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善住在鴻臚寺,這些天結交拜訪了許多大宋高層官員和權貴,希望他們能說上些好話。保住自己的性命。
當然也包括唐月輕。
“哎呀呀,王爺光臨寒舍,真是讓寒舍蓬蓽生輝啊,來來來,裏麵請裏麵請!”
唐月輕笑臉相迎,十分熱情的將李從善接進唐府,李從善受寵若驚,此番來到東京後,他拜訪過很多人,不是客客氣氣的保持距離,就是隨隨便便的敷衍自己,沒成想這個唐月輕倒是熱情。
“本王在江東時,時常聽到賢侯的傳聞和事跡,如今一見,果然是少年英雄啊!”
唐月輕笑著給李從善沏茶:“哪裏哪裏,都是陛下垂愛,王爺久居江南,想來飲過不少好茶,來來來,今日也嚐嚐中原的茶滋味如何。”
李從善接了過來,吹了吹熱氣,細呷一口,慢慢咀嚼口中的味道,一張嘴,茶香彌漫。
“好茶!”
唐月輕對李從善的享受和讚歎頗為受用,點點頭又吩咐下人上了蜜塊和奶,坐迴自己的位置上。
李從善嚐了嚐蜜塊,驚歎成色純粹,至於奶,他不習慣,便沒有嚐。雖然他祖籍在隴西城紀,可生長在南方,這些大抵還是不合口味的。
“本王在江南時,常常聽林太尉和溫大人誇讚賢侯用兵如神,更是擅長商賈之道,富可敵國,今日一見,果然是鍾鳴鼎食之家。”
唐月輕高興的說道:“林太尉嚴重了,我這微末本事,自然比不上他老人家。以後同朝為官,少不得要討教討教。”
李從善敏銳的捕捉到唐月輕言語中的信息,問道:“同朝為官?”
唐月輕表情略微驚慌,連忙掩飾道:“哈哈哈,王爺聽錯了,我是說可惜不能同朝為官,否則定要向他好好討教討教。”
李從善麵色了然,可心中卻十分疑慮。
“賢侯,本王這次來,帶了一些江南特產的金橘和荔枝,請賢侯嚐嚐鮮。”
李從善說著,揮了揮手,兩個隨從抬著四個大箱子進來放下,恭敬的退了出去。
唐月輕起身,打開箱子,有兩箱確實是橘子和荔枝,可另外兩箱,標著金橘的是一箱黃金,標著荔枝的是一箱白銀。
唐月輕趕忙合上箱子,喊道:“老杜!老杜!過來把王爺送的特產放到廚房去。”
轉身對李從善笑意更甚:“王爺遠道而來,實屬不易,怎麽還帶特產來,真是費心了。”
李從善看著老杜把箱子都抬下去後,起身拱手說道:“本王在江南時,久聞賢侯乃天子寵臣,如今連年烽火,來時路上,看到種種慘劇,百姓苦矣!還望賢侯在陛下麵前多多美言幾句,李唐願意效仿孫吳,向中原稱臣納貢。使兩國百姓軍民,不再受戰亂之苦。”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唐月輕連忙拱手說道:“王爺說的哪裏話,王爺的事就是我的事,明日我陪王爺進宮麵聖,到時候我為王爺翰旋。”
李從善大喜,行禮道:“如此甚好,本王代江南軍民謝過賢侯了!”
