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明卻顧左右而言他,道,“陛下,您是不是覺得現在的武將膽子越來越大了,以前好歹陽奉陰違,現在已經明目張膽地不聽命令了,而陛下還不得不倚仗於他們,特別是左良玉、劉澤清、鄭嘉棟、劉良佐、白廣恩等人。”
崇禎默然無語,這事是他最大的憂患,自從後金崛起和陝西民亂以來,武將的權力就越來越大,勝仗沒打多少,胃口卻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演變成打仗靠心情,要錢日常化的局麵,而朝中諸對此束手無策,甚至還暗中助你,皇帝反倒成了弱勢一方。
崇禎也想過很多辦法,奈何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隻得繼一邊滿足武將的獅子大開口,一邊開征三餉壓榨百姓,而被逼得走投無路的百姓紛紛揭竿而起釀成更大的民亂,而作為皇帝的他卻一直沒解決的辦法,隻好飲鴆止渴,坐看局勢日益惡化。
見劉慧明主動說起,崇禎眼皮動了動,問道,“先生以為,此事當如何解決?”
“四個字,強幹弱枝。”劉慧明道,“之所以這樣完全是因為京營沒了戰鬥力,打仗隻能靠地方部隊,隻有陛下手裏掌握著一支大明最強的兵馬,地方各鎮才會聽陛下的命令,事情才會得到解決。”
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是做起來何其難也,崇禎見他這的說法也沒多少新意,臉上不自然地現出失望之色。
關於整頓京營,從土木堡之變以來都在進行,即便到了本朝,崇禎也沒有絲毫放棄,他登基封完皇後的第一件事就派右副都禦使張素養協理京營,但這人太菜,沒多久就被大名臣李邦華取代了。李邦華在任上很有一番作為,京營的麵貌也煥然一新,但他一切好運都在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戛然而止,這一場浩劫除了搞死了袁崇煥,也讓他很受傷,因為京營防守不力,他很快就被彈劾去職,剛剛有點兒起色的京營又重新爛下去了。
第二年,崇禎又派了一個更高級別的官員霍維華以兵部尚書的身份來整頓京營,隻是老霍之前跟魏忠賢,名聲爛了,沒多久就被幹掉了。
之後他又先後派翰林學士劉之綸、襄城伯李守錡、司禮監大太監李鳳翔等人協力京營戎政,但都沒什麽起色。直到他的信王府老人曹化淳提督京營以來,京營才開始有了些變化。因為是皇帝的老人,在影視劇裏被黑化的老曹便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他做的事其實很簡單,既然京營已經不能打仗了,那就從邊軍裏選調能征善戰的將士充實到軍營裏去就行了,現在的黃得功、周遇吉以及前幾年戰死的孫元化都是這時候進入軍營。
但曹化淳退休以後,京營的改革就中斷了,至此再無任何建樹。
不過崇禎可不這麽想,他還沉浸在曹化淳改革軍營的功績中,見崇禎對京營頗為輕視,便自信地地道,“朕早已下旨整頓京營,現在京營有勇衛營、練捕營和選練營,特別是勇衛營為以前的三大營,戰力最強,周遇吉和黃得功手下的兵馬就是勇衛營。練捕營和選練營朕也去視察過,軍容嚴整、軍法有度,雖比不上揚威伯的白杆兵,但也不弱於左良玉、劉澤清之流。”
劉慧明搖搖頭,道,“陛下,這都是十年前的事了,你怎麽還在說?”
崇禎一愣,不解地問,“先生此言何意也?”
劉慧明道,“我承認,孫元化、黃得功、周遇吉這一批京營確實不錯,但之後呢?京營還出過什麽將領?”
