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所有事情都發生得太過突然,如此血腥畫麵對於江南百姓來說衝擊實在是太大了,唐逸前一刻還露出溫和笑意,轉眼間便化身兇神羅刹一般,血濺江南街道!
“若說不服的話,也是我不服才對。
莫名其妙參加科考,卻被你們莫名其妙當成賭注,作為當事人的我,沒有人問過我願不願意也就算了,如今你們這考試還沒結束,你們便一個個跟輸光錢急紅了眼似的來找我討公道……試問,這賭注是在下叫你們參與的?
即便在下現在雖然不是知縣,但公道人心二字,難道也不配擁有?”
唐逸不急不緩的說著情況,話語裏邊沒有任何情緒,倒像是在嘮著家常。
隻是,他腳下賊眉鼠眼的男人,手臂被砍了一刀,鮮血淋漓,刺眼極了。
如果不是因為唐逸接連兩次如此霸道,而是一開始像這般跟他們說話的話……他們是不可能聽進去的。
“有時候要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解決掉提出問題的人。”
唐逸揚起手中的剔骨刀,向著躺在地上的男人一步步靠近,那男的叫聲淒厲,心裏邊後悔急了,卻聽唐逸輕聲細語,說道:“知道為什麽這麽多人,我偏偏就找你嗎?”
男的臉色愣住,搖了搖頭。
“因為你嘴賤。”
“……”
看著唐逸手中的利刃,那男的嚇得想要逃跑,唐逸說道:“你放心,殺人我很專業的。所以,等會你隻會感到疼痛,不斷流血,但肯定不會致命的。”
男的聽得心驚膽顫,急忙說道:“你想要知道什麽,我說、我都說!”他心裏邊早已是崩潰了,原以為這是一件美差,可以悶聲發大財偷偷大賺一筆,但想不到這沈家紈絝如此喪心病狂,跟瘋子似的。
“說什麽?”唐逸疑惑問道。
男的支支吾吾,說道:“我……我承認我是財迷心竅,我是被人唆使的嗎,你不是想要知道是誰嗎?你放過我,我立馬告訴你!”
遠處的馮青雲心裏咯噔一聲,忍不住怒罵一聲,帶著幾名小廝急忙向著街道外邊跑去。
唐逸麵無表情,搖了搖頭,說道:“不用了,我已經知道是誰指使了。”
賊眉鼠眼的男人眼見唐逸越靠越近,急中生智,大力扇自己的耳光,大聲說道:“我嘴賤,我財迷心竅,我不該受人唆使,我……”
眼下的情況完全是出乎眾人的意料,前來討債的百姓們一個個都懵住了,尤其是聽完地上那男的話語之後,原來他是被人唆使的,私底下跟賭場偷偷合作,就連唐逸在考場裏邊沒有做題,也是他胡亂散播出去的。
哐啷!
唐逸將手中的剔骨刀丟在地上,轉身扶著沈清柔向著前麵的馬車走去。
六子持著馬鞭,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將唐大少護在自己的身後。
唐逸淡淡一笑,看向他,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六子炯炯如焰的眼神看向姑爺,大聲說道:“姑爺,我叫六子,我是跟隨我爹爹一同來咱們沈家酒樓當馬夫的。”
唐逸點了點頭,想了想,說道:“我這段時間需要複習考試,恰好身邊缺一個幫忙的,你若是不嫌棄我的身份,可以過來這邊找我。”
六子眼神一亮,急忙說道:“願意願意!姑爺不嫌棄六子,六子又怎敢嫌棄姑爺你呢!”
