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邙山馬坡村,有個人姓李,從小就以盜墓為生,在民國十二年。有一天,他到十幾裏外的一個縣去趕集,有個來自偃師縣馬溝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準備賣煎包子。
雙方見麵打個招唿,他見這人用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在地上挖了一個豎起的小坑,以便放入棚柱,這人用此鏟往下一走。擔上來時帶出不少土,一下子觸發了他的靈感。
這家夥比鐵鍁省事,特別是能帶上原土,可以判斷地下不同地層的情況,於是找了張紙,貼著鏟畫出了一張大圖樣,迴家後找人按圖打造,一試果然得心應手,效果不錯,於是得到了推廣。
一般的洛陽鏟已經被淘汰,用的鏟子是在洛陽鏟的基礎上改造的,分重鏟和提鏟,也叫泥鏟。由於洛陽鏟鏟頭後部接的木杆太長,目標太大,所以棄置不用。
現在的洛陽鏟全都已經改用螺紋鋼管,所謂螺紋鋼管都是些半米上下,可層層相套,可隨意延長的鋼管。盜墓賊平時看地形的時候,就拆開組裝起來,不用的時候背在背包裏。方便,還不惹人耳目。
同樣的,挖的墓不同,盜墓工具也不同。由漢墓用洛陽鏟演變而成的重鏟。一般來說,西漢墓不帶耳房,東漢墓多帶兩個耳房,這是標誌。唐墓是墓磚搭起來的,磚之間沒有粘合,搭成穹頂。
而有墓磚的漢墓並不常見,除非是那種大墓。一般的小墓,多為墓坑或坑上加木方。明清墓則多為磚結構,墓磚之間以石灰和鐵片鑲死,有的明墓墓頂厚達兩米多。大名鼎鼎的七輻七券墓頂便是如此,非常堅固。
明墓距地麵深度一般不超過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而在一夜之間盜掘完成。漢墓一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則更深,要想一夜之間盜掘完成,必須使用特殊方法。
尤其是漢墓、西周墓曆史久遠,標誌難尋,必須要好好找準位置。確定好位置之後,在下探條、下鏟、看坑灰、落實墓室形狀方位,這樣做的實際目的是為了確定古墓的年代。
一般來說,盜墓賊盜墓的目標性非常強,比如進入墓室的時候,會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後在“左肩右腳”找東西,然後到耳室或者說東倉西庫之中搜羅。
至於其它位置,則看時間長短而定,時間短的話,一般會棄之不顧。而“看地形”時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嶺漢埋坡”等古代盜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為“圓”型坑,這就是所謂的“古方近圓”。
跟摸金校尉一樣,是盜墓行當四大流派之一的搬山道人,他們精通武術和一些陣法機關。在盜墓的實戰當中,搬山派比其他摸金派等門派對付僵屍、不幹淨的“髒物”的能力強的多。
搬山道人在進墓室之前,會用宣紙檢查墓碑的顏色,純黑色墓碑不好,意味著墓很窮。而宣紙之上的白點越多越密集,也就預示著這座墓越好,因為這是有錢人家的墓。
除此之外,盜墓賊盜墓的時候,盜過的墓就不能再次盜取了。如果說遇到特殊情況,非得要再次挖掘,那就需要把第一天盜走的物品拿迴,放迴去原來位置。然後才可以再次接著挖。
再有就是盜過的墓,不能告訴同行古墓的位置。就算你以後再也不去挖了,也不要告訴其他人。這樣做是為了給自己積點陰德,對自己以及後人沒有壞處。
我和剛子雖然入行沒幾天,但對盜墓時的規矩也比較了解,因為張解放他們給我倆補過課。除了上述的這些規矩之外,還有一個規矩也是必須好牢牢遵守的。
這個規矩就是挖到玉佩後,要用螺絲鬆動劑清洗,然後用激光筆朝玉佩照射。如果沒有激光筆用手電筒也可以,若在玉佩它另一端看不到光發出,那在走人之前要埋好之前挖出的土。
