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你跟我說你愛他,你說鄴國太窮太冷了,你要留在這兒過好日子。”
李東漸殘忍地說著,一寸寸地撕扯著宛妃的心。
“他高興地找到我,說如果我願意留下來,他願意……讓我做鄔國的太子。”
李東漸看著毓秀,眼中沒有感激,隻有憐憫。
他承認他不懂這種愛,事實上,身為男人,他甚至對毓秀為了一個女人可以放棄一切的行為而感到不恥。
他不明白麵前的這個女人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讓父皇至死都對她念念不忘,她明明如此愚蠢,自以為是。
“你說可笑不可笑?嗯?”
李東漸咧嘴笑。
毓秀無奈朝宛妃點點頭,那神情裏分明有自責,想來他這些年心裏也不好過。
宛妃在他點頭的那刻強忍了許久的眼淚終是不受控製的落了下來,她顫巍巍地站起,躡著步子,一步一步朝床榻邊走去,待要走近時,她彎腰,朝毓秀伸出了手。
她好像一瞬間老了,她的眼皮拉攏下來,周身充斥著頹廢滄桑感。
她坐在床榻邊,毓秀抬手有些吃力,她便主動握住毓秀冰冷的手。
毓秀想要從她的神情裏找尋一絲一毫愛的痕跡,然而他看到的隻有愧疚,深深的愧疚。他雖早已料到是這樣的結局,卻還是忍不住自嘲。
他用一生證明了一個道理——有些人你無論怎麽付出,隻能得到她的愧疚,她沒辦法愛你。
宛妃看著李東漸,癡癡道:“那後來呢?”
李東漸聳肩道:“我拒絕了,那時我覺得麵前的他如此愚蠢,婦人之仁,鄔國在他手中,覆滅是早晚的事。”
毓秀雙目空洞,他覺得李東漸說得對,他這一生極其失敗,他不是個好帝王,也不是個好夫君。
他生來就是太子,輕輕鬆鬆登上了皇位,對這個位置並無執念。事實上,相較於帝王權謀,他更喜歡琴棋書畫、風花雪月。
他不想做皇帝,卻無可奈何地做了這個皇帝,他整日提心吊膽,生怕丟了祖宗顏麵,他不求開拓疆土,隻想做個鄔國江山的看守者。
他漸老,病魔纏身,篤信佛教,慢慢便覺得,皇位更迭,江山不改,誰做皇帝不是做。他平生所願不過是不讓百姓流離失所,與宛妃相伴到老。
所以,宛妃這麽做,倒竟也是成全了他。
黃英看著毓秀,猜想他年輕時大概是個弱質秀麗的少年郎。她心中生出幾分感慨,宛妃如此強勢,又怎麽可能喜歡的上毓秀?
如果沒有太祖潮平,他們或許還有可能,然而從鄴國史書上的記載來看,太祖實在是太英明神武,他原先隻是西邊小遊牧民族的首領,卻憑一己之力,開辟了一個王朝。
他唯一的汙點就是宓城之戰戰敗,宛妃被奪。但是史書上並沒有這段記載,大約他也覺得這段不夠光鮮,便固執地將其刪去。
潮平光芒太亮,相較之下,毓秀心裏的光就太弱了。
而崇拜感在愛裏太重要了,李東漸說的沒錯,當初的宛妃甚至可能看不起這個毫無野心、唯唯諾諾的帝王。
她從未被毓秀的個人魅力征服,所以無論毓秀對她如何好,隻能增長她的愧疚自責感。
李東漸殘忍地說著,一寸寸地撕扯著宛妃的心。
“他高興地找到我,說如果我願意留下來,他願意……讓我做鄔國的太子。”
李東漸看著毓秀,眼中沒有感激,隻有憐憫。
他承認他不懂這種愛,事實上,身為男人,他甚至對毓秀為了一個女人可以放棄一切的行為而感到不恥。
他不明白麵前的這個女人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讓父皇至死都對她念念不忘,她明明如此愚蠢,自以為是。
“你說可笑不可笑?嗯?”
李東漸咧嘴笑。
毓秀無奈朝宛妃點點頭,那神情裏分明有自責,想來他這些年心裏也不好過。
宛妃在他點頭的那刻強忍了許久的眼淚終是不受控製的落了下來,她顫巍巍地站起,躡著步子,一步一步朝床榻邊走去,待要走近時,她彎腰,朝毓秀伸出了手。
她好像一瞬間老了,她的眼皮拉攏下來,周身充斥著頹廢滄桑感。
她坐在床榻邊,毓秀抬手有些吃力,她便主動握住毓秀冰冷的手。
毓秀想要從她的神情裏找尋一絲一毫愛的痕跡,然而他看到的隻有愧疚,深深的愧疚。他雖早已料到是這樣的結局,卻還是忍不住自嘲。
他用一生證明了一個道理——有些人你無論怎麽付出,隻能得到她的愧疚,她沒辦法愛你。
宛妃看著李東漸,癡癡道:“那後來呢?”
李東漸聳肩道:“我拒絕了,那時我覺得麵前的他如此愚蠢,婦人之仁,鄔國在他手中,覆滅是早晚的事。”
毓秀雙目空洞,他覺得李東漸說得對,他這一生極其失敗,他不是個好帝王,也不是個好夫君。
他生來就是太子,輕輕鬆鬆登上了皇位,對這個位置並無執念。事實上,相較於帝王權謀,他更喜歡琴棋書畫、風花雪月。
他不想做皇帝,卻無可奈何地做了這個皇帝,他整日提心吊膽,生怕丟了祖宗顏麵,他不求開拓疆土,隻想做個鄔國江山的看守者。
他漸老,病魔纏身,篤信佛教,慢慢便覺得,皇位更迭,江山不改,誰做皇帝不是做。他平生所願不過是不讓百姓流離失所,與宛妃相伴到老。
所以,宛妃這麽做,倒竟也是成全了他。
黃英看著毓秀,猜想他年輕時大概是個弱質秀麗的少年郎。她心中生出幾分感慨,宛妃如此強勢,又怎麽可能喜歡的上毓秀?
如果沒有太祖潮平,他們或許還有可能,然而從鄴國史書上的記載來看,太祖實在是太英明神武,他原先隻是西邊小遊牧民族的首領,卻憑一己之力,開辟了一個王朝。
他唯一的汙點就是宓城之戰戰敗,宛妃被奪。但是史書上並沒有這段記載,大約他也覺得這段不夠光鮮,便固執地將其刪去。
潮平光芒太亮,相較之下,毓秀心裏的光就太弱了。
而崇拜感在愛裏太重要了,李東漸說的沒錯,當初的宛妃甚至可能看不起這個毫無野心、唯唯諾諾的帝王。
她從未被毓秀的個人魅力征服,所以無論毓秀對她如何好,隻能增長她的愧疚自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