唐逸溫和一笑,四人便向著遠處的馬車走去,留下愣在當場的江南百姓,不過有些機靈一些的人,終於明白過來,他們這些人都是被人當韭菜給割了,而現在就像是被人賣了似的,不但不知曉情況,還傻了吧唧的給人數銀子。
有人將賊眉鼠眼的男人掌捆起來,讓他說出到底是誰在使壞,那男人看到兇神惡煞,齜牙咧嘴的百姓一副要將他生吞活剝的猙獰模樣,不到一會兒就將全部事情拱了出來。
情況跟唐逸判斷的沒有相差太多,隻是唯一的區別是賊眉鼠眼的男人並不是賭徒,他實際上是賭莊裏邊的人,而賭莊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便是馮家。
整件事情便是馮家馮青雲一手策劃,一來可以割韭菜似的趁著科考大賺一筆,二來可以將唐逸拉下這淌混水,今年科考最大的黑馬便是他,讓他跟這些失去銀子的百姓鬥個你死我活,他便可以躲在暗處坐享漁翁之利。
貢院門口,張延玉臉色陰沉得可怕,目光嚴厲至極,看著遠處唐逸離開的背影,久久他才走進貢院裏邊。
是夜,貢院某處書房裏邊。
張延玉坐在桌前,麵前依舊擺放著一張信筏,信筏上邊記錄著唐逸今日科考的表現,以及他今日做的五道科考題目。
《望終南餘雪》、《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行酒令》、《一葉落而天下秋》、《戰賦》。
五道題目他一一寫明內容,卻沒有加入自身的評析,如今唐逸是敵是友尚不清楚,他沒必要因為小事而誤了前程。
他準備跟上邊的人匯報有關這位名叫“唐逸”的事情。
但寫到最後,張延玉陷入了困頓,略微思索一番,又將貢院街道喋血之事簡單敘述一遍,他想來做事小心謹慎,為了脫離汙水和不必要的麻煩,他將時間線稍微修改一些,例如整個喋血事件已經發生,他正在貢院裏邊整理考卷,有巡考過來將事情告訴他,等他出來之後整個事情已經結束了。
而事實上,從唐逸用剔骨刀刺傷第一位大漢時,他就已經決定了自身立場,敢當著無數江南百姓傷人而不懼,又能夠在半個時辰寫出一道賦題之人,即使他不親自出麵,也是能夠處理完善的。
不過這個唐逸想來也不過如此,原以為是位心思沉穩,做事小心謹慎之人,想不到做事如此意氣用事,竟是如此的衝動。
他坐職翰林書院,見過無數天之驕子,也見過不可一世的文人天才,甚至比唐逸更加厲害的人也見識過,這些人做事納於心、敏於行。但像唐逸這般意氣用事卻是第一次見識。
張延玉想了想,那位公子要他時刻關注著唐逸,他隻要將事情照辦就好,至於跟唐逸交好之事,還是等日後慢慢熟稔了再說吧。
至少今日之事,讓他打消了與唐逸交好的念頭。
行事魯莽,不可深交!
……
沈府庭院,秋雨打濕青黑石板,屋簷上下猶如爆布不斷流著水花。
唐逸坐在屋簷下邊,拿著一本官報,百無聊賴的看了起來。大唐的官報,是由各地派駐長安負責呈進奏章和通報消息的進奏院和進奏官們分別向各個地方抄發的,對於想要了解時事新聞是不錯的抉擇。
遠處雨幕之下,忽而一道消瘦佝僂的身影從庭院外邊走了進來,唐逸定睛一看,竟然是傅院長。
“學生唐逸,見過先生。”唐逸急忙起身,行了一禮。
傅院長微微沉默,渾濁的雙眼瞥向唐逸,沉聲說道:“你可知何為意氣用事?”
唐逸淡淡一笑,說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傅院長臉色微滯,氣道:“既然知曉,為何還要這樣做?你可知曉,若是有人特意拿此事做文章,即便你是科考第一又如何?可能連科考都無法繼續!”
“因為這就是學生的行事作為。”
庭院吹進一股濕氣,唐逸裂嘴笑道:“學生並非一枚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棋子,該怎麽走,該如何走,該向哪走,皆是由學生本人決定。”
“先生覺得呢?”
