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明剛調任鳳陽巡撫不久,和鳳陽知府不同,巡撫是京城直接任命。
說白了,範明在鳳陽單打獨鬥,上被南直隸總督轄製,下被鳳陽知府掣肘。
有些仕途上的報複,很難在錯綜複雜的名利場上大展拳腳。
那日,無意中聽到同僚議論一介秀才的文章,他也來了興趣,便找來原文品讀。
這一讀,範明突然感到唐明雲頗像當年的自己。
字裏行間裏處處透露著老子天下第一。
不同的是,唐明雲在文章中提出的一些看似極其荒謬的理論。
“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
“人生而平等。”
“我們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大明民主製度。”
“女子無才便是德,本就是悖論,生而為人,女人怎麽就不如男人呢?”
……
這些思想,深刻的衝擊著鳳陽巡撫範明。
範明從小接觸的四書五經、八股文的教育。
他深知人有尊卑貴賤之別,三六九等之分。
可這小小的秀才,竟然提倡人人平等,還肆意抨擊當前社會製度,以及延續千年的個別儒學思想。
這個小小的秀才,不一般。
範明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再加上一位摯友的推薦,這才決定,讓唐明雲來做自己的幕僚。
範大人和張總管都讓唐明雲明日上任。
可是,唐明雲並沒有照做。
此番任職,很可能是他在這世上最幸運的轉折點。
唐明雲從巡撫範明大人的書房出來之後,沿原路返迴,再次返迴張濤總管的東廂房。
來到張濤總管的門前,房門緊閉,唐明雲輕輕地敲了兩下。
東廂房裏並沒有任何迴應。
唐明雲估計張濤應該是去知府衙門,去見許知府去了。
他隻好在房門口候著。
東廂房的對麵,是巡撫衙門的西廂房,西廂房一排房間裏,便是巡撫衙門的幕府所在。
他站在西廂房門口等張總管的時候,從東廂房的房間裏,走出一個人來。
此人身形消瘦,但目光炯炯有神,昂首挺胸,腳步生風。
他看到唐明雲站在西廂房門外,便移步至唐明雲麵前,麵無表情的問道:“你找何人?”
唐明雲作揖道:“在下在等張總管吩咐。”
那人繼續問道:“你找他有何事?”
唐明雲正欲開口,張濤總管已經走到二人麵前。
張濤對那人說道:“劉大人,我給您引見一下。這是唐秀才,唐明雲,新任巡撫範大人的幕僚。”
唐明雲這才知曉,眼前這個精瘦的男子,原來就是劉卓,前任巡撫幕僚。
他作揖道:“劉大人,幸會幸會。”
張濤對劉卓說道:“劉大人,你來的正巧,我正要去尋你。”
劉卓畢恭畢敬,趕忙鞠躬奉承道:“張總管客氣了,有什麽事兒,隻需讓下人知會在下一聲便是,下官怎敢勞您尊駕。”
張濤繼續說道:“打今兒起,唐秀才便是巡撫範大人的幕僚,你一會兒把手頭的幕府這邊兒的事情,都交給唐秀才做就行。”
劉卓深深的作了一個揖,諂笑道:“卑職馬上按照張總管的命令去辦。”
張濤看了劉卓一眼,點點頭說道:“你少油嘴滑舌,我剛才還打算帶著唐秀才去幕府轉轉,露露臉,見見其他同僚。你看,這不是外麵又有急事兒找我,所以,這引見同僚的事情,劉大人,代勞一下吧。”
劉卓馬上說道:“張總管過謙了,卑職一定完成您交代的事情。”
張濤進屋之後,劉卓便帶著唐明雲走到西廂房門外。
他看了一眼唐明雲,一臉冷漠的問道:“我是先把工作移交給你,還是先帶你去見見幕府的同僚?”