崇禎臉色盡顯尷尬之色,張口結舌不知說什麽好。
唉,崇禎的改革就是這樣的,他其實很有改革的決心,但就是沒有耐心,什麽事都是半途而廢,既然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劉慧明馬上借坡下驢,笑了笑道,“陛下,關於整頓京營,必須是長期的。就像黃得功這一批將領一樣,既然訓練成熟了,就應該開赴地方作戰,然後馬上招募下一批,在適當的時候應該把之前派遣出去的人馬調迴來修整訓練,加強思想教育,如此周而複始的輪換,京營必定大有改觀。”
崇禎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終於明白了,臉上也有了些喜悅之色。
劉慧明接著道,“還有一點,對於剛才說的現在的京營很好,我也是不讚成的,強軍是打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練得再好沒上過戰場都算不上精兵。”
崇禎又不高興了,不服氣地道,“愛卿不了解現在的京營,朕不怪卿。”
劉慧明搖頭不已,直接懟了古偶,“若京營真的強大了,為何此次韃子入關,京營不敢出戰?想想太祖和成祖時期的京營可是追著蒙古人打,現在連出城都不敢了,陛下對京營的要求未免太低了。”
“你好……”崇禎被劉慧明打擊得又羞又怒,差點就罵出來了,但最後還是忍住了。
然而劉慧明根本不管他,他知道自己最近有點兒得寵,必須在這時候把心裏想說的話說完,否則等到以後文官彈劾他了,自己有話都不敢說了,“陛下,京營必須是全國最精銳的部隊,要比關寧軍還要能打才行,如此陛下才能壓製強藩,否則必會造成如今這種空心大蘿卜的局麵。若陛下以為臣在亂說,不妨等過幾天邊軍到京師了,讓京營和他們一起訓練一天,到時真相自然水落石出。”
崇禎被劉慧明激起了好勝心,威嚴地道,“好!朕答應你,明天就讓京營和邊軍一起訓練一天,看看到底如何。”
劉慧明哈哈一笑,道,“好!就比最基本的科目——站隊列,白杆兵讓京營士卒半個時辰。”
“不用!”崇禎氣鼓鼓地道,“明天京營要是輸了,朕就解散京營,讓你們白杆兵成為京營!”
“好!臣接受挑戰!”劉慧明心想,別看你現在神氣,到時候臉又要疼了,“臣也不要讓白杆兵成為京營,臣請陛下按白杆兵的標準重新編練一支京營,隻要有了這兩支兵馬,中興大明才有希望。”
“愛卿所言甚是。”崇禎見劉慧明又一次提到中興大明,心裏對劉慧明剛才的氣惱頓時消散。
接著劉慧明又談起如何為軍營選將,如何籌措糧草,總之說了一個小小時,說的崇禎如小雞啄米一樣點頭不已。
崇禎默然無語,這事是他最大的憂患,自從後金崛起和陝西民亂以來,武將的權力就越來越大,勝仗沒打多少,胃口卻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演變成打仗靠心情,要錢日常化的局麵,而朝中諸對此束手無策,甚至還暗中助你,皇帝反倒成了弱勢一方。
崇禎也想過很多辦法,奈何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隻得繼一邊滿足武將的獅子大開口,一邊開征三餉壓榨百姓,而被逼得走投無路的百姓紛紛揭竿而起釀成更大的民亂,而作為皇帝的他卻一直沒解決的辦法,隻好飲鴆止渴,坐看局勢日益惡化。
見劉慧明主動說起,崇禎眼皮動了動,問道,“先生以為,此事當如何解決?”
