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斯嘉麗的事情完全就是個誤會,劉奕菲肯定也看得出來,演員熱情對待導演,這在哪個國家都差不多。
劉奕菲隻是借這個事兒耍點小性子,提醒李元青要跟女演員保持距離。
性子耍完也就沒了,李元青給她遞包零食也就哄好了。
劉奕菲刷了幾部片子後就陪著媽媽去逛街了,工作室裏的姐妹也都解脫了,看著那些完全提不起興趣的外國文藝片,影廳凳子舒適度一般,在那睡著後醒來還容易落枕,不過現在沒關係啦,姐妹出來旅遊當然要shopping啦!更何況還是李元青買單。
李元青是不可能陪他們去逛街的,刷片才是一個導演的正經工作。
主競賽單元其他四部亞洲電影也很有很有看頭。
最早登場的是灣灣導演蔡明亮的《不散》,8月29日首映。
田壯壯、王景鬆、李元青還有劉奕菲都參加了首映禮。
蔡明亮是目前灣灣導演界非常年輕且具有鮮明個人色彩的導演,在灣灣,同行都認可他為“同誌導演”的最高成就代表,他拍的電影特別敏感、特別欲望、特別的不可描述。
這種帶有鮮明個人色彩的導演,他們的電影特別受藝術電影節青睞,1994年蔡明亮就憑借《愛情萬歲》得到了金獅獎。
《愛情萬歲》影片裏極少的言語對白、特殊影像書寫風格驚豔國內外。
這一次的不散也是一樣,該影片描述了在老戲院的最後一夜,瘸腳女售票員暗戀放映師,日本青年尋找同誌慰藉,老演員則透過武俠片胡金銓導演的《龍門客棧》悼念昔日風光的三個故事。
全片隻有八句對白,更多的是男主角複雜的眼神和胡金銓電影的片段。
極其挑戰觀影者的耐心!
結束首映禮後,田壯壯開口詢問李元青對這電影的看法。
“蔡明亮導演的風格太個人化,影片中人物之間接觸不多,為數不多的人物其行為還怪誕乖戾,視覺很精彩,心理反思也很深刻。”
“那你覺得能拿獎嗎?”
“估計不能。”
田壯壯也隻是嗯了一句,有些東西對於他這個水平的導演來說,比較一下就基本知道結果了。
蔡明亮確實是電影節的常客,但他的電影越往後驚豔感越低,在他沒有實現對自我的超越之前,鮮明的個人風格就意味著上限下限基本固定,拍不出真正的新意。
例如王家衛,他的電影經常會有人說,看一部就夠了,其他的隻是換個皮,拍差不多的東西而已。
9月1日,香江導演黎妙雪《戀之風景》首映。
黎妙雪是關錦鵬的弟子,關錦鵬拍了《藍宇》捧出了金馬影帝劉葉,所以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就是劉葉,女主角是林嘉欣。
首映現場隻有導演和女主角,男主角劉葉竟然沒來!
說來也是好笑,電影節給劉葉發邀請發的太晚,他辦簽證需要時間,所以沒趕上首映。
《戀之風景》是一部很幹淨的愛情片,講的是女主在男友去世後整理其遺物,找到了一張未完成的風景畫,女主知道這是男友生前對兒時在青島的迴憶,所以她來到青島找尋男友的迴憶,在青島遇到了男主,兩人相愛,正當兩人將要分離時,女主徹底明白去世男友那幅畫的真正含義,重新拾起麵對生活的勇氣。
很治愈的愛情,據導演所說這是她朋友的真實故事,她拿來改編更側重人物的內心情感。
李元青和劉奕菲看了都覺得這電影很不錯,美好純粹,很輕很暖,不灑狗血。
但是,西方觀眾對這片子沒啥共鳴,影片進行不到十五分鍾就出現離席的情況,影片結束記者采訪時,一個西方記者都沒有!
“可惜了,這麽好的電影在這裏卻受到了冷遇。”
劉奕菲有點為電影抱不平。
“東西方文化價值觀還是存在隔閡,這部電影隻能拿迴去慢慢品味。”
劉奕菲也聽懂了,這片子在威尼斯估計是拿不到獎了。
當天,北野武的《座頭市》也舉辦了首映。
北野武本人沒來,應該是行程耽擱了,工作人員說明天北野武會出現在活動現場。
雖然導演沒來,但是影迷的觀影熱情依然很高,影廳內座無虛席。
北野武在日本導演界地位很高,他被譽為日本電影複興的旗手,他在1997年就拿過金獅獎,其他日本本土獎項更是數不勝數。
但北野武近幾年導演水平下降嚴重,不僅是影評人,連觀眾也看出來了,所以這片子開拍前就遭到日本影迷的抗議反對,擔心北野武毀了“座頭市”這個日本熒幕經典形象。
《座頭市》是一個電影係列,由已故日本影星勝新太郎飾演,從1962年一直演到1989年,足足有26部,所以對於日本人來說,“座頭市”形象幾乎固定了,誰來都是“毀經典”。
這種情況也很正常,就像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已經成為華國人民心中的經典,不管誰再演孫悟空,都會被拿來比較。
但是北野武拍《座頭市》其實蠻合適的,在他的電影中,打人、踢人、殺人的血腥場麵繁多,而且這些暴力往往是突然間滿不在乎地發生的,令人不寒而栗。這跟“座頭市”這個盲俠風格很接近。
北野武自己也說“座頭市”就是個殺人機器!
