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頂山送來的大車直接放在鏢局裏麵的空地上,車上是一捆捆長矛,刀斧的數量不多,畢竟長矛價格便宜,做起來簡單耗鐵也少。
兵器送來並沒有卸下大車,留在大車裏有人看押,等出城的時候一並運去王家莊那邊。
小五和王大富裏裏外外忙碌不停,驗看貨物,檢查自家的大車和牲口。
黎明來之前的那一刻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時候,劉天宇讓人點燃火把,開始驗看每個庫房。
鏢局這一天的的早飯比以往時候都要早,等飯菜香味彌漫在鏢局中,天邊已經蒙蒙亮了。
睡在通鋪上的鏢師和新招募來的鏢師開始被吆喝著起床。
鏢局這邊生活設施很齊備,許多設計看起來是敗家,現在看卻很有效率。
洗漱之類的事情很快完成,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來,盡管沒有人說什麽,可鏢局中,緊張的氣氛漸漸蔓延開來,連著吃飯的速度都加快不少。
吃完早飯後,鏢師們開始搬運庫房,外麵有不少四輪大車待命,車夫們正在給牲口喂草料。
這些車夫都是這段日子王大富招來的,為以後開設騾馬行提前準備。
所有鏢師背著包袱,手持長矛,排起整齊的隊列。
大車都已經套上牲口,劉天宇手持長矛站在大車上說道:“現在出城,今天就去王家莊。”
四輪大車魚貫而出,鏢師們護衛在大車兩側,劉天宇和王大富走在最前麵。
除了持有長矛的鏢師外,還有手持火銃的鏢師,同樣列隊整齊的跟在大車一起前進。
小五留在城內,主持廣記的事物,同樣留有一部分鏢師守在鏢局和廣記這邊。
城門底下有許多百姓和商販在等著開城門,好出城辦事做生意,城外大抵也是如此,也有不少人等著進城。
廣記出動了二百多號人,四輪大車也有十幾輛,車軸轉動聲,馬蹄聲,還有掩蓋不住的整齊步履聲。
等在城門前的那些百姓個個驚愕的看過去,連守城的兵卒也被驚動。
看守城門的是個總旗,來到劉天宇跟前,一臉諂媚笑道:“劉東主,還得有半個時辰才能開城門,這天挺涼的,去在下那邊喝杯熱茶?”
“五十兩銀子,你把城門給我打開。”劉天宇朝邊上的人一招手,有人拿過來五十兩銀子。
那總旗的眼睛一亮,舔了舔嘴唇,隨即麵色為難的說道:“劉東主,城門開關是有規矩的,要是不按時辰開門,在下會被上麵重責,這個……”
說著,他自己搓動著手指。
“給你一百兩,如果還是不開,我就等半個時辰,反正也沒多久。”劉天宇笑著伸出一根手指。
旁邊自然有人把一百兩準備了出來。
那總旗聽到這個眼睛更亮了,想了一下,旋即一跺腳,笑嘻嘻的說道:“別人不行,劉東主發話了,肯定行,就算冒著責罰在下也讓劉東主出城。”
劉天宇笑著點點頭,開口說道:“那就勞煩了,不過出去的人多就更壞規矩了,就讓外麵的人進來,裏麵的其他人就不要出去了。”
邊上的人把一百兩銀子交給了守門的總旗。
那總旗接過銀子,臉上笑開了花,這個小小的要求自然滿足,點頭應了下來。
然後,他急忙跑了迴去,也不知道給手下們許諾了什麽好處,那些穿著破爛的兵丁們勁頭十足的忙碌起來。
一看到城門大開,城內的人向外就走,卻被兵丁直接擋了迴去,而城外的人卻被吆喝著進城。
這邊快折騰完了,劉天宇二百多人的隊伍往城外走。
那些守城門的兵丁們幾乎是列隊歡送,在那裏點頭哈腰的賠笑。
等他們這邊出了城,城門又在他們身後緩緩關閉,劉天宇迴頭看過去,城牆高聳,看著堅不可摧。
“雖然守城的這些兵卒爛,可有這樣的堅城在,很難攻破!”邊上的王大富感慨道。
劉天宇收迴目光,笑著說道:“沒有攻不破的城,不要說是縣城了,就是京師的那座城門,用大炮一樣能夠轟開。”
“真的有這麽厲害的大炮嗎?”王大富說的不是特別有信心。
