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集中帥帳後,薑維便發話說:“各位,諸葛果已迴了消息,她已經策反了諸葛誕,如今諸葛誕已經聯合東吳,抵抗司馬昭,我覺得這是我們的機會。”張翼聽後說:“後將軍莫非是又要北伐了?這可萬萬不能。自從上次段穀一戰後,大漢的元氣還沒有恢複過來,怎能再次北伐?”薑維卻搖了搖頭說:“我並非要北伐,我隻是想訓練一下新兵而已。”張翼不懂,詢問說:“什麽意思,後將軍你到底想要幹什麽?”薑維說:“說實話,鄧艾的聰明才略遠甚於我,正麵交手的話,很遺憾,我不是他的對手。所以這一次我打算繞過鄧艾,攻打長城的司馬望。司馬望和鄧艾不同,欠缺實戰經驗,絕對能贏。”張翼聽後說:“司馬望欠缺實戰經驗這不假,可鄧艾的隴西軍隊就在臨近,他們必會前來支援。到時又該如何?”薑維說:“放心好了,此次我們北伐的目的並非是攻城掠地,而在於訓練新兵。”張翼不解地問:“我不懂你是什麽意思?”薑維迴答說:“很簡單,段穀一戰後我軍士氣低落,新增軍隊也訓練不足。因此,我們急需一場勝利來改變我軍低落的士氣,順便通過實戰來訓練新增軍隊。至於鄧艾,隻要密切注意他的動向,在他趕來之前打敗司馬望並且撤退就行了。”張翼聽後心想:“薑維說的不錯,現在我軍士氣低落,新增軍隊也是實訓不足。的確是得想辦法改變這個局麵才行。後將軍說的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隻是不知道成都那些人明不明白了。”


    薑維眼見沒人反對,便再次上表,分析其中利害,提出北伐。此表一上,成都那邊頓時沸騰了起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領眾多益州大姓堅決反對薑維此次北伐。劉禪見眾多大臣反對,一時之間也拿不定主意。於是詢問陳袛。陳袛心想:“薑維這家夥可真是會出難題,現在國內反戰的聲音這麽大,我原本以為他會消停一陣子,沒想到他偏偏就要在這風口浪尖上再次提出北伐。不過此次北伐也確實是個機會,不能白白浪費。”於是說:“陛下,後將軍在信中已經言明,此次北伐和以往不一樣,乃是為了提升士氣,訓練新增軍隊。我相信後將軍一定會有所分寸的。”劉禪點了點頭說:“就依愛卿所言。”於是下令讓薑維再度北伐。


    譙周見狀,不禁歎了口氣,心想:“窮兵黷武,這樣下去大漢遲早有一天要被消滅。”迴到家後,譙周長歎一聲,一氣嗬成,寫了一篇《仇國論》,命人送給薑維,希望能阻止薑維北伐。


    薑維打開一看,上麵寫著:


    因餘之國小,而肇建之國大,並爭於世而為仇敵。因餘之國有高賢卿者,問於伏愚子曰:“今國事未定,上下勞心,往古之事,能以弱勝強者,其術何如?”伏愚子曰:“吾聞之,處大國無患者恆多慢,處小國有憂者恆思善;多慢則生亂,思善則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養民,以少取多;勾踐恤眾,以弱斃強,此其術也。”賢卿曰:“曩者項強漢弱,相與戰爭,無日寧息,然項羽與漢約分鴻溝為界,各欲歸息民;張良以為民誌既定,則難動也,尋帥追羽,終斃項氏,豈必由文王之事乎?”肇建之國方有疾疢,我因其隙,陷其邊陲,覬增其疾而斃之也。”伏愚子曰:“當殷、周之際,王侯世尊,君臣久固,民習所專;深根者難拔,據固者難遷。當此之時,雖漢祖安能杖劍鞭馬而取天下乎?當秦罷侯置守之後,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歲改主,或月易公,鳥驚獸駭,莫知所從,於是豪強並爭,虎裂狼分,疾搏者獲多,遲後者見吞。今我與肇建皆傳國易世矣,既非秦末鼎沸之時,實有六國並據之勢,故可為文王,難為漢祖。夫民疲勞,則騷擾之兆生,上慢下暴則瓦解之形起。諺曰:“射幸數跌,不如審發。”是故智者不為小利移目,不為意似改步,時可而後動,數合而後舉,故湯、武之師不再戰而克,誠重民勞而度時審也。如遂極武黷征,土崩勢生,不幸遇難,雖有智者將不能謀之矣;若乃奇變縱橫,出入無間,衝波截轍,超穀越山,不由舟揖而濟盟津者,我愚子也,實所不及。