所以,李元青真覺得北野武拍的《座頭市》挺好看的,而且這片子包含導演對武士情節的一種想象以及本民族的過往迴憶,這種帶有強烈民族自豪感以及導演個人風格的電影,在西方藝術屆很受青睞。
李元青看的最後一部亞洲電影,就是韓國林常樹導演的《偷情家族》
看片名就知道,這片子肯定是林常樹最擅長的倫理類型電影,這個導演在韓國本土都存在巨大爭議,因為拍的不是單純交合片,而是通過交合來表達對社會的看法。
《偷情家族》故事人物也不多,一對夫妻,丈夫在外麵養情人早出晚歸,妻子感覺有些性冷淡於是跟鄰家高中生發生關係,最後丈夫的情人有了身孕,妻子也懷上高中生得骨肉,於是兩人都陷入難以抉擇的痛苦中。
裏麵應該還有一條線,女主為了丈夫甘心待在家裏照顧生病癱瘓的公公,她的婆婆好像也在外麵排遣寂寞。
“偷情家族”確實實至名歸。
但這個故事沒啥太大的新意,雖然展露社會的角度很刁鑽,男女交合,可挖到也不夠深刻,有水平但不多。
看完電影,李元青真的替自己老師田壯壯捏了一把汗,競爭確實有點太激烈了。
光亞洲部分就有兩個金獅得主,加上田壯壯這個金麒麟得主,這一屆威尼斯電影節,德·哈登確實是費了不小的力氣,才能邀請來這麽多電影大師。
迴去的路上,李元青從影迷和記者口中知道了一則趣聞。
有一位導演竟然不被允許觀看自己拍攝的電影!
伊朗女導演哈娜·馬克馬爾巴夫在出席自己拍攝的長片《瘋狂的快樂》時被工作人員攔在門外。
因為她太年輕了!
她才14歲!
根據意大利法律,未成年人禁止觀看未定級電影。
好在組委會緊急為其在最後關頭申請到了特別許可,要不然她都不能入場。
坐在餐廳內,李元青和劉奕菲等人共進晚餐時也聊起了這件趣事。
“那個小姑娘怎麽比你還厲害?你十八歲拍長片,國內就一片震驚,她才十四歲,而且電影首映竟然能到威尼斯來!”
“其實你說出這段話應該也能猜出來,這小姑娘背景肯定不一般。”
劉奕菲輕輕把刀叉放在餐盤裏,耐心聽李元青講解這裏麵的門道。
“首先是國籍,這個年輕導演來自伊朗,你要知道今年伊朗下了官方通牒,禁止導演參加威尼斯電影節,所以她能來本身就是不可思議。”
“她的父親是莫森·瑪克瑪爾巴夫,拍過一部電影《坎大哈》講的故事有關於阿富汗,這部電影在2001年戛納電影節上得了獎,也拿了金棕櫚提名。”
“這個小姑娘就是在父親的幫助下,八歲就能製作短片參加盧卡諾電影節。”
“她這一次參加電影節的電影《瘋狂的快樂》準確來講是一部紀錄片,記錄的內容是她姐姐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執導的電影《下午五點》,那部電影講的也是有關於阿富汗,今年戛納電影節上她姐姐也拿了獎和提名。”
“所以,聽懂了吧,他們一家人實際上是西方扶持起來的,這是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
很多細節,李元青也跟劉奕菲講明白了,隻是沒辦法寫出來而已。
劉奕菲聽完,眼神裏多了一些悵然若失。
“元青,以前我一直覺得西方電影節真的很高大上,他們都是追逐藝術的文化家,評出來的電影也是無可爭議的經典,可是聽你跟我講明白後,我才終於明白為什麽你參加電影節為如此輕鬆,你身上一直帶著別人不會有的灑脫,也隻有你這種把電影節看透的人才會如此理智。”
經曆過後世民族自豪感爆棚的年代,才能平等看待世界。
藝術確實無國界,但藝術品是由人評判出來的,隻要是人就會有私心,私心的範疇很大,有個人有集體。
東西方價值觀永遠都會有衝突的地方,能包容最好,包容不了,那一定要堅持本民族特色,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劉奕菲隻是借這個事兒耍點小性子,提醒李元青要跟女演員保持距離。
性子耍完也就沒了,李元青給她遞包零食也就哄好了。
劉奕菲刷了幾部片子後就陪著媽媽去逛街了,工作室裏的姐妹也都解脫了,看著那些完全提不起興趣的外國文藝片,影廳凳子舒適度一般,在那睡著後醒來還容易落枕,不過現在沒關係啦,姐妹出來旅遊當然要shopping啦!更何況還是李元青買單。
