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明適時問道,“左總爺是誰?”
馬萬年頓時無語,自己好不容易醞釀起了憤怒的情緒,被劉慧明一個腦殘的問題瞬間破了功。
秦複禮道,“左總爺就是平賊將軍左公諱良玉。”
“左良玉啊!”劉慧明恍然大悟,這個時代的人很少直唿姓名的,經常搞得劉慧明尷尬不已,“既然亂軍要來了,左總爺的人在哪裏?”
秦複禮臉上頓顯怒色,“方將軍一聽說土人要過來了幾天前就借口抵禦流賊帶著人跑了。”
馬萬年怒發衝冠,一巴掌拍在桌上,砰的一聲把茶盞震到地上摔得粉碎,“混賬!”
劉慧明又問,“這個方將軍又是誰?”
“我還能好好生氣不?”馬萬年的怒氣被連番打斷,實在憋屈得很,不等秦複禮迴話就搶答道,“叫方國安,是個不折不扣的流氓!”
劉慧明仍然一頭霧水,雖然他對南明的曆史有些了解,但像方國安這種早早就掛了的小人物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他也隻好跟著一起罵了一會兒左良玉的平賊軍,最後終於把話題又扯迴了糧草問題上。
聽說夷陵的糧商囤積居奇,市麵上根本無糧可售,馬萬年氣得不斷地拍桌子不怒罵,“這幫無糧的奸商!老子去宰了他們。”
劉慧明急忙製止了,轉頭問秦複禮,“秦掌櫃,現在夷陵城裏糧價如何?”
秦複禮道,“現在是八兩一石,昨天才六兩呢。”
“八兩一石?”劉慧明啞然,在石砫一石糧食也就值一兩銀子,而到了夷陵就翻了三番,同樣一兩銀子在石砫值一千塊錢,到了夷陵就隻值一百多了,縮水近九成。
老朱規定一石為十鬥,一鬥十升,一升差不多兩斤,一石就是一百九十斤左右,但是到了現在一石不過一百五十斤,很多地方都隻有一百二十斤了,馬萬年剛才以一百斤算,也是市麵上的常態。
八十元一斤的糧食對劉慧明這個現代人來說,簡直要了親命啊,堪比進口牛肉了。
馬萬年又要發怒,劉慧明已經有了主意,急忙製止道,“土人真要打過來了嗎,會不會是謠傳?”
“具體情況小人也不清楚,外頭人都這麽傳”,秦掌櫃麵如死灰,瑟瑟發抖,大公子的脾氣有多暴躁他是知道的。
“你什麽都不清楚,在夷陵待了這麽久究竟在幹什麽,是讓你來享福了嗎?”馬萬年嗬斥道,“一個月以前就給你帶信讓你籌集糧草,打聽消息,到現在沒一樣做好的,我要你這種人有什麽用!”
秦掌櫃嚇得普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作揖求饒,“大公子恕罪,小的知錯了,大公子饒了小的這迴吧。”
他是秦家遠支,為了撈到這個掌櫃的職位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走了多少關係,要是就這麽被擼掉了可就得不償失了,因此磕了幾個頭之後就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劉慧明。
劉慧明心領神會,擺擺手對馬萬年說,“現在不是生氣的時候,還是想辦法怎麽弄到糧草吧。”
秦複禮心中一寬,都說劉先生性情溫和,果然如此啊。
劉慧明又道,“湖北可是魚米之鄉,雖然前幾年遭了兵災,但已經過了兩年了,不可能沒有糧食的,秦掌櫃你可知現在夷陵的糧商有幾家,都是什麽背景?”
秦複禮忙道,“夷陵現在有三個大糧商,最大的是聞賢糧行,東家是文家,文老爺諱安之,號鐵庵,是天啟首科進士,以前在南京做國子監忌酒,後來被奸人攻擊,辭歸故裏已經好幾年了;其次是大成糧行,東家是肖州判;第三大糧商叫和盛糧行,東家姓劉,是前工部尚書劉閣老的後人,劉閣老諱一儒,字孟真,和張居正是姻親。其他的還有王家寶來豐,是萬曆朝的吏部天官王篆的後人開的。”
見劉慧明不太懂官場的事情,秦複禮故意介紹得詳細了一些。
果然,秦複禮說了一堆大人物,劉慧明就知道一個文安之。文安之雖然在現在和後世都聲名不顯,但隻要了解過南明曆史的人,不可能對此人一點兒都不了解,他可是和張煌言、李定國等人一樣,戰鬥到最後的人,號稱救時宰相。
秦掌櫃久居夷陵,對夷陵的行情還是比較清楚的。
“就這四家糧商沆瀣一氣,哄抬糧價嗎?”劉慧明聽完之後,心裏基本上已經有了想法。
“嗯,就這四家最大,其他的小糧店不足為懼。文家還好點兒,其他糧家都是本地望族,又和朝中大臣沾親帶故,惹不得啊。”
劉慧明問道,“我聽說文安之官聲很不錯啊,怎麽也做起這種勾當來了?”
