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劈裏啪啦地說了一大堆,主要是帶領大家迴顧大明的輝煌,是啊,大明的輝煌還曆曆在目呢,什麽太祖驅除韃虜、成祖五征漠北、憲宗皇帝犁庭掃穴、萬曆三大征,這些都是何等功業啊,可惜現在連一個小小的建虜都打不過,還被人突破邊牆賴著不走了,想想都覺得窩囊。


    不等人發言劉慧明又說起李自成和張獻忠來,又說了一大堆,而此時已經過了午時了,眾員外除了喝了一杯茶以外,還什麽都沒吃到呢。


    “我說了這麽多就是告訴你們,大明現在內憂外困,已經是末世之像了”,劉慧明頓了頓,向北方拱了拱手,“君非亡國之君,而臣卻是亡國之臣啊!”


    員外們鴉雀無聲,劉慧明指著眾人道,“各位老爺們,你們覺得亡國了,天下亂了,遭殃的是誰,是我們當官的,還是你們這些百姓?”


    幾個員外小聲答道,“是我們百姓!”


    “這就對了!”劉慧明點頭道,“俗話說寧為太平狗,不做亂世人。天下一六亂,不知多少人流離失所,我不忍心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啊。”


    會場的氣壓漸漸變低,員外們已經不像先前那樣興奮了。他們聯合自身很容易想到自己的境遇,因為河南本事四戰之地,又是平原地帶,無險可守,亂世一來這裏就是主戰場,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


    劉慧明接著道,“你們說句實話,我們襄陽兵如何,可有騷擾百姓?”


    “沒有!”第一個員外首先迴答道,“你們襄陽兵是大明軍紀最好的兵,大人治軍有方,我等佩服。”


    劉慧明又道,“我們出兵滅了袁時中,又打敗了一隻虎,抓了幾萬俘虜,我們都就近安置了,可有滋擾到你們?”


    “沒有,大人仁義!”幾個員外同時迴答道。


    劉慧明點點頭,換出一副語重心長的話語道,“你們知道他們為什麽沒有鬧事嗎?”


    眾人一起搖頭,“不知道!”


    劉慧明道,“因為我把我們的軍糧拿出來分給他們了。”


    “啊?”員外們一下就炸了鍋,紛紛議論起來,最後一個嗓門較大的地主站起來,對劉慧明深深地鞠了一躬,“大人仁義,真是青天大老爺啊!”


    劉慧明還了一禮,語帶哽咽地道,“可是,可是我們沒有軍糧了,我們本來是要勤王打韃子的,現在才走到一半,沒有軍糧我們怎麽打韃子呢?”


    眾員外默然無語,有些心眼活泛的人已經知道他要幹什麽了。


    一個三十多歲的士子模樣的人站起來道,“學生王寅,字明仁,大人如此仁義,我等豈能不管,學生家裏小有餘財,願意獻一百石糧草給大人,聊表心意。”


    劉慧明心中一喜,但還是連連搖頭,“你們的糧食也不是大水衝來的,本官出身貧寒,這稼薔之苦,本官可是體會過的,因此我不能白拿你們的糧草。”


    “區區一百石糧食何足掛齒”,王寅大手一揮,豪邁地道,“請大人務必收下。”


    劉慧明還是推辭不要。


    羅鼎適時插話道,“大人,這是王舉人的一番心意,大人就收下吧。”


    劉慧明看了王寅一眼,見此人身材中等,皮膚稍黑,一身正氣十足,顯然養氣功夫不錯,心裏已有幾分喜歡,等會兒得想辦法弄過來才行。


    對羅鼎道,“羅主簿,不是本官不領情,我們白杆兵有嚴明的軍紀,不準拿百姓一草一木,一針一線,本官身為行軍讚畫,豈能帶頭違反軍紀。”


    羅鼎想了想,道,“大人,不如大人出錢按市價買下王舉人的糧草,可中?”


    劉慧明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如此甚好,如此甚好!現在糧食市價幾何?”


    王寅搖頭,“不中,不中,這是學生贈與大人的,學生不能收銀子。”


    羅鼎對王寅道,“王舉人,既然白杆兵有軍規,你又有愛心,不如大人以五折的市價收購你的糧食如何?”


    王寅想了想,點頭道,“如此甚好,學生答應了。”


    羅鼎讚道,“王舉人真是仁義之人也。隻是大人軍中糧草所缺甚多,不知在座的各位老爺,還有誰願意賣糧食與大人?”


    劉慧明補了一句,“按市價購買,現款現貨。”


    眾員外商量了一會兒,又有幾個人站出來道,“我等願意賣糧與大人,我們六人共賣五百石。”


    六個人才五百石?


    劉慧明心中有些小小的失落,臉上還是帶著喜色道,“如此,本官多謝了。”


    後麵又有幾個人出來賣糧,這些人也明白,既然已經到了這裏,不出點兒血想必是走不了的,因此大夥便你一百、我五十七拚八湊,總共才籌集了一千多石,離劉慧明的目標還差一大截。


    劉慧明見再也沒有人出來賣糧了,又開口道,“我還有一個辦法,不知你們想不想聽?”


