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劉慧明徑直來到吏部衙門,直接闖進李遇知的簽押房,坐等他下朝,他已經出離憤怒了。
一見到他那張老臉,劉慧明的氣就不打一出來,握緊拳頭在他的書案上重重地擂了一拳,強壓住怒氣,道,“李天官,陛下允諾我的五百張告身,你是不是不準備給我了?”
李遇知聽到砰的一聲,嚇得全身一鬥,隨即又義正言辭地駁斥道,“老夫乃吏部天官,量才選官乃是老夫職責,閣老出的陛下的中旨,未經內閣和六科符合,與大明禮製不符,老夫不能同意。”
“別跟說我什麽中旨拇指!”劉慧明怒極,又在桌子上錘了一圈,厲聲道,“既然不能同意,在朝會上你為何不提出來?”
劉慧明的拳頭並未鎮住他,反而激起了他的正義感,李遇知聲若洪鍾,駁斥道,“朝堂之上公然頂撞陛下非良臣所為!”
“陛下都已下旨,你竟敢拖著不辦,還好意思說自己是良臣?”劉慧明被他氣笑了,“你這是公然不把陛下的聖旨放在眼裏,是公然抗命,貽誤朝廷大事,還敢說自己是良臣?我看你是懷著私心吧?”
“你……”李遇知氣得白胡子一翹一翹地,目眥欲裂,恨不得咬劉慧明一口,“你霍亂朝綱,諂媚聖上,為大明計,老夫不彈劾你已是對你網開一麵了,你竟敢陷害朝廷忠良?”
“你占著茅坑不拉屎,算哪門子忠良!”
兩人就這麽你來我往地吵了起來,李遇知引經據典,一會兒說劉慧明是慶父,一會兒又說他是王莽董卓,一會兒蹦出來一句論語,一會兒又輾轉到了春秋,之乎者也一大堆,把劉慧明說得一愣一愣的,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跟文化人吵架果然不是上策,必須要改變策略了。
“你給我等著!”劉慧明又在桌子上擂了最後一拳,仍然沒有鎮住他,隻得落荒而逃。
李遇知心懷大暢,早就看這人不順眼了,今天終於發泄出來了,看著劉慧明灰溜溜的背影,不禁撫須而笑。
坐下喝了一口茶,老李頭終於平複了心情,心中暗道,“牧齋啊,老夫也算是對你有個交代了。”
他昨晚參加了錢謙益、王應熊等人組織的聚會,作為東林黨在朝中僅存的幾位大佬,李遇知占據著戰略要地,位置顯得極為重要。然而,他這兩個月被劉慧明壓製得厲害,再不做出反擊就要步張忻的後塵了。
李遇知正在得意之際,卻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吵吵嚷嚷的腳步聲,接著就是人體摔倒在地的聲音,李遇知吃了一驚,心說這個劉和尚不會打上門來了吧。
他猜得沒錯,劉慧明確實率領人馬打上來了,隻不過他的目標是李天官,而是文選司,腳步聲也沒衝著他來,反而向西廂房去了。
李遇知驚疑不定,正想打發人去查看酒精,剛出門就被兩個武弁攔住了。
那兩個武弁站在門口,雙手一交叉就把老邁的李天官攔在了屋裏,口裏還冷冷地道,“奉旨辦差,天官大人不得外出。”
李遇知大驚,想要問個究竟,卻發現周圍一個人都沒有,那兩個武弁就像聾子一樣惜字如金,李遇知沒辦法隻得迴到簽押房繼續喝茶。
劉慧明帶著一小隊親衛直接闖到文選司,逼著文選司主事把所有的空白告身都拿出來。文選司之前的主事吳昌時暴屍街頭,至今無人敢收屍。現在的文選司主事名叫王顯,也是個東林黨人,但是氣場比劉慧明弱多了。
見劉慧明逼著他交出告身,哪還不知是什麽事,但是這個混不吝的閣老他真有點兒害怕,隻得把藏著的空白告身全部拿出來。
劉慧明喝了一聲,“簽字,蓋印!”
王主事沒辦法,隻得蓋了印。
印很快就蓋好了,劉慧明又讓人裏裏外外搜索了一遍再也找不到一張空白的告身了才把崇禎的中旨扔給他,道,“拿著這個保命吧,哈哈!”