“他們家比其他三家稍微便宜點,特別是大成糧行,最是霸道蠻橫,仗著東家是州判,又是本地人,在夷陵城裏橫行無忌,他說要漲價,其他兩家就隻有聽著”,秦掌櫃恨恨地說,“我們馬家商鋪這幾年沒少受他們刁難。”
馬萬年大怒,“本公子要滅了他們!”
秦掌櫃苦勸道,“動不得,動不得!他們常年在城外施粥,救濟百姓,流民百姓都很感激他們。”
馬萬年哼了一聲,“假仁假義,讓我去撕了他們的畫皮!”
“對,對,他們就是假仁假義!”秦掌櫃連忙附和馬萬年,“前年夷陵遭了兵災,很多富戶商賈都被劫一空,隻有他們幾家幸免於難,那些富戶留下來的田產和商鋪也多半都被這幾家接手了,連荊知州都拿他們沒辦法。”
劉慧明想了想,對秦掌櫃道,“這個知州老爺為人怎麽樣?”
“咳……說起這個荊知州就是氣”,秦掌櫃歎了一口氣,“這人膽小如鼠,根本不敢對大戶說一個‘不’字,每天隻知道迎風弄月、吟詩作賦,遇到事情躲得比誰都快,對治下老百姓的死活也不管不顧。”
馬萬年又重重地在幾上擊了一拳,惡狠狠地罵道,“這昏官,糊塗透頂!”
劉慧明問,“此人有什麽問題嗎?比如貪財、好色、勾結土匪什麽的。”
秦掌櫃想了想,搖頭道,“這倒沒聽說過,他就是膽小,也沒其他毛病,還有就是喜歡流連青樓,經常和州裏的文人雅士在青樓裏飲宴作樂,據說他對落雁館的雲裳姑娘垂涎已久,不過雲裳姑娘卻不是很中意他,讓他很是著急。”
馬萬年都已經氣笑了,“這廝真是個糊塗蟲,本公子要去好好教訓他一頓。”
馬萬年頓時無語,自己好不容易醞釀起了憤怒的情緒,被劉慧明一個腦殘的問題瞬間破了功。
秦複禮道,“左總爺就是平賊將軍左公諱良玉。”
“左良玉啊!”劉慧明恍然大悟,這個時代的人很少直唿姓名的,經常搞得劉慧明尷尬不已,“既然亂軍要來了,左總爺的人在哪裏?”
秦複禮臉上頓顯怒色,“方將軍一聽說土人要過來了幾天前就借口抵禦流賊帶著人跑了。”
馬萬年怒發衝冠,一巴掌拍在桌上,砰的一聲把茶盞震到地上摔得粉碎,“混賬!”
劉慧明又問,“這個方將軍又是誰?”
“我還能好好生氣不?”馬萬年的怒氣被連番打斷,實在憋屈得很,不等秦複禮迴話就搶答道,“叫方國安,是個不折不扣的流氓!”
劉慧明仍然一頭霧水,雖然他對南明的曆史有些了解,但像方國安這種早早就掛了的小人物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他也隻好跟著一起罵了一會兒左良玉的平賊軍,最後終於把話題又扯迴了糧草問題上。
聽說夷陵的糧商囤積居奇,市麵上根本無糧可售,馬萬年氣得不斷地拍桌子不怒罵,“這幫無糧的奸商!老子去宰了他們。”
劉慧明急忙製止了,轉頭問秦複禮,“秦掌櫃,現在夷陵城裏糧價如何?”
秦複禮道,“現在是八兩一石,昨天才六兩呢。”
“八兩一石?”劉慧明啞然,在石砫一石糧食也就值一兩銀子,而到了夷陵就翻了三番,同樣一兩銀子在石砫值一千塊錢,到了夷陵就隻值一百多了,縮水近九成。
老朱規定一石為十鬥,一鬥十升,一升差不多兩斤,一石就是一百九十斤左右,但是到了現在一石不過一百五十斤,很多地方都隻有一百二十斤了,馬萬年剛才以一百斤算,也是市麵上的常態。
八十元一斤的糧食對劉慧明這個現代人來說,簡直要了親命啊,堪比進口牛肉了。
馬萬年又要發怒,劉慧明已經有了主意,急忙製止道,“土人真要打過來了嗎,會不會是謠傳?”
