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天的摸排,在內應不沾泥的指引下,劉慧明終於對潮白幫發動了一次犁庭掃穴的行動,包括老大邢一掌等人在內的所有核心人物被一網打盡。
不過,他這兩天正忙著給蒙自強辦喪事,也沒心情審理案件,就直接下令把所有的頭目全部梟首示眾,還專門讓戴濤在《京報》上把潮白幫的惡行公諸於眾,並極大地渲染了此次掃黃打黑行動的正義性。
這一下,所有人都知道劉慧明不好惹了,他的兇名也在京城漸漸地傳開了,特別是那些勳貴,雖然仍然圍堵在午門外,再也沒人敢朝他扔鞋子了,甚至連看都不敢正眼看他一眼了。
今日的早朝上,淩義渠、李邦華和駱養性聯手遞上了朝臣們期盼已久的宣府通敵大案的審判結果。
看到審判書,崇禎罕見地沒有發怒,他很爽快地勾決了宣府地方官的命運,但在處理勳貴一事上停下了筆記。
崇禎握著筆躊躇良久,最終還是一狠心,全部勾決了。
眾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二十多個勳貴啊,全部剝奪爵位,很多還是開國功勳或靖南功臣,傳了十幾代人了,竟然因為一件小小的案子就被剝奪了與國同休的資格,難道他真的不怕世人口誅筆伐嗎?
戶科給事中吳甘來首先忍不住了,他站出來現實狠狠地譴責了那些勳貴一頓,後麵又委婉地提醒了一下崇禎皇帝:
“皇上,雖然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但這些勳貴多與國同體,他們的先祖為大明出生入死,披荊斬棘,對大明忠心耿耿。如今他們的子孫犯了點兒小過,朝廷便要削去他們的爵位,此事若成,世人定會責難朝廷刻薄寡恩,忘恩負義。”
吳甘來最近這幾天有點兒活躍,劉慧明特意查了一下他的資料,對他做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吳甘來,字節之,號和受,江西宜豐人,其父五之才,乃是當時有名的大清官。他崇禎元年中了進士,他的大哥吳泰來崇禎四年也中了進士,一門兩進士在當時傳為美談。
不過,中了進士做了官的兄弟倆發展得並不順利,到目前為止也未能進入權力中樞。吳甘來發展還是比較好的,至少在北京科道任職,官職雖然不小,但話語權卻很重。而吳泰來就慘了,崇禎四年中了進士以後就被任命為南京太常寺博士,十年過去了,現在還在南京養老呢?
但吳甘來這段時間明顯不同於往日的謹小慎微,這幾天的早朝他都有發言,雖然亂七八糟,但還是有極小部分體現了他保守頑固的政治立場。
除此之外,他特別看重綱常倫理,講究“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今天的言論就是這個思想的體現。
崇禎頗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吳甘來,又看了劉慧明一眼,不由得露出了一個深不可測的笑容。
吳甘來有些懵逼,他不知道崇禎這鬼魅的一笑到底是何意思,隻得重申道,“皇上,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朝廷有定製,這些勳戚祖上為朝廷立過大功,除了謀逆以外一般不會削爵。”
吳甘來的話還沒說完,張縉彥就站出來駁斥了,“吳老大人真謬論也,這些犯事的勳貴總共有二十七人,開國功勳隻有八人,剩下的都是勳戚。這些人與國無寸功可言,全靠與天家聯姻,他們不思皇恩浩蕩,反而挖朝廷的牆角,是何道理耶?”
“挖牆腳?”
“真是貼切啊!”
張縉彥嘴裏突然蹦出一個新詞,讓眾臣忍俊不禁,紛紛在背後豎起了大拇指。
張縉彥這一招分化瓦解做得相當不錯,眾臣也跟著討論起來,現場很快就沸騰起來,禮科給事中郝絅在張縉彥的觀點上進行了升華,他建議重懲貴戚,寬恕勳戚。
郝絅的言論很快就被工科給事中陳燕翼駁斥了,“朝廷若重懲貴戚,難免給人以天家薄情之論,不妥!”
他這人一向比較低調,自從結識了劉慧明以後就更加低調了,從不輕易發表言論,不過今天是來攪局的,自然不用顧忌了。
崇禎的臉色更難看了,勳戚和貴戚雖然出生不一樣,但待遇基本上是一樣的,重懲勳戚會給人以忘恩負義的負麵形象,重懲貴戚又會給人以薄情寡義的感覺,本來一件天經地義的事竟然搞得騎虎難下,收不了尾了。
崇禎故作憤怒地道,“勳戚也罷,貴戚也罷,犯了法難道就隻能看著他們逍遙法外嗎?”
