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聽說李繼隆將軍從長安押解過來兩個人?”
趙匡胤合上奏章說道:“是有這麽一迴事,怎麽了?”
“可是興國軍討擊使孫遇和楊益?陛下打算如何處置此二人?”
“孟昶派這兩個人聯係北漢,想夾攻大宋,罪無可赦,自然是問斬。”
唐月輕低頭拱手說道:“陛下,鬥膽請陛下將此二人交給微臣,微臣能為陛下打開劍門關的關門。”
趙匡胤略微驚訝的看著唐月輕。猶豫片刻,點了點頭。
唐月輕在衛鷹的帶領下來到天牢中,一眾禁衛宮人浩浩蕩蕩將孫遇請了出來,唐月輕極為恭敬的帶路,衛鷹親自護衛,禁軍,宮人陪同。監獄裏的其他犯人都好奇的看著孫遇走了出去,也包括楊益。
孫遇一頭霧水,被這些人請了出來,然後送出宮門,老杜已經率領唐家護衛等候多時,唐月輕親自將他押到京兆府大牢,便丟下不管了。
迴到家中,唐月輕立刻寫信給楚昭鋪,讓楚天詞代為傳達,還抄了一份給趙匡胤。
燈下的楚昭鋪看著唐月輕的信,撫摸著胡須,放在蠟燭上燒毀了。
大宋派了更多的細作再入西川,言說趙彥韜即將謀反,鬧得滿城風雨,傳的沸沸揚揚。趙匡胤下旨將楊益送到荊州,孫遇送迴長安,秘旨吩咐李繼隆。
孟昶聽了宦官報告,心中疑慮甚重,此時趙彥韜已經領兵在劍閣,漢中一帶。孟昶猶豫再三,令大將黃阿比率京軍進入綿竹,派使者召趙彥韜迴成都。
十一月,漢中人心惶惶,到處流傳孟昶要將趙彥韜召迴殺之,以黃阿比代替。劍門諸軍將領也難逃一劫,整個西蜀局勢徒然緊張起來。
這樣的敏感時期,大宋派軍隊將孫遇恭敬的送迴趙彥韜的轄下,趙彥韜親自迎接了孫遇,早有細作得知,密探傳信迴成都。
荊州刺史呂轉忠押送另一個俘虜楊益,“不小心”讓他逃脫了。楊益心急如焚,連夜奔逃,千辛萬苦逃到蜀國地界,又快馬加鞭趕往成都。
孟昶在宮中召集幾個重臣,商議趙彥韜之事,眾臣皆說趙彥韜家眷盡在成都,不可能反叛大蜀。孟昶疑慮甚重,正猶豫間,太監說楊益迴京了,有十萬火急的事情要報告。
孟昶下令召見,風塵仆仆,疲憊不堪的楊益進了大殿,步伐不穩摔倒在地,太監趕忙扶起他,楊益一瘸一拐的參拜,口中大喊:“陛下!趙彥韜,孫遇已經投靠了宋廷!不日將舉兵叛變!”
孟昶大驚失色,厲聲問道:“你是如何得知?!”
楊益哭著說道:“微臣奉命與孫遇出使北漢,在關中地界不慎被發現,他們將微臣抓住,押解往汴梁城。微臣當時與孫遇關在同一所大牢裏,他們威逼利誘微臣投降宋廷,微臣未允。誰知沒多久,微臣親眼看到宋廷的禁衛,宮人將孫遇客氣的請了出去,便再沒有見過他!宋廷將微臣押解往荊州,微臣偷聽到他們要拿微臣的人頭震懾西川!所幸微臣半路上趁押解的人放鬆警惕時,逃了出來,微臣一刻也不敢停歇,不分晝夜的趕路,才到成都。”
孟昶看著楊益叛亂的頭發,幹裂的嘴唇,髒兮兮的臉,親自扶起他:“卿家辛苦了!”
正說間,有太監攜密奏進來,孟昶打開一看,怒氣衝衝的將奏章一摔,吼道:“孫遇如今就在漢中!楊卿家衝破重重險阻,尚且到了西川,他孫遇被宋軍送到漢中,竟還不來成都複命,卻呆在趙彥韜那裏,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來人呀!將趙彥韜,孫遇家中老小全部處斬!一個不留!”