而且千萬記住什麽都不要帶走,並且還有恭恭敬敬的朝墓主人所在的棺槨磕三個頭,如果先人不怪罪自己,那你才能走人,而且在離開的過程中,千萬不能迴頭查看。
最後就是在挖取墓室的期間,不能叫同行人陽間的名字。比如剛子、紀老五之類的稱唿記住不可以叫的,如果要叫的話,隻能稱唿外號,例如老四、師父、師兄等。
這是幾千年來老祖宗傳下來的不變規矩,稍懂行的人都知道。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挖到的物品最好不要帶迴家,更加不準當傳家寶來傳,這是嚴格禁止的事情。
一般來說,那些守規矩的人都是老派作風,這樣的老派盜墓賊的倒鬥本領也很強。他們倒鬥的時候都有自己的一番模式,在盜墓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看地形。
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本領,外行的人哪怕走在古墓旁也什麽都看不出來。可明白訣竅的人,在幾公裏以外就能看出來古墓的大致位置。
有些盜墓賊喜歡在下完雪的天氣出來四處轉轉,而且尤其喜歡下很細很細的雪粒那種雪,其中道理其實是跟“土”有關。
土有“熟土”和“活土”還有“死土”的分別。有經驗的盜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這裏有沒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麽時代的墓葬。
在探墓時,他們先用探條去探,根據手上的感覺去感覺是不是有墓。待確定以後就下鏟,比如一鏟打下去十米,有了,然後看深度和鏟子上帶出來的東西。
同時下鏟的深度也是個標誌,帶出來的東西上有木屑、朱砂、坑灰等等,這都是特點。然後,用泥鏟把墓的形狀“方”出來,就是定坐標。
如果在左邊打一鏟子,打了十米沒有打到,那就是“過了”。這時候就再迴頭往右邊一點繼續打,以此類推。
當一個個的點連起來的時候,就是十多米地下的墓的形狀了。然後根據墓的形狀、深度、坑灰、木質或石質、磚質這些特點,結合起來推測出墓的年代、墓門的位置等等。
雙方見麵打個招唿,他見這人用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在地上挖了一個豎起的小坑,以便放入棚柱,這人用此鏟往下一走。擔上來時帶出不少土,一下子觸發了他的靈感。
這家夥比鐵鍁省事,特別是能帶上原土,可以判斷地下不同地層的情況,於是找了張紙,貼著鏟畫出了一張大圖樣,迴家後找人按圖打造,一試果然得心應手,效果不錯,於是得到了推廣。
一般的洛陽鏟已經被淘汰,用的鏟子是在洛陽鏟的基礎上改造的,分重鏟和提鏟,也叫泥鏟。由於洛陽鏟鏟頭後部接的木杆太長,目標太大,所以棄置不用。
現在的洛陽鏟全都已經改用螺紋鋼管,所謂螺紋鋼管都是些半米上下,可層層相套,可隨意延長的鋼管。盜墓賊平時看地形的時候,就拆開組裝起來,不用的時候背在背包裏。方便,還不惹人耳目。
同樣的,挖的墓不同,盜墓工具也不同。由漢墓用洛陽鏟演變而成的重鏟。一般來說,西漢墓不帶耳房,東漢墓多帶兩個耳房,這是標誌。唐墓是墓磚搭起來的,磚之間沒有粘合,搭成穹頂。
而有墓磚的漢墓並不常見,除非是那種大墓。一般的小墓,多為墓坑或坑上加木方。明清墓則多為磚結構,墓磚之間以石灰和鐵片鑲死,有的明墓墓頂厚達兩米多。大名鼎鼎的七輻七券墓頂便是如此,非常堅固。
明墓距地麵深度一般不超過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而在一夜之間盜掘完成。漢墓一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則更深,要想一夜之間盜掘完成,必須使用特殊方法。
尤其是漢墓、西周墓曆史久遠,標誌難尋,必須要好好找準位置。確定好位置之後,在下探條、下鏟、看坑灰、落實墓室形狀方位,這樣做的實際目的是為了確定古墓的年代。
