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論壇,每個參會的電影人都有資格發表看法,聽見不認同的說法,也有機會提出辯駁。
李元青麵對這些資深電影人。
有兩個議題旗幟鮮明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導演和製片人必須分開。
這場會議的主題是製片人的培養、製片人中心製在華國落地得可行性!
一群中年人在那討論“培養青年導演”幹什麽?
“我承認華國影視目前的生態環境是‘導演中心製’,華國導演承擔的是‘導演+製片人’的責任和任務。可這種模式不足以應對未來華國電影產業的工業化。”
“按照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當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分工便會產生,另一方麵,分工又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我們現在就應該討論如何讓導演與製片人實現分工,以促進並應對華國電影工業化的發展。而不是又迴到老路,強調培養‘全能型導演’,這是手工作坊式電影才能接受的製作理念!”
第二,李元青堅決反對電影“分級製”!
在這次論壇中,以《蘋果》導演李鈺為代表又在唿籲華國電影分級製,他們希望通過分級適當寬鬆一些電影審查尺度以及擴大文藝片在院線長期存活的時間和市場。
李元青部分同意第二個訴求,確實該給點政策傾斜以保護文藝片。
但第一個訴求,李元青旗幟鮮明的反對!
“不要把自己的電影拍不好歸咎於審查製度,承認自己沒水平不丟人!也不要挑戰社會公序良俗,在華國這種盜版猖獗的環境裏,分級攔不住有心想要找到資源的未成年人。”
有時候得體諒政策製定者“一刀切”的做法。
因為有些群體在沒有強力威懾麵前總喜歡一點點試探底線。
能讓《色·戒》、《蘋果》等電影刪減之後上院線,這已經足夠寬容了,他們仍不知足!
還想要通過推進“分級製”讓這類電影更加肆無忌憚公映。
你不被禁誰被禁!
這場討論雖然激烈進行到下午六點,李元青需要去趕飛機這才匆匆結尾。
但這場討論沒有出圈,報道僅限於文字,內容也僅是幾位的發言總結,爭論的部分沒寫進去了。
李元青感慨於這群半截子入土的資深電影人還在異想天開,思維理念落後、建議不切實際。
而這群人則是納悶兒,怎麽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思想如此保守?
你不拍大尺度,我們想拍也算是挑戰公序良俗?
外國文藝界比這尺度大的電影海了去,國內為何非要束手束腳?
時代浪潮下是無數思想的碰撞,就看誰能真正代表廣大人民群眾了。
***
李元青落地洛杉磯後就往福克斯的攝影棚趕。
等待了這麽久,《地球停轉之日》終於要開機了。
湯姆開車來接李元青。
“li,這部電影的部分特效已經做好了,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完整版電影會在明年五月份與觀眾見麵。”
“這麽快?”
“是的,經典重拍而已,那個大機器人有參考樣本,不需要從零開始設計,劇本成稿之後就在進行這部分工作,你的女朋友接下來大部分工作會在綠幕棚裏完成,對於東京影後而言肯定不難。”
美國人才不關心誰是東京影後,要不是因為李元青,湯姆才懶得收集劉奕菲的資料。
很快,兩人就到達目的地。
李元青跟著湯姆走進攝影棚裏。
發現整個劇組已經進入工作狀態,基努裏維斯、劉奕菲還有許多群眾演員已經在導演的指揮下進行調度和表演。
李元青遠遠就能看見劉奕菲穿著“防護服”站在人群前排,對著一麵綠牆抬頭仰望,攝影機正對著她的臉拍特寫。
李元青沒有貿然打擾眾人,跟著湯姆走向攝影棚的角落裏。
“拍攝計劃會持續多久?”
“一個半月左右,45天是完全符合計劃表的時間,如果最後沒拍完會讓演員續簽合同。”
“這種科幻片為什麽拍攝時間這麽短?”