    其大意為:


    因餘是小國,肇建是大國,兩國世為仇敵,因餘國人高賢卿問伏愚子,身為小國在麵對大國時該使用什麽戰略,伏愚子舉周文王與勾踐為例子,說明與民休養生息,民心安定就可以取得勝利,高賢卿又問:“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和項羽約定以鴻溝為界,互不侵犯,當項羽返迴時,張良認為如果人民安定下來就不會再想變動,說服劉邦追擊項羽,最後取得了勝利,又怎麽一定要用周文王的那套方法呢?現在肇建國內部有缺陷,我們趁機出兵攻擊其邊境,是不是能增加它的麻煩而戰勝他呢?”伏愚子迴答:“商朝與西周的時候,王綱堅固,社會安定,人民習慣於當時的統治階級,要是在那個時候,劉邦怎麽可能杖劍鞭馬、奪取天下呢?反觀秦朝末年,天下土崩瓦解,王侯遞嬗,年年月月都改變統治者,老百姓均不知所措,所以豪強並爭,力量強的收獲便大,遲慢的便被吞並。現在我們國家和肇建都已經立國很久了,不是秦朝末年動蕩不安的時候,而有多國並立的形勢,所以可以用周文王無為而治的方法,而不可以像劉邦那樣南征北討,如果人民疲勞,國家就會瓦解,俗話說‘與其射出很多箭沒有命中目標,不如謹慎發箭,不要輕易出擊。所以智者不會因為一時小利就轉移目標,而是等到時機許可才一次出動,所以商湯、周武王能不戰而勝,如果他們一味窮兵黷武,不能審時度勢,則就算有智者也不能相救了。如果用兵如神,穿越急流,翻越山穀,不用船隻便能渡過孟津,就不是我愚子所能做到的事了。


    薑維看了後,對來人說:“請迴去轉告你家主人,他所言雖然有理,但是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我薑伯約但凡隻要有一口氣在,也絕對不會放棄北伐的!”來人沒辦法,隻好迴去如實轉告譙周。譙周長歎一聲,心想:“這樣下去大漢遲早會毀在薑維的手中,我得為自己和益州百姓做好打算才行。”


    次日早朝,譙周對薑維北伐再次提出意見說:“陛下既然恩準薑維北伐,臣也不好再說什麽。隻是為了避免上次段穀慘敗的教訓,臣想向陛下舉薦一個人來輔佐後將軍。”劉禪問:“卿想舉薦誰?”譙周迴答說:“射聲校尉楊戲,可擔此重任。”劉禪看向陳袛,詢問其意見。陳袛心想:“楊戲這個人可是出了名的不好相處,譙周他肯定是故意的。不過楊戲是益州人,如果薑維忍受不了而殺了他,倒是可以給這些反戰的益州人一些警告……嗯,或許可行。”於是對劉禪說:“臣附議。”譙周聽後倒有些驚訝,心想:“今兒吹的是什麽風?我還以為這陳袛肯定會反對我的,還想了許多理由,沒想到一個也不用——楊戲,拜托你了,一定要將益州百姓的心聲傳達過去。”劉禪見沒人反對,於是任命楊戲為監軍,前往漢中輔助薑維。


