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大人,盧大人來訪。”一小旗在馴象千戶所正房外的走廊處拱手作揖道。
坐在正房內,讀著《素書》的劉勉,正讀到:“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停下,對著那小旗道:“快請盧大哥進來。”
讀完“如此理身、理家、理國可也。”合上書本,已然看到盧文魁穿過官宅內院,正站在正房門口,劉勉趕緊起身,上前拱手作揖道:“盧大哥,實在不好意思,剛剛看書看迷了,沒發覺盧大哥走過來。”
“這有什麽。”盧文魁迴道:“讀書專心是好事情。”說時聽到身後動靜,看到馮妙親從西廂房出來,正要走過來,低聲笑道:“好啊,我就說門口怎麽多了兩個侍衛,原來賢弟你是金屋藏嬌啊。”
“啊?”劉勉趕緊小聲對盧文魁道:“大哥你別誤會。”見馮妙親已經走近,索性拉大嗓門對她道:“妙親呐,這是你盧伯伯,來,給你盧伯伯問個好。”
馮妙親聽著劉勉介紹,便蹲身行禮道:“盧伯伯好。”
“好,好。”盧文魁尷尬迴道。
“房間裏好像沒水了,你去燒壺水來給盧伯伯泡杯茶。”劉勉吩咐道。
“好。”馮妙親應著便去了後廚。
看著馮妙親已經走遠,盧文魁便對那劉勉道:“這是你侄女?你怎麽不早說?唉,弄的剛剛好尷尬。”
“額,這。”劉勉委屈道:“剛剛也沒機會解釋啊。
“唉,好在那閨女剛剛應該沒聽到什麽。”盧文魁自我安慰道:“你這侄女怎麽以前沒聽你說起過?”
“大哥,進去說。”劉勉邀請盧文魁進去坐下後道:“這孩子是宋國公侄子馮誠的閨女,前幾年馮勝不是被先帝賜死、誅三族了嘛,我當時潛入宋國公府,把這閨女救了出來,寄養在外。前天新皇登基,昨天就把她領迴來了。”
“怪不得。”盧文魁道:“家裏住著個女娃娃,門口是得安排兩個人守著。那你請廚娘了嗎?總不能讓她和你一樣吃所裏的吧?孩子這個年齡段得吃好點,大鍋飯可能不太合胃口。”
“她會做飯。”劉勉笑道:“這孩子很乖的,洗衣做飯樣樣會。”
“是嘛,那可真懂事。”盧文魁笑道:“倒是便宜了你小子。”
“哈哈,盧大哥你這話說的,怎麽聽起來怪怪的。”劉勉笑道:“要不中午留下來一起吃飯?”
“唉,我可能是想不到咯。”盧文魁有點難受道:“其實我這次來是找你批個假。”
“批假這種事情,你直接找徐恭不就好了?”劉勉笑道:“畢竟他和你都在聚英館裏。”
“他還在睡覺呢。”盧文魁道。
“什麽時辰了還在睡覺?”劉勉朝著外麵刺眼的陽光道:“這麽亮,他能睡得著?”
“他這段時間都是晚出早歸,一迴來就在聚英館睡覺。”盧文魁道:“畢竟他有你這層關係在,又是百戶,副千戶和執勤百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這怎麽行?”劉勉正經道:“再怎麽說,也不能這麽明目張膽呐。休息日子睡覺就算了,輪到他執勤還睡覺,那就說不過去了。他晚上都出去幹什麽啊?”
“不知道,倒是有人說看到他去了尹府。”盧文魁迴道。
一聽說“尹府”,劉勉立馬知道什麽情況了,便道:“我懂了。唉,就隨他吧。待會兒我去跟副千戶和那幾個百戶說一下,他的百戶組長先撤下來,換到單百戶。”
“賢弟,你這不是慣他毛病嗎?”盧文魁不解道。
“具體情況盧大哥您就不用問了,這裏麵東西不方便明說。”劉勉說著趕緊遮掩道:“剛剛盧大哥說什麽來著?請假是吧?沒問題,請多久?”