文選司隻負責五品以下官員的任命,劉慧明要任命四品知府還得過老李頭那一關。他帶著人來到李遇知的簽押房,大手一揮,喝道,“把大印交出來。”
李遇知大怒,還沒來得及罵人就被羅川按住了。
王騰和黃駿翻箱倒櫃,很快就找出了大印,抱著一大疊告身放在李遇知的書案上,接著就是劈裏啪啦一頓狂戳,毫無官場體統。
李遇知怒極,不住地破口大罵,劉慧明懶得理他,蓋好一百張大印之後便揚長而去,臨走時故意道了一聲謝。
劉慧明大鬧天官府的事很快就傳遍了朝堂,一些禦史言官聞風而動,紛紛往書房鑽。
他卻沒時間理會那麽多,這時在和崇禎吹牛呢。強闖吏部衙門的事他早就匯報完了,雖然被責備了幾句,但根本沒對他的聖劵造成任何影響。
崇禎這段時間清閑了一些,雖然各地的奏疏還是像雪片一樣飛過來,但是他聽從劉慧明的建議,把一些小事交給內閣去處理,官員之間相互扯皮的事由三法司去評定,他頓覺自己輕鬆了不少。
劉慧明正在繪聲繪色地講解宏觀經濟學,一個太監急衝衝地小步跑過來跪下稟報道,“陛下,田國丈歿了。”
“田弘遇死了?”劉慧明咯噔了一下,前幾天才去看他,還能說話呢,怎麽這麽快就死了?
“國丈走了?”崇禎想起了去年去世的田貴妃,不禁鼻子一酸,黯然道,“早就聽說國丈身體不好,沒曾想這麽快就走了?”
劉慧明趕緊送上幾句寬慰的話,沒多一會兒,小正太朱慈炤就哭哭啼啼地過來請安,帶著哭腔道,“父皇,外祖父走,走了。”
見劉慧明也在,忙也行了一禮,“先生,外祖父走了,我昨天去看他,他還好好的,今天就走了,嗚嗚!”
劉慧明想起那天田弘遇他的話,忙安慰道,“殿下莫要太過悲傷,田國丈年齡大了,又一向身體不好,前幾天我也去探望過他,他說他之前最不放心的就是殿下您了,後來見您在努力學習算學,心裏寬慰多了!國丈也希望殿下能好好的,快別傷心了,他在天上看著呢。”
“真的?”小正太驚喜道,“外祖父真的在天上看著我嗎?”
“嗯!”劉慧明點點頭,“田國丈最疼愛殿下了,殿下快別傷心了。”
小正太畢竟是少年心性,傷心了一會兒就破涕為笑了。他想去田府吊喪,但是崇禎沒同意,說剛死了人陰氣重,怕他年齡太小承受不住,讓他出殯那天再去。
隨後,崇禎給禮部下了道旨,讓他們多派人手操辦喪事,又讓比永王還小的田敦艮繼承了爵位,事情就算過去了。
陪皇帝吃了晚飯劉慧明就來到內閣值夜,最難辦的吏部告身已經到手了,雖然被崇禎責備了幾句,但畢竟是把事情辦成了。
劉慧明一臉輕鬆,晚上沒什麽重要的事情,正好可以用來備課。
一見到他那張老臉,劉慧明的氣就不打一出來,握緊拳頭在他的書案上重重地擂了一拳,強壓住怒氣,道,“李天官,陛下允諾我的五百張告身,你是不是不準備給我了?”
李遇知聽到砰的一聲,嚇得全身一鬥,隨即又義正言辭地駁斥道,“老夫乃吏部天官,量才選官乃是老夫職責,閣老出的陛下的中旨,未經內閣和六科符合,與大明禮製不符,老夫不能同意。”
“別跟說我什麽中旨拇指!”劉慧明怒極,又在桌子上錘了一圈,厲聲道,“既然不能同意,在朝會上你為何不提出來?”
劉慧明的拳頭並未鎮住他,反而激起了他的正義感,李遇知聲若洪鍾,駁斥道,“朝堂之上公然頂撞陛下非良臣所為!”
“陛下都已下旨,你竟敢拖著不辦,還好意思說自己是良臣?”劉慧明被他氣笑了,“你這是公然不把陛下的聖旨放在眼裏,是公然抗命,貽誤朝廷大事,還敢說自己是良臣?我看你是懷著私心吧?”
“你……”李遇知氣得白胡子一翹一翹地,目眥欲裂,恨不得咬劉慧明一口,“你霍亂朝綱,諂媚聖上,為大明計,老夫不彈劾你已是對你網開一麵了,你竟敢陷害朝廷忠良?”
“你占著茅坑不拉屎,算哪門子忠良!”