某一瞬間,傅院長發現眼前的唐逸有些陌生,原以為他是一位心思內斂之人,但昨日之行事竟是如此意氣用事,且不說這件事情將會導致如何的走向,若是某些有些人拿此事做文章的話,朗朗乾坤,大庭廣眾,持刀殺人,兩條人命……這一樁樁罪行,都是足夠讓唐逸下半生在牢獄裏邊度過。
“學生並非一枚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棋子,該怎麽走,該如何走,該向哪走,皆是由學生本人決定。”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慷慨激昂,唐逸語氣平靜就像是在說著家長裏短,隻是句話落在傅院長的耳裏卻是分外刺耳。
“世人皆是認為,在棋子當中,每一枚棋子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但是一枚棋子何時出場,在什麽位置出場,價值絕不相同。但學生以為在下棋實戰中,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棋子的作用,是下棋之人們感到最為棘手的問題。
學生曾經認識一句棋諺:“能曲則曲,能立則立”。此棋諺闡明的棋理是:如果可以通過“立”的手段達到以下的目的:一、留有餘味。二、收氣得利。能曲的前提是:一、曲後能長氣。二、曲後可以多加利用。”
唐逸淡淡一笑,說道:“事實上,學生便是那顆喜歡“立”於世人之上的棋子。
我猶記得聽一位先生曾經說過,策論一道,猶如造勢。需要文章分條析理,解紛排難,於立談之間樹立聲望。需要在最短時間贏得更多的考官對你注意,對你賞識,對你讚許,想與你交往,那就多寫自己的觀點,一事一議,一篇文章隻表達一個觀點,簡潔而有力,犀利而練達。當然,不要擔心觀點會引起爭議,不要擔心有人亂罵,越能夠引起爭議、引發討論的文章,越能夠吸引考官對你的了解。”
“學生這一番造勢,先生如此著急,那些喜歡在暗中窺視學生之人又會作何感想呢?”唐逸反問道。
傅院長臉色驚疑不定,最後歎息一聲,苦笑道:“連我這老頭子都被蒙在鼓裏,他們那些人估計也是如此。”
唐逸欠身行禮,說道:“讓先生擔憂了。”
傅院長擺了擺手,歎息說道:“如此甚好,隻是你得記住,在局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隻因一招不慎,錯落一子,局勢變急轉直下,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從此處處被動、處處防禦。所以,關鍵時刻若是一步走錯,從此步步走錯,想迴頭都不太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相關事例不勝枚舉。”
唐逸點了點頭,說道:“學生受教。”
傅院長淡淡微笑,說道:“如此行事,至此一次,下不為例。這般衝動做事,隻會使得局麵向著更加糟糕的方向發展,眼下好在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馮家賭莊已是被人端了。”他看到唐逸手裏的官報,眉頭一皺,說道:“再過一個禮拜便是第三場考試,你看的這官報雖說知道一些時事,但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唐逸苦笑一聲,說道:“酒樓書房裏邊皆是一些經商之書,好在還有一份官報能夠看看,如若不然我可真就什麽都不知曉了。”
傅院長搖了搖頭,說道:“第三關考得是策論,在江南書院裏邊凡學生會課,三日作策論一道,又三日作賦及詩各一篇。但徐先生畢竟不知曉你的短板,所以以為你考過鄉試定是沒有問題,這策論到底是你的瓶頸。”
唐逸無奈聳了聳肩,傅院長說的不無道理,今年的鄉試明顯比往年來得負責,往年的策論不過隻考三道題目,可以預見今年的策論肯定不知三道,這策論囊括古今、曆史,時政、農事、民風等問題,他來到這個世界不過半年,對於江南還算熟悉,但出了江南便是一問三不知的情況。
唐逸邀請傅院長到房間裏邊坐下,想了想便笑著說道:“先生等會若是沒有要事,可否學生講講這策論古今、曆史,時政、農事、民風等問題。”
傅院長找了一處位置坐下,唐逸急忙給先生到了一杯茶水,傅院長輕抿一口,帶著濕意的秋風,從屋外吹了進來,傅院長茶水入肚,徐徐說道:“策論,作為一種選拔考試的方法,是大漢初年的產物。漢帝十五年九月,漢帝詔命召集王公大臣先舉薦應試者,讓被推薦者把自己的意見“著之於篇”,加以密封,然後由聖上親自打開,親自考查他們的見解是否恰當、透徹。