軍隊衝進趙府和孫府,將兩家老小都屠戮殆盡。孟昶派兵部尚書馬言恩前往漢中,解掉趙彥韜的兵權,命黃阿比率軍東進,直逼劍門。
這天中午,趙彥韜和孫遇正在府衙商討如何布防的事情,下人傳話,說兵部尚書馬言恩帶兵在府衙,召趙彥韜和孫遇過去。二人麵麵相覷,齊齊過去。還沒有到府衙,趙彥韜半路就被人截住了,來人正是趙彥韜管家趙佛。
趙彥韜看著他臉上的刀傷,驚問道:“趙佛?你不在成都,跑來這裏作什麽?”
趙佛大哭道:“老爺!孟昶聽信讒言,將咱們一家老小,滿門抄斬!孫大人一家,亦是如此!小人晝夜奔走,才趕到這裏!索性天佑老爺,還未遲矣!”
趙彥韜隻覺得兩眼一黑,跌倒在地,部將們趕忙去扶他。孫遇抓著趙佛瘋狂的搖晃:“你說什麽!你說什麽?!”
趙佛涕泗橫流:“孫大人,咱們兩家,都死了,都死了!”
趙彥韜艱難的被部將扶了起來,咬牙切齒的下令道:“應海,召集人馬,包圍府衙!”
“是!”
馬言恩等了許久,不見趙彥韜,心下著急,突然手下來報:“尚書大人,罪將趙彥韜正在府衙外等候您。”
馬言恩心下疑惑,莫不是走露了風聲?下令手下提高警惕,走了出去。剛打開門,就看到無數軍馬將府衙團團包圍,弓箭手拉弓搭箭,描著大門,趙彥韜披甲執掛,提著長刀立在馬上,孫遇也在他旁邊。
馬言恩大驚失色:“趙彥韜!你想幹什麽?!”
趙彥韜咬牙說道:“放箭!”
箭如雨下,護衛趕快叫道:“保護大人!”擋在馬言恩身前的數人眨眼間就被射成刺蝟,無數火把扔進府衙,大火衝天而起,趙彥韜驅馬踏進府衙,對準馬言恩當頭一刀,劈成兩半!喊殺聲響徹府衙。
公元964年十一月,趙彥韜起兵造反,從者萬餘計。蜀國大將黃阿比率軍猛攻劍門關,雙方死傷甚重。
與此同時,大宋北路以新任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崔彥進為副都部署,前鋒將軍王師定為前軍統領,率步騎六萬出鳳州,沿嘉陵江南下;東路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劉廷讓為副都部署,禁軍侍衛統領唿延讚為宣撫使,率步騎四萬出歸州,溯長江西進。兩路入川。
與此同時,北漢大將劉繼業率兵五萬南下,李唐命已經洗刷冤屈的林仁肇起複為帥,率兵十萬北上,一時間九州烽火!
孟昶心急如焚,北路大將黃阿比根本不是王全斌的對手,連戰連敗,綿竹城被宋軍團團包圍。南路王昭遠和劉廷讓數次激戰,唿延讚勇猛異常,常常單騎衝向蜀軍中軍,所到之處人仰馬翻,王昭遠隻得依托地形,節節阻擊,宋軍卻如潮水一般,沒有盡頭。
話分兩頭,西川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大宋江淮地區卻是局勢緊張。以燕王趙德昭為首,同平章事,皇四弟趙光美,禮部侍郎方禮為輔的江淮諸軍,卻又一次遇上了整個大宋都不想麵對的敵人——林仁肇。
這一次林仁肇也是傾盡李唐精銳而來,除了謀士溫暉,韓重登,向溫,樊金和朱寺這些名將外,還帶著周今啟,閆改之,顧陵。
淮水岸邊,宋,唐兩軍對陣。燕王趙德昭同四叔趙光美年紀相近,一身金盔金甲,第一次領兵在外,他想和父皇一樣,威震天下。高處恭提著銀槍,遠遠望著唐軍陣型,隊列整齊,旗幟隨風搖擺,刀甲鮮明。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韓重登也看到了高處恭,指著他對一旁的顧陵說道:“你看,就是那拿銀槍的,那個人就是高處恭,武藝高強不在我之下。”
顧陵提著一根狼牙鐵棍,棍頭尖刺鋒芒畢露,狼牙棍頭隻是放在地上,地麵的土都凹下去一些。
“小爺看他的槍也沒幾斤,韓重登,你敢騙我!”顧陵眼神不善的盯著韓重登。
林仁肇對顧陵說道:“陵兒,不怪重登,是我讓他哄你前來的。”
顧陵聽了這話,不滿的說道:“林爺爺,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我好武是不假,可我並不喜歡沙場亂鬥,毫無招式可言,無趣的緊。”
林仁肇歎了口氣,說道:“林爺爺沒幾年了,這可能是最後一次帶兵打仗了,你要怪就怪吧,是林爺爺私心,想借你的勇武,定鼎江淮……”
顧陵從小是林仁肇看著的,早年顧家朝堂上形勢不利,林仁肇將顧陵帶到林家,才幸免於難,故而有爺孫之情。林仁肇如此說了,顧陵心軟下來,說道:“林爺爺既然如此說了,我便替你圓這願望。”
說罷顧陵驅馬上前,高聲喊道:“宋軍聽著!小爺乃顧陵是也!你們有一個算一個,都快些來給小爺軍功賬上添添光!”