眾臣見崇禎仍然不肯放過他們,隻得繼續討論。
劉慧明默默地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想笑,事情早已有了定論,這些人義正辭嚴的樣子真的是滑稽不已。
眾人經過幾番討論,漸漸達成了共識,基本原則還是重懲貴戚,寬恕勳戚,隻是力道小了一些——勳戚比貴戚減罪一等。
吳甘來代表眾人剛發完言,龔鼎孳就站出來反對了,“諸君謬矣,勳戚於朝廷雖然無功,卻是受九蓮菩薩保佑的,難道諸君忘了四年前的武清侯一案嗎?”
龔鼎孳此話一出,全場頓時安靜下來,紛紛把眼光投向了禦座上的崇禎。
崇禎臉色鐵青,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直勾勾地看著龔鼎孳,恨不得把他撕成碎片。
龔鼎孳卻渾然不懼,梗著脖子道,“九蓮菩薩一直保佑著貴戚,陛下三思啊!”
崇禎猛地一拍扶手,怒道,“九蓮菩薩雖然是貴戚出身,她也是朕之主母,哪有不保佑自己子孫而去保佑外人的理?”
眾人一聽崇禎當場發怒了,嚇得再也不敢說話了,隻把目光投向龔鼎孳。
“皇上,忘恩負義,刻薄寡恩可是會遭天譴的啊,十二年的事還曆曆在目,陛下三思啊!”
龔鼎孳今天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錯藥了,崇禎都已經這麽憤怒了,他還拿崇禎十二年的事刺激他,真的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了嗎?
還是他的屁股坐歪了?
一些眼尖的大臣見龔鼎孳這麽牛逼,也跟著附和起來,不論在什麽場合,隻要出現一個強力的領導人物,總會有一幫小弟冒出來的,朝堂也不例外!
“好……好,好!”崇禎看著龔鼎孳,連說了三個好字,怒道,“朕今日就要看一看,老祖母她老人家到底站在哪一邊?”
龔鼎孳也直視著他,眼裏沒有半點兒懼意!
崇禎嘿嘿冷笑了一聲,對王德化下令道,“下令廟裏齋戒三日,三日以後朕要親赴九蓮菩薩廟祭拜,求取老祖母的聖意!”
眾人一聽崇禎要親自去祭奠老祖母,紛紛上前勸阻,什麽子不語怪力亂神,什麽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等都出來了。
崇禎冷冷地掃了一眼眾人,指了指龔鼎孳,道,“那好,朕就不去了。龔卿,就由你代朕去一趟吧!”
龔鼎孳忙推辭道,“陛下,臣去不妥!”
他和崇禎持反對意見,一個人去自然不妥!
崇禎又指了指王德化,道,“那就德化和你一起去!”
龔鼎孳無奈,隻得答應了。
不過,他這兩天正忙著給蒙自強辦喪事,也沒心情審理案件,就直接下令把所有的頭目全部梟首示眾,還專門讓戴濤在《京報》上把潮白幫的惡行公諸於眾,並極大地渲染了此次掃黃打黑行動的正義性。
這一下,所有人都知道劉慧明不好惹了,他的兇名也在京城漸漸地傳開了,特別是那些勳貴,雖然仍然圍堵在午門外,再也沒人敢朝他扔鞋子了,甚至連看都不敢正眼看他一眼了。
今日的早朝上,淩義渠、李邦華和駱養性聯手遞上了朝臣們期盼已久的宣府通敵大案的審判結果。
看到審判書,崇禎罕見地沒有發怒,他很爽快地勾決了宣府地方官的命運,但在處理勳貴一事上停下了筆記。
崇禎握著筆躊躇良久,最終還是一狠心,全部勾決了。
眾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二十多個勳貴啊,全部剝奪爵位,很多還是開國功勳或靖南功臣,傳了十幾代人了,竟然因為一件小小的案子就被剝奪了與國同休的資格,難道他真的不怕世人口誅筆伐嗎?
戶科給事中吳甘來首先忍不住了,他站出來現實狠狠地譴責了那些勳貴一頓,後麵又委婉地提醒了一下崇禎皇帝:
“皇上,雖然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但這些勳貴多與國同體,他們的先祖為大明出生入死,披荊斬棘,對大明忠心耿耿。如今他們的子孫犯了點兒小過,朝廷便要削去他們的爵位,此事若成,世人定會責難朝廷刻薄寡恩,忘恩負義。”
吳甘來最近這幾天有點兒活躍,劉慧明特意查了一下他的資料,對他做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吳甘來,字節之,號和受,江西宜豐人,其父五之才,乃是當時有名的大清官。他崇禎元年中了進士,他的大哥吳泰來崇禎四年也中了進士,一門兩進士在當時傳為美談。
不過,中了進士做了官的兄弟倆發展得並不順利,到目前為止也未能進入權力中樞。吳甘來發展還是比較好的,至少在北京科道任職,官職雖然不小,但話語權卻很重。而吳泰來就慘了,崇禎四年中了進士以後就被任命為南京太常寺博士,十年過去了,現在還在南京養老呢?
