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曾子在《大學》中所說的一樣,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是要有一個的。


    為什麽說一本書讀到最後,便可以歸納為一個字,原因其實非常的簡單,這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其實就是作者提筆開始寫書的原因,也可以說是提筆之前的……,那個念頭!


    明白了作者當時的那個念頭,為什麽一定要寫書的念頭,那麽,當然也就可以把整本書,全部都給融會貫通了。


    曾子為什麽要寫《大學》,可以很肯定的說,他根本就不是為了,要把到底什麽是大學這個概念,清清楚楚的告訴讀者,才去認真動筆的!


    因此,明白了到底什麽是大學,根本就沒有一點兒……,用處。


    曾子動筆之前的那一念,才是唯一有用的東西,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悟到了,那便會有所得,而隻是聽人家給個答案,自己根本就不去獨立思考,是根本就沒用的。


    不是沒有答案,而是即使給了這個答案,也是根本就沒有用的!


    所以……,不能說,恰恰就是一種慈悲。


    那個念頭到底是什麽,說出了反而對別人不好,因此絕對不能說,但是,大學到底是什麽意思,卻還是可以講一下的。


    如果連大學到底是什麽都不懂,當然也就談不上悟不悟了。


    大學,就是一種很大的學問,它的意思就是這麽簡單,由於曾子是儒家門徒,所以這個很大的學問,當然指的就是儒家的學問。


    《大學》是儒家的入門經典,原本是西漢大學者戴聖,編纂的《禮記》一書中的一篇文章。


    因此,《大學》到底是不是曾子所著,是絕對不能肯定的,《大學》的全篇到底有沒有遺失,同樣也是不能確定的。


    但是,同樣有三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一,大學必定由儒家門徒所著,因為全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全都是儒家的學問;二,大學是儒家的入門經典,因為文章就在那兒擺著,裏麵的內容,根本就不涉及什麽高級的學問;三,大學原文即使有所遺失,也絕對遺失的不多,因為全篇的整體結構非常完整,該交代的問題,作者已經統統都給講清楚了。


    那好,既然該講的,作者已經全都講了,但縱觀《大學》的全篇,作者為什麽偏偏就不講,到底什麽是“物格”與“平天下”呢?


    可能是原文遺失了,也可能呢……,是作者有意為之!


    曾子是春秋末期的人物,因此,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必須要了解才行的。


    在春秋時期,東周王朝一共分裂為了上百個國家,不是一個、也不是十個,而是上百個!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也是一個現代人拿出一張現代地圖,如果在地圖上仔細劃分,到最後一定會頭皮發麻的數字。


    因此,先秦時代“天下”的概念,是與現代“天下”的概念,根本就完全不同的。


    “全球一體化”就是現代天下的概念,但是,如果拿著這個概念,穿越到了兩千年前,然後告訴春秋時代的那些大家們,他們到底是有多麽的土鱉,認知的天下概念,到底是有多麽的狹小。


    那麽,真正可笑的人,顯然是那個傻乎乎的穿越小青年。


    宋朝時候的宰相趙普,曾經說過一番很有名的話,大意是他用半本《論語》中的學問,就幫助了宋太祖定鼎天下,因此,同樣可以用半本《論語》,幫助宋太宗治理天下。


    所以,趙普腦海中的天下概念,當然也就一目了然啦,就是整個北宋王朝的疆域而已。


    他對於天下的概念,顯然要比現代人小的多,但是,對於春秋時代的那些大家而言,趙普宰相的天下概念,那可就已經是超級大了。


    拿周朝的版圖,和北宋的版圖比一比就知道了,已經比春秋諸國加起來,都要龐大的周朝,也就僅僅隻有一百五十萬平方公裏而已,北宋呢,疆域兩百八十萬平方公裏。


    因此,春秋時代的天下概念,其實是很小的,而國的概念呢,當然也就更加的小了。


    明白了這些之後,再看看儒家所說的治國、平天下,就自然能夠體會到,儒家的那些學者們,到底是有多麽的老實了。


    對於他們而言,其實天下並不大,國家也非常的小,如果認認真真、兢兢業業的去治理,怎麽可能會治理不好呢?