“三年。”
“三年?”劉勉驚道:“盧大哥您這是?”
“嗯。”盧文魁一臉悲痛道:“老家那邊傳來消息,我爹沒了。”
“實在抱歉聽到這件事情。”劉勉拍了拍盧文魁的肩膀道:“盧大哥,請節哀。”
盧文魁從懷裏掏出一張寫了請假事項的紙道:“賢弟如果同意的話,還請在這裏簽字蓋個章,我待會兒就去趟經曆司。”
“好,盧大哥稍等。”劉勉說著拿起桌上的毛筆,在其空白處寫下自己的名字後,起身前往左側的耳房,拿出印章,在自己名字上按下紅印後道:“盧大哥,您看行嗎?”
盧文魁拿起那張假條,端詳片刻後收起起身道:“可以,那就謝過賢弟了,我得去經曆司了。”
“唉,盧大哥,這茶還沒端來呢。”劉勉不好意思道。
“沒事兒。”盧文魁擠出笑容道:“這喝茶的機會多的是,以後再來也不遲,我就先走了。”
“嗯,盧大哥路上小心點。”
見盧文魁出了二門,劉勉這才進耳房放迴那印章。出來見馮妙親在給正房內的茶幾上水,便道:“妙親,你歇息吧,放在那裏,待會兒我來。”
“盧伯伯呢?”馮妙親沒有停下繼續添水道。
“他去奔喪了。”
聽到這,馮妙親沒有說話,把水添完後,對那劉勉道:“叔叔,那我先迴房間了,有事叫我。”
“好。”
將《素書》拿迴左耳房,換了本《論語》出來,看到遠處小旗穿過二門,徑直而來,劉勉將《論語》放在桌上,聽到已經走到正房前走廊的小旗道:“啟稟大人,門外有媒人求見。”
“媒人?哪家的媒人?”劉勉問道。
“迴大人,聽那媒婆說,是來提親的。”
提親?劉勉想著自己這幾年好像沒跟女孩子接觸過,怎麽會有媒婆來提親呢?不會是高知吧?自從高縣令去世,高知迴家守孝也已經兩年了,估計是等不及了。想到這裏,劉勉喜出望外道:“快請。”
“是!”
劉勉趕緊把那還沒翻開的《論語》拿起,到左耳房換了本《詩經》出來,將其放在桌上,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已經聽到外院傳來的腳步聲,看到從二門走進一位駢駢老婦,在那老婦後跟著兩隊抬著聘禮的隊伍。
那抬著聘禮的兩隊家仆,將聘禮在內院放下後停在那裏等待指令。為首的媒婆露出熟練的假笑,扇著扇子,扭扭上前對著劉勉道:“這位就是劉大人吧?真是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劉勉也客氣道:“大妗姐說笑了,劉勉不過小小千戶,在這南京城不過芝麻小官。也不知大妗姐來我寒舍有何貴幹?”
“像我們這些做月老的,忙前忙後自然為得親事。”那媒婆緩緩道。
“哦?親事啊?”劉勉心中竊喜、表麵不驚將那媒婆請向裏道:“大妗姐請坐。”
“不知大妗姐為哪家提的親事啊?”劉勉給那媒婆倒了杯茶問道:“大妗姐,喝茶。”
“韓王:朱鬆。”那媒婆說著端起茶杯,吹了吹熱氣。
劉勉怎麽也想不到聽到的是這四字,便問道:“韓王?韓王是替誰提親呐?”
“堂堂的王爺哪用替別人提親呐。”那媒婆泯了口茶道:“今日老身前來就是為韓王提親。”
聽到這,劉勉已經才出來道:“莫非是?”
