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是白杆兵的傷心地,兩年前,秦良玉摔軍在此與張獻忠對壘,遭遇了生平僅有的打敗仗,三萬白杆兵全軍覆沒,自己孤身一身逃迴重慶,到現在都還沒恢複元氣。
紮好營寨,大家心裏都很傷心,白杆兵成軍二十年就算遇到韃子那樣強大的對手都沒有怯過場,卻在這個地方被獻賊殺得慘敗。
劉慧明和馬萬年、謝鳳武商量了一下,讓人準備香燭祭品,明天前去祭奠白杆英魂。
安排妥當之後,三人再次坐在一起擺龍門陣,劉慧明道,“賢弟,你能不能給我講講,當時到底是怎麽迴事,咱們白杆兵可以說是大明第一步兵,怎麽那麽快就敗了呢?”
馬萬年憤然道,“還不是怪邵捷春那個草包。”
劉慧明和謝鳳武麵麵相覷。
馬萬年解釋道,“當時曹操錄入才率軍十萬攻打夔州,被祖母和父親帶領三萬兒郎在夔州馬家寨堵住了,雙方惡戰一天終於大破羅汝才。羅汝才一路敗逃,我們當然窮追不舍,先後在留馬埡、譚家坪北山、仙寺嶺大勝,打得曹操丟盔棄甲,特別是仙寺嶺那一仗,我軍陣斬八千,連帥旗都被祖母搶過來了,還活捉了闖塌天,惠登相和王光恩直接投降了官軍。”
說道這裏,馬萬年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就憑這一站,羅汝才再也沒有恢複元氣,後來去投靠了李闖,現在都還不能自立門戶。”
“好,好牛逼!”謝鳳武大喝一聲,猛地喝了一瓢水,軍中不能飲酒,隻能喝水了。
劉慧明道,“這不是勝了嗎,後來怎麽又敗了?”
馬萬年歎道,“羅汝才灰溜溜地剛走,獻賊又來了,還是攻打夔州。獻賊其實是被楊嗣昌那狗東西逼過來的,楊嗣昌自己沒能耐剿賊,就把流賊往四川逼,說四川山多地峽,不像中原那樣一馬平川,流賊到了四川就跑不出來了,官軍就好消滅了。”
馬萬年一臉的諷刺,嘲諷道,“你說可笑不,四川又沒惹他憑什麽要把流賊驅趕到四川來?”
“真是豈有此理!”謝鳳武也幫腔道,“幸好當時家父還沒來上任,否則這黑鍋背定了!”
“前麵的唐知縣不就是背了黑鍋嗎?”馬萬年打趣道,“要不然,你父親哪有機會?”
三人相視而笑,馬萬年接著道,“當時的巡撫邵捷春也是這個態度,說什麽都不讓楊嗣昌把流賊趕到四川,因為四川隻要被攻下一個城池,他就要負責,那是要下大獄的,為了自己的官帽,他也是不會答應的,奈何楊嗣昌是督師,又是當今陛下的寵臣,邵捷春這個胳膊怎麽擰得過楊嗣昌那個大腿?”
“就這樣,張獻忠還是被逼到了四川,祖母還沒迴石砫,就又調動兵馬和神弩將張令一起準備防守獻賊。這時候邵捷春卻出來搗亂,他根本就不懂軍事,先是調走了祖母手上一萬五千精兵,接著又讓軍隊駐紮在城裏,軍隊不防守關隘,卻去防守城池,你看看這夔州城,城在山腳下,你把軍隊駐紮在城裏,敵人隻要占領山頂,從山上一衝下來,你就完了”,馬萬年指了指外麵的大山道,“當時綿州知州陸遜之剛好路過這裏,祖母設宴招待他,就說了這事情,陸伯父聽了大驚,馬上去找邵捷春說明白其中關鍵。”
劉慧明道,“後來呢?”
馬萬痛惜地道,“邵捷春倒是虛心納諫,可是已經晚了,兵馬還沒調動完獻賊就已經率先攻擊了,一天內就殺明軍五千多人。第二天,獻賊手下白袍小將張定國當陣射殺神弩將張令老將軍,官軍就此被殺得一敗塗地。”
“咳……”馬萬年歎息一聲,“不僅張令一軍盡覆,連帶祖母手下三萬多白杆兵也全軍覆沒,祖母隻以身免。”
劉慧明想起了前世看到的張定國的資料,這人原名叫李定國,是著名的抗清英雄,南明時期僅憑一己之力就多次大敗清軍,殺得清王朝想劃江而治,原來白杆兵是給他當了墊腳石啊,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李定國這個後浪直接把秦良玉這個前浪拍在沙灘上了。
當下感歎道,“真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啊,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馬萬年憤然道,“邵捷春和楊嗣昌誰都沒討了好,戰事一結束邵捷春就被抓了,去年在獄中就自盡了。獻賊雖然被楊嗣昌趕到了四川,但最後還是被他逃出了包圍圈,楊嗣昌的十麵張網也成了笑柄,也自殺了。可憐我白杆仔兒啊,給他們這些飯桶殉了葬!”
