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和高處恭的老師交談過後,高處恭就對自己似乎頗為敬佩,唐月輕雖然有些不明所以,不過也懶得深究。眼下他心頭隻有一件大事,在京城裏開登臨意。


    屋子中坐滿了人,小香上了茶,緩緩退下。


    唐月輕看著這些貴族子弟說道:“諸位弟兄,入京咱們在大宋各州,各府都已經開了登臨意酒樓,除了少部分地方因為特殊原因,建造效果不是很好之外,大部分地方已經正常運營了。”


    眾人停了,都互相點頭,喜氣洋洋。


    “不過……”唐月輕皺眉說道:“眼下,咱們還要在京城盤一塊地,用來修建酒樓。這京城的登臨意,務必要十分氣派和豪華,地段也要上佳才行。眾位弟兄有什麽好地方推薦嗎?”


    眾人聞言紛紛談論起來,由於是京城,所以麻煩了一些,要考慮太多的因素。


    苗度推薦在東市邊上劃一塊地出來,那裏臨近熱鬧繁華的東市,人來人往,而且那塊地是一個犯官舊宅,被苗家盤下,所以不用再花銀子購買。苗度願意貢獻出來給眾人。


    唐月輕仔細迴想了一下,苗度的身份,應該不在楚天詞之下,因為他的父親叫苗訓。


    苗訓,字廣義,也有人說他字光義。河中永濟人,宋初大臣。傳聞他師從陳摶老祖,善於天文占候術,以謀略見長。早年結識趙匡胤,曾於營中預言趙匡胤陳橋兵變。


    這是個與諸葛亮、徐茂公齊名道家高人。


    苗訓少年時很有抱負,西出虎牢關,登上華山,拜當時著名的道士陳摶為師。由於他聰穎好學,才智過人,深得恩師喜愛,對他格外傾心教誨。數年的刻苦努力,苗光義已經學的文韜武略,滿腹經綸。老祖陳摶曾說過:“我一生教了眾多弟子,將來成大器者,唯苗訓也”。


    苗訓出師後,周遊天下尋師訪友,虛心求教,使自己的學識更加淵博,胸懷更加寬闊,看問題的眼光更敏銳獨到。他目睹國家分裂,人民遭受戰亂,饑寒交迫,哀鴻遍野的淒慘景象後,決心為江山社稷建功立業,造福於黎民百姓。


    他迴鄉後,在柳葉鎮耍金橋搭一簡棚,算卦相麵,坐診看病。不分遠近貧富,一視同仁,岐黃濟世,藥到病愈,吉兇禍福,推斷如神。一時間人來人往,門庭如市,隨後發生的一件奇案,更使苗訓聲名遠播。


    當時柳葉鎮有一戶郭姓人家,郭老伯年剛六十,兒子常年在外經商,兒媳張氏在家操持家務,家中幾畝薄田靠郭老伯勤勞耕作。這年四月的一天早上,兒媳張氏送飯來到地頭,見家翁還在鋤地,因惦記家中,便把飯罐掛在古樹杈上,招唿一聲便迴去了。家翁用飯後中毒身亡。路人發現後,上報縣裏,派人來查,究其原因。於是,張氏以毒死家翁罪被判死刑,押進死牢待秋後處斬。事情發生後,當地連續大旱70餘天,滴雨未下,人們焦慮萬分。縣老爺親自拜神祈雨,無有結果,束手無策,經人推薦求教於苗訓。


    苗訓掐指一算,此事與張氏毒翁一案有關,通過明查暗訪,得知張氏是一位有德孝順之婦,行事端正,毒翁一事恐屬冤案,怕是另有蹊蹺。苗訓到案發現場仔細觀察,心中更加有數,讓人做同樣飯菜掛到古樹杈上,兩個時辰摘下喂狗,狗食後,嘴鼻出血而亡。苗訓隨即指揮眾人在古樹根部周圍點燃蒿草鬆香,伐倒古樹,見樹中央枯洞中蜷伏著一條大蛇,人們將其殺死,張氏冤屈被伸。即日,當地普降大雨,此事哄動上黨地區。


    一日,在江湖上闖蕩的趙匡胤路經柳葉鎮,見卦棚前人頭擠攘,便翻身下馬,將馬栓在橋旁柳樹上,分開眾人走進卦棚探視究竟。苗訓見趙匡胤紫麵豐頤,氣宇軒昂,有帝王之相,忙起身相迎。待一交談,更加覺的這人胸懷博大,誌存高遠。二人交談很是投機,相見恨晚,都有推翻殘暴統治,重建偉業救民於水火的鴻鵠之誌。於是,苗訓收了攤子,領著趙匡胤迴村,設酒席招待。苗訓分析了天下大勢,告訴他:目前,漢水以南局勢比較穩定,而北方卻戰亂不止,應在北方廣結天下英雄豪傑,擴展勢力,審時度勢,待時機成熟揭杆起事,並告訴他現在河北鄴都任後漢最高軍事長官的郭威是位英雄人物,可前去投靠,見機行事。


    趙匡胤聽後,拱手謝曰:“苗先生高瞻遠囑,乃當今奇才,實在是諸葛孔明再世,我心悅誠服”。臨別時雙方依依不舍,苗訓見匡胤衣衫破舊,便贈送了金錢作盤纏路費,匡胤感激不盡,熱淚盈眶。他和苗訓約定,待機成熟,定與先生共謀大業。


    廣順元年,趙匡胤來到河北,投靠在後漢樞密使郭威手下。次年郭威發動兵變,滅了後漢,建立後周王朝。趙匡胤因作戰勇敢被提拔為禁軍頭目,並因此結交了郭威養子柴榮。趙匡胤念念不忘耍金橋與苗訓先生之約,派出親信四處尋訪這位江湖異人。