“聽說令愛國色天姿、佳妙無雙,韓王心儀已久,特請我等前來提親。還請劉大人成全這對鴛鴦。”媒婆說時,將懷中聘書放在了桌上。
“這事情我還是問一下我家妙親。”
媒婆卻道:“男女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須問那女娃娃。”
“還是問一下比較好。”劉勉說著起身道:“大妗姐稍等。”
走到西廂房門口,劉勉敲了敲門道:“妙親,方便嗎?”
說時門已打開,馮妙親笑著問劉勉道:“叔叔,有什麽事嗎?”
劉勉使了個眼神,小聲道:“進去說。”
將門關上後,馮妙親問道:“叔叔,什麽事啊?院子裏怎麽那麽多人?”
“他們是來提親的。”劉勉迴道。
“提親?”馮妙親笑道:“難道說叔叔要結婚了?”
“傻丫頭。”劉勉道:“自古以來,哪有女方到男方家提親的?”
馮妙親意識到什麽情況,沒了笑容道:“難道說,是找我的?”
“嗯。”劉勉問道:“韓王朱鬆你認識吧?我猜你應該認識。這幾年你都在風流院,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馮妙親點了點頭道:“我在風流院時跟韓王見過幾次麵。”
“你覺得他人怎麽樣?”劉勉問道。
“我感覺他人挺好的。”馮妙親迴道。
“好就行。”劉勉說著準備出門道:“那我去答應這門婚事。”
“等等。”馮妙親拉住劉勉手腕傷情道:“叔叔,別趕我走。”
看到馮妙親濕潤的眼眶,劉勉摸了摸頭道:“傻孩子,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叔叔這哪是趕你?你既和他兩情相悅,我做叔叔的也高興。”說著推門而出。
走到正房內,劉勉坐迴剛剛的位置道:“大妗姐,這門婚事我同意了。”
“哈哈,劉大人爽快人。”那媒婆從懷裏掏出一本小本本道:“敢問令愛芳名?”
“馮妙親。”
那媒婆將那桌上的《詩經》移到一邊,拿起旁邊的筆,蘸了蘸硯裏的墨,寫下“馮”字停下來,問道:“馮妙親?”
“嗯,馮妙親。”劉勉迴道:“這是我侄女。”
“問句不該問的問題。”那媒婆麵露難色道:“貴侄雙親呢?”
“都去世了。”
媒婆沒再多說,寫下名字後問道:“敢問貴侄生辰?”
“洪武十八年正月初六亥時。”
媒婆記下來,吹幹紙上的墨,將其收起來放進懷中站起來道:“那老身就先迴去了,等韓王祭祖占卜後,老身會再來納征。”
劉勉也站起來,隨著那媒婆走出正房道:“那就有勞大妗姐了。”
“應該的,應該的。”那媒婆邊走便道:“像我們這些做月老的,忙的都是喜慶事兒,再辛苦也是高興的。”
“那是。”劉勉附和道:“高興。”
“劉大人在這之後的日子可得催著貴侄多吃點飯,在成婚前就要多補補,這樣到時候生孩子才不用那麽遭罪。”
“大妗姐囑咐的是。”劉勉笑道:“我會讓妙親多吃的,爭取長成像您這般雍容華貴。”
“哈哈,老身這是心寬體胖。”那媒婆得意道:“不是老身吹牛,當年老身年輕的時候,那是直接生下三胞胎,不用剖腹產的。”
“大妗姐果真是女中豪傑。”劉勉誇讚道。
聊著已經穿過屏門,走出大門,那媒婆高興道:“劉大人止步,不用多送,老身就此別過。”
“好。”劉勉拱手作揖道:“我就在這目送大妗姐,您慢走。”
看著媒婆一行人已走遠,劉勉轉身正要進門,聽到遠處傳來:“賢弟。”
劉勉朝著聲音望去,看到盧文魁從大門街對麵走來,問道:“盧大哥,經曆司那邊怎麽樣了?”