第二天,劉馬二人領著大軍來到竹箘坪,當年的戰場已經變成了一片荒野,上麵鋪滿了爛草,或許是戰場已經被打掃過了的原因,他們隻能偶爾能從草叢裏找到半截槍杆或者一塊皮甲的碎片,雖然戰場的痕跡已經淡化了很多,但那股死了很多人的肅殺之氣仍然十分濃烈。
三人來到東邊的一排土堆前,那裏是埋屍坑,在上一場戰鬥中死去的人不論是官軍還是流寇都埋在這裏,問了帶路的衙役,他們也不知道哪些坑是官軍的,哪些坑是流賊的,或許根本就沒有分揀,大夥生前是仇敵,死了就化敵為友了也說不定。
既然每個土堆裏都可能有白杆兵的將士,劉慧明他們也不小氣,給每一座大墳前都燒了一堆紙錢,插滿了一片香燭。
夔州知府聽說馬遊擊率領白杆兵重新出川作戰,在城外祭奠亡靈,也派手下通判前來吊唁。
馬萬年和劉慧明二人先後上了香,後麵的大小將領也一一上前焚香祭祀,氣氛莊嚴而宏大。
祭台已經設好了,台上還有一個供桌,上香完之後大夥就來到台上,看著那些頭上纏簡易的白布條,矗立在冬日的曠野中的士卒,他們有些人的臉上已經有了淚花。
馬萬年和通判最後來到祭台上,通判從衣袖裏摸出一片祭文,抑揚頓挫地念起來,念一段,隨行人員就上一炷香,通判再端起一碗酒潑到地上,大喊一聲“尙饗!”
全軍將士也跟著大喊,“尙饗!”
上完香,念完祭文,眾人又給英靈敬了酒,馬萬年就集合全軍講話,當然了,講話稿是劉慧明寫的。
“兒郎們,我們白杆兵成兵二十多年以來,先後平過民亂、打過韃子、勤過王,打過流賊,立下赫赫戰功,然而上一次我們敗了,敗得很慘,不是我們白杆兵怕死,也不是我們白杆兵技不如人,實在是受上官胡亂指揮,才讓我們敗得如此之冤,這樣的敗仗,大家服不服?”
眾將士大吼道,“不服!不服!不服!”
馬萬年接著道,“既然不服,我們應該怎麽做?”
眾將士道,“贏迴來!”
馬萬年點點頭,大聲道,“說得對!我們在哪裏跌倒了,就要在哪裏爬起來!在哪裏敗了,就要在哪裏贏迴來!這也是我為什麽一定要再次領兵出川的原因,我們白杆兵是永不服輸的,我們隻有戰死的,沒有怕死的!”
眾將士齊聲吼道,“隻有戰死,沒有怕死!隻有戰死,沒有怕死!隻有戰死,沒有怕死……”
看著群情激昂的士卒,劉慧明想起了前世公司開動員大會的情形,他當時就是這麽傻乎乎地跟著喊口號的,隻不過他喊了幾忘了,而這些人是著的被激起了複仇的欲望,他相信經過自己這麽一鼓動,這些人別說打李自成,就算打韃子都不會怯戰。
當天,全軍就在竹箘坪紮營,第二天又祭奠了一天,給亡靈修了一座廟,把能找出名字的白杆兵將士的靈位都請進了廟裏祭祀,之後才率軍返迴夔州府城。
馬萬年去夔州府拜訪蔣知府,居然帶了很多白杆長槍和藤甲迴來了,劉慧明才知道是上次白杆兵戰敗之後,張獻忠也沒來得及打掃戰場,結果便宜了蔣知府。
現在他聽說石砫兵又出征,就把這些軍資還給了馬萬年,並委婉地問馬萬年能不能留一部分兵力在夔州。
馬萬年拒絕了,隻說父親馬上就要來夔州鎮守,已經得到了陳巡撫的批準,蔣知府這才放下心來。
馬萬年又留下一百人,專門負責收羅潰兵,才和劉慧明重新踏上征程。
紮好營寨,大家心裏都很傷心,白杆兵成軍二十年就算遇到韃子那樣強大的對手都沒有怯過場,卻在這個地方被獻賊殺得慘敗。
劉慧明和馬萬年、謝鳳武商量了一下,讓人準備香燭祭品,明天前去祭奠白杆英魂。
安排妥當之後,三人再次坐在一起擺龍門陣,劉慧明道,“賢弟,你能不能給我講講,當時到底是怎麽迴事,咱們白杆兵可以說是大明第一步兵,怎麽那麽快就敗了呢?”