    不等眾員外迴話,劉慧明又道,“本官並非無糧,其實本官在早已襄陽和夷陵囤積了八十萬石糧草和三百萬兩銀子,隻不過我們此行要穿過流賊的防區,不能隨軍攜帶,因此本官才會缺糧。”


    眾員外一聽,都吃了一驚,他們居然如此兵精糧足,難怪白杆兵戰力強悍的。


    隻聽劉慧明又說道,“本官想向各位借糧,借一斤還二十兩,為期一年,明年此日之前歸還,不知各位老爺們可願意助本官脫困?”


    員外們都沉默不語,就連最仗義的王寅都沉默了,劉慧明拿出一份契約和自己的大印,緩緩地道,“這是借糧契約,上麵寫明了各種注意事項,到時候會加蓋襄陽總兵府的官印。”


    老丈人,不好意思了,我要慷你之慨了。


    王寅到底仁義,首先站出來道,“學生願意借糧給大人。”


    “好!”劉慧明大喜,“如此,本官就向王舉人借一千石。”


    “這……”見王舉人有點兒為難,劉慧明又燒了一把火,“不知王舉人可願意出山,本官目前缺一幕僚,王舉人若不嫌棄,可否願意入我幕中讚畫,我們剛從流賊手裏收複了南陽,那裏可缺官得很啊。”


    王舉人大喜,連忙答應,“好,好!如此,學生多謝大人提拔!”


    終於搞定了一個,劉慧明馬上趁熱打鐵,道,“既如此,本官現在就給各位員外們做一個承諾,隻要給本官借糧一千石以上,你們就可推薦一人到我們襄陽總兵府裏做幕僚,日後馬帥和我都會向朝廷保舉他們做官,僅限二十人,現在還有十九個名額。”


    這一枚深水炸彈扔出去,終於把所有人都炸醒了,一個五六十歲的老漢首先開口,“老漢澹台永正,願借兩千石糧食。”


    他家世代務農,到了他這一輩終於有人中了秀才,算是鯉魚躍龍門了,現在就差一個上進的機會了。雖然他家裏現在拿不出一千石糧食,但他已經想好了可以去找自己的親家籌措,無論如何也要抓住這個機會。


    又一個聲音傳來,“大人,在下徐凡,願借糧兩千石。”


    劉慧明瞄了他一眼,見他四十多歲,不像是個讀書人,但他既然這麽有魄力,想必是個生意人吧。


    “學生石磊,願借兩千五百石,學生不要利息。”


    好,惡意競爭開始了,劉慧明邪魅一笑,坐等漁翁之利。


    經過員外們幾輪角逐,門檻已經提高到了三千三百石,二十個員外一共籌集了七萬多石糧食,而且全是免息。


    劉慧明大喜過望,對羅鼎道,“羅主簿,在契約上加上要入幕之人的名字,讓員外們放心。”


    羅鼎已經驚呆了,劉慧明叫了他兩次他才反應過來,“啊,是,大人!”


    籌糧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劉慧明大手一揮宣布開宴,包括那些沒有借糧的官員都在邀請之列。


    員外們早已餓得前胸貼後背,當香噴噴的飯菜端上來的時候,再也顧不得形象了。


    這樣的場合劉慧明前世經常組織,控起場來駕輕就熟,不過一頓飯的時間就已經成了他們的知己。他又拉著羅鼎向眾人保證,以後他就是他與員外們溝通的橋梁。


    羅鼎見劉慧明這器重他,鼻子一酸,差點哭了,自己有個庶女已經十七了,正好在縣衙,就給大人作妾吧。


    酒宴一直持續到申時末才散去,劉慧明喝得酩酊大醉,自然就在縣衙安歇了,羅鼎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女兒送到他房裏,他也沒拒絕,大大方方地笑納了。


    第二天一早,劉慧明醒來時才發現床上多了一個女子,他也沒多問,在她的服侍下穿戴一新趕忙往城外跑去。


    剛到大營門口,就見一些士紳帶著夥計押著一大車一大車的糧食往軍營而來,劉慧明趕緊讓輜重旅旅長秦纘幌負責登記接待。


    馬祥麟已經見怪不怪了,他對劉慧明的能力深信不疑,但還是忍不住問道,“你又用了什麽辦法籌集了這麽多糧草?”


    劉慧明簡單地說了事情的經過,當然略去了昨夜打野的事,馬祥麟感歎道,“你應該去做戶部尚書,等勤王之事一了我就保舉你。”


    劉慧明搖頭道,“在朝廷做事到處有人掣肘,哪有和叔父一起做事爽快!”


    又過了一天,新招收的二十個幕僚也都來報到了,劉慧明在隨軍的幕僚裏挑了兩個算學班的畢業生,一個叫姚文宇,一個叫龔羅鬆的負責對新到的二十個幕僚進行培訓。


    為了確保他們的安全,劉慧明又和馬祥麟商量了一下,留了三營兵力在新鄉駐守,馬祥麟把這個團編為第二十一團,由第七團第一營營正曹瑜任團長,宋偉任訓導官,待迴程時再歸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妖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渣並收藏明末妖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