“經曆司的調令已經出來了,我迴到聚英館收拾東西就出發。”盧文魁說著晃了晃手中經曆司的調令。
“那我送送盧大哥。”
“不用。”盧文魁道:“賢弟你忙你的,沒必要送我。”
“要送的,要送的。”劉勉執意道:“雖說送君千裏終有一別,盧大哥這一走,下次見麵就是三年之後,我在這錦衣衛又少了個兄弟。”
坐在正房內,讀著《素書》的劉勉,正讀到:“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停下,對著那小旗道:“快請盧大哥進來。”
讀完“如此理身、理家、理國可也。”合上書本,已然看到盧文魁穿過官宅內院,正站在正房門口,劉勉趕緊起身,上前拱手作揖道:“盧大哥,實在不好意思,剛剛看書看迷了,沒發覺盧大哥走過來。”
“這有什麽。”盧文魁迴道:“讀書專心是好事情。”說時聽到身後動靜,看到馮妙親從西廂房出來,正要走過來,低聲笑道:“好啊,我就說門口怎麽多了兩個侍衛,原來賢弟你是金屋藏嬌啊。”
“啊?”劉勉趕緊小聲對盧文魁道:“大哥你別誤會。”見馮妙親已經走近,索性拉大嗓門對她道:“妙親呐,這是你盧伯伯,來,給你盧伯伯問個好。”
馮妙親聽著劉勉介紹,便蹲身行禮道:“盧伯伯好。”
“好,好。”盧文魁尷尬迴道。
“房間裏好像沒水了,你去燒壺水來給盧伯伯泡杯茶。”劉勉吩咐道。
“好。”馮妙親應著便去了後廚。
看著馮妙親已經走遠,盧文魁便對那劉勉道:“這是你侄女?你怎麽不早說?唉,弄的剛剛好尷尬。”
“額,這。”劉勉委屈道:“剛剛也沒機會解釋啊。
“唉,好在那閨女剛剛應該沒聽到什麽。”盧文魁自我安慰道:“你這侄女怎麽以前沒聽你說起過?”
“大哥,進去說。”劉勉邀請盧文魁進去坐下後道:“這孩子是宋國公侄子馮誠的閨女,前幾年馮勝不是被先帝賜死、誅三族了嘛,我當時潛入宋國公府,把這閨女救了出來,寄養在外。前天新皇登基,昨天就把她領迴來了。”
“怪不得。”盧文魁道:“家裏住著個女娃娃,門口是得安排兩個人守著。那你請廚娘了嗎?總不能讓她和你一樣吃所裏的吧?孩子這個年齡段得吃好點,大鍋飯可能不太合胃口。”
“她會做飯。”劉勉笑道:“這孩子很乖的,洗衣做飯樣樣會。”
“是嘛,那可真懂事。”盧文魁笑道:“倒是便宜了你小子。”
“哈哈,盧大哥你這話說的,怎麽聽起來怪怪的。”劉勉笑道:“要不中午留下來一起吃飯?”
“唉,我可能是想不到咯。”盧文魁有點難受道:“其實我這次來是找你批個假。”
“批假這種事情,你直接找徐恭不就好了?”劉勉笑道:“畢竟他和你都在聚英館裏。”
“他還在睡覺呢。”盧文魁道。
“什麽時辰了還在睡覺?”劉勉朝著外麵刺眼的陽光道:“這麽亮,他能睡得著?”
“他這段時間都是晚出早歸,一迴來就在聚英館睡覺。”盧文魁道:“畢竟他有你這層關係在,又是百戶,副千戶和執勤百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這怎麽行?”劉勉正經道:“再怎麽說,也不能這麽明目張膽呐。休息日子睡覺就算了,輪到他執勤還睡覺,那就說不過去了。他晚上都出去幹什麽啊?”
“不知道,倒是有人說看到他去了尹府。”盧文魁迴道。
一聽說“尹府”,劉勉立馬知道什麽情況了,便道:“我懂了。唉,就隨他吧。待會兒我去跟副千戶和那幾個百戶說一下,他的百戶組長先撤下來,換到單百戶。”
“賢弟,你這不是慣他毛病嗎?”盧文魁不解道。
“具體情況盧大哥您就不用問了,這裏麵東西不方便明說。”劉勉說著趕緊遮掩道:“剛剛盧大哥說什麽來著?請假是吧?沒問題,請多久?”