馬萬年憤然道,“還不是怪邵捷春那個草包。”
劉慧明和謝鳳武麵麵相覷。
馬萬年解釋道,“當時曹操錄入才率軍十萬攻打夔州,被祖母和父親帶領三萬兒郎在夔州馬家寨堵住了,雙方惡戰一天終於大破羅汝才。羅汝才一路敗逃,我們當然窮追不舍,先後在留馬埡、譚家坪北山、仙寺嶺大勝,打得曹操丟盔棄甲,特別是仙寺嶺那一仗,我軍陣斬八千,連帥旗都被祖母搶過來了,還活捉了闖塌天,惠登相和王光恩直接投降了官軍。”
說道這裏,馬萬年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就憑這一站,羅汝才再也沒有恢複元氣,後來去投靠了李闖,現在都還不能自立門戶。”
“好,好牛逼!”謝鳳武大喝一聲,猛地喝了一瓢水,軍中不能飲酒,隻能喝水了。
劉慧明道,“這不是勝了嗎,後來怎麽又敗了?”
馬萬年歎道,“羅汝才灰溜溜地剛走,獻賊又來了,還是攻打夔州。獻賊其實是被楊嗣昌那狗東西逼過來的,楊嗣昌自己沒能耐剿賊,就把流賊往四川逼,說四川山多地峽,不像中原那樣一馬平川,流賊到了四川就跑不出來了,官軍就好消滅了。”
馬萬年一臉的諷刺,嘲諷道,“你說可笑不,四川又沒惹他憑什麽要把流賊驅趕到四川來?”
“真是豈有此理!”謝鳳武也幫腔道,“幸好當時家父還沒來上任,否則這黑鍋背定了!”
“前麵的唐知縣不就是背了黑鍋嗎?”馬萬年打趣道,“要不然,你父親哪有機會?”
三人相視而笑,馬萬年接著道,“當時的巡撫邵捷春也是這個態度,說什麽都不讓楊嗣昌把流賊趕到四川,因為四川隻要被攻下一個城池,他就要負責,那是要下大獄的,為了自己的官帽,他也是不會答應的,奈何楊嗣昌是督師,又是當今陛下的寵臣,邵捷春這個胳膊怎麽擰得過楊嗣昌那個大腿?”
“就這樣,張獻忠還是被逼到了四川,祖母還沒迴石砫,就又調動兵馬和神弩將張令一起準備防守獻賊。這時候邵捷春卻出來搗亂,他根本就不懂軍事,先是調走了祖母手上一萬五千精兵,接著又讓軍隊駐紮在城裏,軍隊不防守關隘,卻去防守城池,你看看這夔州城,城在山腳下,你把軍隊駐紮在城裏,敵人隻要占領山頂,從山上一衝下來,你就完了”,馬萬年指了指外麵的大山道,“當時綿州知州陸遜之剛好路過這裏,祖母設宴招待他,就說了這事情,陸伯父聽了大驚,馬上去找邵捷春說明白其中關鍵。”
劉慧明道,“後來呢?”
馬萬痛惜地道,“邵捷春倒是虛心納諫,可是已經晚了,兵馬還沒調動完獻賊就已經率先攻擊了,一天內就殺明軍五千多人。第二天,獻賊手下白袍小將張定國當陣射殺神弩將張令老將軍,官軍就此被殺得一敗塗地。”
“咳……”馬萬年歎息一聲,“不僅張令一軍盡覆,連帶祖母手下三萬多白杆兵也全軍覆沒,祖母隻以身免。”
劉慧明想起了前世看到的張定國的資料,這人原名叫李定國,是著名的抗清英雄,南明時期僅憑一己之力就多次大敗清軍,殺得清王朝想劃江而治,原來白杆兵是給他當了墊腳石啊,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李定國這個後浪直接把秦良玉這個前浪拍在沙灘上了。
當下感歎道,“真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啊,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馬萬年憤然道,“邵捷春和楊嗣昌誰都沒討了好,戰事一結束邵捷春就被抓了,去年在獄中就自盡了。獻賊雖然被楊嗣昌趕到了四川,但最後還是被他逃出了包圍圈,楊嗣昌的十麵張網也成了笑柄,也自殺了。可憐我白杆仔兒啊,給他們這些飯桶殉了葬!”
