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陣鑼響,主考官王庶、張九成麵容肅穆率領其餘考官及監考官、胥吏以及一隊士卒走了過來。


    吵吵嚷嚷的人群頓時安靜了下來,上千考生在胥吏的招唿下列成了整齊的隊伍跟隨科考官員們走向了武成王殿。


    清晨的金色陽光灑在眾人的身上,使整個考試現場顯得更加莊嚴肅穆。


    “參拜武聖,一拜二拜三拜。”


    大殿上供奉的是薑太公及曆朝曆代名將七十人的石像,眾考生在考官們的率領下一起向薑太公的石像行禮。


    趙忠信心裏暗暗納悶,怎麽沒有春秋戰國時期的孫臏、白起呐?其實在宋代以前是有白起和孫臏的,武成王殿不算薑太公,共有七十二員曆朝曆代名將,在宋趙匡胤時期預與廢除,原因是趙匡胤認為兩人殺戮太重,不宜被後人景仰,其實作為沙場武將,哪個不是手上沾滿了鮮血?慈不掌兵,善不為官,區別就是殺多殺少而已,白起也就罷了,確實殺的太多了,孫臏的軍事生涯算得上比擬光芒的了,簡直沒有任何汙點,但如今卻異樣被除名,那趙匡胤給出了什麽樣的理由呢?原來,在趙匡胤看來,孫臏的“在戰場上徹底消滅朋友”的軍事理念以及戰法太過殘暴。關於一名軍事統帥來說,在戰場上徹底消滅朋友有生力氣是其最大成就同時也是一種責任,可在趙匡胤看來,這種做法過於殘暴。於是孫臏居然由於本人“殘暴”的軍事理念而被從武成王廟中除名。


    眾考生參拜完畢就被胥吏引到各自的號舍。


    又迴“狗窩”了,趙忠信心道,“狗窩”中有兩個架在磚牆中的木板,一高一低,高的寫字,矮的是座位,睡覺時將高的木板抽下來架在矮木板上。


    趙忠信擺上筆墨紙硯,還放了一壺煮好的“三道茶”。


    今日考的是兵書大義,所謂兵書大義就是從《武經七書》中挑選出一些兵法注釋,考生按自己的理解或引用前輩高賢的注說做出解釋,要求文理通順,兵書大義總共出十道題,武舉考生能答出四道並且文理通順即可定為一等,答出三道為二等,答出兩道即為合格,否則就被淘汰。


    其實在宋神宗以前,武舉應試兵法大義都是考的是默寫兵法,這樣要簡單的多,可這時候王安石不樂意了,上奏朝廷說甚麽文舉都已廢除死記硬背的默寫,為何武舉還繼續考默寫兵法,於是就廢除了默寫兵法,改為按自己對兵法的理解做出自己的見解。


    今日考五道兵書大義,都是取自《孫子兵法》,考題已被高高掛在號舍前的空地上。


    趙忠信研好墨後,提筆將考題分別抄在紙上。


    其中有個題目是孫子兵法當中的“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


    還有個題目是孫子兵法當中的“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反之亦然。利而誘之,亂而取之。”


    趙忠信就這些題目分別作出了自己的見解,並提出了孫子兵法不能片麵的看待,應全盤考慮,上述兩題看似矛盾,其實不然,在實際戰爭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對陣時表麵上實力比敵方弱小,看似非防守不可了,可我偏要進攻,這樣反而就符合了孫子兵法中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趙忠信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就是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當然這些都應是隨機應變的,不是死記硬背。並提出上述策略實施的條件等等。


    不但如此,趙忠信還指出了《孫子兵法》中的不足之處,其中一條就是,孫子既不主張純粹的防守,也不主張純粹的進攻,他主張先守後攻,也就是先以守勢建立軍事的基礎,然後再以進攻爭取戰爭的勝利,力量不足時防守,力量有餘時發動進攻,但孫子兵法中並未說明進攻中的防禦與防守中的進攻的辯證關係,應防守動作中有攻勢動作,進攻動作中有防守動作等等。


    趙忠信還提了一條就是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有條件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前提條件就是先將對方打痛、打怕,才有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考生們有些交卷交的很快,有些還在苦苦思索,也有些人幹脆在號舍裏唿唿大睡。


    這交卷裏麵還是有學問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宋太宗以前考生是以交卷快慢而定名次,誰交的越早誰就是狀元,因此而造成了考生隻重速度而不重質量,經宋太宗整治後這種情況才得到改善。


    趙忠信答完後,已到了申時,快做了一天了,於是趙忠信檢查了兩遍,招手示意後,過來兩名胥吏,一名胥吏將趙忠信卷子上的名字用白紙封住,另一名胥吏將趙忠信的答卷抄寫了一遍。


    這就是防止作弊的謄錄製度,因為有的考官熟悉自己親朋好友們的字跡,所以考完的試卷統統重新謄抄一遍,再送閱卷官評卷。為此專門設有“謄錄院”,用大批吏役抄卷。


    可即便如此,也還是有科場舞弊的,而且在南宋還很嚴重,即使在鎖院製實行後考官還是有空隙徇私的。除了通過考官徇私之外,還可以請托當權的大官僚,因為他們有時亦參與選派考官或預先得知人選。


    。。。。。


    “老爺,朝廷狀況您也知道,可您為何讓忠信非得去應試武舉啊?經您舉薦就能謀個一官半職啊。”韓六問道。


    韓世忠摸了摸鄂下長須道;“你不懂,年少之人未經磨難,未知天下英雄,何以成材?我總感覺忠信與眾不同,我也說不出來有何不同之處,讓他去應試武舉,見識下天下英雄,望他能脫穎而出,成為可造之材。”


    。。。。。


    “公冶兄,此次武魁不知花落誰家啊?”