唐月輕扶住李從善,二人又聊了些家長裏短,便送李從善迴去了。
第二天,朝會開始,唐月輕在趙普身後一動不動的站著,趙老大上朝,張德尖細的聲音傳來:“宣唐國使者覲見~”
官麵上的事宜,唐月輕從不參與,待朝會散後,趙老大單獨邀請李從善到延福宮用膳。李從善小心翼翼的陪同趙老大到了延福宮,一起陪同的還有唐月輕。
趙老大一進延福宮,便在宮女的服侍下換衣服,唐月輕伸手對手足無措的李從善說道:“陛下要更衣,王爺先請稍坐。”
李從善看了看趙老大,見他並沒有什麽反應,躬身說道:“陛下未有命,怎麽敢坐下。”
唐月輕見他不坐,隻好自顧自的坐了下來。
殿中擺上了許多生菜生肉,擺著三個火鍋,裏麵的湯汁滾滾冒泡,趙老大換好衣服後,坐在主位,吩咐李從善:“坐,不用拘束。”
李從善應了一聲,正經的坐了下來,恪守禮節。趙老大見狀,微笑著說道:“這是唐卿家創出的一種吃法,算是新奇的了,想來你在江南還未嚐過,今日難得有機會,試試。”
“那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李從善不曉得怎麽吃,唐月輕便有模有樣的教他把肉和菜放進自己的火鍋裏,涮熟後撈到碗裏,起初李從善還有些生疏,後來便覺得滋味美妙,吃的滿頭大汗,忘記了禮節,待擦汗時,突然想起有些失禮,放下筷子說道:“臣一時貪嘴,竟至如此,陛下勿怪。”
趙老大嚼了一口羊肉說道:“這話不對,吃飯就是吃飯,倘若還要顧及諸多,那才是不夠誠實。”
李從善點頭稱是,唐月輕在一旁狼吞虎咽,見狀說道:“王爺不知,陛下平易近人,喜好真性情,若是扭捏作態,反而不美。”
李從善繼續點頭,心中也覺得是這樣,看這君臣二人,明顯是熟絡的,給他的感覺不像是君臣,倒像是叔侄。
吃到一半,衛鷹身披鎧甲進來,拱手說道:“啟稟陛下,楚相有急事拜見。”
趙老大放下筷子,對唐月輕和李從善說道:“你們慢慢用,朕去處理一下便迴來。”
李從善趕忙翻身起來,躬身道:“恭送陛下。”
唐月輕也起身行禮,待張德陪著趙老大和衛鷹一同出去後,唐月輕一拍李從善的肩膀說道:“王爺不要這麽拘束,若是顯得生分,豈不見外?陛下留你用膳,乃是存了善待的心思,不必過於緊張。”
李從善聽了,說道:“賢侯良言,本王銘記。”
唐月輕倒了兩杯二鍋頭,遞給李從善:“這是我家釀的酒,味烈如火,入口柔,一線喉。王爺慢些喝,嚐嚐如何。”
說罷,唐月輕一飲而盡,李從善心中奇怪,讓我慢慢喝,自己一口喝完是什麽意思?不過他還是慢慢泯了一口,瞬間就明白了唐月輕為什麽讓他慢慢喝了。
辣!
“賢侯,這酒……”
“怎麽樣,烈吧?慢慢嚐。”
李從善細細品味了一下,確實是好酒。趙老大不在,他也稍微放開了些,痛快地吃著火鍋。二人像多年不見的老友一般,談笑風生,開懷暢飲。
等兩個人肚子都吃飽了,依舊不見趙老大迴來,李從善湊近問道:“賢侯,陛下怎麽還沒迴來?”
唐月輕醉眼迷離,喃喃道:“誰……誰知道,可能去忙了吧,來,咱們再……再喝!”說著說著,唐月輕仰麵躺了下去,醉的不省人事。
李從善連忙過去用手搖晃唐月輕:“賢侯,賢侯?”
迴答他的隻有輕微的鼾聲。
李從善見狀,望外麵看了看,殿門開著,宮女太監都立在外麵,燈火搖曳。他默默起身,四下觀看,果然是中原人的皇帝,大殿裏富麗堂皇,金雕玉飾,還種有花草盆栽,案上有許多奏折,李從善沒敢去翻看,見牆壁上有許多字畫,近一看,竟都是古跡珍品,不禁被吸引住了,一幅一幅的望過去。
不知不覺看到了偏殿,偏殿裏掛著許多人像畫,下方還有署名
“石守信,趙普,苗訓,鄭恩,張瓊,高懷德,王審琦……”李從善一個個看過去,心想這應該是宋廷開國的功臣畫像。
突然,他愣住了,他看到三幅不同尋常的畫像,一幅是趙彥韜,一幅是孫遇,這兩個人不是背叛孟昶,引宋軍攻破成都的叛徒嗎?