李元青有些不敢相信。
“li,大罷工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會結束,趁著現在還有劇本拍,當然要趕緊拍完咯。”
這個理由還真是沒辦法反駁。
兩人沒聊多久,製片人斯托夫就帶著《地球停轉之日》的劇本主動和李元青探討起來。
斯托夫知道李元青是拍攝科幻起家,《彗星來的那一夜》和《超體》他都看了。
斯托夫更喜歡前者,本該淩亂的場景被李元青處理的非常和諧,這讓他歎服於李元青的劇本創作能力。
“斯托夫,我發現你們西方人似乎離不開《聖經》。”
斯托夫颯然一笑。
他當然知道李元青指的是哪段劇情。
“li,你要明白上帝對我們無比重要。”
電影裏,外星人毀滅人類之前還要把物種全部收集,這又是“諾亞方舟”式的情節。
之前上映的《後天》,以後上映的《2012》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災難片,經常會出現這個情節。好萊塢的編劇在這一點上是真的偷懶,換湯不換藥。
但他們讓“外星人”來擔任製造災難的上帝,這難道不是對上帝的褻瀆?
斯托夫沒有迴答這個問題,他隻告訴李元青,諾亞方舟屬於固定套路,大家都喜歡這麽用。
“大罷工對你們真的沒影響嗎?”
“沒事的,我們已經為了這部電影寫了四十版劇本,有的是備選。”
這時,一對黑人父子走到了斯托夫麵前。
電影裏還有個黑人小孩,飾演劉奕菲的弟弟。
站在小孩身旁的人是他的父親,同時也是一位好萊塢巨星。
斯托夫剛想介紹,那位明星先動了。
“hey,li!我是威爾史密斯。”
“你可是家喻戶曉,華國人對你也很熟悉的,《當幸福來敲門》在華國也是很有知名度的。”
威爾史密斯很高興,接著把自己兒子也介紹給李元青。
賈登史密斯麵對陌生人一點都不發怯。
“li,我前兩天看了你的電影,非常酷!但我很好奇,你跟jackie chan打起來誰更厲害?”
“在電影裏,他比我厲害,他拍動作戲很多年了,各種招式隨心所欲。但在現實生活裏,他可不敢跟我打架。”
“為什麽?”
“你要明白,jackie chan今年已經五十三歲了,他的身體機能不可避免的開始衰退了,華國有句話叫‘拳怕少壯’,很少有人會在自己老去的時候接受年輕人的挑戰,那樣太不明智了。”
“好吧,那你以後會和jackie chan合作嗎?”
“要看有沒有合適的機會吧,說不定你能比我更早與jackie chan合作呢。”
賈登希冀的看向自己的父親。
威爾史密斯也沒想到這能聊到自己頭上。
“兒子,爸爸一定盡力!”
“謝謝爸爸。”
李元青麵對這些資深電影人。
有兩個議題旗幟鮮明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導演和製片人必須分開。
這場會議的主題是製片人的培養、製片人中心製在華國落地得可行性!
一群中年人在那討論“培養青年導演”幹什麽?
“我承認華國影視目前的生態環境是‘導演中心製’,華國導演承擔的是‘導演+製片人’的責任和任務。可這種模式不足以應對未來華國電影產業的工業化。”
“按照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當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分工便會產生,另一方麵,分工又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我們現在就應該討論如何讓導演與製片人實現分工,以促進並應對華國電影工業化的發展。而不是又迴到老路,強調培養‘全能型導演’,這是手工作坊式電影才能接受的製作理念!”
第二,李元青堅決反對電影“分級製”!
在這次論壇中,以《蘋果》導演李鈺為代表又在唿籲華國電影分級製,他們希望通過分級適當寬鬆一些電影審查尺度以及擴大文藝片在院線長期存活的時間和市場。
李元青部分同意第二個訴求,確實該給點政策傾斜以保護文藝片。
但第一個訴求,李元青旗幟鮮明的反對!
“不要把自己的電影拍不好歸咎於審查製度,承認自己沒水平不丟人!也不要挑戰社會公序良俗,在華國這種盜版猖獗的環境裏,分級攔不住有心想要找到資源的未成年人。”
有時候得體諒政策製定者“一刀切”的做法。
因為有些群體在沒有強力威懾麵前總喜歡一點點試探底線。
能讓《色·戒》、《蘋果》等電影刪減之後上院線,這已經足夠寬容了,他們仍不知足!
還想要通過推進“分級製”讓這類電影更加肆無忌憚公映。
你不被禁誰被禁!
這場討論雖然激烈進行到下午六點,李元青需要去趕飛機這才匆匆結尾。
但這場討論沒有出圈,報道僅限於文字,內容也僅是幾位的發言總結,爭論的部分沒寫進去了。
李元青感慨於這群半截子入土的資深電影人還在異想天開,思維理念落後、建議不切實際。
而這群人則是納悶兒,怎麽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思想如此保守?