    就這樣,在楊戲監軍下,薑維率領著三萬人馬出駱穀,向沈嶺進發。


    卻說長城鎮守將軍司馬望,是司馬昭的族兄,城內糧草甚多,人馬卻少。司馬望得知漢軍殺來,一方麵派人向鄧艾求救,一麵與王真、李鵬等將領商議計策。王真說:“將軍,這正是你建功立業的好時機啊。漢軍自從上次段穀慘敗後,國力受損,至今還沒有恢複元氣。如今他們一半是還沒有訓練成熟的新兵,一半則是在段穀一戰嚇破了膽的老兵,怎能和我們對抗,不如出城迎戰,殺他們個片甲不留。”司馬望大喜說:“好,就這樣定了。”於是引兵出城二十裏下寨。


    次日一早,薑維便率兵趕到。司馬望帶著眾將出寨搦戰。薑維出馬,對司馬望說:“我今奉朝廷明命,率大軍北伐,還不早降。如果繼續愚迷,全家誅戮!”司馬望生氣地說:“爾等無禮,數犯上國,如不早退,令你們片甲不歸!”話音剛落,司馬望背後一將殺出,卻是王真。漢軍陣中,寧隨躍躍欲試,不料被傅僉搶先一步出馬迎戰。雙方剛一交手,傅僉便賣了個破綻,王真見狀大喜,挺槍來刺。傅僉閃過,活捉真於馬上,便要迴陣。李鵬大怒,縱馬輪刀來救。傅僉也不迴頭,等李鵬靠近的時候,突然將王真扔到了地上,一招迴馬槍刺中了李鵬的喉嚨,李鵬氣絕身亡。傅僉再去看王真時,竟被活活地摔死了。頓時,漢軍陣中無不歡唿雀躍,隻有蔣舒一人一臉的不快。


    司馬望見一下子連折了兩名大將,大驚失色,連忙率軍撤退。薑維趁勢掩殺,大獲全勝。司馬望隻好退迴長城防守。薑維下令攻城,直殺至天晚,方才收兵。


    迴到營中,薑維又對寧隨說:“鄧艾想必已經得到消息,正往此處趕來,你再辛苦一點,探明他們的下落。”寧隨得令而去。


    次日一早,薑維繼續率軍攻城。漢軍昨日大勝,士氣大增,爭先恐後地攻城,用火箭火炮打入城中。城上草屋幾乎都燒著,魏兵慌亂,司馬望喝止不住。接著,薑維又令人取幹柴堆滿城下,並放了一把火,城內頓時烈焰衝天。眼看著城已將陷,魏兵在城內嚎啕痛哭,聲聞四野。


    正攻打間,寧隨忽然來報說:“渭水那邊發現了魏軍的蹤跡,應該是鄧艾率軍前來救援。”薑維歎了口氣說:“竟來得如此之快,真不愧是鄧艾。”寧隨說:“將軍,抓緊時間退軍吧,不然就像上次一樣來不及了。”薑維說:“如今鄧艾就在我們後麵,急退不得,需徐徐而退才行。”於是引兵後退三十裏,跨兩山安營,駐紮在芒水。鄧艾見狀,便在渭水下寨,和司馬望遙相唿應。


    薑維升帳議事,對眾將說:“如今鄧艾已經來援,我們也是時候撤退了。”張翼說:“早該如此了。隻是鄧艾必不會輕易放過我們的。”薑維說:“不然,以鄧艾的智謀,見我等撤退,必會懷疑其中有詐,不肯追趕的。”楊戲突然哈哈一笑說:“想不到名滿天下的薑維也如此懼怕鄧艾啊,這樣下去以後也不用北伐了吧,畢竟魏國有鄧艾在。哈哈。”寧隨生氣地反駁說:“鄧艾又如何?終究隻是一個邊地將領而已。”楊戲更是嘲笑說:“偏偏就是這個邊地將領把你們打成了這個樣子,不是嗎?”寧隨生氣地說:“你有本事你上啊!”楊戲說:“我可沒說我有本事,不過做人嘛,得知天命,識天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蠢人一個。”寧隨大怒,還待要辯。薑維突然阻止說:“好了,不要再爭論了。”於是對楊戲問:“監軍可有什麽妙計嗎?”楊戲笑著說:“我雖然沒有妙計,但是我知道司馬昭為了對抗諸葛誕,已經將關中軍隊抽調一空了,若是就這樣迴去,豈不是白白浪費了這個大好機會。”薑維心想:“楊戲這家夥到底想要幹什麽?”嘴裏又問:“依監軍之意,是要我們留下來與魏軍對峙?”楊戲點了點頭說:“沒錯。首先,司馬望被我軍擊敗,已沒有餘力向我軍發動進攻,隻需要以極少數兵馬看住他們就行了;其次,如果因為害怕鄧艾而不敢與他對峙的話,那麽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士氣是不堪一擊的。所以,我們必須要贏鄧艾一次,哪怕是小小的勝利也行。否則這次的北伐毫無意義。”薑維心想:“楊戲說得有理,若是不能贏鄧艾一次,此次的北伐基本上毫無意義。拜托了,丞相,如果你在天有靈,一定要幫助薑維一次。”寧隨心想:“楊戲分析得也有道理。原本我以為他是譙周派來搞事的,這麽看來是我想錯了。”楊戲心想:“譙先生吩咐給我的事情還沒完成,怎麽能就這麽迴去呢?”