唐明雲明顯能感覺到,劉卓對自己的態度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
方才劉卓對張濤那種,抑揚頓挫的熱情立時蕩然無存,此時的他,又換上了一副冷冰冰的麵孔。
唐明雲初來乍到,對周圍的一切都開始變得敏感起來,他謹慎的說道:“屬下聽從劉大人安排。”
其實,劉卓和唐明雲一樣,都是鳳陽巡撫府邸幕府的幕僚。
範明大人初來鳳陽府兩月有餘,劉卓一邊忙著衙門文書的事情,一邊在給範明做幕僚。
也就這兩個月,劉卓的位置還未坐穩,範大人便換了幕僚。
劉卓也沒再和唐明雲搭話,先領他來到範大人書房旁的側室,將側室的文房四寶和一些公文的陳放給他簡單說了說。
然後,他又告訴唐明雲,每天都需要處理的事情以及公文的分類擺放。
唐明雲一貫敏感的直覺告訴他,劉卓對自己並沒有什麽好感。
甚至還有一絲排斥。
所謂公事上的移交,不過是劉卓應付差事,走個過場罷了。
唐明雲本來心裏有些疑惑,看到劉卓對自己冷淡的態度,也便緘默不語。
兩人在書房側室呆了不到一刻鍾的時間,唐明雲便帶他來到西廂房。
兩人首先進入了西廂房正中央的宋智處理公文的房間,房間位置與東廂房張濤總管的房門相對。
宋智是巡撫府邸的代理幕官,目前在處理幕府的大小事宜。
這幕官本來是巡撫大人幕府的一把手,代理幕官怎麽講呢?名不正,言不順,純是混了一個資曆,因為做幕僚的時間長,就先把幕府的工作一手抓起來。
但沒有名分,長時間不免讓人品頭論足。
宋智見唐明雲來了之後,規規矩矩的寒暄了兩句。
唐明雲感覺到,宋智和劉卓對自己的態度如出一轍,冷冰冰的、寡淡的很。
宋智看到他上任,心裏並不高興。
宋智作為目前巡撫府邸的代理幕官,一直跟隨前任巡撫大人。
範大人任職鳳陽巡撫後,雖然一直沿用宋智做代理幕官,但並未作出將幕府完全交給宋智的打算。
這唐明雲一來,宋智無疑中又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更何況,聽聞這唐明雲是巡撫範大人欽點的幕僚,而他隻是前任巡撫大人留下來的。
如此一看,他的幕官之路,更加坎坷了。
說白了,範明在鳳陽單打獨鬥,上被南直隸總督轄製,下被鳳陽知府掣肘。
有些仕途上的報複,很難在錯綜複雜的名利場上大展拳腳。
那日,無意中聽到同僚議論一介秀才的文章,他也來了興趣,便找來原文品讀。
這一讀,範明突然感到唐明雲頗像當年的自己。
字裏行間裏處處透露著老子天下第一。
不同的是,唐明雲在文章中提出的一些看似極其荒謬的理論。
“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
“人生而平等。”
“我們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大明民主製度。”
“女子無才便是德,本就是悖論,生而為人,女人怎麽就不如男人呢?”
……
這些思想,深刻的衝擊著鳳陽巡撫範明。
範明從小接觸的四書五經、八股文的教育。
他深知人有尊卑貴賤之別,三六九等之分。
可這小小的秀才,竟然提倡人人平等,還肆意抨擊當前社會製度,以及延續千年的個別儒學思想。
這個小小的秀才,不一般。
範明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再加上一位摯友的推薦,這才決定,讓唐明雲來做自己的幕僚。
範大人和張總管都讓唐明雲明日上任。
可是,唐明雲並沒有照做。
此番任職,很可能是他在這世上最幸運的轉折點。
唐明雲從巡撫範明大人的書房出來之後,沿原路返迴,再次返迴張濤總管的東廂房。
來到張濤總管的門前,房門緊閉,唐明雲輕輕地敲了兩下。
東廂房裏並沒有任何迴應。
唐明雲估計張濤應該是去知府衙門,去見許知府去了。
他隻好在房門口候著。
東廂房的對麵,是巡撫衙門的西廂房,西廂房一排房間裏,便是巡撫衙門的幕府所在。
他站在西廂房門口等張總管的時候,從東廂房的房間裏,走出一個人來。
此人身形消瘦,但目光炯炯有神,昂首挺胸,腳步生風。
他看到唐明雲站在西廂房門外,便移步至唐明雲麵前,麵無表情的問道:“你找何人?”