兩人就這麽你來我往地吵了起來,李遇知引經據典,一會兒說劉慧明是慶父,一會兒又說他是王莽董卓,一會兒蹦出來一句論語,一會兒又輾轉到了春秋,之乎者也一大堆,把劉慧明說得一愣一愣的,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跟文化人吵架果然不是上策,必須要改變策略了。
“你給我等著!”劉慧明又在桌子上擂了最後一拳,仍然沒有鎮住他,隻得落荒而逃。
李遇知心懷大暢,早就看這人不順眼了,今天終於發泄出來了,看著劉慧明灰溜溜的背影,不禁撫須而笑。
坐下喝了一口茶,老李頭終於平複了心情,心中暗道,“牧齋啊,老夫也算是對你有個交代了。”
他昨晚參加了錢謙益、王應熊等人組織的聚會,作為東林黨在朝中僅存的幾位大佬,李遇知占據著戰略要地,位置顯得極為重要。然而,他這兩個月被劉慧明壓製得厲害,再不做出反擊就要步張忻的後塵了。
李遇知正在得意之際,卻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吵吵嚷嚷的腳步聲,接著就是人體摔倒在地的聲音,李遇知吃了一驚,心說這個劉和尚不會打上門來了吧。
他猜得沒錯,劉慧明確實率領人馬打上來了,隻不過他的目標是李天官,而是文選司,腳步聲也沒衝著他來,反而向西廂房去了。
李遇知驚疑不定,正想打發人去查看酒精,剛出門就被兩個武弁攔住了。
那兩個武弁站在門口,雙手一交叉就把老邁的李天官攔在了屋裏,口裏還冷冷地道,“奉旨辦差,天官大人不得外出。”
李遇知大驚,想要問個究竟,卻發現周圍一個人都沒有,那兩個武弁就像聾子一樣惜字如金,李遇知沒辦法隻得迴到簽押房繼續喝茶。
劉慧明帶著一小隊親衛直接闖到文選司,逼著文選司主事把所有的空白告身都拿出來。文選司之前的主事吳昌時暴屍街頭,至今無人敢收屍。現在的文選司主事名叫王顯,也是個東林黨人,但是氣場比劉慧明弱多了。
見劉慧明逼著他交出告身,哪還不知是什麽事,但是這個混不吝的閣老他真有點兒害怕,隻得把藏著的空白告身全部拿出來。
劉慧明喝了一聲,“簽字,蓋印!”
王主事沒辦法,隻得蓋了印。
印很快就蓋好了,劉慧明又讓人裏裏外外搜索了一遍再也找不到一張空白的告身了才把崇禎的中旨扔給他,道,“拿著這個保命吧,哈哈!”
文選司隻負責五品以下官員的任命,劉慧明要任命四品知府還得過老李頭那一關。他帶著人來到李遇知的簽押房,大手一揮,喝道,“把大印交出來。”
李遇知大怒,還沒來得及罵人就被羅川按住了。
王騰和黃駿翻箱倒櫃,很快就找出了大印,抱著一大疊告身放在李遇知的書案上,接著就是劈裏啪啦一頓狂戳,毫無官場體統。
李遇知怒極,不住地破口大罵,劉慧明懶得理他,蓋好一百張大印之後便揚長而去,臨走時故意道了一聲謝。
劉慧明大鬧天官府的事很快就傳遍了朝堂,一些禦史言官聞風而動,紛紛往書房鑽。
他卻沒時間理會那麽多,這時在和崇禎吹牛呢。強闖吏部衙門的事他早就匯報完了,雖然被責備了幾句,但根本沒對他的聖劵造成任何影響。
崇禎這段時間清閑了一些,雖然各地的奏疏還是像雪片一樣飛過來,但是他聽從劉慧明的建議,把一些小事交給內閣去處理,官員之間相互扯皮的事由三法司去評定,他頓覺自己輕鬆了不少。
劉慧明正在繪聲繪色地講解宏觀經濟學,一個太監急衝衝地小步跑過來跪下稟報道,“陛下,田國丈歿了。”
“田弘遇死了?”劉慧明咯噔了一下,前幾天才去看他,還能說話呢,怎麽這麽快就死了?
“國丈走了?”崇禎想起了去年去世的田貴妃,不禁鼻子一酸,黯然道,“早就聽說國丈身體不好,沒曾想這麽快就走了?”
劉慧明趕緊送上幾句寬慰的話,沒多一會兒,小正太朱慈炤就哭哭啼啼地過來請安,帶著哭腔道,“父皇,外祖父走,走了。”
見劉慧明也在,忙也行了一禮,“先生,外祖父走了,我昨天去看他,他還好好的,今天就走了,嗚嗚!”
劉慧明想起那天田弘遇他的話,忙安慰道,“殿下莫要太過悲傷,田國丈年齡大了,又一向身體不好,前幾天我也去探望過他,他說他之前最不放心的就是殿下您了,後來見您在努力學習算學,心裏寬慰多了!國丈也希望殿下能好好的,快別傷心了,他在天上看著呢。”
“真的?”小正太驚喜道,“外祖父真的在天上看著我嗎?”
“嗯!”劉慧明點點頭,“田國丈最疼愛殿下了,殿下快別傷心了。”
小正太畢竟是少年心性,傷心了一會兒就破涕為笑了。他想去田府吊喪,但是崇禎沒同意,說剛死了人陰氣重,怕他年齡太小承受不住,讓他出殯那天再去。
隨後,崇禎給禮部下了道旨,讓他們多派人手操辦喪事,又讓比永王還小的田敦艮繼承了爵位,事情就算過去了。
陪皇帝吃了晚飯劉慧明就來到內閣值夜,最難辦的吏部告身已經到手了,雖然被崇禎責備了幾句,但畢竟是把事情辦成了。
劉慧明一臉輕鬆,晚上沒什麽重要的事情,正好可以用來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