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劉慧明和馬萬年安排好了事情,就帶著幾個隨從進了雲陽縣城。


    在路上,劉慧明說了王迎明的事情,馬萬年當即點頭同意,隨後哈哈大笑道,“這小子,喜歡那個幺妹兒,不跟我說,卻偏跟你說,老子要迴去收拾他。”


    劉慧明笑著說,“我還以為他會喜歡琴姑娘呢,你猜他怎麽說,他說琴姑娘太溫柔了,他喜歡潑辣的,哈哈。”


    馬萬年也笑了,“其實我也喜歡潑辣的,隻有你這種讀書人才喜歡那種軟綿綿的。”


    劉慧明對這個時代男人的審美觀不敢苟同,他們要麽喜歡揚州瘦馬那種排骨妞,要麽就像馬萬年這種喜歡潑辣的,而劉慧明卻喜歡悶騷型的。


    二人說說笑笑很快就進了城,沿著蜿蜒曲折的街道七拐八拐終於到了縣衙,謝知縣早已在門口等著了。


    劉慧明舉目四望,依稀還能看到後世雲陽縣的格局,不過,要把具體的地名和後世對照起來顯然不現實。


    “大哥……大哥”,馬萬年見劉慧明神情恍惚,奇怪地問道,“大哥在看什麽呢?”


    “沒看什麽……”劉慧明訕訕地笑笑,“在看對麵的張飛廟,據說裏麵有一塊碑,上麵有嶽飛親手寫的《出師表》,不知是不是真的?”


    馬萬年隻當他文人的酸病又發了,笑了笑道,“是不是真的去看看就知道了嘛。”


    謝知縣忙打圓場道,“劉先生好見識,隻是老夫在雲陽為官已有一年有餘,從未聽說觀裏有嶽王爺手跡。”


    劉慧明笑了笑,“沒有就沒有吧,可能是我記錯了吧。”


    他明明親眼見過的,怎麽可能記錯呢?隻是嶽飛所書《前、後出師表》是在同治年間才刻成碑文,離現在還有兩百多年呢。


    一行人來到縣衙,謝知縣直接將二人引到後宅吃茶。


    謝知縣很喜歡喝茶,馬萬年對茶道隻是略懂,但劉慧明的茶藝在這個時代算得上是高手了,因此三很快便有了共同的話題。


    幾盞茶過後,仆人又擺上酒菜,才十點鍾竟然就要吃午飯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謝暉屏退眾人,關好門窗,鄭重其事的地對二人道,“二位將軍少年英傑,氣宇非凡,白杆兵又是百戰之師,軍紀嚴明,深得民心,謝某好生敬佩。我有一子名鳳武,年已十八,不喜讀書,隻愛打熬筋骨,行軍布陣,謝某想將犬子托付給兩位英雄,讓他跟著兩位殺敵立功,不知兩位英雄意下如何?”


    馬萬年笑道,“還以為有什麽大事呢,原來是縣尊大人想夾帶私貨啊!”


    劉慧明道,“縣尊過謙了,現在大明內憂外患,正是男兒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我們正需要更多的有誌之士一起匡扶大明,造福百姓呢!”


    謝知縣赧然地道,“老夫一介文人蹉跎半生一事無成。犬子卻愛習武,說出去沒得讓人笑話,所以老夫才關上門來說此事,以後請二位賢侄切莫宣揚老夫和犬子的關係。”


    劉慧明不以為然地道,“縣尊未免太過杯弓蛇影了,古人雲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從來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縣尊乃是飽學之士,豈能不知兩宋時期重文輕武才導致其偏安一隅,大明立國之初武力強大名將輩出,國力遠超漢唐,自從土木堡之變以來,武人受到貶斥,國家邊患日重,海疆不寧,到如今領兵督師的都變成了文官,大明才變得如此積貧積弱,風雨飄搖。縣尊如此輕視武人,縱然有匡扶社稷之誌,也絕不會成功的。”


    謝知縣被說得臉青一陣紅一陣,辯解道,“但武人禍國,漢末和唐末武人之亂才導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劉讚畫之言老夫不敢苟同。”


    劉慧明道,“韓非子有雲,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兩宋和如今的大明重文輕武,國家就強大了嗎?武人縱然禍國,但文人禍害起國家來過之而有不及啊。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矯枉不能過正!”


    劉慧明一番話說得他啞口無言,歎道,“劉先生之議果真發人深省啊,過猶不及,矯枉過正,說得好啊!”


    馬萬年在一邊道,“謝世伯,你就不要和德華兄辯難了,你辯不過他的。還是快請謝兄弟出來見麵吧,小侄都等不及了。”


    謝知縣嗬嗬笑了笑,讚道,“德華立論新穎,氣局宏大,且身體力行,是張江陵一般的人物啊。”


    三人說話間,一個青年便大步而來,一邊走一邊衝這邊叫喊道,“爹,你找我?”


    劉慧明向他瞄了一眼,見他魁梧奇偉,虎背蜂腰,就像後世的健身教練一般看著讓人賞心悅目。


    青年見到劉慧明和馬萬年,馬上上前見禮道,“見過父親!見過二位兄長!二位兄長想必就是城外白杆兵營的馬遊擊和劉讚畫吧,兄弟一早就去城外營帳拜見兩位兄長,沒想到兩位兄長卻來了寒舍!”


    謝知縣喝道,“小畜生,還不快過來行禮!就你話多,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說過你多少次了都不聽!”


    壯青年馬上閉嘴不言語了,虎虎生風地來到矮幾前坐下,謝知縣又破口大罵,“混賬東西,這裏哪有你的位置,給老夫好好站著。”


    在這個時代講究父子不同席,如果父親坐著,兒子是絕對不能坐著的,否則就是失禮。


    青年隻得悻悻地站起來,讓到一邊去了。


    謝知縣瞪了他一眼,哼了一聲,才介紹道,“此正是犬子鳳武,字子才,失禮之處,二位賢侄勿怪。”


    “不妨事,不妨事。”劉慧明連連擺手道,“還是請謝兄弟坐著吧,我們行伍之人沒那麽多講究的。”


    謝鳳武一聽,忙一屁股坐下,謝知縣故意把臉轉向一邊,裝作沒看見。


    馬萬年拍了拍謝鳳武的肩,笑道,“子才兄果然是一條好漢子,不知道弓馬如何?”


    謝鳳武在父親麵前不敢放肆,謙虛地道,“迴馬世兄,兄弟六歲開始習武,十歲已能開七鬥的弓,十二歲能開一石的弓,現在可開三石強弓。”


    馬萬年大喜,道,“不錯,我都還隻能開三旦的弓,兄弟比我年幼,以後定能成為大明一員虎將!”


    謝知縣又罵了兒子幾句,才道,“小畜生,你以後跟著兩個哥哥好生學習,多殺敵立功,要是敢棄陣而逃,甚至投敵從賊,我謝家乃是忠義之家,為父必當親手誅了你!”


    謝鳳武連連稱是,表示就算戰死也不投敵、不逃跑,謝知縣又交代了幾句,吩咐下人重新整治一桌酒菜來繼續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妖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渣並收藏明末妖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