他當過兵,自然清楚大炮的笨拙,守城還可以,攻城簡直勞神勞力,最後還未必有多大用處。
“會有那麽一天的。”劉天宇笑著說道,卻沒有再去解釋。
來自後世的他在清楚不過了,這個世界上最堅固的城牆,也阻擋不了大炮的狂轟亂炸。
劉天宇他們突然出城,城內有人警覺發現,想把消息傳遞出去也要半個時辰之後,城門早在劉天宇他們出城後重新關閉。
十幾輛大車二百多人,根本走不了太快,不過出城早,路上沒什麽人,走得倒是很順利。
隨著離城越來越遠,官道上行人開始多起來。
這些人都用驚訝的眼神看著劉天宇他們這支隊伍,不是每個人都認得劉天宇,大家好奇的是這支隊伍本身,以為是大同那邊過來的邊軍。
令人奇怪的是,這支邊軍卻沒有官服和旗號,說是商隊,卻全副武裝。
不過,路上的行人反應都差不多,紛紛給這支隊伍讓路。
太陽漸漸升起來,已經入冬,有了太陽,眾人身上多了一些暖意。
大同這邊已經下過第一場雪,齊指厚的積雪,把那些田地裏的麥芽都壓了迴去。
鏢師們走的輕鬆,車夫們也從一早的忙碌中輕鬆下來,開始了聊天。
“這場大雪下的早了點,麥芽剛露頭,就來了這麽一場雪,這個冬天恐怕要凍死不少,來年收成恐怕差著了。”
“誰說不是呢!這幾年不是大旱就是大澇,來年又會有不少人家落了難。”
聽著車夫們的議論,劉天宇想到了小冰河時代。
在他的記憶中,這種情況一直從萬曆年間持續到了康熙的時候才算結束。
後世所謂的康乾盛世,並不是民眾有多富足,而是玉米和番薯的傳播,使餓死的人少了,又趕上了小冰河時代的結束。
如果沒有小冰河時代,大明北方不會連年顆粒無收,說不定大明還能多堅持幾十年,拖死使文明倒退的東虜。
這一章不喜勿噴,因為小冷從來不認為一個跪著磕頭喊奴才,或者有成為別人的奴才才覺得自身高人一等,這樣的文明,對來小冷來說就是在開文明的倒車,更多的東西就不在這解釋了……
兵器送來並沒有卸下大車,留在大車裏有人看押,等出城的時候一並運去王家莊那邊。
小五和王大富裏裏外外忙碌不停,驗看貨物,檢查自家的大車和牲口。
黎明來之前的那一刻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時候,劉天宇讓人點燃火把,開始驗看每個庫房。
鏢局這一天的的早飯比以往時候都要早,等飯菜香味彌漫在鏢局中,天邊已經蒙蒙亮了。
睡在通鋪上的鏢師和新招募來的鏢師開始被吆喝著起床。
鏢局這邊生活設施很齊備,許多設計看起來是敗家,現在看卻很有效率。
洗漱之類的事情很快完成,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來,盡管沒有人說什麽,可鏢局中,緊張的氣氛漸漸蔓延開來,連著吃飯的速度都加快不少。
吃完早飯後,鏢師們開始搬運庫房,外麵有不少四輪大車待命,車夫們正在給牲口喂草料。
這些車夫都是這段日子王大富招來的,為以後開設騾馬行提前準備。
所有鏢師背著包袱,手持長矛,排起整齊的隊列。
大車都已經套上牲口,劉天宇手持長矛站在大車上說道:“現在出城,今天就去王家莊。”
四輪大車魚貫而出,鏢師們護衛在大車兩側,劉天宇和王大富走在最前麵。
除了持有長矛的鏢師外,還有手持火銃的鏢師,同樣列隊整齊的跟在大車一起前進。
小五留在城內,主持廣記的事物,同樣留有一部分鏢師守在鏢局和廣記這邊。
城門底下有許多百姓和商販在等著開城門,好出城辦事做生意,城外大抵也是如此,也有不少人等著進城。
廣記出動了二百多號人,四輪大車也有十幾輛,車軸轉動聲,馬蹄聲,還有掩蓋不住的整齊步履聲。
等在城門前的那些百姓個個驚愕的看過去,連守城的兵卒也被驚動。
看守城門的是個總旗,來到劉天宇跟前,一臉諂媚笑道:“劉東主,還得有半個時辰才能開城門,這天挺涼的,去在下那邊喝杯熱茶?”