再往後看時,嚇的他一身冷汗!
最後一幅畫像上,赫然寫著:“唐國太尉林仁肇”!
李從善還沒來的及多想,便聽到殿外傳來聲音,連忙輕手輕腳跑迴唐月輕旁邊坐下,趙老大嘟囔著進來:“這麽大的事為何不早辦?竟然拖到現在!楚昭鋪可是老了,這官不想做了不成?”
趙老大一進來,李從善連忙起身行禮,趙老大看見他,才“忽然”想起這裏還有唐國使臣,便在不提發生了什麽事,坐下問道:“唐卿家這是怎麽了?”
李從善躬身答道:“賢侯不勝酒力,剛剛睡下。”
趙老大點點頭,說道:“那便不管他,咱們吃咱們的。”
李從善說道:“陛下恕罪,臣想出去一下。”
趙老大點點頭說道:“那你去吧,張德,派個人陪著愛卿。”
李從善跟著太監出去,到茅廁出恭後,又迴到延福宮的殿外,他對跟著的太監說道:“你且下去吧,本王認得路,自己能迴去。”
那太監見已經到了殿門口,便退了下去。李從善慢慢走在窗邊,突然低下身子,提著自己的襪子。
殿內隱隱傳來聲音:“微臣假裝醉酒,鄭王並未翻看案前的奏章,而是欣賞殿中陳設,想來唐國確無惡意。”
“那便好。”
果然!
那唐月輕醉酒的樣子太假了!當時自己就覺得不對勁,幸虧按耐住了好奇心,否則此刻說不得已經人頭落地了!
李從善鬆了一口氣,又聽到有聲音傳來:“不對,那人的畫像還掛在裏麵,他不會看到了吧?”
李從善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緊張的豎起耳朵。隻聽到唐月輕語氣似乎有些底氣不足:“應當……是沒有看到,微臣一直閉目,隻聽得他在大殿走動,想來並未去偏殿遠處。”
“那便好,張德!你這狗奴婢,竟有此疏漏,早就跟你說了布置妥當,你竟忘了收取畫像,險些壞了朕的大事!”
隻聽到一個太監的聲音誠惶誠恐:“奴婢一時糊塗,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還不給朕滾!”
一陣腳步聲響了起來,李從善連忙起身,往殿門口走去,隻見宋主身邊的那個太監一臉懊悔和不安的走了出來,看了他一眼,便匆匆退下去。李從善走進殿中,隻見唐月輕依舊在“酣睡”,趙老大夾著菜吃,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
“迴來了?來來來,坐下繼續吃。”趙老大和善的說道。
李從善安穩的坐了下來,趙老大問道:“朕聽聞李煜妻子病了,朕這裏還有許多珍貴名藥,你迴去時帶著,替朕給他送去。”
李從善連忙拱手說道:“臣替兄長謝過陛下。”
夜幕深了,李從善便告退,趙老大親自將他送到殿門口。
沒過幾天,李從善以年關將至,迴國過年為由,向趙老大辭行,趙老大派高處恭率禁軍一路護送到淮北,放他南歸。
迴到唐國後,李從善晝夜兼程,馬不停蹄的趕往金陵,林仁肇叛變,這件事太突然了!而且十分緊急!如今統禦淮南大軍的李雄以及手下諸多將士,都是林仁肇一手提拔起來的!若是他們串通一氣,李氏江山危矣!