第二天,劉馬二人領著大軍來到竹箘坪,當年的戰場已經變成了一片荒野,上麵鋪滿了爛草,或許是戰場已經被打掃過了的原因,他們隻能偶爾能從草叢裏找到半截槍杆或者一塊皮甲的碎片,雖然戰場的痕跡已經淡化了很多,但那股死了很多人的肅殺之氣仍然十分濃烈。
三人來到東邊的一排土堆前,那裏是埋屍坑,在上一場戰鬥中死去的人不論是官軍還是流寇都埋在這裏,問了帶路的衙役,他們也不知道哪些坑是官軍的,哪些坑是流賊的,或許根本就沒有分揀,大夥生前是仇敵,死了就化敵為友了也說不定。
既然每個土堆裏都可能有白杆兵的將士,劉慧明他們也不小氣,給每一座大墳前都燒了一堆紙錢,插滿了一片香燭。
夔州知府聽說馬遊擊率領白杆兵重新出川作戰,在城外祭奠亡靈,也派手下通判前來吊唁。
馬萬年和劉慧明二人先後上了香,後麵的大小將領也一一上前焚香祭祀,氣氛莊嚴而宏大。
祭台已經設好了,台上還有一個供桌,上香完之後大夥就來到台上,看著那些頭上纏簡易的白布條,矗立在冬日的曠野中的士卒,他們有些人的臉上已經有了淚花。
馬萬年和通判最後來到祭台上,通判從衣袖裏摸出一片祭文,抑揚頓挫地念起來,念一段,隨行人員就上一炷香,通判再端起一碗酒潑到地上,大喊一聲“尙饗!”
全軍將士也跟著大喊,“尙饗!”
上完香,念完祭文,眾人又給英靈敬了酒,馬萬年就集合全軍講話,當然了,講話稿是劉慧明寫的。
“兒郎們,我們白杆兵成兵二十多年以來,先後平過民亂、打過韃子、勤過王,打過流賊,立下赫赫戰功,然而上一次我們敗了,敗得很慘,不是我們白杆兵怕死,也不是我們白杆兵技不如人,實在是受上官胡亂指揮,才讓我們敗得如此之冤,這樣的敗仗,大家服不服?”
眾將士大吼道,“不服!不服!不服!”
馬萬年接著道,“既然不服,我們應該怎麽做?”
眾將士道,“贏迴來!”
馬萬年點點頭,大聲道,“說得對!我們在哪裏跌倒了,就要在哪裏爬起來!在哪裏敗了,就要在哪裏贏迴來!這也是我為什麽一定要再次領兵出川的原因,我們白杆兵是永不服輸的,我們隻有戰死的,沒有怕死的!”
眾將士齊聲吼道,“隻有戰死,沒有怕死!隻有戰死,沒有怕死!隻有戰死,沒有怕死……”
看著群情激昂的士卒,劉慧明想起了前世公司開動員大會的情形,他當時就是這麽傻乎乎地跟著喊口號的,隻不過他喊了幾忘了,而這些人是著的被激起了複仇的欲望,他相信經過自己這麽一鼓動,這些人別說打李自成,就算打韃子都不會怯戰。
當天,全軍就在竹箘坪紮營,第二天又祭奠了一天,給亡靈修了一座廟,把能找出名字的白杆兵將士的靈位都請進了廟裏祭祀,之後才率軍返迴夔州府城。
馬萬年去夔州府拜訪蔣知府,居然帶了很多白杆長槍和藤甲迴來了,劉慧明才知道是上次白杆兵戰敗之後,張獻忠也沒來得及打掃戰場,結果便宜了蔣知府。
現在他聽說石砫兵又出征,就把這些軍資還給了馬萬年,並委婉地問馬萬年能不能留一部分兵力在夔州。
馬萬年拒絕了,隻說父親馬上就要來夔州鎮守,已經得到了陳巡撫的批準,蔣知府這才放下心來。
馬萬年又留下一百人,專門負責收羅潰兵,才和劉慧明重新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