燕王聽了,少年意氣,便要抽劍上去,高處恭,方禮和趙光美趕忙攔住,派手下大將馮晨玉上去,顧陵不屑的看了看,待馮晨玉馬近了,右手用力,一錘掄起,將馮晨玉連人帶馬打翻在地,馮晨玉胸口護甲盡碎,連馬都隻有進的氣,沒有出的氣了。
燕王看的兩腿發抖,不住的後怕,問道:“皇……皇叔,此人……此人為何如此力大無窮?”
趙光美凝重的看了看,又一揮手,宋軍陣中又一大將飛出陣中,兩馬相交隻一會合,又被顧陵一棍砸的腦漿飛濺。
宋軍大為驚駭,唐軍高叫威武,軍心漸漸不穩。又有兩員宋將不等下令,齊齊衝向顧陵,顧陵哈哈一笑,終於策馬動了起來,三匹馬剛一照麵,顧陵一棍將一人打起,飛落馬下,另一人揮刀砍向顧陵,不想顧陵竟然迎麵撞來,那宋將手慢,刀柄剛及顧陵,便被一把捏住脖子,從馬上提了起來。顧陵邪笑著一擰,那宋將頭便歪了下來,再無聲息。
唐軍戰鼓擂的震天響,叫好聲響徹四野,宋軍都麵露恐懼之色,正在這時,顧陵伸手指著高處恭,食指勾了勾。
宋軍眼睛都充滿希冀的望向高處恭,高處恭臉色凝重,騎馬走到顧陵麵前。風吹過戰場,卷起塵土,披風隨風冽冽作響。
“你就是高處恭?”顧陵眼裏充滿戰意。
高處恭並未搭話,看了看顧陵,又看了看遠處的韓重登和李唐諸將,心中隱隱有不安的預感。
顧陵見他不答話,冷笑一聲:“果然,和韓重登一個德行!”說罷舉棍便打,高處恭舉槍一接,震的虎口發麻,高處恭還在驚訝,顧陵又橫掃過來,高處恭低頭躲過,挺槍便刺,顧陵閃身躲過,狼牙棍又掄了迴來,直直打向高處恭的戰馬,幸好那馬兒有靈性,高處恭一拉韁繩,前腿便立了起來,才躲過一劫,高處恭變槍為棍,豁出全力砸了下去,顧陵一棍隔開,二人你來我往,殺的難分難解,趙光美見狀,親自拿過鼓槌,擂鼓助威。
打著打著,顧陵似乎漸漸支持不住,虛晃一棍,勒馬迴頭便退,高處恭心下疑惑,此人明明占著上風,為何敗退而去?正疑惑著,宋軍陣中的燕王和趙光美見了。以為高處恭打敗了顧陵,欣喜不已,急忙擂鼓進軍,宋軍殺聲震天,齊齊衝向唐軍,唐軍丟下一地盔甲兵器,匆忙撤退,高處恭大驚失色,這是圈套!!
