上麵處理。
交給的第一人,自然是幕府裏的幕官。
幕官統領幕府,是巡撫大人的貼身幕僚。
這些公文由幕官決定,是否交由巡撫大人過目處理。
宋智很早就是幕府裏的代理幕官,是幕府裏的最有資曆的老人。
之前他伺候過兩任鳳陽府巡撫,算上範明,已經是第三任了。
按照正常流程,範明赴任之後,宋智應該水到渠成的坐上巡撫衙門幕府幕官一職,統領幕府,順手也取代了唐明雲。
可是,劉卓的到來,給宋智的升遷之路添了堵,也成就了唐明雲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