“五十兩銀子,你把城門給我打開。”劉天宇朝邊上的人一招手,有人拿過來五十兩銀子。
那總旗的眼睛一亮,舔了舔嘴唇,隨即麵色為難的說道:“劉東主,城門開關是有規矩的,要是不按時辰開門,在下會被上麵重責,這個……”
說著,他自己搓動著手指。
“給你一百兩,如果還是不開,我就等半個時辰,反正也沒多久。”劉天宇笑著伸出一根手指。
旁邊自然有人把一百兩準備了出來。
那總旗聽到這個眼睛更亮了,想了一下,旋即一跺腳,笑嘻嘻的說道:“別人不行,劉東主發話了,肯定行,就算冒著責罰在下也讓劉東主出城。”
劉天宇笑著點點頭,開口說道:“那就勞煩了,不過出去的人多就更壞規矩了,就讓外麵的人進來,裏麵的其他人就不要出去了。”
邊上的人把一百兩銀子交給了守門的總旗。
那總旗接過銀子,臉上笑開了花,這個小小的要求自然滿足,點頭應了下來。
然後,他急忙跑了迴去,也不知道給手下們許諾了什麽好處,那些穿著破爛的兵丁們勁頭十足的忙碌起來。
一看到城門大開,城內的人向外就走,卻被兵丁直接擋了迴去,而城外的人卻被吆喝著進城。
這邊快折騰完了,劉天宇二百多人的隊伍往城外走。
那些守城門的兵丁們幾乎是列隊歡送,在那裏點頭哈腰的賠笑。
等他們這邊出了城,城門又在他們身後緩緩關閉,劉天宇迴頭看過去,城牆高聳,看著堅不可摧。
“雖然守城的這些兵卒爛,可有這樣的堅城在,很難攻破!”邊上的王大富感慨道。
劉天宇收迴目光,笑著說道:“沒有攻不破的城,不要說是縣城了,就是京師的那座城門,用大炮一樣能夠轟開。”
“真的有這麽厲害的大炮嗎?”王大富說的不是特別有信心。
他當過兵,自然清楚大炮的笨拙,守城還可以,攻城簡直勞神勞力,最後還未必有多大用處。
“會有那麽一天的。”劉天宇笑著說道,卻沒有再去解釋。
來自後世的他在清楚不過了,這個世界上最堅固的城牆,也阻擋不了大炮的狂轟亂炸。
劉天宇他們突然出城,城內有人警覺發現,想把消息傳遞出去也要半個時辰之後,城門早在劉天宇他們出城後重新關閉。
十幾輛大車二百多人,根本走不了太快,不過出城早,路上沒什麽人,走得倒是很順利。
隨著離城越來越遠,官道上行人開始多起來。
這些人都用驚訝的眼神看著劉天宇他們這支隊伍,不是每個人都認得劉天宇,大家好奇的是這支隊伍本身,以為是大同那邊過來的邊軍。
令人奇怪的是,這支邊軍卻沒有官服和旗號,說是商隊,卻全副武裝。
不過,路上的行人反應都差不多,紛紛給這支隊伍讓路。
太陽漸漸升起來,已經入冬,有了太陽,眾人身上多了一些暖意。
大同這邊已經下過第一場雪,齊指厚的積雪,把那些田地裏的麥芽都壓了迴去。
鏢師們走的輕鬆,車夫們也從一早的忙碌中輕鬆下來,開始了聊天。
“這場大雪下的早了點,麥芽剛露頭,就來了這麽一場雪,這個冬天恐怕要凍死不少,來年收成恐怕差著了。”
“誰說不是呢!這幾年不是大旱就是大澇,來年又會有不少人家落了難。”
聽著車夫們的議論,劉天宇想到了小冰河時代。
在他的記憶中,這種情況一直從萬曆年間持續到了康熙的時候才算結束。
後世所謂的康乾盛世,並不是民眾有多富足,而是玉米和番薯的傳播,使餓死的人少了,又趕上了小冰河時代的結束。
如果沒有小冰河時代,大明北方不會連年顆粒無收,說不定大明還能多堅持幾十年,拖死使文明倒退的東虜。
這一章不喜勿噴,因為小冷從來不認為一個跪著磕頭喊奴才,或者有成為別人的奴才才覺得自身高人一等,這樣的文明,對來小冷來說就是在開文明的倒車,更多的東西就不在這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