“四個字,強幹弱枝。”劉慧明道,“之所以這樣完全是因為京營沒了戰鬥力,打仗隻能靠地方部隊,隻有陛下手裏掌握著一支大明最強的兵馬,地方各鎮才會聽陛下的命令,事情才會得到解決。”
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是做起來何其難也,崇禎見他這的說法也沒多少新意,臉上不自然地現出失望之色。
關於整頓京營,從土木堡之變以來都在進行,即便到了本朝,崇禎也沒有絲毫放棄,他登基封完皇後的第一件事就派右副都禦使張素養協理京營,但這人太菜,沒多久就被大名臣李邦華取代了。李邦華在任上很有一番作為,京營的麵貌也煥然一新,但他一切好運都在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戛然而止,這一場浩劫除了搞死了袁崇煥,也讓他很受傷,因為京營防守不力,他很快就被彈劾去職,剛剛有點兒起色的京營又重新爛下去了。
第二年,崇禎又派了一個更高級別的官員霍維華以兵部尚書的身份來整頓京營,隻是老霍之前跟魏忠賢,名聲爛了,沒多久就被幹掉了。
之後他又先後派翰林學士劉之綸、襄城伯李守錡、司禮監大太監李鳳翔等人協力京營戎政,但都沒什麽起色。直到他的信王府老人曹化淳提督京營以來,京營才開始有了些變化。因為是皇帝的老人,在影視劇裏被黑化的老曹便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他做的事其實很簡單,既然京營已經不能打仗了,那就從邊軍裏選調能征善戰的將士充實到軍營裏去就行了,現在的黃得功、周遇吉以及前幾年戰死的孫元化都是這時候進入軍營。
但曹化淳退休以後,京營的改革就中斷了,至此再無任何建樹。
不過崇禎可不這麽想,他還沉浸在曹化淳改革軍營的功績中,見崇禎對京營頗為輕視,便自信地地道,“朕早已下旨整頓京營,現在京營有勇衛營、練捕營和選練營,特別是勇衛營為以前的三大營,戰力最強,周遇吉和黃得功手下的兵馬就是勇衛營。練捕營和選練營朕也去視察過,軍容嚴整、軍法有度,雖比不上揚威伯的白杆兵,但也不弱於左良玉、劉澤清之流。”
劉慧明搖搖頭,道,“陛下,這都是十年前的事了,你怎麽還在說?”
崇禎一愣,不解地問,“先生此言何意也?”
劉慧明道,“我承認,孫元化、黃得功、周遇吉這一批京營確實不錯,但之後呢?京營還出過什麽將領?”
崇禎臉色盡顯尷尬之色,張口結舌不知說什麽好。
唉,崇禎的改革就是這樣的,他其實很有改革的決心,但就是沒有耐心,什麽事都是半途而廢,既然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劉慧明馬上借坡下驢,笑了笑道,“陛下,關於整頓京營,必須是長期的。就像黃得功這一批將領一樣,既然訓練成熟了,就應該開赴地方作戰,然後馬上招募下一批,在適當的時候應該把之前派遣出去的人馬調迴來修整訓練,加強思想教育,如此周而複始的輪換,京營必定大有改觀。”
崇禎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終於明白了,臉上也有了些喜悅之色。
劉慧明接著道,“還有一點,對於剛才說的現在的京營很好,我也是不讚成的,強軍是打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練得再好沒上過戰場都算不上精兵。”
崇禎又不高興了,不服氣地道,“愛卿不了解現在的京營,朕不怪卿。”
劉慧明搖頭不已,直接懟了古偶,“若京營真的強大了,為何此次韃子入關,京營不敢出戰?想想太祖和成祖時期的京營可是追著蒙古人打,現在連出城都不敢了,陛下對京營的要求未免太低了。”
“你好……”崇禎被劉慧明打擊得又羞又怒,差點就罵出來了,但最後還是忍住了。
然而劉慧明根本不管他,他知道自己最近有點兒得寵,必須在這時候把心裏想說的話說完,否則等到以後文官彈劾他了,自己有話都不敢說了,“陛下,京營必須是全國最精銳的部隊,要比關寧軍還要能打才行,如此陛下才能壓製強藩,否則必會造成如今這種空心大蘿卜的局麵。若陛下以為臣在亂說,不妨等過幾天邊軍到京師了,讓京營和他們一起訓練一天,到時真相自然水落石出。”
崇禎被劉慧明激起了好勝心,威嚴地道,“好!朕答應你,明天就讓京營和邊軍一起訓練一天,看看到底如何。”
劉慧明哈哈一笑,道,“好!就比最基本的科目——站隊列,白杆兵讓京營士卒半個時辰。”
“不用!”崇禎氣鼓鼓地道,“明天京營要是輸了,朕就解散京營,讓你們白杆兵成為京營!”
“好!臣接受挑戰!”劉慧明心想,別看你現在神氣,到時候臉又要疼了,“臣也不要讓白杆兵成為京營,臣請陛下按白杆兵的標準重新編練一支京營,隻要有了這兩支兵馬,中興大明才有希望。”
“愛卿所言甚是。”崇禎見劉慧明又一次提到中興大明,心裏對劉慧明剛才的氣惱頓時消散。
接著劉慧明又談起如何為軍營選將,如何籌措糧草,總之說了一個小小時,說的崇禎如小雞啄米一樣點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