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崇禎帶領文武百官到南郊祭太廟,王德化作為掌印太監自然跟隨。
崇禎這一段時間心情非常不好,大年初一中央和地方百官照例要給皇帝磕頭見禮,然而今年由於清兵入關竟然一個都沒有,崇禎在養心殿幹坐了一天,肚子都氣爆了。
好在正月初四,襄陽傳來捷報,馬祥麟總算守住了襄陽,斬殺了一員賊將,還俘虜了兩名,但李闖以掘襄王祖塋為要挾,馬祥麟無法,隻得放了。
崇禎聽說之後又是一陣火大,心中暗罵襄王懦弱,分不清輕重。
崇禎一直有個疑問,為何其他地方傳遞軍報費時費力,有時候一個月都送不過來,而襄陽方麵卻隻用十多天都能送到,而且每次都是東廠送來的,讓他不禁起了疑心。
“王伴伴,你說襄陽究竟是如何傳遞塘報的?”
王德化一直在鑾駕旁步行,走了十多裏路就漸漸跟不上了,聽到崇禎叫他,隻得加快腳步趕上,“陛下,老奴聽說驃騎將軍是用飛鴿傳書。”
“飛鴿傳書?”崇禎愣道,“飛鴿傳書多遺漏,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王德化一邊趕路一遍解釋道,“老奴聽下麵的人說驃騎將軍用了一種密碼,把要傳遞的內容編纂城數字,到了京城以外再把數字解譯出來,如此,就算被截獲,敵人沒有密碼本也看不懂裏麵的內容。”
“密碼?”崇禎伸手示意讓鑾駕走慢點兒,問道,“具體如何編纂與解碼,你給朕好好說說。”
王德化走得氣喘籲籲,現在總算緩了一口氣,他聽劉佩琦講起過密碼本的事,現在正好用得上,“陛下,據老奴所知,密碼就是用一個小冊子把所有的字都用數字替代,比如‘王’字的代號為八,‘德’為十九,‘化’為十三,在傳遞的時候老奴的名字就編成了八、十九、十三,倘若雙方沒有密碼本對照,外人是看不懂的。”
“妙!妙!”崇禎撫須讚道,“這種密碼朝廷也可以用,你去安排一下。”
“老奴遵旨!”王德化連忙答應,雖然他已經走得滿頭大汗,但得到皇帝的重用還是讓他很高興的。
崇禎坐在鑾駕裏,看著王德化佝僂著腰不停地小跑,笑道,“王伴伴,你也老了。”
王德化伸手抹了抹眼角,“老奴四十有九,宦官本就比常人老得快,老奴侍候陛下二十多年了,也該老了。”
“你上來一起坐吧!”崇禎歎了口氣,“朕也老了。”
王德化連忙推辭,“老奴不敢!”
崇禎怒道,“老貨,讓你上來你就上來吧,哪那麽多事。”
王德化隻好戰戰兢兢地上了鑾駕,在崇禎側麵半跪著,崇禎問道,“王伴伴,你說馬祥麟為何這半年屢建奇功,而且新發明層出不窮?”
王德化也很納悶,他隱約知道馬祥麟軍中來了高人,但具體是誰又沒查出來,隻好實話實說道,“老奴以為,驃騎將軍或許網羅到了能人也說不定。”
崇禎點點頭,“你去查訪一番,看看究竟是誰在為馬家謀劃。”
王德化連忙領命,崇禎歎了口氣,“朕不僅沒有中興大明,形勢反而愈加嚴峻,既有如此高人,一定要為朝廷所用才是。”
王德化連忙寬慰道,“驃騎將軍對朝廷忠心耿耿,若真有高人,必會獻與陛下。”
“石砫馬家確實忠心為國,奈何大明隻有一個馬家!”崇禎歎道,“其他將領要麽找朕要糧,要麽找朕要錢,你也知道,大明國庫早已空空如也,哪兒來的錢糧給他們。”
王德化從袖管裏摸出一張清單呈給崇禎,“陛下,原夷陵知州荊國光查抄的銀兩已經送到了,這是詳細清單,共三十萬兩。”
崇禎接過清單仔細看了看,心裏歡喜至極,“荊國光辦事得力,該賞。”
“是,是!”王德化點頭道,“內帑缺錢,這筆銀子正好充到內帑裏。”
崇禎點點頭,隨即又皺眉道,“一個小小的夷陵州,都能搜刮出這麽多銀子來,江浙富庶之地,不知隱藏了多少財富,朕卻一文錢都用不到。”
王德化道,“荊國光生財有道,或許有辦法。”
崇禎哼了一聲,“荊國光不過一牽線木偶而已,沒有石砫兵支持他豈敢做這些事情?”
