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李二要來當鄰居?
大唐:開局誤認李世民是親爹 作者:紅樓鬥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安城方方正正,無比工整。
唐人也格外癖好整潔,比如一百零八坊如同棋盤般坐落,比如唐詩中的五言七言,都是板板正正。
可以說,整齊這種東西,是體現在大唐方方麵麵的!
至於後世的走正隊,在大唐壓根就不罕見。
玄武門,位於長安正北,是條通往皇宮的門。
這點常識,林南還是有的。
“長安共有外城門十三座,為啥偏偏要修通往玄武門的?”
這令他相當疑惑。
莫非為了接受棉紡織技術方便?
或者說,隻是單純的修路?就跟後世搞基建一樣?
可為啥要單獨交代閻立本?
況且,真要修通往長安的路,也該通往長安東麵的三座城門才是。
哪才是最近的路!
閻立本倒是很坦然,覺得著這壓根就沒什麽。
甚至他已經想到了緣由。
“長安太熱了,到了夏日,簡直火爐一樣,遭罪!”
“陛下早就有想法去離宮避暑,方便去更舒適的地方處理政務。”
“驪山則是很好的選擇。”
林南張了張嘴巴,覺認為閻立本見解獨到,說的沒有半點毛病。
後來的唐玄宗,不就一直住在驪山的華清宮中,與楊貴妃卿卿我我,好不快活,最終反了安祿山……
至於夏日避暑,滿朝文武都去離宮的事,林南多少還是曉得的。
“前朝避暑多去岐州的仁壽宮,那裏夏無酷暑,氣候清涼宜人。”
“若非成了皇家專屬,我也想在那修建別院。”
“有那麽好的地方,怎麽會看上這?”
雖說他坐擁驪山,但對那夏無酷暑之地,當真也很眼饞。
閻立本對此很了解。
“仁壽宮距長安兩百五十裏,陛下要是移架前往,要走三五天時間。”
“反倒是驪山很近,隻要修繕了湯泉宮,便可成為新的避暑勝地。”
“原本未曾修繕擴建,也是因為少府沒錢,可現在有了這棉紡織技術,錢不缺了,這驪山湯泉宮,八九成都會修繕擴建。”
林南張了張嘴巴,很是無語。
他不知不覺間,竟然要改變曆史走向?
毫無疑問,仁壽宮經曆前隋重點營造,符合皇家氣派,設施一應俱全,是最好的避暑之地。
況且,隋文帝也在仁壽宮故去,隋煬帝在仁壽宮登基。
很有曆史意義!
可李世民,竟然要放棄這麽好的地方,反而跑驪山來了?
來這幹啥,給始皇帝守陵嗎?
“旁邊多個皇帝鄰居,是真不方便。”
他很是感慨。
現在整座驪山,除了皇家領地外,大部分都在林南的影響範圍內,九成百姓都與他有關。
若是修繕離宮,注定許多百姓都會被遷走,林南的莊園能不能幸免,很難知曉。
閻立本看出了林南擔憂,忙道。
“恩師勿慮!”
“湯泉宮是我兄長閆立德所建,陛下若是擴建,定然是由弟子來做。”
“弟子絕不會讓恩師為難。”
林南微微點頭,也逐漸放心了下來。
閻立本家族雖說不如李二嫡係有名。
但在大唐,也算是根深蒂固。
特別宮室營造、修建建築這塊,全部一手承接。
況且……
現在的工部尚書,也就是閻立本他哥!
“這弟子真沒白收,省去了不少麻煩。”
“若真將離宮修到這,我也隻能用些髒手段了。”
林南神色平靜。
他雖說為人平和,但要是觸碰到自己利益,哪怕是皇帝,他也敢掂量掂量的。
況且現在的李二,還沒有後世那般神話。
真正的地方豪強,有幾個怕皇帝的?
開什麽玩笑!
當然,真要做也不能太過分,暗地裏做就行了,要是搞大了,惹怒了李二,也難免小命不保。
畢竟李世民手裏的武裝力量,還是相當令人忌憚的。
好在,閻立本能為他解決不少問題。
也真切感受到,大唐官員究竟有多麽巨大的權利!
“閻立本還隻是個少府少監而已,就敢陽奉陰違了。”
“要是其他更有權勢的大臣,豈不是能騎到李二頭上?”
“怪不得魏征幾次三番罵李二,最終都能活下來……”
“這根本不是李二寬宏大量,而是被逼無奈。”
“要是真能弄死魏征,不怕後麵的士族勢力反彈,他恐怕早就弄死了!還是誅滅九族的那種!”
處於初唐這個時代,再結合腦海中的印象,林南對這段曆史,反而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留下閻立本吃了飯後,閻立本便躬身請賜。
“恩師,弟子要迴去複命了。”
“若是迴去晚了,怕是長安城門就關了。”
林南又命人拿了些特產,讓閻立本帶迴去。
這另閻立本很是羞愧,覺得拜師不單單沒花多少束修,反而收了不少珍貴之物。
這份恩情,他該怎麽償還啊!
“長者賜,不敢辭,弟子牢記恩情。”
最終,閻立本徹底離開了。
林南頓時覺得渾身輕鬆。
“隻希望李二別抽風,讓我多個皇帝鄰居。”
殊不知,他與閻立本完全想差了!
這條玄武門通向這的路,哪裏是要修離宮?
對李世民來說,離宮哪有這莊園更令人舒服?