你不拍大尺度,我們想拍也算是挑戰公序良俗?
外國文藝界比這尺度大的電影海了去,國內為何非要束手束腳?
時代浪潮下是無數思想的碰撞,就看誰能真正代表廣大人民群眾了。
***
李元青落地洛杉磯後就往福克斯的攝影棚趕。
等待了這麽久,《地球停轉之日》終於要開機了。
湯姆開車來接李元青。
“li,這部電影的部分特效已經做好了,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完整版電影會在明年五月份與觀眾見麵。”
“這麽快?”
“是的,經典重拍而已,那個大機器人有參考樣本,不需要從零開始設計,劇本成稿之後就在進行這部分工作,你的女朋友接下來大部分工作會在綠幕棚裏完成,對於東京影後而言肯定不難。”
美國人才不關心誰是東京影後,要不是因為李元青,湯姆才懶得收集劉奕菲的資料。
很快,兩人就到達目的地。
李元青跟著湯姆走進攝影棚裏。
發現整個劇組已經進入工作狀態,基努裏維斯、劉奕菲還有許多群眾演員已經在導演的指揮下進行調度和表演。
李元青遠遠就能看見劉奕菲穿著“防護服”站在人群前排,對著一麵綠牆抬頭仰望,攝影機正對著她的臉拍特寫。
李元青沒有貿然打擾眾人,跟著湯姆走向攝影棚的角落裏。
“拍攝計劃會持續多久?”
“一個半月左右,45天是完全符合計劃表的時間,如果最後沒拍完會讓演員續簽合同。”
“這種科幻片為什麽拍攝時間這麽短?”
李元青有些不敢相信。
“li,大罷工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會結束,趁著現在還有劇本拍,當然要趕緊拍完咯。”
這個理由還真是沒辦法反駁。
兩人沒聊多久,製片人斯托夫就帶著《地球停轉之日》的劇本主動和李元青探討起來。
斯托夫知道李元青是拍攝科幻起家,《彗星來的那一夜》和《超體》他都看了。
斯托夫更喜歡前者,本該淩亂的場景被李元青處理的非常和諧,這讓他歎服於李元青的劇本創作能力。
“斯托夫,我發現你們西方人似乎離不開《聖經》。”
斯托夫颯然一笑。
他當然知道李元青指的是哪段劇情。
“li,你要明白上帝對我們無比重要。”
電影裏,外星人毀滅人類之前還要把物種全部收集,這又是“諾亞方舟”式的情節。
之前上映的《後天》,以後上映的《2012》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災難片,經常會出現這個情節。好萊塢的編劇在這一點上是真的偷懶,換湯不換藥。
但他們讓“外星人”來擔任製造災難的上帝,這難道不是對上帝的褻瀆?
斯托夫沒有迴答這個問題,他隻告訴李元青,諾亞方舟屬於固定套路,大家都喜歡這麽用。
“大罷工對你們真的沒影響嗎?”
“沒事的,我們已經為了這部電影寫了四十版劇本,有的是備選。”
這時,一對黑人父子走到了斯托夫麵前。
電影裏還有個黑人小孩,飾演劉奕菲的弟弟。
站在小孩身旁的人是他的父親,同時也是一位好萊塢巨星。
斯托夫剛想介紹,那位明星先動了。
“hey,li!我是威爾史密斯。”
“你可是家喻戶曉,華國人對你也很熟悉的,《當幸福來敲門》在華國也是很有知名度的。”
威爾史密斯很高興,接著把自己兒子也介紹給李元青。
賈登史密斯麵對陌生人一點都不發怯。
“li,我前兩天看了你的電影,非常酷!但我很好奇,你跟jackie chan打起來誰更厲害?”
“在電影裏,他比我厲害,他拍動作戲很多年了,各種招式隨心所欲。但在現實生活裏,他可不敢跟我打架。”
“為什麽?”
“你要明白,jackie chan今年已經五十三歲了,他的身體機能不可避免的開始衰退了,華國有句話叫‘拳怕少壯’,很少有人會在自己老去的時候接受年輕人的挑戰,那樣太不明智了。”
“好吧,那你以後會和jackie chan合作嗎?”
“要看有沒有合適的機會吧,說不定你能比我更早與jackie chan合作呢。”
賈登希冀的看向自己的父親。
威爾史密斯也沒想到這能聊到自己頭上。
“兒子,爸爸一定盡力!”
“謝謝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