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馬祥麟和劉慧明等人一直保持精神高度緊張,一是怕老百姓突然被煽動作亂,二是怕闖軍突然來攻。針對第一種可能,劉慧明在沿途派出士卒名為護送實為監視,襄陽到夷陵五百裏路,劉慧明一共設了一百個兵站,如此密集的監控係統,足可以用密不透風來形容了。
針對第二種可能,則由馬祥麟親自帶領兵馬在漢水邊布防,隨時準備迎戰。雖然漢水已經大麵積封凍,但中流部位仍在流動,兩側的冰層恰好處於一種既不能行船也不能載人的狀態,這樣的狀態無疑是對官軍這邊最有利的。
臘月十一,劉慧明剛迴到襄陽城,馬祥麟就差人來請說有事相商。
劉慧明直接來到指揮使衙門,馬祥麟一見劉慧明就笑著道,“德華,我昨天試了你說的麻袋防跳彈的計策了,效果果然不錯,已經命人在準備了,如此,我們又多了一分守住河岸的把握。”
劉慧明卻很平靜,這些招數早就經過實踐的檢驗了,有效果是意料之中的事。他的情緒在那些遷移的百姓身上,一想到那些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的人,他就不禁感歎道,“今天去城外視察,發現百姓在路上可受了不少苦,這些百姓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迴來!”
馬祥麟沉默了一會兒才道,“德華關注天下蒼生,又身體力行,是國士啊!想我老馬,之前居然一心想著一死了之,看了你的信我才振作起來,現在就算死了也沒有遺憾了。”
劉慧明忙擺手製止道,“叔父!你一定不能死啊,現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特別是年初鬆山一戰,官軍主力盡歿,能打的將軍已經沒有多少了。您可是大明的宿將,您要是沒了,對大明可是一大損失啊。現在韃子又入關了,這邊戰事結束,不論輸贏小侄都要領兵北上勤王。如果襄陽守住了,叔父還要繼續鎮守襄陽,保護大明的南方門戶,若是守不住,就請叔父鎮守夷陵,如果夷陵也守不住,就退守夔州,為大明守住四川,叔父責任重大,可千萬要保重自己。”
馬祥麟聽了劉慧明的話,心裏又是愧疚又是感激。
劉慧明總結道,“總之好死不如賴活著,對於叔父這樣常年在生死邊緣徘徊的人來說,死是很容易的事,活著可就難多了。”
馬祥麟默然點頭無語,朝廷沉屙日重,局勢一日壞過一日,他也從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逐漸蛻變成了一個有氣無力的中年大叔。這二十年來,他東奔西走,為朝廷南征北戰,然而賊寇卻越剿越多,大明在內憂外患之下猶如傍晚的太陽江河日下。
馬祥麟看著劉慧明,語帶滄桑地問道,“大明局勢已經如此糜爛,德華,你覺得還有救嗎?”
“還有!”劉慧明肯定地道,“就算賊寇攻下了京師,陛下也可以南巡,我們隻要像南宋朝廷一樣守住襄秦嶺淮河一線,仍然可以保住半壁江山。”
馬祥麟拍了拍劉慧明的肩膀,歎氣道,“如此,也算是下策中的上上之選了。”
劉慧明看著馬祥麟一臉的淒涼,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馬祥麟傷心了一會兒很快就平複了心情,看著劉慧明道,“母親將嫣然許配與你,不知你是否願意,若是不願意的話是可以悔婚的。”
劉慧明一愣,隨即笑著拱手道,“嶽父大人說哪裏話,能有嫣然作良配,小婿求之不得呢!”
馬祥麟受了他一禮,看他確實不像是作偽,又不解地道,“德華年齡依然不小,何故還不成家?”
劉慧明總不可能說自己穿越前已經結婚好幾年了吧,隻好編瞎話道,“小侄是遼東人氏,早年先父曾為小侄定了一門親事,奈何遼東淪陷,兩家都遭了難,小子流落關內。居於天津,也曾定下一門親事,十一年建虜入關時新娘被擄走了,小侄隻好到了京城,後來就沒再談論親事。”
馬祥麟一臉驚愕,憤然道,“德華你兩次婚事都被韃子破壞,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劉慧明也裝作憤怒地道,“這也正是小侄主動要求到石砫拜訪祖母和嶽父大人的原因,小侄知道大明唯一能和韃子野戰的軍隊隻有白杆兵,因此才從中斡旋讓朝廷按照白杆兵的練兵之法訓練士卒,日後定要出關收複遼土。”
都這個時候了還在想著收複遼東?馬祥麟驚訝地看著劉慧明,不知道是在笑話他無知,還是驚歎他的胸襟,反正半晌都沒說一句話。
不過,他很快就想到了白杆兵的變化,他到石柱不過三個月的時間,不僅圓滿地解決了白杆兵的糧草問題,還把軍隊規模從五千擴充道了五萬,如果有朝一日他能執掌朝廷大權,說不得還真有光複遼東的可能。
他看劉慧明臉色平靜,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喃喃地道,“原來如此!難怪陛下會在母親壽辰賞賜我馬家了,原來是德華的功勞。”
劉慧明道,“小婿也是為了自己,小婿和韃子有不共戴天之仇,此仇不報,誓不成婚!誓不為人!”