王德化吃了一驚,忙道,“老奴不解。”
他也想過這個問題,雖然隱約覺得事情不像表麵上那麽簡單,但卻沒有崇禎想得這麽透徹,或許是他不敢承認吧。
崇禎道,“荊國光上任夷陵知州一年有且餘庸碌無為,可石砫兵一到夷陵他就政績彪炳,平叛、整頓吏治、打擊豪強,若沒有白杆兵的支持,哪一樣是他一個文弱書生能做出來的?”
王德化腦門上已經冒汗,趕忙撇清自己的關係,“文武勾結,乃是大罪也。他之所以找到老奴,也隻不過想把查抄的錢財獻給陛下,好保一條命。”
崇禎點點頭,這個道理他也清楚,王德化從中肯定會得到不少好處他也默認了,見王德化嚇得兩腿篩糠,便示意她做好了,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目前還看不出石砫兵有什麽異動,朕已經把荊國光調開了,又派了金光辰過去盯著了,有什麽事情都會及時報告給朕的。”
崇禎慧眼如炬,王德化心裏卻翻起了驚濤駭浪,好在他在皇帝心裏的信用還沒用完。停頓了一會兒,又道,“隻是還有一件麻煩事,荊國光托老奴提前報給陛下。”
崇禎疑道,“哦,什麽麻煩事?”
王德化道,“襄陽被圍,驃騎將軍馬祥麟把城中百姓遷移到夷陵,不曾想卻與夷陵百姓發生衝突,幾天時間死傷六百餘人,直到臘月二十一襄陽兵備參政劉慧明趕到才鎮壓下去。”
崇禎心裏一驚,怒道,“糊塗,馬祥麟真是糊塗人!”
王德化道,“馬祥麟也是一番好意,奈何天意弄人。”
崇禎雖然對馬祥麟的做法表示不滿,但對他的一番苦心還是心有戚戚,“馬祥麟好心辦壞事,也無需責怪於他。”
王德化道,“據荊國光奏報,此事乃是由夷陵州判肖世貴帶著當地大戶在幕後挑唆,原蒙陰知縣黃流光、當地知名鄉紳周英池、譚力、生員馮明端等十幾家大戶都曾參與,隻是目前尚無確鑿證據,因此不能拿人。”
崇禎道,“到底是怎麽迴事?”
王德化拿出一封奏報,小心地呈給崇禎,“這是原夷陵知州荊國光的奏報,裏麵詳細記述了此次騷亂的全過程。”
崇禎看完奏報,氣得臉色鐵青,“混賬!”
王德化也不知道崇禎是在罵荊國光還是在罵夷陵的大戶,隻得默然無語。
“陛下,捷報啊,捷報!”王德化正在發愣,一個小太監氣喘籲籲地追趕著馬車,“襄陽大捷,陛下,襄陽大捷,驃騎將軍夜襲闖賊,斬首三千。”
王德化連忙接過奏報掃了一眼,又呈給崇禎,“老奴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年關夜夜襲闖賊,斬殺三千餘,好,好!”崇禎看著奏報不住點頭叫好,“終於把闖賊趕到了漢水以北,五戰五捷,好,好!荊襄無憂矣,南方無憂矣!”
王德化再次送上馬屁,“驃騎將軍大捷,陛下之福也,社稷之福也!請陛下以此奏章告祭太廟,必能求得列祖列宗保佑!”