他急忙往迴趕,想鳴金讓大軍停止衝鋒,奈何逆向而行,一時不能趕到中軍。
宋軍前鋒大部都已經衝了出去。隻聽到一聲炮響,唐將向溫縱馬揚刀,率李唐精銳騎兵從側翼殺來,硬生生將宋軍截成兩半!樊金,韓重登,朱寺,周今啟,閆改之各自率軍衝入宋軍陣中,唐軍士氣正盛,殺的宋軍丟盔棄甲,顧陵衝出混戰圈子,直奔燕王趙德昭而來!
高處恭驚慌失措,連忙率領禁衛抵擋,方禮和趙光美護著燕王逃命,宋軍大敗,潰散而去,唐軍緊緊追殺,一直追到壽春城下,燕王想要進城,高處恭滿身血汙的趕來,喝道:“燕王殿下繼續北撤!萬萬不能進入壽春城!撤退尚有一線生機,若被困在城內,則如虎入籠,再無生望!末將率兵抵擋,為殿下爭取時間!”
趙光美拱手道了一聲:“將軍保重!”便急匆匆率領殘兵敗將護著燕王往徐州逃命去了,高處恭收攏兵力,據守壽春城,唐軍將壽春裏三層外三層的包圍,日夜攻打,兇猛異常。
淮水之戰,宋軍主力盡喪,四萬大軍被殺,兵部侍郎方禮戰死。樊金率兵圍攻毫州,周今啟率兵圍攻徐州,毫州,徐州告急。
與此同時,李唐江夏太守李雄,率兵兩萬,攻打武昌,武昌太守童鎮派人來京求救。
汴梁皇城,垂拱殿裏,趙匡胤臉色陰沉,盯著底下滿堂朝臣,怒道:“難道大宋真的無人了嗎?!一個老匹夫,泱泱大宋,竟無一人能對付他!”
趙普出列,奏道:“啟稟陛下,如今形勢緊迫,就算有人去,也無兵啊,江淮諸軍調集了山東,關南,山南大部分兵力,甚至還有禁軍兩營。如今一朝盡喪,我大宋已無兵可調矣……”
趙匡胤氣急,癱倒在龍椅上,眾臣皆跪了下來。
“不,還有辦法,去!去把唐月輕給朕喊上殿來!”
趙匡胤合上奏章說道:“是有這麽一迴事,怎麽了?”
“可是興國軍討擊使孫遇和楊益?陛下打算如何處置此二人?”
“孟昶派這兩個人聯係北漢,想夾攻大宋,罪無可赦,自然是問斬。”
唐月輕低頭拱手說道:“陛下,鬥膽請陛下將此二人交給微臣,微臣能為陛下打開劍門關的關門。”
趙匡胤略微驚訝的看著唐月輕。猶豫片刻,點了點頭。
唐月輕在衛鷹的帶領下來到天牢中,一眾禁衛宮人浩浩蕩蕩將孫遇請了出來,唐月輕極為恭敬的帶路,衛鷹親自護衛,禁軍,宮人陪同。監獄裏的其他犯人都好奇的看著孫遇走了出去,也包括楊益。
孫遇一頭霧水,被這些人請了出來,然後送出宮門,老杜已經率領唐家護衛等候多時,唐月輕親自將他押到京兆府大牢,便丟下不管了。
迴到家中,唐月輕立刻寫信給楚昭鋪,讓楚天詞代為傳達,還抄了一份給趙匡胤。
燈下的楚昭鋪看著唐月輕的信,撫摸著胡須,放在蠟燭上燒毀了。
大宋派了更多的細作再入西川,言說趙彥韜即將謀反,鬧得滿城風雨,傳的沸沸揚揚。趙匡胤下旨將楊益送到荊州,孫遇送迴長安,秘旨吩咐李繼隆。
孟昶聽了宦官報告,心中疑慮甚重,此時趙彥韜已經領兵在劍閣,漢中一帶。孟昶猶豫再三,令大將黃阿比率京軍進入綿竹,派使者召趙彥韜迴成都。
十一月,漢中人心惶惶,到處流傳孟昶要將趙彥韜召迴殺之,以黃阿比代替。劍門諸軍將領也難逃一劫,整個西蜀局勢徒然緊張起來。
這樣的敏感時期,大宋派軍隊將孫遇恭敬的送迴趙彥韜的轄下,趙彥韜親自迎接了孫遇,早有細作得知,密探傳信迴成都。
荊州刺史呂轉忠押送另一個俘虜楊益,“不小心”讓他逃脫了。楊益心急如焚,連夜奔逃,千辛萬苦逃到蜀國地界,又快馬加鞭趕往成都。
孟昶在宮中召集幾個重臣,商議趙彥韜之事,眾臣皆說趙彥韜家眷盡在成都,不可能反叛大蜀。孟昶疑慮甚重,正猶豫間,太監說楊益迴京了,有十萬火急的事情要報告。
孟昶下令召見,風塵仆仆,疲憊不堪的楊益進了大殿,步伐不穩摔倒在地,太監趕忙扶起他,楊益一瘸一拐的參拜,口中大喊:“陛下!趙彥韜,孫遇已經投靠了宋廷!不日將舉兵叛變!”