李元青是不可能陪他們去逛街的,刷片才是一個導演的正經工作。
主競賽單元其他四部亞洲電影也很有很有看頭。
最早登場的是灣灣導演蔡明亮的《不散》,8月29日首映。
田壯壯、王景鬆、李元青還有劉奕菲都參加了首映禮。
蔡明亮是目前灣灣導演界非常年輕且具有鮮明個人色彩的導演,在灣灣,同行都認可他為“同誌導演”的最高成就代表,他拍的電影特別敏感、特別欲望、特別的不可描述。
這種帶有鮮明個人色彩的導演,他們的電影特別受藝術電影節青睞,1994年蔡明亮就憑借《愛情萬歲》得到了金獅獎。
《愛情萬歲》影片裏極少的言語對白、特殊影像書寫風格驚豔國內外。
這一次的不散也是一樣,該影片描述了在老戲院的最後一夜,瘸腳女售票員暗戀放映師,日本青年尋找同誌慰藉,老演員則透過武俠片胡金銓導演的《龍門客棧》悼念昔日風光的三個故事。
全片隻有八句對白,更多的是男主角複雜的眼神和胡金銓電影的片段。
極其挑戰觀影者的耐心!
結束首映禮後,田壯壯開口詢問李元青對這電影的看法。
“蔡明亮導演的風格太個人化,影片中人物之間接觸不多,為數不多的人物其行為還怪誕乖戾,視覺很精彩,心理反思也很深刻。”
“那你覺得能拿獎嗎?”
“估計不能。”
田壯壯也隻是嗯了一句,有些東西對於他這個水平的導演來說,比較一下就基本知道結果了。
蔡明亮確實是電影節的常客,但他的電影越往後驚豔感越低,在他沒有實現對自我的超越之前,鮮明的個人風格就意味著上限下限基本固定,拍不出真正的新意。
例如王家衛,他的電影經常會有人說,看一部就夠了,其他的隻是換個皮,拍差不多的東西而已。
9月1日,香江導演黎妙雪《戀之風景》首映。
黎妙雪是關錦鵬的弟子,關錦鵬拍了《藍宇》捧出了金馬影帝劉葉,所以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就是劉葉,女主角是林嘉欣。
首映現場隻有導演和女主角,男主角劉葉竟然沒來!
說來也是好笑,電影節給劉葉發邀請發的太晚,他辦簽證需要時間,所以沒趕上首映。
《戀之風景》是一部很幹淨的愛情片,講的是女主在男友去世後整理其遺物,找到了一張未完成的風景畫,女主知道這是男友生前對兒時在青島的迴憶,所以她來到青島找尋男友的迴憶,在青島遇到了男主,兩人相愛,正當兩人將要分離時,女主徹底明白去世男友那幅畫的真正含義,重新拾起麵對生活的勇氣。
很治愈的愛情,據導演所說這是她朋友的真實故事,她拿來改編更側重人物的內心情感。
李元青和劉奕菲看了都覺得這電影很不錯,美好純粹,很輕很暖,不灑狗血。
但是,西方觀眾對這片子沒啥共鳴,影片進行不到十五分鍾就出現離席的情況,影片結束記者采訪時,一個西方記者都沒有!
“可惜了,這麽好的電影在這裏卻受到了冷遇。”
劉奕菲有點為電影抱不平。
“東西方文化價值觀還是存在隔閡,這部電影隻能拿迴去慢慢品味。”
劉奕菲也聽懂了,這片子在威尼斯估計是拿不到獎了。
當天,北野武的《座頭市》也舉辦了首映。
北野武本人沒來,應該是行程耽擱了,工作人員說明天北野武會出現在活動現場。
雖然導演沒來,但是影迷的觀影熱情依然很高,影廳內座無虛席。
北野武在日本導演界地位很高,他被譽為日本電影複興的旗手,他在1997年就拿過金獅獎,其他日本本土獎項更是數不勝數。
但北野武近幾年導演水平下降嚴重,不僅是影評人,連觀眾也看出來了,所以這片子開拍前就遭到日本影迷的抗議反對,擔心北野武毀了“座頭市”這個日本熒幕經典形象。
《座頭市》是一個電影係列,由已故日本影星勝新太郎飾演,從1962年一直演到1989年,足足有26部,所以對於日本人來說,“座頭市”形象幾乎固定了,誰來都是“毀經典”。
這種情況也很正常,就像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已經成為華國人民心中的經典,不管誰再演孫悟空,都會被拿來比較。
但是北野武拍《座頭市》其實蠻合適的,在他的電影中,打人、踢人、殺人的血腥場麵繁多,而且這些暴力往往是突然間滿不在乎地發生的,令人不寒而栗。這跟“座頭市”這個盲俠風格很接近。
北野武自己也說“座頭市”就是個殺人機器!