馬祥麟擺手道,“德華豈不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怎可說出誓不成婚的話來!”
哎呀我去,演過火了啊。
劉慧明尷尬地笑了笑,解釋道,“小侄在石砫納了個妾,現在已有身孕,對祖宗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馬祥麟點點頭,又問道,“不知德華可曾見過嫣然,覺得嫣然這女子如何?”
劉慧明臉一紅,隨即想起在石砫的日子,他可沒少被馬嫣然鄙視,不過離別時她送自己的那把短銃他一直帶在身上,已經成了和那枚戒指一樣重要的物件了。
劉慧明從靴子裏摸出短銃把玩著,有點不好意思地道,“小婿在石砫就經常見嫣然小妹,嫣然武藝高強,還指點過小婿幾次,奈何我基礎太差,入不了她的法眼,被責備得一無是處!”
馬祥麟哈哈大笑道,“她的武藝得知我母親親傳,若不比力量的話,萬年都不是對手,你沒習過武,自然不是她的對手。”
劉慧明抖了抖手裏的短銃,揶揄道,“所以她才送了我這把手銃。”
馬祥麟哈哈大笑,隨即又問道,“被你帶偏了,我的本意可不是問你對她武藝的看法,她的武藝無需你來評說。我問的是你是否覺得她是你良配?”
劉慧明有些無語,按照這個社會的規矩,既然都已經定親了,是不是良配很重要嗎?但一想起馬嫣然那火辣的身材他就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可是一想起她那火爆的脾氣,心裏就一陣發怵,支支吾吾地道,“叔父!小侄貪杯好色,憊懶至極,又武藝低微,取了嫣然小妹,怕以後夫綱不振啊!”
馬祥麟大笑不止,最後指著劉慧明嗔道,“你小子,還知道自己的缺點啊,放心吧,有我在,我保證她不會虐待你。”
“不被虐待,這個要求也太低了吧!”劉慧明支支吾吾,不知該聲明迴答。
馬祥麟臉一沉,佯怒道,“怎麽,你看不上我家嫣然?”
劉慧明忙搖頭否認,他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今天被請到這裏其實不是談兵事的,而是來談家事的,他看了看四周,見桌上果然放著一堆家信,原來是石砫那邊來信了啊。
正在此時,馬萬年跑過來拍了一下劉慧明的肩膀,大聲道,“大哥,怎麽了?”
劉慧明忙道,“沒事,沒事!”
馬祥麟斥責道,“這小子好不曉事!竟然看不上嫣然,說怕以後夫綱不振,這是什麽屁話!你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
劉慧明連忙迴道,“沒有,沒有!小婿很喜歡嫣然的。”
馬萬年笑道,“大哥,好事啊!我小妹人又俊,武藝又好,配上大哥正合適,到時你們夫妻倆一文一武行走天下,多般配。”
馬祥麟狠狠地瞪著劉慧明,等劉慧明迴話。
劉慧明忙表露心跡,總算打消了老丈人的怒氣。他覺得今天這事比較奇怪,自己也沒有表示不同意啊,怎麽就和他說擰巴了,讓他誤會自己了呢?
或者這就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吧,劉慧明隻能這麽想了。
馬祥麟朝馬萬年揮了揮手,示意他把桌上的信箋拿過來,從中找到幾封遞給他和劉慧明,“這是你們的信,下去好好看吧。”
劉慧明接過幾封信一看,有兩封信是香菱的,一封是李力寫來的,還有一封是曉春的,更奇怪的是裏麵還有一封信是馬嫣然寫來的。
劉慧明有些奇怪,馬嫣然怎麽可能會給自己寫信呢?他忙拿起信封準備拆開,卻發現信早就被拆開了,他看了馬祥麟一眼,見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才想起這是四百年前。
馬嫣然的信寫得很簡單,先說了一下劉宅的事,順便提了一下王琴,語氣中帶著幾分醋意,劉慧明暗中好笑,難怪老嶽父會這麽強硬地讓自己表態的,原來是在為女兒正名分啊。
馬嫣然用了很大的篇幅向劉慧明請教算學,雖然曉春教了她一些,但她可不想拜那麽小一個丫頭片子為師,再說了這個丫頭還是自己未來夫婿的貼身侍女,哪有主母向丫鬟求救的道理?