“三年。”
“三年?”劉勉驚道:“盧大哥您這是?”
“嗯。”盧文魁一臉悲痛道:“老家那邊傳來消息,我爹沒了。”
“實在抱歉聽到這件事情。”劉勉拍了拍盧文魁的肩膀道:“盧大哥,請節哀。”
盧文魁從懷裏掏出一張寫了請假事項的紙道:“賢弟如果同意的話,還請在這裏簽字蓋個章,我待會兒就去趟經曆司。”
“好,盧大哥稍等。”劉勉說著拿起桌上的毛筆,在其空白處寫下自己的名字後,起身前往左側的耳房,拿出印章,在自己名字上按下紅印後道:“盧大哥,您看行嗎?”
盧文魁拿起那張假條,端詳片刻後收起起身道:“可以,那就謝過賢弟了,我得去經曆司了。”
“唉,盧大哥,這茶還沒端來呢。”劉勉不好意思道。
“沒事兒。”盧文魁擠出笑容道:“這喝茶的機會多的是,以後再來也不遲,我就先走了。”
“嗯,盧大哥路上小心點。”
見盧文魁出了二門,劉勉這才進耳房放迴那印章。出來見馮妙親在給正房內的茶幾上水,便道:“妙親,你歇息吧,放在那裏,待會兒我來。”
“盧伯伯呢?”馮妙親沒有停下繼續添水道。
“他去奔喪了。”
聽到這,馮妙親沒有說話,把水添完後,對那劉勉道:“叔叔,那我先迴房間了,有事叫我。”
“好。”
將《素書》拿迴左耳房,換了本《論語》出來,看到遠處小旗穿過二門,徑直而來,劉勉將《論語》放在桌上,聽到已經走到正房前走廊的小旗道:“啟稟大人,門外有媒人求見。”
“媒人?哪家的媒人?”劉勉問道。
“迴大人,聽那媒婆說,是來提親的。”
提親?劉勉想著自己這幾年好像沒跟女孩子接觸過,怎麽會有媒婆來提親呢?不會是高知吧?自從高縣令去世,高知迴家守孝也已經兩年了,估計是等不及了。想到這裏,劉勉喜出望外道:“快請。”
“是!”
劉勉趕緊把那還沒翻開的《論語》拿起,到左耳房換了本《詩經》出來,將其放在桌上,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已經聽到外院傳來的腳步聲,看到從二門走進一位駢駢老婦,在那老婦後跟著兩隊抬著聘禮的隊伍。
那抬著聘禮的兩隊家仆,將聘禮在內院放下後停在那裏等待指令。為首的媒婆露出熟練的假笑,扇著扇子,扭扭上前對著劉勉道:“這位就是劉大人吧?真是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劉勉也客氣道:“大妗姐說笑了,劉勉不過小小千戶,在這南京城不過芝麻小官。也不知大妗姐來我寒舍有何貴幹?”
“像我們這些做月老的,忙前忙後自然為得親事。”那媒婆緩緩道。
“哦?親事啊?”劉勉心中竊喜、表麵不驚將那媒婆請向裏道:“大妗姐請坐。”
“不知大妗姐為哪家提的親事啊?”劉勉給那媒婆倒了杯茶問道:“大妗姐,喝茶。”
“韓王:朱鬆。”那媒婆說著端起茶杯,吹了吹熱氣。
劉勉怎麽也想不到聽到的是這四字,便問道:“韓王?韓王是替誰提親呐?”
“堂堂的王爺哪用替別人提親呐。”那媒婆泯了口茶道:“今日老身前來就是為韓王提親。”
聽到這,劉勉已經才出來道:“莫非是?”