    貢院廂房中幾個官吏在裏麵閑聊著,說話的此人名叫巫箐,上輪文舉科考三榜進士,禦賜四等選官,不日就實授官職了。


    公冶昌河淡淡的說道:“不太清楚。”公冶昌河上輪文舉科考兩榜進士,實授樞密院守闕書令史一職。公冶昌河不太關心,小小武舉也實在沒甚麽興趣,此次武舉科考被安排到這裏做些雜事。


    “聽說張太尉之子也來應試了,家傳武學,魁首非他莫屬罷?”說話的這人是上輪文舉科考三榜進士鮑維保。


    巫箐驚訝道:“張衙內跑來幹甚麽?不是已有官職了嗎?”


    鮑維保撇撇嘴道:“誰知道呐,不過既然是張太尉之子,乃我等上官,王太尉等應能照看一二罷?”


    “張太尉之子?我倒希望出一新秀,與之相爭,到時候就熱鬧了。”公冶昌河嗬嗬一笑道,他們不清楚,張俊就要被免去樞密院使一職了。


    。。。。。


    考生們休息一夜後,次日開始考另外五道兵書大義。


    此五道兵書大義各涉及《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等。


    考生們可以選擇,熟悉的可以迴答,不熟悉可以不答,反正隻要四通就可以評為一等了,


    趙忠信對上述題目一一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唯獨放棄了取自《司馬法》的題目。


    。。。。


    第三日,考生們是要應試重要的兩道考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策問。所謂策問就是結合兵書中的軍事原則,聯係曆史上的著名戰例或著名軍事家事跡,問其成敗得失,並於成敗得失之際探尋靈活運用軍事理論之道。


    其中有一題為問韓信井陘之戰與馬謖的街亭之戰均為以寡敵眾,置於死地而後生之戰,為何韓信取勝,馬謖落敗?請詳細考究兩位位古人的勝負得失,對照兵書中提出的戰術原則,加以分析論述。


    趙忠信首先分析了韓信井陘之戰與馬謖的街亭之戰的大環境,韓信的井陘之戰是不得不被水之戰,不得不置於死地而後生,而馬謖的街亭之戰完全可以避免死地,完全不用不置於死地而後生。


    韓信當時是剛剛攻克魏地,韓信的三萬左右兵馬幾乎沒有休整就繼續前進,甚至連新占領的地區沒有完成消化,就急匆匆地東征。此時的趙國已經不是戰國時期那個武力強悍的趙國。此役趙王征調全國可用之兵,號稱二十萬齊聚井陘隘口。這二十萬兵戰鬥力比較差,但是即使再差,將這二十萬人梯次排在井陘孔道中防守,以韓信之能,去一一攻破、強行推進也是件很困難的事情。顯然,如果趙軍如此布置,韓信要麽因為兵力不足耗盡士兵而進展微少,要麽因為後勤補給無力被迫退兵。這樣的話韓信必須兵出險招,被逼無奈而背水一戰。


    而馬謖當時所處的環境為,諸葛亮正值平定隴西的關鍵時期,諸葛亮派馬謖不是讓他與敵決戰的,隻是讓他拖住敵軍,等待援軍,完全不用兵出險招,置於死地而後生。街亭之戰兵力對比跟井陘之戰差不多,以數萬對陣二十萬。


    其次趙忠信分析將帥的不同,韓信井陘用兵正奇相輔,韓信派了一隻精銳騎兵埋伏在趙軍後方,一直未被趙軍發現。韓信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製造和利用趙軍的錯誤,巧妙地掌握士卒,符合《孫子兵法?九地篇》“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奇正並用,背水列陣,靈活用兵,出奇製勝,速戰速決,從而一舉全殲趙軍。


    而馬謖麵對以張合率領的五萬精銳魏軍為前鋒的二十萬大軍,就算諸葛亮料敵失誤,諸葛亮也許沒想到魏軍會如此不顧一切的猛撲過來,馬謖完全可以避敵鋒芒,對敵實施騷擾戰、破襲戰、遊擊戰,隻要達到拖住敵軍目的就行了,拖住十天半月,諸葛亮發現問題,肯定會派遣援軍過來,但馬謖急功近利,妄圖一舉殲滅敵軍,死記硬背兵書兵法,光是記住了“憑高視下,勢如劈竹”,而忽略了被敵軍絕汲道,斷水源,使自己陷於被動。結果屯兵山上,被張合斷了水道,數日馬謖所率蜀軍就被魏軍擊破。


    等等等等許多因素


    最後趙忠信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那就是蜀漢與曹魏相爭,不管是人口、經濟還是兵器、裝備等蜀漢都不如曹魏,差之遠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就是包括馬謖在內的蜀漢失敗的根本原因。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橫帝國之忠信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山飛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山飛機並收藏縱橫帝國之忠信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