孟昶大驚失色,厲聲問道:“你是如何得知?!”
楊益哭著說道:“微臣奉命與孫遇出使北漢,在關中地界不慎被發現,他們將微臣抓住,押解往汴梁城。微臣當時與孫遇關在同一所大牢裏,他們威逼利誘微臣投降宋廷,微臣未允。誰知沒多久,微臣親眼看到宋廷的禁衛,宮人將孫遇客氣的請了出去,便再沒有見過他!宋廷將微臣押解往荊州,微臣偷聽到他們要拿微臣的人頭震懾西川!所幸微臣半路上趁押解的人放鬆警惕時,逃了出來,微臣一刻也不敢停歇,不分晝夜的趕路,才到成都。”
孟昶看著楊益叛亂的頭發,幹裂的嘴唇,髒兮兮的臉,親自扶起他:“卿家辛苦了!”
正說間,有太監攜密奏進來,孟昶打開一看,怒氣衝衝的將奏章一摔,吼道:“孫遇如今就在漢中!楊卿家衝破重重險阻,尚且到了西川,他孫遇被宋軍送到漢中,竟還不來成都複命,卻呆在趙彥韜那裏,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來人呀!將趙彥韜,孫遇家中老小全部處斬!一個不留!”
軍隊衝進趙府和孫府,將兩家老小都屠戮殆盡。孟昶派兵部尚書馬言恩前往漢中,解掉趙彥韜的兵權,命黃阿比率軍東進,直逼劍門。
這天中午,趙彥韜和孫遇正在府衙商討如何布防的事情,下人傳話,說兵部尚書馬言恩帶兵在府衙,召趙彥韜和孫遇過去。二人麵麵相覷,齊齊過去。還沒有到府衙,趙彥韜半路就被人截住了,來人正是趙彥韜管家趙佛。
趙彥韜看著他臉上的刀傷,驚問道:“趙佛?你不在成都,跑來這裏作什麽?”
趙佛大哭道:“老爺!孟昶聽信讒言,將咱們一家老小,滿門抄斬!孫大人一家,亦是如此!小人晝夜奔走,才趕到這裏!索性天佑老爺,還未遲矣!”
趙彥韜隻覺得兩眼一黑,跌倒在地,部將們趕忙去扶他。孫遇抓著趙佛瘋狂的搖晃:“你說什麽!你說什麽?!”
趙佛涕泗橫流:“孫大人,咱們兩家,都死了,都死了!”
趙彥韜艱難的被部將扶了起來,咬牙切齒的下令道:“應海,召集人馬,包圍府衙!”
“是!”
馬言恩等了許久,不見趙彥韜,心下著急,突然手下來報:“尚書大人,罪將趙彥韜正在府衙外等候您。”
馬言恩心下疑惑,莫不是走露了風聲?下令手下提高警惕,走了出去。剛打開門,就看到無數軍馬將府衙團團包圍,弓箭手拉弓搭箭,描著大門,趙彥韜披甲執掛,提著長刀立在馬上,孫遇也在他旁邊。
馬言恩大驚失色:“趙彥韜!你想幹什麽?!”
趙彥韜咬牙說道:“放箭!”