如確有輔政之才,就可被朝廷錄用。由於當時沒有紙,被薦者的意見都寫在竹簡上。送交皇上考查的,都是由好幾張竹簡穿聯起來的“簡策”,所以這種選拔方法又被稱為“策試”。漢帝以後,直至景帝、武帝時期,這種方法有所發展,據《漢書》權威注家顏師古介紹,漢代實行的“策試”,有兩種方式:一種叫“對策”,一種叫“射策”。一是密封若幹問題,抽簽作答(射策——筆試;一是公開提問,當場應對對策——麵試。”
對此唐逸有所了解,在大漢時期,朝廷開科選士,向來以“策論”作為主攻,文采飛逸者更好,但你的見解獨到,才是上上之選,皇帝就當時的時政、農事、民風等問題出題,由考生對答,這就是對策。譬如:皇帝問你,如何征服西夏,你來提出自己的想法、見解和觀點,策論做得好,馬上就可以外放做官,或者進入翰林培養。
傅院長繼續說道:“而不論射策還是對策,都是被選拔者根據一定的問題,在簡策上逐條應對,故“策試”也稱“策問”、“對策”或“策論”。以後這種方法作為一種考試製度一直延續到大唐。可以這樣說,策論實際上是聖上或者說是國家向文學才子尋求對當時某一治國之策的考試形式。”
唐逸點了點頭,這個時代的策論,跟他所熟知的曆史,還是有著相同之處。這個策論一樣是不受文體的嚴格限製,隻有內容性質的規定,產生了一批千古流傳的名篇。
如前世漢代賈誼的《治安策》、董仲舒的《賢良對策》,宋代蘇軾的《教戰守策》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
不過根據傅院長的講解,唐逸了解到在漢帝之前,詩歌、辭賦的體裁已比較完備,記言、記事、說理等各類文章也都不乏範本,但從這位漢帝開始,就根本沒有考慮寫作體裁的要求,隻要求“經世致用”的表達。
徐先生繼續說道:“古代策論闡述的是對當下國家政事的看法和處置,要求應試者緊密聯係“當世急務”,對一些重大問題展開論述,即論證某項國家政策和對策的可行性與合理性,發表對世事的深刻見解
今之策論亦是如此,要求考生從一大堆反映日常現實問題的問題中,發現並解決問題,全麵考查考生的搜集、處理各類日常信息的素質與潛能,提出的解決問題要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策論可不是那種憑個人好惡天馬行空、抒發感喟、激揚文字、盡情張揚個性的放言宏論,而是要求在準確把握一定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摒棄那些套話、閑話、大話,更加透徹、全麵、清晰地分析、解決問題,發表中肯的見解,提出的解決問題方法和謀略要合理、合情、合法。”
唐逸抿了一口茶水,開始劇情會神的聽著。
傅院長略微踟躕,而後說道:“接下去我便說些策論的曆史由來,以及一些評析,希望對於接下來的考試能有所幫助……”
……
……
“若說不服的話,也是我不服才對。
莫名其妙參加科考,卻被你們莫名其妙當成賭注,作為當事人的我,沒有人問過我願不願意也就算了,如今你們這考試還沒結束,你們便一個個跟輸光錢急紅了眼似的來找我討公道……試問,這賭注是在下叫你們參與的?
即便在下現在雖然不是知縣,但公道人心二字,難道也不配擁有?”
唐逸不急不緩的說著情況,話語裏邊沒有任何情緒,倒像是在嘮著家常。
隻是,他腳下賊眉鼠眼的男人,手臂被砍了一刀,鮮血淋漓,刺眼極了。
如果不是因為唐逸接連兩次如此霸道,而是一開始像這般跟他們說話的話……他們是不可能聽進去的。
“有時候要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解決掉提出問題的人。”
唐逸揚起手中的剔骨刀,向著躺在地上的男人一步步靠近,那男的叫聲淒厲,心裏邊後悔急了,卻聽唐逸輕聲細語,說道:“知道為什麽這麽多人,我偏偏就找你嗎?”
男的臉色愣住,搖了搖頭。
“因為你嘴賤。”
“……”
看著唐逸手中的利刃,那男的嚇得想要逃跑,唐逸說道:“你放心,殺人我很專業的。所以,等會你隻會感到疼痛,不斷流血,但肯定不會致命的。”
男的聽得心驚膽顫,急忙說道:“你想要知道什麽,我說、我都說!”他心裏邊早已是崩潰了,原以為這是一件美差,可以悶聲發大財偷偷大賺一筆,但想不到這沈家紈絝如此喪心病狂,跟瘋子似的。
“說什麽?”唐逸疑惑問道。
男的支支吾吾,說道:“我……我承認我是財迷心竅,我是被人唆使的嗎,你不是想要知道是誰嗎?你放過我,我立馬告訴你!”