針對第二種可能,則由馬祥麟親自帶領兵馬在漢水邊布防,隨時準備迎戰。雖然漢水已經大麵積封凍,但中流部位仍在流動,兩側的冰層恰好處於一種既不能行船也不能載人的狀態,這樣的狀態無疑是對官軍這邊最有利的。
臘月十一,劉慧明剛迴到襄陽城,馬祥麟就差人來請說有事相商。
劉慧明直接來到指揮使衙門,馬祥麟一見劉慧明就笑著道,“德華,我昨天試了你說的麻袋防跳彈的計策了,效果果然不錯,已經命人在準備了,如此,我們又多了一分守住河岸的把握。”
劉慧明卻很平靜,這些招數早就經過實踐的檢驗了,有效果是意料之中的事。他的情緒在那些遷移的百姓身上,一想到那些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的人,他就不禁感歎道,“今天去城外視察,發現百姓在路上可受了不少苦,這些百姓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迴來!”
馬祥麟沉默了一會兒才道,“德華關注天下蒼生,又身體力行,是國士啊!想我老馬,之前居然一心想著一死了之,看了你的信我才振作起來,現在就算死了也沒有遺憾了。”
劉慧明忙擺手製止道,“叔父!你一定不能死啊,現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特別是年初鬆山一戰,官軍主力盡歿,能打的將軍已經沒有多少了。您可是大明的宿將,您要是沒了,對大明可是一大損失啊。現在韃子又入關了,這邊戰事結束,不論輸贏小侄都要領兵北上勤王。如果襄陽守住了,叔父還要繼續鎮守襄陽,保護大明的南方門戶,若是守不住,就請叔父鎮守夷陵,如果夷陵也守不住,就退守夔州,為大明守住四川,叔父責任重大,可千萬要保重自己。”
馬祥麟聽了劉慧明的話,心裏又是愧疚又是感激。
劉慧明總結道,“總之好死不如賴活著,對於叔父這樣常年在生死邊緣徘徊的人來說,死是很容易的事,活著可就難多了。”
馬祥麟默然點頭無語,朝廷沉屙日重,局勢一日壞過一日,他也從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逐漸蛻變成了一個有氣無力的中年大叔。這二十年來,他東奔西走,為朝廷南征北戰,然而賊寇卻越剿越多,大明在內憂外患之下猶如傍晚的太陽江河日下。
馬祥麟看著劉慧明,語帶滄桑地問道,“大明局勢已經如此糜爛,德華,你覺得還有救嗎?”
“還有!”劉慧明肯定地道,“就算賊寇攻下了京師,陛下也可以南巡,我們隻要像南宋朝廷一樣守住襄秦嶺淮河一線,仍然可以保住半壁江山。”
馬祥麟拍了拍劉慧明的肩膀,歎氣道,“如此,也算是下策中的上上之選了。”
劉慧明看著馬祥麟一臉的淒涼,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馬祥麟傷心了一會兒很快就平複了心情,看著劉慧明道,“母親將嫣然許配與你,不知你是否願意,若是不願意的話是可以悔婚的。”
劉慧明一愣,隨即笑著拱手道,“嶽父大人說哪裏話,能有嫣然作良配,小婿求之不得呢!”
馬祥麟受了他一禮,看他確實不像是作偽,又不解地道,“德華年齡依然不小,何故還不成家?”
劉慧明總不可能說自己穿越前已經結婚好幾年了吧,隻好編瞎話道,“小侄是遼東人氏,早年先父曾為小侄定了一門親事,奈何遼東淪陷,兩家都遭了難,小子流落關內。居於天津,也曾定下一門親事,十一年建虜入關時新娘被擄走了,小侄隻好到了京城,後來就沒再談論親事。”
馬祥麟一臉驚愕,憤然道,“德華你兩次婚事都被韃子破壞,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劉慧明也裝作憤怒地道,“這也正是小侄主動要求到石砫拜訪祖母和嶽父大人的原因,小侄知道大明唯一能和韃子野戰的軍隊隻有白杆兵,因此才從中斡旋讓朝廷按照白杆兵的練兵之法訓練士卒,日後定要出關收複遼土。”
都這個時候了還在想著收複遼東?馬祥麟驚訝地看著劉慧明,不知道是在笑話他無知,還是驚歎他的胸襟,反正半晌都沒說一句話。
不過,他很快就想到了白杆兵的變化,他到石柱不過三個月的時間,不僅圓滿地解決了白杆兵的糧草問題,還把軍隊規模從五千擴充道了五萬,如果有朝一日他能執掌朝廷大權,說不得還真有光複遼東的可能。
他看劉慧明臉色平靜,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喃喃地道,“原來如此!難怪陛下會在母親壽辰賞賜我馬家了,原來是德華的功勞。”
劉慧明道,“小婿也是為了自己,小婿和韃子有不共戴天之仇,此仇不報,誓不成婚!誓不為人!”