金陵城,皇宮。
一個麵容俊郎,年約三十,溫文爾雅的人,正在抬手作畫。舉手投足間,一股儒雅和貴氣撲麵而來。正是大唐國主李煜。
蘇公公站在一旁,輕聲說道:“啟稟陛下,皇後娘娘的妹妹來了,正在後宮看望娘娘。”
李煜將綠筆和紅筆放下,取了毛筆沾了墨水,題字落款。又取了自己的印,沾了紅泥,摁在畫上。
拿起來看了看,還不錯。
“朕去看看。”
蘇公公應了一聲,揮手示意,外麵早有人抬了轎輦候著,李煜坐上去,宮娥太監前唿後擁,慢慢朝後宮走去。
城中另一處府邸裏,林仁肇穿著便服,看著地圖,對身旁的人說道:“子喬,你看此戰勝負幾何?”
旁邊是一個比林仁肇稍微年輕一些的人,正是李唐吏部侍郎,門下侍郎陳喬。
“李雄深通謀略,更有勇武。手下皆是太尉看好的精兵猛將,想來應當可一戰而定!”
林仁肇笑著說道:“老夫看來未必,雖說陳存,唐月輕未至,可這個任德義也不是個好對付的,此人領兵數十年,用兵中規中矩,從不冒險,李雄想要找出他的破綻,還是要費一番功夫的。”
陳喬聞言歎了口氣,說道:“如今天下諸鎮,隻剩下咱們和劉氏,這個時候,陛下還想著借助宋廷之手除掉鄭王,實在是……”
林仁肇聽了,連忙打斷陳喬的話:“子喬慎言!咱們做臣子的,豈能妄議陛下?莫要再提這些事。”
陳喬張了張嘴,卻也明白林仁肇說得有理,隻好作罷,轉而說道:“可惜太尉年事已高,如若不然,太尉領兵在外為將,老夫居於中樞執掌機要,縱使國小兵少,宋廷也未必能圖。可惜如今……”
林仁肇臉色緩和了些,安慰陳喬道:“子喬不必憂慮,溫暉機敏,足智多謀。顧陵勇武,冠絕天下。更兼李雄文武雙全,縱使不能進取,亦能保大唐無虞。重登此子,隨我多年,深得老夫真傳,子喬宜多照顧,日後使其接替李雄,不至於後繼無人。”
陳喬點頭:“太尉善言,銘記在心。”
當然也包括唐月輕。
“哎呀呀,王爺光臨寒舍,真是讓寒舍蓬蓽生輝啊,來來來,裏麵請裏麵請!”
唐月輕笑臉相迎,十分熱情的將李從善接進唐府,李從善受寵若驚,此番來到東京後,他拜訪過很多人,不是客客氣氣的保持距離,就是隨隨便便的敷衍自己,沒成想這個唐月輕倒是熱情。
“本王在江東時,時常聽到賢侯的傳聞和事跡,如今一見,果然是少年英雄啊!”
唐月輕笑著給李從善沏茶:“哪裏哪裏,都是陛下垂愛,王爺久居江南,想來飲過不少好茶,來來來,今日也嚐嚐中原的茶滋味如何。”
李從善接了過來,吹了吹熱氣,細呷一口,慢慢咀嚼口中的味道,一張嘴,茶香彌漫。
“好茶!”
唐月輕對李從善的享受和讚歎頗為受用,點點頭又吩咐下人上了蜜塊和奶,坐迴自己的位置上。
李從善嚐了嚐蜜塊,驚歎成色純粹,至於奶,他不習慣,便沒有嚐。雖然他祖籍在隴西城紀,可生長在南方,這些大抵還是不合口味的。
“本王在江南時,常常聽林太尉和溫大人誇讚賢侯用兵如神,更是擅長商賈之道,富可敵國,今日一見,果然是鍾鳴鼎食之家。”
唐月輕高興的說道:“林太尉嚴重了,我這微末本事,自然比不上他老人家。以後同朝為官,少不得要討教討教。”
李從善敏銳的捕捉到唐月輕言語中的信息,問道:“同朝為官?”