遠處的馮青雲心裏咯噔一聲,忍不住怒罵一聲,帶著幾名小廝急忙向著街道外邊跑去。
唐逸麵無表情,搖了搖頭,說道:“不用了,我已經知道是誰指使了。”
賊眉鼠眼的男人眼見唐逸越靠越近,急中生智,大力扇自己的耳光,大聲說道:“我嘴賤,我財迷心竅,我不該受人唆使,我……”
眼下的情況完全是出乎眾人的意料,前來討債的百姓們一個個都懵住了,尤其是聽完地上那男的話語之後,原來他是被人唆使的,私底下跟賭場偷偷合作,就連唐逸在考場裏邊沒有做題,也是他胡亂散播出去的。
哐啷!
唐逸將手中的剔骨刀丟在地上,轉身扶著沈清柔向著前麵的馬車走去。
六子持著馬鞭,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將唐大少護在自己的身後。
唐逸淡淡一笑,看向他,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六子炯炯如焰的眼神看向姑爺,大聲說道:“姑爺,我叫六子,我是跟隨我爹爹一同來咱們沈家酒樓當馬夫的。”
唐逸點了點頭,想了想,說道:“我這段時間需要複習考試,恰好身邊缺一個幫忙的,你若是不嫌棄我的身份,可以過來這邊找我。”
六子眼神一亮,急忙說道:“願意願意!姑爺不嫌棄六子,六子又怎敢嫌棄姑爺你呢!”
唐逸溫和一笑,四人便向著遠處的馬車走去,留下愣在當場的江南百姓,不過有些機靈一些的人,終於明白過來,他們這些人都是被人當韭菜給割了,而現在就像是被人賣了似的,不但不知曉情況,還傻了吧唧的給人數銀子。
有人將賊眉鼠眼的男人掌捆起來,讓他說出到底是誰在使壞,那男人看到兇神惡煞,齜牙咧嘴的百姓一副要將他生吞活剝的猙獰模樣,不到一會兒就將全部事情拱了出來。
情況跟唐逸判斷的沒有相差太多,隻是唯一的區別是賊眉鼠眼的男人並不是賭徒,他實際上是賭莊裏邊的人,而賭莊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便是馮家。
整件事情便是馮家馮青雲一手策劃,一來可以割韭菜似的趁著科考大賺一筆,二來可以將唐逸拉下這淌混水,今年科考最大的黑馬便是他,讓他跟這些失去銀子的百姓鬥個你死我活,他便可以躲在暗處坐享漁翁之利。
貢院門口,張延玉臉色陰沉得可怕,目光嚴厲至極,看著遠處唐逸離開的背影,久久他才走進貢院裏邊。
是夜,貢院某處書房裏邊。
張延玉坐在桌前,麵前依舊擺放著一張信筏,信筏上邊記錄著唐逸今日科考的表現,以及他今日做的五道科考題目。
《望終南餘雪》、《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行酒令》、《一葉落而天下秋》、《戰賦》。
五道題目他一一寫明內容,卻沒有加入自身的評析,如今唐逸是敵是友尚不清楚,他沒必要因為小事而誤了前程。
他準備跟上邊的人匯報有關這位名叫“唐逸”的事情。
但寫到最後,張延玉陷入了困頓,略微思索一番,又將貢院街道喋血之事簡單敘述一遍,他想來做事小心謹慎,為了脫離汙水和不必要的麻煩,他將時間線稍微修改一些,例如整個喋血事件已經發生,他正在貢院裏邊整理考卷,有巡考過來將事情告訴他,等他出來之後整個事情已經結束了。
而事實上,從唐逸用剔骨刀刺傷第一位大漢時,他就已經決定了自身立場,敢當著無數江南百姓傷人而不懼,又能夠在半個時辰寫出一道賦題之人,即使他不親自出麵,也是能夠處理完善的。
不過這個唐逸想來也不過如此,原以為是位心思沉穩,做事小心謹慎之人,想不到做事如此意氣用事,竟是如此的衝動。
他坐職翰林書院,見過無數天之驕子,也見過不可一世的文人天才,甚至比唐逸更加厲害的人也見識過,這些人做事納於心、敏於行。但像唐逸這般意氣用事卻是第一次見識。
張延玉想了想,那位公子要他時刻關注著唐逸,他隻要將事情照辦就好,至於跟唐逸交好之事,還是等日後慢慢熟稔了再說吧。
至少今日之事,讓他打消了與唐逸交好的念頭。
行事魯莽,不可深交!