馬祥麟擺手道,“德華豈不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怎可說出誓不成婚的話來!”
哎呀我去,演過火了啊。
劉慧明尷尬地笑了笑,解釋道,“小侄在石砫納了個妾,現在已有身孕,對祖宗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馬祥麟點點頭,又問道,“不知德華可曾見過嫣然,覺得嫣然這女子如何?”
劉慧明臉一紅,隨即想起在石砫的日子,他可沒少被馬嫣然鄙視,不過離別時她送自己的那把短銃他一直帶在身上,已經成了和那枚戒指一樣重要的物件了。
劉慧明從靴子裏摸出短銃把玩著,有點不好意思地道,“小婿在石砫就經常見嫣然小妹,嫣然武藝高強,還指點過小婿幾次,奈何我基礎太差,入不了她的法眼,被責備得一無是處!”
馬祥麟哈哈大笑道,“她的武藝得知我母親親傳,若不比力量的話,萬年都不是對手,你沒習過武,自然不是她的對手。”
劉慧明抖了抖手裏的短銃,揶揄道,“所以她才送了我這把手銃。”
馬祥麟哈哈大笑,隨即又問道,“被你帶偏了,我的本意可不是問你對她武藝的看法,她的武藝無需你來評說。我問的是你是否覺得她是你良配?”
劉慧明有些無語,按照這個社會的規矩,既然都已經定親了,是不是良配很重要嗎?但一想起馬嫣然那火辣的身材他就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可是一想起她那火爆的脾氣,心裏就一陣發怵,支支吾吾地道,“叔父!小侄貪杯好色,憊懶至極,又武藝低微,取了嫣然小妹,怕以後夫綱不振啊!”
馬祥麟大笑不止,最後指著劉慧明嗔道,“你小子,還知道自己的缺點啊,放心吧,有我在,我保證她不會虐待你。”
“不被虐待,這個要求也太低了吧!”劉慧明支支吾吾,不知該聲明迴答。
馬祥麟臉一沉,佯怒道,“怎麽,你看不上我家嫣然?”
劉慧明忙搖頭否認,他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今天被請到這裏其實不是談兵事的,而是來談家事的,他看了看四周,見桌上果然放著一堆家信,原來是石砫那邊來信了啊。
正在此時,馬萬年跑過來拍了一下劉慧明的肩膀,大聲道,“大哥,怎麽了?”
劉慧明忙道,“沒事,沒事!”
馬祥麟斥責道,“這小子好不曉事!竟然看不上嫣然,說怕以後夫綱不振,這是什麽屁話!你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
劉慧明連忙迴道,“沒有,沒有!小婿很喜歡嫣然的。”
馬萬年笑道,“大哥,好事啊!我小妹人又俊,武藝又好,配上大哥正合適,到時你們夫妻倆一文一武行走天下,多般配。”
馬祥麟狠狠地瞪著劉慧明,等劉慧明迴話。
劉慧明忙表露心跡,總算打消了老丈人的怒氣。他覺得今天這事比較奇怪,自己也沒有表示不同意啊,怎麽就和他說擰巴了,讓他誤會自己了呢?
或者這就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吧,劉慧明隻能這麽想了。
馬祥麟朝馬萬年揮了揮手,示意他把桌上的信箋拿過來,從中找到幾封遞給他和劉慧明,“這是你們的信,下去好好看吧。”
劉慧明接過幾封信一看,有兩封信是香菱的,一封是李力寫來的,還有一封是曉春的,更奇怪的是裏麵還有一封信是馬嫣然寫來的。
劉慧明有些奇怪,馬嫣然怎麽可能會給自己寫信呢?他忙拿起信封準備拆開,卻發現信早就被拆開了,他看了馬祥麟一眼,見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才想起這是四百年前。
馬嫣然的信寫得很簡單,先說了一下劉宅的事,順便提了一下王琴,語氣中帶著幾分醋意,劉慧明暗中好笑,難怪老嶽父會這麽強硬地讓自己表態的,原來是在為女兒正名分啊。
馬嫣然用了很大的篇幅向劉慧明請教算學,雖然曉春教了她一些,但她可不想拜那麽小一個丫頭片子為師,再說了這個丫頭還是自己未來夫婿的貼身侍女,哪有主母向丫鬟求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