“好,好!”崇禎喜道,“前方停駕,朕要步行去太廟!”
崇禎這一段時間心情非常不好,大年初一中央和地方百官照例要給皇帝磕頭見禮,然而今年由於清兵入關竟然一個都沒有,崇禎在養心殿幹坐了一天,肚子都氣爆了。
好在正月初四,襄陽傳來捷報,馬祥麟總算守住了襄陽,斬殺了一員賊將,還俘虜了兩名,但李闖以掘襄王祖塋為要挾,馬祥麟無法,隻得放了。
崇禎聽說之後又是一陣火大,心中暗罵襄王懦弱,分不清輕重。
崇禎一直有個疑問,為何其他地方傳遞軍報費時費力,有時候一個月都送不過來,而襄陽方麵卻隻用十多天都能送到,而且每次都是東廠送來的,讓他不禁起了疑心。
“王伴伴,你說襄陽究竟是如何傳遞塘報的?”
王德化一直在鑾駕旁步行,走了十多裏路就漸漸跟不上了,聽到崇禎叫他,隻得加快腳步趕上,“陛下,老奴聽說驃騎將軍是用飛鴿傳書。”
“飛鴿傳書?”崇禎愣道,“飛鴿傳書多遺漏,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王德化一邊趕路一遍解釋道,“老奴聽下麵的人說驃騎將軍用了一種密碼,把要傳遞的內容編纂城數字,到了京城以外再把數字解譯出來,如此,就算被截獲,敵人沒有密碼本也看不懂裏麵的內容。”
“密碼?”崇禎伸手示意讓鑾駕走慢點兒,問道,“具體如何編纂與解碼,你給朕好好說說。”
王德化走得氣喘籲籲,現在總算緩了一口氣,他聽劉佩琦講起過密碼本的事,現在正好用得上,“陛下,據老奴所知,密碼就是用一個小冊子把所有的字都用數字替代,比如‘王’字的代號為八,‘德’為十九,‘化’為十三,在傳遞的時候老奴的名字就編成了八、十九、十三,倘若雙方沒有密碼本對照,外人是看不懂的。”
“妙!妙!”崇禎撫須讚道,“這種密碼朝廷也可以用,你去安排一下。”
“老奴遵旨!”王德化連忙答應,雖然他已經走得滿頭大汗,但得到皇帝的重用還是讓他很高興的。
崇禎坐在鑾駕裏,看著王德化佝僂著腰不停地小跑,笑道,“王伴伴,你也老了。”
王德化伸手抹了抹眼角,“老奴四十有九,宦官本就比常人老得快,老奴侍候陛下二十多年了,也該老了。”
“你上來一起坐吧!”崇禎歎了口氣,“朕也老了。”
王德化連忙推辭,“老奴不敢!”
崇禎怒道,“老貨,讓你上來你就上來吧,哪那麽多事。”
王德化隻好戰戰兢兢地上了鑾駕,在崇禎側麵半跪著,崇禎問道,“王伴伴,你說馬祥麟為何這半年屢建奇功,而且新發明層出不窮?”
王德化也很納悶,他隱約知道馬祥麟軍中來了高人,但具體是誰又沒查出來,隻好實話實說道,“老奴以為,驃騎將軍或許網羅到了能人也說不定。”
崇禎點點頭,“你去查訪一番,看看究竟是誰在為馬家謀劃。”
王德化連忙領命,崇禎歎了口氣,“朕不僅沒有中興大明,形勢反而愈加嚴峻,既有如此高人,一定要為朝廷所用才是。”
王德化連忙寬慰道,“驃騎將軍對朝廷忠心耿耿,若真有高人,必會獻與陛下。”
“石砫馬家確實忠心為國,奈何大明隻有一個馬家!”崇禎歎道,“其他將領要麽找朕要糧,要麽找朕要錢,你也知道,大明國庫早已空空如也,哪兒來的錢糧給他們。”
王德化從袖管裏摸出一張清單呈給崇禎,“陛下,原夷陵知州荊國光查抄的銀兩已經送到了,這是詳細清單,共三十萬兩。”
崇禎接過清單仔細看了看,心裏歡喜至極,“荊國光辦事得力,該賞。”
“是,是!”王德化點頭道,“內帑缺錢,這筆銀子正好充到內帑裏。”
崇禎點點頭,隨即又皺眉道,“一個小小的夷陵州,都能搜刮出這麽多銀子來,江浙富庶之地,不知隱藏了多少財富,朕卻一文錢都用不到。”
王德化道,“荊國光生財有道,或許有辦法。”
崇禎哼了一聲,“荊國光不過一牽線木偶而已,沒有石砫兵支持他豈敢做這些事情?”