一般來說,盜墓賊盜墓的目標性非常強,比如進入墓室的時候,會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後在“左肩右腳”找東西,然後到耳室或者說東倉西庫之中搜羅。
至於其它位置,則看時間長短而定,時間短的話,一般會棄之不顧。而“看地形”時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嶺漢埋坡”等古代盜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為“圓”型坑,這就是所謂的“古方近圓”。
跟摸金校尉一樣,是盜墓行當四大流派之一的搬山道人,他們精通武術和一些陣法機關。在盜墓的實戰當中,搬山派比其他摸金派等門派對付僵屍、不幹淨的“髒物”的能力強的多。
搬山道人在進墓室之前,會用宣紙檢查墓碑的顏色,純黑色墓碑不好,意味著墓很窮。而宣紙之上的白點越多越密集,也就預示著這座墓越好,因為這是有錢人家的墓。
除此之外,盜墓賊盜墓的時候,盜過的墓就不能再次盜取了。如果說遇到特殊情況,非得要再次挖掘,那就需要把第一天盜走的物品拿迴,放迴去原來位置。然後才可以再次接著挖。
再有就是盜過的墓,不能告訴同行古墓的位置。就算你以後再也不去挖了,也不要告訴其他人。這樣做是為了給自己積點陰德,對自己以及後人沒有壞處。
我和剛子雖然入行沒幾天,但對盜墓時的規矩也比較了解,因為張解放他們給我倆補過課。除了上述的這些規矩之外,還有一個規矩也是必須好牢牢遵守的。
這個規矩就是挖到玉佩後,要用螺絲鬆動劑清洗,然後用激光筆朝玉佩照射。如果沒有激光筆用手電筒也可以,若在玉佩它另一端看不到光發出,那在走人之前要埋好之前挖出的土。
而且千萬記住什麽都不要帶走,並且還有恭恭敬敬的朝墓主人所在的棺槨磕三個頭,如果先人不怪罪自己,那你才能走人,而且在離開的過程中,千萬不能迴頭查看。
最後就是在挖取墓室的期間,不能叫同行人陽間的名字。比如剛子、紀老五之類的稱唿記住不可以叫的,如果要叫的話,隻能稱唿外號,例如老四、師父、師兄等。
這是幾千年來老祖宗傳下來的不變規矩,稍懂行的人都知道。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挖到的物品最好不要帶迴家,更加不準當傳家寶來傳,這是嚴格禁止的事情。
一般來說,那些守規矩的人都是老派作風,這樣的老派盜墓賊的倒鬥本領也很強。他們倒鬥的時候都有自己的一番模式,在盜墓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看地形。
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本領,外行的人哪怕走在古墓旁也什麽都看不出來。可明白訣竅的人,在幾公裏以外就能看出來古墓的大致位置。
有些盜墓賊喜歡在下完雪的天氣出來四處轉轉,而且尤其喜歡下很細很細的雪粒那種雪,其中道理其實是跟“土”有關。
土有“熟土”和“活土”還有“死土”的分別。有經驗的盜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這裏有沒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麽時代的墓葬。
在探墓時,他們先用探條去探,根據手上的感覺去感覺是不是有墓。待確定以後就下鏟,比如一鏟打下去十米,有了,然後看深度和鏟子上帶出來的東西。
同時下鏟的深度也是個標誌,帶出來的東西上有木屑、朱砂、坑灰等等,這都是特點。然後,用泥鏟把墓的形狀“方”出來,就是定坐標。
如果在左邊打一鏟子,打了十米沒有打到,那就是“過了”。這時候就再迴頭往右邊一點繼續打,以此類推。
當一個個的點連起來的時候,就是十多米地下的墓的形狀了。然後根據墓的形狀、深度、坑灰、木質或石質、磚質這些特點,結合起來推測出墓的年代、墓門的位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