唐明雲作揖道:“在下在等張總管吩咐。”
那人繼續問道:“你找他有何事?”
唐明雲正欲開口,張濤總管已經走到二人麵前。
張濤對那人說道:“劉大人,我給您引見一下。這是唐秀才,唐明雲,新任巡撫範大人的幕僚。”
唐明雲這才知曉,眼前這個精瘦的男子,原來就是劉卓,前任巡撫幕僚。
他作揖道:“劉大人,幸會幸會。”
張濤對劉卓說道:“劉大人,你來的正巧,我正要去尋你。”
劉卓畢恭畢敬,趕忙鞠躬奉承道:“張總管客氣了,有什麽事兒,隻需讓下人知會在下一聲便是,下官怎敢勞您尊駕。”
張濤繼續說道:“打今兒起,唐秀才便是巡撫範大人的幕僚,你一會兒把手頭的幕府這邊兒的事情,都交給唐秀才做就行。”
劉卓深深的作了一個揖,諂笑道:“卑職馬上按照張總管的命令去辦。”
張濤看了劉卓一眼,點點頭說道:“你少油嘴滑舌,我剛才還打算帶著唐秀才去幕府轉轉,露露臉,見見其他同僚。你看,這不是外麵又有急事兒找我,所以,這引見同僚的事情,劉大人,代勞一下吧。”
劉卓馬上說道:“張總管過謙了,卑職一定完成您交代的事情。”
張濤進屋之後,劉卓便帶著唐明雲走到西廂房門外。
他看了一眼唐明雲,一臉冷漠的問道:“我是先把工作移交給你,還是先帶你去見見幕府的同僚?”
唐明雲明顯能感覺到,劉卓對自己的態度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
方才劉卓對張濤那種,抑揚頓挫的熱情立時蕩然無存,此時的他,又換上了一副冷冰冰的麵孔。
唐明雲初來乍到,對周圍的一切都開始變得敏感起來,他謹慎的說道:“屬下聽從劉大人安排。”
其實,劉卓和唐明雲一樣,都是鳳陽巡撫府邸幕府的幕僚。
範明大人初來鳳陽府兩月有餘,劉卓一邊忙著衙門文書的事情,一邊在給範明做幕僚。
也就這兩個月,劉卓的位置還未坐穩,範大人便換了幕僚。
劉卓也沒再和唐明雲搭話,先領他來到範大人書房旁的側室,將側室的文房四寶和一些公文的陳放給他簡單說了說。
然後,他又告訴唐明雲,每天都需要處理的事情以及公文的分類擺放。
唐明雲一貫敏感的直覺告訴他,劉卓對自己並沒有什麽好感。
甚至還有一絲排斥。
所謂公事上的移交,不過是劉卓應付差事,走個過場罷了。
唐明雲本來心裏有些疑惑,看到劉卓對自己冷淡的態度,也便緘默不語。
兩人在書房側室呆了不到一刻鍾的時間,唐明雲便帶他來到西廂房。
兩人首先進入了西廂房正中央的宋智處理公文的房間,房間位置與東廂房張濤總管的房門相對。
宋智是巡撫府邸的代理幕官,目前在處理幕府的大小事宜。
這幕官本來是巡撫大人幕府的一把手,代理幕官怎麽講呢?名不正,言不順,純是混了一個資曆,因為做幕僚的時間長,就先把幕府的工作一手抓起來。
但沒有名分,長時間不免讓人品頭論足。
宋智見唐明雲來了之後,規規矩矩的寒暄了兩句。
唐明雲感覺到,宋智和劉卓對自己的態度如出一轍,冷冰冰的、寡淡的很。
宋智看到他上任,心裏並不高興。
宋智作為目前巡撫府邸的代理幕官,一直跟隨前任巡撫大人。
範大人任職鳳陽巡撫後,雖然一直沿用宋智做代理幕官,但並未作出將幕府完全交給宋智的打算。
這唐明雲一來,宋智無疑中又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更何況,聽聞這唐明雲是巡撫範大人欽點的幕僚,而他隻是前任巡撫大人留下來的。
如此一看,他的幕官之路,更加坎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