“具體情況小人也不清楚,外頭人都這麽傳”,秦掌櫃麵如死灰,瑟瑟發抖,大公子的脾氣有多暴躁他是知道的。
“你什麽都不清楚,在夷陵待了這麽久究竟在幹什麽,是讓你來享福了嗎?”馬萬年嗬斥道,“一個月以前就給你帶信讓你籌集糧草,打聽消息,到現在沒一樣做好的,我要你這種人有什麽用!”
秦掌櫃嚇得普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作揖求饒,“大公子恕罪,小的知錯了,大公子饒了小的這迴吧。”
他是秦家遠支,為了撈到這個掌櫃的職位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走了多少關係,要是就這麽被擼掉了可就得不償失了,因此磕了幾個頭之後就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劉慧明。
劉慧明心領神會,擺擺手對馬萬年說,“現在不是生氣的時候,還是想辦法怎麽弄到糧草吧。”
秦複禮心中一寬,都說劉先生性情溫和,果然如此啊。
劉慧明又道,“湖北可是魚米之鄉,雖然前幾年遭了兵災,但已經過了兩年了,不可能沒有糧食的,秦掌櫃你可知現在夷陵的糧商有幾家,都是什麽背景?”
秦複禮忙道,“夷陵現在有三個大糧商,最大的是聞賢糧行,東家是文家,文老爺諱安之,號鐵庵,是天啟首科進士,以前在南京做國子監忌酒,後來被奸人攻擊,辭歸故裏已經好幾年了;其次是大成糧行,東家是肖州判;第三大糧商叫和盛糧行,東家姓劉,是前工部尚書劉閣老的後人,劉閣老諱一儒,字孟真,和張居正是姻親。其他的還有王家寶來豐,是萬曆朝的吏部天官王篆的後人開的。”
見劉慧明不太懂官場的事情,秦複禮故意介紹得詳細了一些。
果然,秦複禮說了一堆大人物,劉慧明就知道一個文安之。文安之雖然在現在和後世都聲名不顯,但隻要了解過南明曆史的人,不可能對此人一點兒都不了解,他可是和張煌言、李定國等人一樣,戰鬥到最後的人,號稱救時宰相。
秦掌櫃久居夷陵,對夷陵的行情還是比較清楚的。
“就這四家糧商沆瀣一氣,哄抬糧價嗎?”劉慧明聽完之後,心裏基本上已經有了想法。
“嗯,就這四家最大,其他的小糧店不足為懼。文家還好點兒,其他糧家都是本地望族,又和朝中大臣沾親帶故,惹不得啊。”
劉慧明問道,“我聽說文安之官聲很不錯啊,怎麽也做起這種勾當來了?”
“他們家比其他三家稍微便宜點,特別是大成糧行,最是霸道蠻橫,仗著東家是州判,又是本地人,在夷陵城裏橫行無忌,他說要漲價,其他兩家就隻有聽著”,秦掌櫃恨恨地說,“我們馬家商鋪這幾年沒少受他們刁難。”
馬萬年大怒,“本公子要滅了他們!”
秦掌櫃苦勸道,“動不得,動不得!他們常年在城外施粥,救濟百姓,流民百姓都很感激他們。”
馬萬年哼了一聲,“假仁假義,讓我去撕了他們的畫皮!”
“對,對,他們就是假仁假義!”秦掌櫃連忙附和馬萬年,“前年夷陵遭了兵災,很多富戶商賈都被劫一空,隻有他們幾家幸免於難,那些富戶留下來的田產和商鋪也多半都被這幾家接手了,連荊知州都拿他們沒辦法。”
劉慧明想了想,對秦掌櫃道,“這個知州老爺為人怎麽樣?”
“咳……說起這個荊知州就是氣”,秦掌櫃歎了一口氣,“這人膽小如鼠,根本不敢對大戶說一個‘不’字,每天隻知道迎風弄月、吟詩作賦,遇到事情躲得比誰都快,對治下老百姓的死活也不管不顧。”
馬萬年又重重地在幾上擊了一拳,惡狠狠地罵道,“這昏官,糊塗透頂!”
劉慧明問,“此人有什麽問題嗎?比如貪財、好色、勾結土匪什麽的。”
秦掌櫃想了想,搖頭道,“這倒沒聽說過,他就是膽小,也沒其他毛病,還有就是喜歡流連青樓,經常和州裏的文人雅士在青樓裏飲宴作樂,據說他對落雁館的雲裳姑娘垂涎已久,不過雲裳姑娘卻不是很中意他,讓他很是著急。”
馬萬年都已經氣笑了,“這廝真是個糊塗蟲,本公子要去好好教訓他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