……
沈府庭院,秋雨打濕青黑石板,屋簷上下猶如爆布不斷流著水花。
唐逸坐在屋簷下邊,拿著一本官報,百無聊賴的看了起來。大唐的官報,是由各地派駐長安負責呈進奏章和通報消息的進奏院和進奏官們分別向各個地方抄發的,對於想要了解時事新聞是不錯的抉擇。
遠處雨幕之下,忽而一道消瘦佝僂的身影從庭院外邊走了進來,唐逸定睛一看,竟然是傅院長。
“學生唐逸,見過先生。”唐逸急忙起身,行了一禮。
傅院長微微沉默,渾濁的雙眼瞥向唐逸,沉聲說道:“你可知何為意氣用事?”
唐逸淡淡一笑,說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傅院長臉色微滯,氣道:“既然知曉,為何還要這樣做?你可知曉,若是有人特意拿此事做文章,即便你是科考第一又如何?可能連科考都無法繼續!”
“因為這就是學生的行事作為。”
庭院吹進一股濕氣,唐逸裂嘴笑道:“學生並非一枚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棋子,該怎麽走,該如何走,該向哪走,皆是由學生本人決定。”
“先生覺得呢?”
某一瞬間,傅院長發現眼前的唐逸有些陌生,原以為他是一位心思內斂之人,但昨日之行事竟是如此意氣用事,且不說這件事情將會導致如何的走向,若是某些有些人拿此事做文章的話,朗朗乾坤,大庭廣眾,持刀殺人,兩條人命……這一樁樁罪行,都是足夠讓唐逸下半生在牢獄裏邊度過。
“學生並非一枚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棋子,該怎麽走,該如何走,該向哪走,皆是由學生本人決定。”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慷慨激昂,唐逸語氣平靜就像是在說著家長裏短,隻是句話落在傅院長的耳裏卻是分外刺耳。
“世人皆是認為,在棋子當中,每一枚棋子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但是一枚棋子何時出場,在什麽位置出場,價值絕不相同。但學生以為在下棋實戰中,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棋子的作用,是下棋之人們感到最為棘手的問題。
學生曾經認識一句棋諺:“能曲則曲,能立則立”。此棋諺闡明的棋理是:如果可以通過“立”的手段達到以下的目的:一、留有餘味。二、收氣得利。能曲的前提是:一、曲後能長氣。二、曲後可以多加利用。”
唐逸淡淡一笑,說道:“事實上,學生便是那顆喜歡“立”於世人之上的棋子。
我猶記得聽一位先生曾經說過,策論一道,猶如造勢。需要文章分條析理,解紛排難,於立談之間樹立聲望。需要在最短時間贏得更多的考官對你注意,對你賞識,對你讚許,想與你交往,那就多寫自己的觀點,一事一議,一篇文章隻表達一個觀點,簡潔而有力,犀利而練達。當然,不要擔心觀點會引起爭議,不要擔心有人亂罵,越能夠引起爭議、引發討論的文章,越能夠吸引考官對你的了解。”
“學生這一番造勢,先生如此著急,那些喜歡在暗中窺視學生之人又會作何感想呢?”唐逸反問道。
傅院長臉色驚疑不定,最後歎息一聲,苦笑道:“連我這老頭子都被蒙在鼓裏,他們那些人估計也是如此。”
唐逸欠身行禮,說道:“讓先生擔憂了。”
傅院長擺了擺手,歎息說道:“如此甚好,隻是你得記住,在局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隻因一招不慎,錯落一子,局勢變急轉直下,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從此處處被動、處處防禦。所以,關鍵時刻若是一步走錯,從此步步走錯,想迴頭都不太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相關事例不勝枚舉。”
唐逸點了點頭,說道:“學生受教。”