    拿魯國舉例,它也不過隻有三萬多平方公裏罷了,僅僅隻相當於,現代的四個普通城市而已。


    所以,對於能否把自己的國家給治理好,儒家的學者們,其實是很有信心的。


    因此,老老實實的儒家學者,對於自己很有把握的事情,當然也就詳詳細細的敘述了一下。


    而平天下呢,將同時代的所有國家全部平掉,對於這一點,儒家的學者……,不能講!


    天下的國家真的是太多了,僅憑魯國的一國之力,到底能不能搞定其他所有的國家,對於所有的儒家學者而言,根本就是個未知之數。


    畢竟天下還沒有平嘛,到底能不能憑著儒家的政治主張,將整個天下給徹底的平定下來,這話是根本就不能說的,因為沒有絲毫的依據!


    所以,在《大學》這篇文章之中,也就老老實實的,隻是淺淺的講了一下,治國這個概念,並沒有解釋平天下到底是怎麽迴事兒。


    就這,也僅僅隻是稍稍闡述了一下治國,根本就沒往更深的層次去說。


    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以很肯定的說,這話根本就是屁話,他根本就沒有對宋太宗說實話!


    半部論語怎麽可能治得了天下,如果治天下如此簡單的話,那麽,後世千千萬萬的儒家門徒,豈不個個都是政治家了?


    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僅僅隻是誇張的說法而已,他真正的學問,也絕對不隻是儒學一家而已。


    那好,既然如此的話,是不是說儒家……,並沒有平天下之道呢?


    有,在西漢王朝成立之前,是百分之百有的!


    之所以敢這麽說,原因就在於秦朝平定了天下之後,曾經大討論過,到底是用法家的主張治國,還是用儒家的主張治國。


    沒錯,始皇帝並非是個不推崇儒家的帝王,對於平定了天下之後,已經可以拿出平天下之道的儒家政治學說,他也是仔細考慮過的!


    最終,討論來、討論去,始皇帝還是保守了,認為秦國以法家而起,那麽,繼續用法家來治天下,當然是更加保險一點兒的,於是,秦朝就極度悲催的……,選擇了法家。


    該不該選法家,曆史已經證明過了,而且當時決定選擇的時候,整個秦朝的上下君臣,統統都忘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法家的創立者韓非,他的老師……,卻是儒家的扛鼎人物——荀子!


    從四分五裂的春秋開始,一直到真正平定天下的秦王朝出現,儒家的平天下之道,絕對是一直都在發展變化的。


    因此,到了戰國末期的時候,儒家才出了一個現在看起來,絕對可以說是超級異類的荀子,緊接著呢……,又出了一個二五仔的叛門之人——韓非!


    但是,荀子的『性』本惡理論,真的是和傳統儒家的『性』本善理論,有所相悖嗎?


    而韓非這個法家的創立者,真的就是……,背叛了儒家嗎?


    霸王一把火燒了鹹陽,因此,秦王朝成立之後,真正大一統了之後,儒家到底拿了什麽樣的平天下之道出來,而這個終極版本的平天下之道,又和所謂的法家,到底是有多麽緊密的聯係。


    很可惜,現在已經再也看不到了,不過,牛嗶的超級王者劉邦,在西漢王朝成立了之後,卻極度聰明的……,再次選擇了儒家。


    其實,真正的平天下之道,聖人也早就已經交代過了,隻是……,真心是很難看懂。


    而那本含有平天下之道的儒門高級秘典,恰恰就是同為齊魯大地的好兒郎,一代武聖的關二爺,幾乎手不釋卷的寶典——《春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袍小武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如自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如自在並收藏白袍小武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