箭如雨下,護衛趕快叫道:“保護大人!”擋在馬言恩身前的數人眨眼間就被射成刺蝟,無數火把扔進府衙,大火衝天而起,趙彥韜驅馬踏進府衙,對準馬言恩當頭一刀,劈成兩半!喊殺聲響徹府衙。
公元964年十一月,趙彥韜起兵造反,從者萬餘計。蜀國大將黃阿比率軍猛攻劍門關,雙方死傷甚重。
與此同時,大宋北路以新任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崔彥進為副都部署,前鋒將軍王師定為前軍統領,率步騎六萬出鳳州,沿嘉陵江南下;東路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劉廷讓為副都部署,禁軍侍衛統領唿延讚為宣撫使,率步騎四萬出歸州,溯長江西進。兩路入川。
與此同時,北漢大將劉繼業率兵五萬南下,李唐命已經洗刷冤屈的林仁肇起複為帥,率兵十萬北上,一時間九州烽火!
孟昶心急如焚,北路大將黃阿比根本不是王全斌的對手,連戰連敗,綿竹城被宋軍團團包圍。南路王昭遠和劉廷讓數次激戰,唿延讚勇猛異常,常常單騎衝向蜀軍中軍,所到之處人仰馬翻,王昭遠隻得依托地形,節節阻擊,宋軍卻如潮水一般,沒有盡頭。
話分兩頭,西川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大宋江淮地區卻是局勢緊張。以燕王趙德昭為首,同平章事,皇四弟趙光美,禮部侍郎方禮為輔的江淮諸軍,卻又一次遇上了整個大宋都不想麵對的敵人——林仁肇。
這一次林仁肇也是傾盡李唐精銳而來,除了謀士溫暉,韓重登,向溫,樊金和朱寺這些名將外,還帶著周今啟,閆改之,顧陵。
淮水岸邊,宋,唐兩軍對陣。燕王趙德昭同四叔趙光美年紀相近,一身金盔金甲,第一次領兵在外,他想和父皇一樣,威震天下。高處恭提著銀槍,遠遠望著唐軍陣型,隊列整齊,旗幟隨風搖擺,刀甲鮮明。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韓重登也看到了高處恭,指著他對一旁的顧陵說道:“你看,就是那拿銀槍的,那個人就是高處恭,武藝高強不在我之下。”
顧陵提著一根狼牙鐵棍,棍頭尖刺鋒芒畢露,狼牙棍頭隻是放在地上,地麵的土都凹下去一些。
“小爺看他的槍也沒幾斤,韓重登,你敢騙我!”顧陵眼神不善的盯著韓重登。
林仁肇對顧陵說道:“陵兒,不怪重登,是我讓他哄你前來的。”
顧陵聽了這話,不滿的說道:“林爺爺,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我好武是不假,可我並不喜歡沙場亂鬥,毫無招式可言,無趣的緊。”
林仁肇歎了口氣,說道:“林爺爺沒幾年了,這可能是最後一次帶兵打仗了,你要怪就怪吧,是林爺爺私心,想借你的勇武,定鼎江淮……”
顧陵從小是林仁肇看著的,早年顧家朝堂上形勢不利,林仁肇將顧陵帶到林家,才幸免於難,故而有爺孫之情。林仁肇如此說了,顧陵心軟下來,說道:“林爺爺既然如此說了,我便替你圓這願望。”
說罷顧陵驅馬上前,高聲喊道:“宋軍聽著!小爺乃顧陵是也!你們有一個算一個,都快些來給小爺軍功賬上添添光!”
燕王聽了,少年意氣,便要抽劍上去,高處恭,方禮和趙光美趕忙攔住,派手下大將馮晨玉上去,顧陵不屑的看了看,待馮晨玉馬近了,右手用力,一錘掄起,將馮晨玉連人帶馬打翻在地,馮晨玉胸口護甲盡碎,連馬都隻有進的氣,沒有出的氣了。
燕王看的兩腿發抖,不住的後怕,問道:“皇……皇叔,此人……此人為何如此力大無窮?”
