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山村發生的事阿涼和燕正雅全然不知,他們此時在招待客人。


    這個客人不是別人,是北雨真和北雨石的大哥,北家少當家,北雨策。


    他見到阿涼第一句話就是,“姑娘你可是把我家好男兒都榨光,利用殆盡了。”


    這話......


    就很那啥。


    阿涼連自己想好的問候語都忘了,嘴巴半張,眨巴著眼睛看向燕正雅,意思很明顯,這人在說什麽屁話。


    後麵跟著的北雨石,此時恨不得有個地縫鑽下去。


    他哥趕路把腦子累壞了吧,怎能對大人說這種話,多無禮。


    阿涼迷茫了幾秒就清醒了,自然而然的懟過去,“你家好男兒就是你兩個弟弟?北家也不行啊。”


    哎呦喂。


    這純純拉仇恨呢。


    聽在北雨策的耳朵裏就是,他北雨策不如兩個弟弟,純純不行。


    他笑著埋怨,“姑娘這張嘴,比當初還要厲害。”


    北雨石適時提醒,“大哥!”


    “北雨策越矩了,大人恕罪。”他的行禮道,這話有意思極了,完全不像跟合作者行禮,反而上下級。


    燕正雅抬眼若無其事的看了對方一眼。


    可北雨策臉上一點多餘表情都沒有,就好像他這麽做很正常一樣。


    阿涼無聲的笑,“大公子客氣了,快請進吧。”


    北雨策是終於把他們北家放在了阿涼的下麵,再也不是平起平坐的合作關係。


    北雨策此次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投效阿涼。


    最近的朝廷是越來越荒唐了,攝政王每天除了拱火之外,那是萬事不管,朝堂上可以說是管璐獨大。


    那就是個瘋子,今天這麽一個主意,明天那麽一個主意。


    戶部尚書蔡良已經被逼到要辭官了,這戶部他撐不下去了,沒錢,還到處都在要錢。


    明眼人都能看到,朝廷要完了。


    他們底下這些商戶的眼睛也不是瞎的,隻要是亂起來,打起仗來,最先倒黴的必然是做生意的。


    這個時候,就是體現後台的重要性了。


    他們北家在淮州再有名也沒有,恰恰這個時候的有名,很可能會成為催命符。


    北雨策在家和父親,幾位族叔商量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還是選擇了現在還沒出現在世人麵前的阿涼。


    加上他們和西南有生意來往,兩個弟弟很得阿涼信任。


    他們別無選擇。


    “去看過你弟弟了嗎?”阿涼說的這個弟弟是在欒城做知縣的北雨真,欒城周圍也多山, 山上的藥草並不少。


    他還專門派人來學習如何種植藥材。


    為了支持自家堂哥的政務,北雨石甚至還給欒城開了間神醫堂的分店。


    這一年多,他聽了阿涼的建議,收了幾個徒弟帶,人手上是不缺的。


    為此阿涼還開玩笑說,北雨石明目張膽的偏心。


    話題迴到自己堂弟的身上,北雨策心情很好,“他很好,比我好。”


    這一句話裏,就可以看出對方對北雨真是多麽滿意。


    倒是讓阿涼意外,北雨策這種極度自信的人,居然能給出弟弟這麽高評價。


    城外藥圃的那些藥,長勢都不錯,北雨策還沒進城時,就先上山轉了一圈。


    此時他不得不承認,西南是個好地方。


    那些藥材的長勢極為喜人,有的還沒到時間不能采,但有的已經采了好幾茬。


    這個東西隻要第一次種好,往後都不用大管,尤其是需要葉子和莖的。


    常年需要種的大概是需要根的吧,但這種藥,一年時間根本達不到藥用價值。


    “一年了,大公子這次來還有為了藥材的事吧。”


    北雨策難得的有些不好意思,“是,雖說已經合作一年多,但還沒來這邊看過藥圃。”這會讓合作對象多少有些心裏不舒服。


    雖說有兩個弟弟把關,但做生意的可是他。


    他現在這謙虛的態度,阿涼感覺好別扭。


    和他們第一次見時,那個極其摳門的人完全不一樣。


    “咳.....我還是習慣大公子之前的性子。”


    正在費力措辭的北雨策:.....


    一旁的北雨石已經很不給麵子的笑了起來,“大哥,我不是說過,大人和別人不同嗎。”隨著阿涼的勢力越來越大,北雨石也跟著別人稱唿阿涼為大人。


    北雨策八百年不會紅一次的臉,現在發燙到不行。


    “我.....我.....我就是....嗐,憋死我了,我還是不適合打官腔。”


    阿涼笑的花枝亂顫,“大公子可以在寧州多住一段日子,相處時日多了,自然會理解。”


    他正有此意,北雨策來時就打算在寧州地區好好轉轉,把所見所聞寫信迴去給父親和二叔,讓他們寬寬心。


    他還打算在寧州城買座宅子 ,情況不對時把北家徹底遷移過來。


    不遷不行,如果真的天下大亂,那他們北家必然會遭受重創,打仗糧食是必需品之外,藥材也是不可少的。


    到時候他們在淮州孤立無援,就是涼姑娘想救也鞭長莫測。


    寧州這一年的變化, 吳老三和曾經住在六華街的人最有發言權。


    他們有的人已在城中租了住處,有的卻是傾盡全家之力,在城外蓋了院子,搬出去了。


    他們藥圃采到的藥材,不嫌麻煩的可以自己處理幹淨,曬幹送到神醫堂,怕麻煩就直接送過去。


    不管怎麽樣的,對方都照單全收,得來的銀錢也從不拖欠。


    這讓他們的日子過得 尤其充實。


    有那節儉的人家,每月甚至還能存點錢。


    寧州好起來了,吳老三的生意自然也不差,最近很多人找他租賃住處,甚至還有外地人。


    他早丟了扛大包的活兒,讓兒子也迴來,兩個人輪流看店。


    這天他剛出賃出去一個院子,那人是個四處遊曆的散客,最喜歡的就是到處畫畫。


    他原本是在北方冀州,結果冀州忽然出現了一種茶,他喜愛的不行,多方打聽後,才知道,這東西是西南傳過來的。


    他就收拾包袱來到西南,打算常住。


    那人出手大方,給了一兩的賞錢,吳老三開心不已,他們寧州可算翻身了。


    剛從那散客的住處迴到店,發現大廳處坐著一位氣質不凡的公子,自己親兒子守在旁邊陪客。


    兩人那個對比,吳老三隻想自戳雙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她叫阿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栗子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栗子哎並收藏她叫阿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