所以,李元青真覺得北野武拍的《座頭市》挺好看的,而且這片子包含導演對武士情節的一種想象以及本民族的過往迴憶,這種帶有強烈民族自豪感以及導演個人風格的電影,在西方藝術屆很受青睞。
李元青看的最後一部亞洲電影,就是韓國林常樹導演的《偷情家族》
看片名就知道,這片子肯定是林常樹最擅長的倫理類型電影,這個導演在韓國本土都存在巨大爭議,因為拍的不是單純交合片,而是通過交合來表達對社會的看法。
《偷情家族》故事人物也不多,一對夫妻,丈夫在外麵養情人早出晚歸,妻子感覺有些性冷淡於是跟鄰家高中生發生關係,最後丈夫的情人有了身孕,妻子也懷上高中生得骨肉,於是兩人都陷入難以抉擇的痛苦中。
裏麵應該還有一條線,女主為了丈夫甘心待在家裏照顧生病癱瘓的公公,她的婆婆好像也在外麵排遣寂寞。
“偷情家族”確實實至名歸。
但這個故事沒啥太大的新意,雖然展露社會的角度很刁鑽,男女交合,可挖到也不夠深刻,有水平但不多。
看完電影,李元青真的替自己老師田壯壯捏了一把汗,競爭確實有點太激烈了。
光亞洲部分就有兩個金獅得主,加上田壯壯這個金麒麟得主,這一屆威尼斯電影節,德·哈登確實是費了不小的力氣,才能邀請來這麽多電影大師。
迴去的路上,李元青從影迷和記者口中知道了一則趣聞。
有一位導演竟然不被允許觀看自己拍攝的電影!
伊朗女導演哈娜·馬克馬爾巴夫在出席自己拍攝的長片《瘋狂的快樂》時被工作人員攔在門外。
因為她太年輕了!
她才14歲!
根據意大利法律,未成年人禁止觀看未定級電影。
好在組委會緊急為其在最後關頭申請到了特別許可,要不然她都不能入場。
坐在餐廳內,李元青和劉奕菲等人共進晚餐時也聊起了這件趣事。
“那個小姑娘怎麽比你還厲害?你十八歲拍長片,國內就一片震驚,她才十四歲,而且電影首映竟然能到威尼斯來!”
“其實你說出這段話應該也能猜出來,這小姑娘背景肯定不一般。”
劉奕菲輕輕把刀叉放在餐盤裏,耐心聽李元青講解這裏麵的門道。
“首先是國籍,這個年輕導演來自伊朗,你要知道今年伊朗下了官方通牒,禁止導演參加威尼斯電影節,所以她能來本身就是不可思議。”
“她的父親是莫森·瑪克瑪爾巴夫,拍過一部電影《坎大哈》講的故事有關於阿富汗,這部電影在2001年戛納電影節上得了獎,也拿了金棕櫚提名。”
“這個小姑娘就是在父親的幫助下,八歲就能製作短片參加盧卡諾電影節。”
“她這一次參加電影節的電影《瘋狂的快樂》準確來講是一部紀錄片,記錄的內容是她姐姐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執導的電影《下午五點》,那部電影講的也是有關於阿富汗,今年戛納電影節上她姐姐也拿了獎和提名。”
“所以,聽懂了吧,他們一家人實際上是西方扶持起來的,這是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
很多細節,李元青也跟劉奕菲講明白了,隻是沒辦法寫出來而已。
劉奕菲聽完,眼神裏多了一些悵然若失。
“元青,以前我一直覺得西方電影節真的很高大上,他們都是追逐藝術的文化家,評出來的電影也是無可爭議的經典,可是聽你跟我講明白後,我才終於明白為什麽你參加電影節為如此輕鬆,你身上一直帶著別人不會有的灑脫,也隻有你這種把電影節看透的人才會如此理智。”
經曆過後世民族自豪感爆棚的年代,才能平等看待世界。
藝術確實無國界,但藝術品是由人評判出來的,隻要是人就會有私心,私心的範疇很大,有個人有集體。
東西方價值觀永遠都會有衝突的地方,能包容最好,包容不了,那一定要堅持本民族特色,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