但吳甘來這段時間明顯不同於往日的謹小慎微,這幾天的早朝他都有發言,雖然亂七八糟,但還是有極小部分體現了他保守頑固的政治立場。
除此之外,他特別看重綱常倫理,講究“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今天的言論就是這個思想的體現。
崇禎頗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吳甘來,又看了劉慧明一眼,不由得露出了一個深不可測的笑容。
吳甘來有些懵逼,他不知道崇禎這鬼魅的一笑到底是何意思,隻得重申道,“皇上,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朝廷有定製,這些勳戚祖上為朝廷立過大功,除了謀逆以外一般不會削爵。”
吳甘來的話還沒說完,張縉彥就站出來駁斥了,“吳老大人真謬論也,這些犯事的勳貴總共有二十七人,開國功勳隻有八人,剩下的都是勳戚。這些人與國無寸功可言,全靠與天家聯姻,他們不思皇恩浩蕩,反而挖朝廷的牆角,是何道理耶?”
“挖牆腳?”
“真是貼切啊!”
張縉彥嘴裏突然蹦出一個新詞,讓眾臣忍俊不禁,紛紛在背後豎起了大拇指。
張縉彥這一招分化瓦解做得相當不錯,眾臣也跟著討論起來,現場很快就沸騰起來,禮科給事中郝絅在張縉彥的觀點上進行了升華,他建議重懲貴戚,寬恕勳戚。
郝絅的言論很快就被工科給事中陳燕翼駁斥了,“朝廷若重懲貴戚,難免給人以天家薄情之論,不妥!”
他這人一向比較低調,自從結識了劉慧明以後就更加低調了,從不輕易發表言論,不過今天是來攪局的,自然不用顧忌了。
崇禎的臉色更難看了,勳戚和貴戚雖然出生不一樣,但待遇基本上是一樣的,重懲勳戚會給人以忘恩負義的負麵形象,重懲貴戚又會給人以薄情寡義的感覺,本來一件天經地義的事竟然搞得騎虎難下,收不了尾了。
崇禎故作憤怒地道,“勳戚也罷,貴戚也罷,犯了法難道就隻能看著他們逍遙法外嗎?”
眾臣見崇禎仍然不肯放過他們,隻得繼續討論。
劉慧明默默地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想笑,事情早已有了定論,這些人義正辭嚴的樣子真的是滑稽不已。
眾人經過幾番討論,漸漸達成了共識,基本原則還是重懲貴戚,寬恕勳戚,隻是力道小了一些——勳戚比貴戚減罪一等。
吳甘來代表眾人剛發完言,龔鼎孳就站出來反對了,“諸君謬矣,勳戚於朝廷雖然無功,卻是受九蓮菩薩保佑的,難道諸君忘了四年前的武清侯一案嗎?”
龔鼎孳此話一出,全場頓時安靜下來,紛紛把眼光投向了禦座上的崇禎。
崇禎臉色鐵青,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直勾勾地看著龔鼎孳,恨不得把他撕成碎片。
龔鼎孳卻渾然不懼,梗著脖子道,“九蓮菩薩一直保佑著貴戚,陛下三思啊!”
崇禎猛地一拍扶手,怒道,“九蓮菩薩雖然是貴戚出身,她也是朕之主母,哪有不保佑自己子孫而去保佑外人的理?”
眾人一聽崇禎當場發怒了,嚇得再也不敢說話了,隻把目光投向龔鼎孳。
“皇上,忘恩負義,刻薄寡恩可是會遭天譴的啊,十二年的事還曆曆在目,陛下三思啊!”
龔鼎孳今天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錯藥了,崇禎都已經這麽憤怒了,他還拿崇禎十二年的事刺激他,真的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了嗎?
還是他的屁股坐歪了?
一些眼尖的大臣見龔鼎孳這麽牛逼,也跟著附和起來,不論在什麽場合,隻要出現一個強力的領導人物,總會有一幫小弟冒出來的,朝堂也不例外!
“好……好,好!”崇禎看著龔鼎孳,連說了三個好字,怒道,“朕今日就要看一看,老祖母她老人家到底站在哪一邊?”
龔鼎孳也直視著他,眼裏沒有半點兒懼意!
崇禎嘿嘿冷笑了一聲,對王德化下令道,“下令廟裏齋戒三日,三日以後朕要親赴九蓮菩薩廟祭拜,求取老祖母的聖意!”
眾人一聽崇禎要親自去祭奠老祖母,紛紛上前勸阻,什麽子不語怪力亂神,什麽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等都出來了。
崇禎冷冷地掃了一眼眾人,指了指龔鼎孳,道,“那好,朕就不去了。龔卿,就由你代朕去一趟吧!”
龔鼎孳忙推辭道,“陛下,臣去不妥!”
他和崇禎持反對意見,一個人去自然不妥!
崇禎又指了指王德化,道,“那就德化和你一起去!”
龔鼎孳無奈,隻得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