王德化吃了一驚,忙道,“老奴不解。”
他也想過這個問題,雖然隱約覺得事情不像表麵上那麽簡單,但卻沒有崇禎想得這麽透徹,或許是他不敢承認吧。
崇禎道,“荊國光上任夷陵知州一年有且餘庸碌無為,可石砫兵一到夷陵他就政績彪炳,平叛、整頓吏治、打擊豪強,若沒有白杆兵的支持,哪一樣是他一個文弱書生能做出來的?”
王德化腦門上已經冒汗,趕忙撇清自己的關係,“文武勾結,乃是大罪也。他之所以找到老奴,也隻不過想把查抄的錢財獻給陛下,好保一條命。”
崇禎點點頭,這個道理他也清楚,王德化從中肯定會得到不少好處他也默認了,見王德化嚇得兩腿篩糠,便示意她做好了,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目前還看不出石砫兵有什麽異動,朕已經把荊國光調開了,又派了金光辰過去盯著了,有什麽事情都會及時報告給朕的。”
崇禎慧眼如炬,王德化心裏卻翻起了驚濤駭浪,好在他在皇帝心裏的信用還沒用完。停頓了一會兒,又道,“隻是還有一件麻煩事,荊國光托老奴提前報給陛下。”
崇禎疑道,“哦,什麽麻煩事?”
王德化道,“襄陽被圍,驃騎將軍馬祥麟把城中百姓遷移到夷陵,不曾想卻與夷陵百姓發生衝突,幾天時間死傷六百餘人,直到臘月二十一襄陽兵備參政劉慧明趕到才鎮壓下去。”
崇禎心裏一驚,怒道,“糊塗,馬祥麟真是糊塗人!”
王德化道,“馬祥麟也是一番好意,奈何天意弄人。”
崇禎雖然對馬祥麟的做法表示不滿,但對他的一番苦心還是心有戚戚,“馬祥麟好心辦壞事,也無需責怪於他。”
王德化道,“據荊國光奏報,此事乃是由夷陵州判肖世貴帶著當地大戶在幕後挑唆,原蒙陰知縣黃流光、當地知名鄉紳周英池、譚力、生員馮明端等十幾家大戶都曾參與,隻是目前尚無確鑿證據,因此不能拿人。”
崇禎道,“到底是怎麽迴事?”
王德化拿出一封奏報,小心地呈給崇禎,“這是原夷陵知州荊國光的奏報,裏麵詳細記述了此次騷亂的全過程。”
崇禎看完奏報,氣得臉色鐵青,“混賬!”
王德化也不知道崇禎是在罵荊國光還是在罵夷陵的大戶,隻得默然無語。
“陛下,捷報啊,捷報!”王德化正在發愣,一個小太監氣喘籲籲地追趕著馬車,“襄陽大捷,陛下,襄陽大捷,驃騎將軍夜襲闖賊,斬首三千。”
王德化連忙接過奏報掃了一眼,又呈給崇禎,“老奴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年關夜夜襲闖賊,斬殺三千餘,好,好!”崇禎看著奏報不住點頭叫好,“終於把闖賊趕到了漢水以北,五戰五捷,好,好!荊襄無憂矣,南方無憂矣!”
王德化再次送上馬屁,“驃騎將軍大捷,陛下之福也,社稷之福也!請陛下以此奏章告祭太廟,必能求得列祖列宗保佑!”
“好,好!”崇禎喜道,“前方停駕,朕要步行去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