唐月輕表情略微驚慌,連忙掩飾道:“哈哈哈,王爺聽錯了,我是說可惜不能同朝為官,否則定要向他好好討教討教。”
李從善麵色了然,可心中卻十分疑慮。
“賢侯,本王這次來,帶了一些江南特產的金橘和荔枝,請賢侯嚐嚐鮮。”
李從善說著,揮了揮手,兩個隨從抬著四個大箱子進來放下,恭敬的退了出去。
唐月輕起身,打開箱子,有兩箱確實是橘子和荔枝,可另外兩箱,標著金橘的是一箱黃金,標著荔枝的是一箱白銀。
唐月輕趕忙合上箱子,喊道:“老杜!老杜!過來把王爺送的特產放到廚房去。”
轉身對李從善笑意更甚:“王爺遠道而來,實屬不易,怎麽還帶特產來,真是費心了。”
李從善看著老杜把箱子都抬下去後,起身拱手說道:“本王在江南時,久聞賢侯乃天子寵臣,如今連年烽火,來時路上,看到種種慘劇,百姓苦矣!還望賢侯在陛下麵前多多美言幾句,李唐願意效仿孫吳,向中原稱臣納貢。使兩國百姓軍民,不再受戰亂之苦。”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唐月輕連忙拱手說道:“王爺說的哪裏話,王爺的事就是我的事,明日我陪王爺進宮麵聖,到時候我為王爺翰旋。”
李從善大喜,行禮道:“如此甚好,本王代江南軍民謝過賢侯了!”
唐月輕扶住李從善,二人又聊了些家長裏短,便送李從善迴去了。
第二天,朝會開始,唐月輕在趙普身後一動不動的站著,趙老大上朝,張德尖細的聲音傳來:“宣唐國使者覲見~”
官麵上的事宜,唐月輕從不參與,待朝會散後,趙老大單獨邀請李從善到延福宮用膳。李從善小心翼翼的陪同趙老大到了延福宮,一起陪同的還有唐月輕。
趙老大一進延福宮,便在宮女的服侍下換衣服,唐月輕伸手對手足無措的李從善說道:“陛下要更衣,王爺先請稍坐。”
李從善看了看趙老大,見他並沒有什麽反應,躬身說道:“陛下未有命,怎麽敢坐下。”
唐月輕見他不坐,隻好自顧自的坐了下來。
殿中擺上了許多生菜生肉,擺著三個火鍋,裏麵的湯汁滾滾冒泡,趙老大換好衣服後,坐在主位,吩咐李從善:“坐,不用拘束。”
李從善應了一聲,正經的坐了下來,恪守禮節。趙老大見狀,微笑著說道:“這是唐卿家創出的一種吃法,算是新奇的了,想來你在江南還未嚐過,今日難得有機會,試試。”
“那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李從善不曉得怎麽吃,唐月輕便有模有樣的教他把肉和菜放進自己的火鍋裏,涮熟後撈到碗裏,起初李從善還有些生疏,後來便覺得滋味美妙,吃的滿頭大汗,忘記了禮節,待擦汗時,突然想起有些失禮,放下筷子說道:“臣一時貪嘴,竟至如此,陛下勿怪。”
趙老大嚼了一口羊肉說道:“這話不對,吃飯就是吃飯,倘若還要顧及諸多,那才是不夠誠實。”
李從善點頭稱是,唐月輕在一旁狼吞虎咽,見狀說道:“王爺不知,陛下平易近人,喜好真性情,若是扭捏作態,反而不美。”
李從善繼續點頭,心中也覺得是這樣,看這君臣二人,明顯是熟絡的,給他的感覺不像是君臣,倒像是叔侄。
吃到一半,衛鷹身披鎧甲進來,拱手說道:“啟稟陛下,楚相有急事拜見。”
趙老大放下筷子,對唐月輕和李從善說道:“你們慢慢用,朕去處理一下便迴來。”
李從善趕忙翻身起來,躬身道:“恭送陛下。”
唐月輕也起身行禮,待張德陪著趙老大和衛鷹一同出去後,唐月輕一拍李從善的肩膀說道:“王爺不要這麽拘束,若是顯得生分,豈不見外?陛下留你用膳,乃是存了善待的心思,不必過於緊張。”
李從善聽了,說道:“賢侯良言,本王銘記。”
唐月輕倒了兩杯二鍋頭,遞給李從善:“這是我家釀的酒,味烈如火,入口柔,一線喉。王爺慢些喝,嚐嚐如何。”
說罷,唐月輕一飲而盡,李從善心中奇怪,讓我慢慢喝,自己一口喝完是什麽意思?不過他還是慢慢泯了一口,瞬間就明白了唐月輕為什麽讓他慢慢喝了。
辣!