    當晚,鄧艾營中,一名士兵進來報告鄧艾說:“啟稟將軍,營外抓得一細作,說有要事要見將軍。”鄧艾聽後說:“哦,是嗎?帶那人上來。”於是將細作帶了上來。鄧艾問:“你是什麽人,來此有何目的?”細作迴答說:“小人是奉楊監軍之命前來,有一封書信要交給將軍。”鄧艾說:“哦,是嗎?拿上來瞧瞧。”細作將書信遞了上去……


    次日一早,薑維派人前往鄧艾營中下戰書。鄧艾心想:“果然和書信裏說的一樣,看來是可以相信。不過……”接著,喚那人進來,看了一遍戰書後,便對那人說:“請轉告你家將軍,明日一早,我定與他一決雌雄!”使者迴去後,鄧艾又喚來鄧忠說:“傳我號令,明日一早,沒我指令,不得隨意外出。”鄧忠問:“爹打算和薑維一決雌雄嗎?”鄧艾說:“不,我有個更好的辦法。”隨即心想:“想借我的手消滅薑維,我偏不這樣做,我要讓你們自相殘殺,這樣的話,你們蜀漢離滅國的日子就不遠了。”


    第二天一大早,薑維就率軍在鄧艾營外搦戰。楊戲在一旁心想:“薑維,為了益州百姓的安危,隻能對不住你了,希望你不要怪我。”然而一整天下來,鄧艾都閉營不出。薑維每次想靠近鄧艾營寨,都被亂箭射迴。薑維沒辦法,隻好收軍迴營。楊戲也感到奇怪,心想:“鄧艾這家夥到底在想些什麽,說好了裏外夾擊,將薑維人頭送給他,然後兩國互不侵犯的。他莫不是要食言?不行,今晚要確認一下才行。”


    這天晚上,楊戲再次派人潛入鄧艾營中,詢問鄧艾今早為何不出戰。鄧艾假裝咳嗽抱歉說:“微軀小疾,有誤相持,明天一定會戰,到時裏應外合,殺了薑維。”那人相信了,迴見楊戲,告知前事。楊戲於是再度吩咐左右親兵作好準備。


    鄧艾送走了楊戲的人後,薑維也派使者前來。鄧艾大喜,心想:“大事可成矣。”於是吩咐左右如此如此行事。隨後接待薑維使者。薑維使者也同樣是責怪鄧艾失期之罪。鄧艾也如前邊一般迴答。


    這時,鄧忠突然走進帳中說:“爹,楊戲那家夥……”話未說完,鄧艾就瞪了鄧忠一眼,鄧忠見薑維的使者在這,於是假裝慌張地閉口不談。


    鄧艾、鄧忠兩人剛才的這一切都被薑維的使者看在眼裏,心想:“這人剛才說了楊監軍的名字,莫非是有什麽事?難不成是楊監軍通敵?不行,迴去一定要告訴後將軍才行。”於是匆匆向鄧艾告辭,迴到營中,告知了薑維。薑維大吃一驚,急忙悄悄地召寧隨前來商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寧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山的黃布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山的黃布鈴並收藏寧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