    廣順四年,周太祖郭威病逝,柴榮即位稱帝,為周世宗,趙匡胤被破格提拔為殿前都虞侯,成為後周禁軍高級將領。這時已和趙匡胤相聚的苗訓,先後向他推薦了文有王佐之才的趙普,武有萬夫不擋之勇的高懷德等人。趙喜出望外,將苗訓等人留在帳下委以重任。在後周對南唐的戰鬥中,趙匡胤率兵節節勝利,在攻打壽春時,由於錯誤判斷敵情,卻屢屢失利,兵敗被圍葫蘆穀,糧草斷絕。在情況十分危急之時,苗訓與已被他說服歸附的山寨寨主好漢王彥升帶領人馬從南唐兵馬背後殺來,與趙匡胤裏外夾攻,反敗為勝。在攻打滁洲和清流關的戰鬥中,由於趙匡胤兵力較少,地形不利,初戰失敗,在苗訓謀劃下,趙匡胤率兵沿小路出其不意,從清流關背後,直插滁洲城,生擒南唐主帥皇甫暉和姚風,一舉攻克滁洲城,大敗後唐軍。因此,趙匡胤被周世宗任命為殿前都點檢,成為殿前司禁軍的最高統帥,苗訓也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經苗訓精心謀劃、周密運作,到周世宗病亡時,趙匡胤已形成了“文有苗訓、趙普、楚昭輔,武有潘美、高懷德、石守信、鄭子明等組成的集團勢力。


    顯德七年正月初一,趙匡胤製造了遼和北漢聯兵入侵後周的消息,迫使後周七歲小皇帝派其出兵迎敵。正月初二下午,大軍到達離開封幾十裏的陳橋驛,在周圍軍士中很有名望的苗訓指著太陽對眾人說:天上有兩個太陽,並煞有其事地對趙的親信幕僚楚昭輔說:一日克一日,要出新天子,這是天命,兩人一問一答、一唱一和,既形象又逼真,周圍兵士很快一傳十、十傳百,流傳整個兵營。


    苗訓的“一日克一日,當出新天子”的神秘預言,經過楚昭輔的大肆渲染,在迷信的誘惑下,在廣大的軍士眼裏,趙匡胤儼然天意有賜,授命有兆。


    第二天早上,一大批將校在苗訓、楚昭輔的鼓動下,趙普、趙匡義將趙匡胤擁出寢室,齊聲高唿,軍中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並將一件象征天子的黃色上衣披在他身上,眾將校統統跪拜,高唿“萬歲”。趙匡胤接受擁戴,返迴京城,在京城親信石守信等人配合下,迅速控製了局勢,兵不血刃地奪取了後周天下,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


    趙匡胤宣布國號為“宋”,改元為“建隆”,他成了大宋第一位皇帝,封苗訓為護國大軍師兼司天台正。趙匡胤與所有皇帝一樣,對舊臣宿將放心不下,於是上演了“杯酒釋兵權”一幕好戲,一大批有功將領都卸甲歸田。苗訓想到推翻後唐後,天下一統,這一目標已達到,再在朝中停留,伴君如伴虎,兇多吉少,決心效法範蠡、張良功成身退,於是多次上奏,以多病為由迴歸故裏。趙匡胤見挽留不住他,準於歸鄉養病,為表恩寵,除贈送一大筆金錢外,以國號宋,賜苗光義家鄉苗家莊為宋村,沿用至今。


    迴鄉後,苗訓見家鄉人民多數還處於貧窮饑餓狀態,特別是沒文化常受到土豪士紳的欺淩。目觀此況,他決心創辦義學,為父老鄉親辦善事,拿出朝廷贈送的銀兩,購建房屋做校舍,請來塾師,辦起義學,在宋村及附近村莊招收學生,免收學費,特別困難的人,苗訓給他們提供學習用品。義學的興辦,對於當地普及民間教育,培養人材,推動社會進步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苗訓在當地修橋鋪路,為眾鄉親排憂解難,賑濟貧民,這種為鄉民排憂解難之善舉,深得民眾讚譽。


    總而言之,苗訓是一位政治實力同趙普,楚昭鋪比肩的重臣,雖然已經歸隱,可實力依舊不可撼動,他的兒子苗度能隨隨便便在京城繁華地段買下一塊地舉手相贈,就是很好的證明。


    唐月輕問道:“苗兄,令尊如今在何處?”


    苗度答道:“在家,唐兄問這事做什麽?”


    唐月輕臉上浮現敬仰之色,這樣的人,應當和他交談一番,方能解平生之惑,不枉來大宋一番啊,而且最重要的是,看看苗訓能不能解開自己的秘密,有沒有辦法重迴自己的時代。


    “我早年在昆侖山時,常聽家師百度老祖說起陳摶老祖,故而想見見令尊,他日得空,還望苗兄引見一番,算一算我這麵相,聆聽一番教誨。方能生平無憾。”


    苗度答道:“此事好說。”


    唐月輕決定就把地址定在苗度的地盤上,眾人散去,各自動用力量,一座三層高的酒樓,漸漸拔地而起。


    京城的人,尤其是各家權貴,經過這些人的宣傳和吸引,對這座新崛起酒樓頗為期待。而唐月輕並不知道的是,此事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


    京兆尹的府衙中,一個30歲左右的人,正坐在大堂上首,看著案卷,低頭思索。這人麵相同趙匡胤有些像,又比他年輕,穩重的模樣,威嚴的態勢,一股正氣盡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酒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薄霧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薄霧掩並收藏酒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