“賢侯,這酒……”
“怎麽樣,烈吧?慢慢嚐。”
李從善細細品味了一下,確實是好酒。趙老大不在,他也稍微放開了些,痛快地吃著火鍋。二人像多年不見的老友一般,談笑風生,開懷暢飲。
等兩個人肚子都吃飽了,依舊不見趙老大迴來,李從善湊近問道:“賢侯,陛下怎麽還沒迴來?”
唐月輕醉眼迷離,喃喃道:“誰……誰知道,可能去忙了吧,來,咱們再……再喝!”說著說著,唐月輕仰麵躺了下去,醉的不省人事。
李從善連忙過去用手搖晃唐月輕:“賢侯,賢侯?”
迴答他的隻有輕微的鼾聲。
李從善見狀,望外麵看了看,殿門開著,宮女太監都立在外麵,燈火搖曳。他默默起身,四下觀看,果然是中原人的皇帝,大殿裏富麗堂皇,金雕玉飾,還種有花草盆栽,案上有許多奏折,李從善沒敢去翻看,見牆壁上有許多字畫,近一看,竟都是古跡珍品,不禁被吸引住了,一幅一幅的望過去。
不知不覺看到了偏殿,偏殿裏掛著許多人像畫,下方還有署名
“石守信,趙普,苗訓,鄭恩,張瓊,高懷德,王審琦……”李從善一個個看過去,心想這應該是宋廷開國的功臣畫像。
突然,他愣住了,他看到三幅不同尋常的畫像,一幅是趙彥韜,一幅是孫遇,這兩個人不是背叛孟昶,引宋軍攻破成都的叛徒嗎?
再往後看時,嚇的他一身冷汗!
最後一幅畫像上,赫然寫著:“唐國太尉林仁肇”!
李從善還沒來的及多想,便聽到殿外傳來聲音,連忙輕手輕腳跑迴唐月輕旁邊坐下,趙老大嘟囔著進來:“這麽大的事為何不早辦?竟然拖到現在!楚昭鋪可是老了,這官不想做了不成?”
趙老大一進來,李從善連忙起身行禮,趙老大看見他,才“忽然”想起這裏還有唐國使臣,便在不提發生了什麽事,坐下問道:“唐卿家這是怎麽了?”
李從善躬身答道:“賢侯不勝酒力,剛剛睡下。”
趙老大點點頭,說道:“那便不管他,咱們吃咱們的。”
李從善說道:“陛下恕罪,臣想出去一下。”
趙老大點點頭說道:“那你去吧,張德,派個人陪著愛卿。”
李從善跟著太監出去,到茅廁出恭後,又迴到延福宮的殿外,他對跟著的太監說道:“你且下去吧,本王認得路,自己能迴去。”
那太監見已經到了殿門口,便退了下去。李從善慢慢走在窗邊,突然低下身子,提著自己的襪子。
殿內隱隱傳來聲音:“微臣假裝醉酒,鄭王並未翻看案前的奏章,而是欣賞殿中陳設,想來唐國確無惡意。”
“那便好。”
果然!
那唐月輕醉酒的樣子太假了!當時自己就覺得不對勁,幸虧按耐住了好奇心,否則此刻說不得已經人頭落地了!
李從善鬆了一口氣,又聽到有聲音傳來:“不對,那人的畫像還掛在裏麵,他不會看到了吧?”