他壓根不想做林南的鄰居。
而是……
想做他爹!
唐人也格外癖好整潔,比如一百零八坊如同棋盤般坐落,比如唐詩中的五言七言,都是板板正正。
可以說,整齊這種東西,是體現在大唐方方麵麵的!
至於後世的走正隊,在大唐壓根就不罕見。
玄武門,位於長安正北,是條通往皇宮的門。
這點常識,林南還是有的。
“長安共有外城門十三座,為啥偏偏要修通往玄武門的?”
這令他相當疑惑。
莫非為了接受棉紡織技術方便?
或者說,隻是單純的修路?就跟後世搞基建一樣?
可為啥要單獨交代閻立本?
況且,真要修通往長安的路,也該通往長安東麵的三座城門才是。
哪才是最近的路!
閻立本倒是很坦然,覺得著這壓根就沒什麽。
甚至他已經想到了緣由。
“長安太熱了,到了夏日,簡直火爐一樣,遭罪!”
“陛下早就有想法去離宮避暑,方便去更舒適的地方處理政務。”
“驪山則是很好的選擇。”
林南張了張嘴巴,覺認為閻立本見解獨到,說的沒有半點毛病。
後來的唐玄宗,不就一直住在驪山的華清宮中,與楊貴妃卿卿我我,好不快活,最終反了安祿山……
至於夏日避暑,滿朝文武都去離宮的事,林南多少還是曉得的。
“前朝避暑多去岐州的仁壽宮,那裏夏無酷暑,氣候清涼宜人。”
“若非成了皇家專屬,我也想在那修建別院。”
“有那麽好的地方,怎麽會看上這?”
雖說他坐擁驪山,但對那夏無酷暑之地,當真也很眼饞。
閻立本對此很了解。
“仁壽宮距長安兩百五十裏,陛下要是移架前往,要走三五天時間。”
“反倒是驪山很近,隻要修繕了湯泉宮,便可成為新的避暑勝地。”
“原本未曾修繕擴建,也是因為少府沒錢,可現在有了這棉紡織技術,錢不缺了,這驪山湯泉宮,八九成都會修繕擴建。”
林南張了張嘴巴,很是無語。
他不知不覺間,竟然要改變曆史走向?
毫無疑問,仁壽宮經曆前隋重點營造,符合皇家氣派,設施一應俱全,是最好的避暑之地。
況且,隋文帝也在仁壽宮故去,隋煬帝在仁壽宮登基。
很有曆史意義!
可李世民,竟然要放棄這麽好的地方,反而跑驪山來了?
來這幹啥,給始皇帝守陵嗎?
“旁邊多個皇帝鄰居,是真不方便。”
他很是感慨。
現在整座驪山,除了皇家領地外,大部分都在林南的影響範圍內,九成百姓都與他有關。
若是修繕離宮,注定許多百姓都會被遷走,林南的莊園能不能幸免,很難知曉。
閻立本看出了林南擔憂,忙道。
“恩師勿慮!”
“湯泉宮是我兄長閆立德所建,陛下若是擴建,定然是由弟子來做。”
“弟子絕不會讓恩師為難。”
林南微微點頭,也逐漸放心了下來。
閻立本家族雖說不如李二嫡係有名。
但在大唐,也算是根深蒂固。
特別宮室營造、修建建築這塊,全部一手承接。
況且……
現在的工部尚書,也就是閻立本他哥!
“這弟子真沒白收,省去了不少麻煩。”
“若真將離宮修到這,我也隻能用些髒手段了。”
林南神色平靜。
他雖說為人平和,但要是觸碰到自己利益,哪怕是皇帝,他也敢掂量掂量的。
況且現在的李二,還沒有後世那般神話。
真正的地方豪強,有幾個怕皇帝的?
開什麽玩笑!
當然,真要做也不能太過分,暗地裏做就行了,要是搞大了,惹怒了李二,也難免小命不保。
畢竟李世民手裏的武裝力量,還是相當令人忌憚的。
好在,閻立本能為他解決不少問題。
也真切感受到,大唐官員究竟有多麽巨大的權利!
“閻立本還隻是個少府少監而已,就敢陽奉陰違了。”
“要是其他更有權勢的大臣,豈不是能騎到李二頭上?”
“怪不得魏征幾次三番罵李二,最終都能活下來……”
“這根本不是李二寬宏大量,而是被逼無奈。”
“要是真能弄死魏征,不怕後麵的士族勢力反彈,他恐怕早就弄死了!還是誅滅九族的那種!”
處於初唐這個時代,再結合腦海中的印象,林南對這段曆史,反而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留下閻立本吃了飯後,閻立本便躬身請賜。
“恩師,弟子要迴去複命了。”
“若是迴去晚了,怕是長安城門就關了。”
林南又命人拿了些特產,讓閻立本帶迴去。
這另閻立本很是羞愧,覺得拜師不單單沒花多少束修,反而收了不少珍貴之物。
這份恩情,他該怎麽償還啊!
“長者賜,不敢辭,弟子牢記恩情。”
最終,閻立本徹底離開了。
林南頓時覺得渾身輕鬆。
“隻希望李二別抽風,讓我多個皇帝鄰居。”
殊不知,他與閻立本完全想差了!
這條玄武門通向這的路,哪裏是要修離宮?
對李世民來說,離宮哪有這莊園更令人舒服?
他壓根不想做林南的鄰居。
而是……
想做他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