趙光美凝重的看了看,又一揮手,宋軍陣中又一大將飛出陣中,兩馬相交隻一會合,又被顧陵一棍砸的腦漿飛濺。
宋軍大為驚駭,唐軍高叫威武,軍心漸漸不穩。又有兩員宋將不等下令,齊齊衝向顧陵,顧陵哈哈一笑,終於策馬動了起來,三匹馬剛一照麵,顧陵一棍將一人打起,飛落馬下,另一人揮刀砍向顧陵,不想顧陵竟然迎麵撞來,那宋將手慢,刀柄剛及顧陵,便被一把捏住脖子,從馬上提了起來。顧陵邪笑著一擰,那宋將頭便歪了下來,再無聲息。
唐軍戰鼓擂的震天響,叫好聲響徹四野,宋軍都麵露恐懼之色,正在這時,顧陵伸手指著高處恭,食指勾了勾。
宋軍眼睛都充滿希冀的望向高處恭,高處恭臉色凝重,騎馬走到顧陵麵前。風吹過戰場,卷起塵土,披風隨風冽冽作響。
“你就是高處恭?”顧陵眼裏充滿戰意。
高處恭並未搭話,看了看顧陵,又看了看遠處的韓重登和李唐諸將,心中隱隱有不安的預感。
顧陵見他不答話,冷笑一聲:“果然,和韓重登一個德行!”說罷舉棍便打,高處恭舉槍一接,震的虎口發麻,高處恭還在驚訝,顧陵又橫掃過來,高處恭低頭躲過,挺槍便刺,顧陵閃身躲過,狼牙棍又掄了迴來,直直打向高處恭的戰馬,幸好那馬兒有靈性,高處恭一拉韁繩,前腿便立了起來,才躲過一劫,高處恭變槍為棍,豁出全力砸了下去,顧陵一棍隔開,二人你來我往,殺的難分難解,趙光美見狀,親自拿過鼓槌,擂鼓助威。
打著打著,顧陵似乎漸漸支持不住,虛晃一棍,勒馬迴頭便退,高處恭心下疑惑,此人明明占著上風,為何敗退而去?正疑惑著,宋軍陣中的燕王和趙光美見了。以為高處恭打敗了顧陵,欣喜不已,急忙擂鼓進軍,宋軍殺聲震天,齊齊衝向唐軍,唐軍丟下一地盔甲兵器,匆忙撤退,高處恭大驚失色,這是圈套!!
他急忙往迴趕,想鳴金讓大軍停止衝鋒,奈何逆向而行,一時不能趕到中軍。
宋軍前鋒大部都已經衝了出去。隻聽到一聲炮響,唐將向溫縱馬揚刀,率李唐精銳騎兵從側翼殺來,硬生生將宋軍截成兩半!樊金,韓重登,朱寺,周今啟,閆改之各自率軍衝入宋軍陣中,唐軍士氣正盛,殺的宋軍丟盔棄甲,顧陵衝出混戰圈子,直奔燕王趙德昭而來!
高處恭驚慌失措,連忙率領禁衛抵擋,方禮和趙光美護著燕王逃命,宋軍大敗,潰散而去,唐軍緊緊追殺,一直追到壽春城下,燕王想要進城,高處恭滿身血汙的趕來,喝道:“燕王殿下繼續北撤!萬萬不能進入壽春城!撤退尚有一線生機,若被困在城內,則如虎入籠,再無生望!末將率兵抵擋,為殿下爭取時間!”
趙光美拱手道了一聲:“將軍保重!”便急匆匆率領殘兵敗將護著燕王往徐州逃命去了,高處恭收攏兵力,據守壽春城,唐軍將壽春裏三層外三層的包圍,日夜攻打,兇猛異常。
淮水之戰,宋軍主力盡喪,四萬大軍被殺,兵部侍郎方禮戰死。樊金率兵圍攻毫州,周今啟率兵圍攻徐州,毫州,徐州告急。
與此同時,李唐江夏太守李雄,率兵兩萬,攻打武昌,武昌太守童鎮派人來京求救。
汴梁皇城,垂拱殿裏,趙匡胤臉色陰沉,盯著底下滿堂朝臣,怒道:“難道大宋真的無人了嗎?!一個老匹夫,泱泱大宋,竟無一人能對付他!”
趙普出列,奏道:“啟稟陛下,如今形勢緊迫,就算有人去,也無兵啊,江淮諸軍調集了山東,關南,山南大部分兵力,甚至還有禁軍兩營。如今一朝盡喪,我大宋已無兵可調矣……”
趙匡胤氣急,癱倒在龍椅上,眾臣皆跪了下來。
“不,還有辦法,去!去把唐月輕給朕喊上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