李從善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緊張的豎起耳朵。隻聽到唐月輕語氣似乎有些底氣不足:“應當……是沒有看到,微臣一直閉目,隻聽得他在大殿走動,想來並未去偏殿遠處。”
“那便好,張德!你這狗奴婢,竟有此疏漏,早就跟你說了布置妥當,你竟忘了收取畫像,險些壞了朕的大事!”
隻聽到一個太監的聲音誠惶誠恐:“奴婢一時糊塗,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還不給朕滾!”
一陣腳步聲響了起來,李從善連忙起身,往殿門口走去,隻見宋主身邊的那個太監一臉懊悔和不安的走了出來,看了他一眼,便匆匆退下去。李從善走進殿中,隻見唐月輕依舊在“酣睡”,趙老大夾著菜吃,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
“迴來了?來來來,坐下繼續吃。”趙老大和善的說道。
李從善安穩的坐了下來,趙老大問道:“朕聽聞李煜妻子病了,朕這裏還有許多珍貴名藥,你迴去時帶著,替朕給他送去。”
李從善連忙拱手說道:“臣替兄長謝過陛下。”
夜幕深了,李從善便告退,趙老大親自將他送到殿門口。
沒過幾天,李從善以年關將至,迴國過年為由,向趙老大辭行,趙老大派高處恭率禁軍一路護送到淮北,放他南歸。
迴到唐國後,李從善晝夜兼程,馬不停蹄的趕往金陵,林仁肇叛變,這件事太突然了!而且十分緊急!如今統禦淮南大軍的李雄以及手下諸多將士,都是林仁肇一手提拔起來的!若是他們串通一氣,李氏江山危矣!
金陵城,皇宮。
一個麵容俊郎,年約三十,溫文爾雅的人,正在抬手作畫。舉手投足間,一股儒雅和貴氣撲麵而來。正是大唐國主李煜。
蘇公公站在一旁,輕聲說道:“啟稟陛下,皇後娘娘的妹妹來了,正在後宮看望娘娘。”
李煜將綠筆和紅筆放下,取了毛筆沾了墨水,題字落款。又取了自己的印,沾了紅泥,摁在畫上。
拿起來看了看,還不錯。
“朕去看看。”
蘇公公應了一聲,揮手示意,外麵早有人抬了轎輦候著,李煜坐上去,宮娥太監前唿後擁,慢慢朝後宮走去。
城中另一處府邸裏,林仁肇穿著便服,看著地圖,對身旁的人說道:“子喬,你看此戰勝負幾何?”
旁邊是一個比林仁肇稍微年輕一些的人,正是李唐吏部侍郎,門下侍郎陳喬。
“李雄深通謀略,更有勇武。手下皆是太尉看好的精兵猛將,想來應當可一戰而定!”
林仁肇笑著說道:“老夫看來未必,雖說陳存,唐月輕未至,可這個任德義也不是個好對付的,此人領兵數十年,用兵中規中矩,從不冒險,李雄想要找出他的破綻,還是要費一番功夫的。”
陳喬聞言歎了口氣,說道:“如今天下諸鎮,隻剩下咱們和劉氏,這個時候,陛下還想著借助宋廷之手除掉鄭王,實在是……”
林仁肇聽了,連忙打斷陳喬的話:“子喬慎言!咱們做臣子的,豈能妄議陛下?莫要再提這些事。”
陳喬張了張嘴,卻也明白林仁肇說得有理,隻好作罷,轉而說道:“可惜太尉年事已高,如若不然,太尉領兵在外為將,老夫居於中樞執掌機要,縱使國小兵少,宋廷也未必能圖。可惜如今……”
林仁肇臉色緩和了些,安慰陳喬道:“子喬不必憂慮,溫暉機敏,足智多謀。顧陵勇武,冠絕天下。更兼李雄文武雙全,縱使不能進取,亦能保大唐無虞。重登此子,隨我多年,深得老夫真傳,子喬宜多照顧,日後使其接替李雄,不至於後繼無人。”
陳喬點頭:“太尉善言,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