傅院長淡淡微笑,說道:“如此行事,至此一次,下不為例。這般衝動做事,隻會使得局麵向著更加糟糕的方向發展,眼下好在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馮家賭莊已是被人端了。”他看到唐逸手裏的官報,眉頭一皺,說道:“再過一個禮拜便是第三場考試,你看的這官報雖說知道一些時事,但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唐逸苦笑一聲,說道:“酒樓書房裏邊皆是一些經商之書,好在還有一份官報能夠看看,如若不然我可真就什麽都不知曉了。”
傅院長搖了搖頭,說道:“第三關考得是策論,在江南書院裏邊凡學生會課,三日作策論一道,又三日作賦及詩各一篇。但徐先生畢竟不知曉你的短板,所以以為你考過鄉試定是沒有問題,這策論到底是你的瓶頸。”
唐逸無奈聳了聳肩,傅院長說的不無道理,今年的鄉試明顯比往年來得負責,往年的策論不過隻考三道題目,可以預見今年的策論肯定不知三道,這策論囊括古今、曆史,時政、農事、民風等問題,他來到這個世界不過半年,對於江南還算熟悉,但出了江南便是一問三不知的情況。
唐逸邀請傅院長到房間裏邊坐下,想了想便笑著說道:“先生等會若是沒有要事,可否學生講講這策論古今、曆史,時政、農事、民風等問題。”
傅院長找了一處位置坐下,唐逸急忙給先生到了一杯茶水,傅院長輕抿一口,帶著濕意的秋風,從屋外吹了進來,傅院長茶水入肚,徐徐說道:“策論,作為一種選拔考試的方法,是大漢初年的產物。漢帝十五年九月,漢帝詔命召集王公大臣先舉薦應試者,讓被推薦者把自己的意見“著之於篇”,加以密封,然後由聖上親自打開,親自考查他們的見解是否恰當、透徹。
如確有輔政之才,就可被朝廷錄用。由於當時沒有紙,被薦者的意見都寫在竹簡上。送交皇上考查的,都是由好幾張竹簡穿聯起來的“簡策”,所以這種選拔方法又被稱為“策試”。漢帝以後,直至景帝、武帝時期,這種方法有所發展,據《漢書》權威注家顏師古介紹,漢代實行的“策試”,有兩種方式:一種叫“對策”,一種叫“射策”。一是密封若幹問題,抽簽作答(射策——筆試;一是公開提問,當場應對對策——麵試。”
對此唐逸有所了解,在大漢時期,朝廷開科選士,向來以“策論”作為主攻,文采飛逸者更好,但你的見解獨到,才是上上之選,皇帝就當時的時政、農事、民風等問題出題,由考生對答,這就是對策。譬如:皇帝問你,如何征服西夏,你來提出自己的想法、見解和觀點,策論做得好,馬上就可以外放做官,或者進入翰林培養。
傅院長繼續說道:“而不論射策還是對策,都是被選拔者根據一定的問題,在簡策上逐條應對,故“策試”也稱“策問”、“對策”或“策論”。以後這種方法作為一種考試製度一直延續到大唐。可以這樣說,策論實際上是聖上或者說是國家向文學才子尋求對當時某一治國之策的考試形式。”
唐逸點了點頭,這個時代的策論,跟他所熟知的曆史,還是有著相同之處。這個策論一樣是不受文體的嚴格限製,隻有內容性質的規定,產生了一批千古流傳的名篇。
如前世漢代賈誼的《治安策》、董仲舒的《賢良對策》,宋代蘇軾的《教戰守策》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
不過根據傅院長的講解,唐逸了解到在漢帝之前,詩歌、辭賦的體裁已比較完備,記言、記事、說理等各類文章也都不乏範本,但從這位漢帝開始,就根本沒有考慮寫作體裁的要求,隻要求“經世致用”的表達。
徐先生繼續說道:“古代策論闡述的是對當下國家政事的看法和處置,要求應試者緊密聯係“當世急務”,對一些重大問題展開論述,即論證某項國家政策和對策的可行性與合理性,發表對世事的深刻見解
今之策論亦是如此,要求考生從一大堆反映日常現實問題的問題中,發現並解決問題,全麵考查考生的搜集、處理各類日常信息的素質與潛能,提出的解決問題要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策論可不是那種憑個人好惡天馬行空、抒發感喟、激揚文字、盡情張揚個性的放言宏論,而是要求在準確把握一定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摒棄那些套話、閑話、大話,更加透徹、全麵、清晰地分析、解決問題,發表中肯的見解,提出的解決問題方法和謀略要合理、合情、合法。”
唐逸抿了一口茶水,開始劇情會神的聽著。
傅院長略微踟躕,而後說道:“接下去我便說些策論的曆史由來,以及一些評析,希望對於接下來的考試能有所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