“聽說令愛國色天姿、佳妙無雙,韓王心儀已久,特請我等前來提親。還請劉大人成全這對鴛鴦。”媒婆說時,將懷中聘書放在了桌上。
“這事情我還是問一下我家妙親。”
媒婆卻道:“男女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須問那女娃娃。”
“還是問一下比較好。”劉勉說著起身道:“大妗姐稍等。”
走到西廂房門口,劉勉敲了敲門道:“妙親,方便嗎?”
說時門已打開,馮妙親笑著問劉勉道:“叔叔,有什麽事嗎?”
劉勉使了個眼神,小聲道:“進去說。”
將門關上後,馮妙親問道:“叔叔,什麽事啊?院子裏怎麽那麽多人?”
“他們是來提親的。”劉勉迴道。
“提親?”馮妙親笑道:“難道說叔叔要結婚了?”
“傻丫頭。”劉勉道:“自古以來,哪有女方到男方家提親的?”
馮妙親意識到什麽情況,沒了笑容道:“難道說,是找我的?”
“嗯。”劉勉問道:“韓王朱鬆你認識吧?我猜你應該認識。這幾年你都在風流院,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馮妙親點了點頭道:“我在風流院時跟韓王見過幾次麵。”
“你覺得他人怎麽樣?”劉勉問道。
“我感覺他人挺好的。”馮妙親迴道。
“好就行。”劉勉說著準備出門道:“那我去答應這門婚事。”
“等等。”馮妙親拉住劉勉手腕傷情道:“叔叔,別趕我走。”
看到馮妙親濕潤的眼眶,劉勉摸了摸頭道:“傻孩子,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叔叔這哪是趕你?你既和他兩情相悅,我做叔叔的也高興。”說著推門而出。
走到正房內,劉勉坐迴剛剛的位置道:“大妗姐,這門婚事我同意了。”
“哈哈,劉大人爽快人。”那媒婆從懷裏掏出一本小本本道:“敢問令愛芳名?”
“馮妙親。”
那媒婆將那桌上的《詩經》移到一邊,拿起旁邊的筆,蘸了蘸硯裏的墨,寫下“馮”字停下來,問道:“馮妙親?”
“嗯,馮妙親。”劉勉迴道:“這是我侄女。”
“問句不該問的問題。”那媒婆麵露難色道:“貴侄雙親呢?”
“都去世了。”
媒婆沒再多說,寫下名字後問道:“敢問貴侄生辰?”
“洪武十八年正月初六亥時。”
媒婆記下來,吹幹紙上的墨,將其收起來放進懷中站起來道:“那老身就先迴去了,等韓王祭祖占卜後,老身會再來納征。”
劉勉也站起來,隨著那媒婆走出正房道:“那就有勞大妗姐了。”
“應該的,應該的。”那媒婆邊走便道:“像我們這些做月老的,忙的都是喜慶事兒,再辛苦也是高興的。”
“那是。”劉勉附和道:“高興。”
“劉大人在這之後的日子可得催著貴侄多吃點飯,在成婚前就要多補補,這樣到時候生孩子才不用那麽遭罪。”
“大妗姐囑咐的是。”劉勉笑道:“我會讓妙親多吃的,爭取長成像您這般雍容華貴。”
“哈哈,老身這是心寬體胖。”那媒婆得意道:“不是老身吹牛,當年老身年輕的時候,那是直接生下三胞胎,不用剖腹產的。”
“大妗姐果真是女中豪傑。”劉勉誇讚道。
聊著已經穿過屏門,走出大門,那媒婆高興道:“劉大人止步,不用多送,老身就此別過。”
“好。”劉勉拱手作揖道:“我就在這目送大妗姐,您慢走。”
看著媒婆一行人已走遠,劉勉轉身正要進門,聽到遠處傳來:“賢弟。”
劉勉朝著聲音望去,看到盧文魁從大門街對麵走來,問道:“盧大哥,經曆司那邊怎麽樣了?”
“經曆司的調令已經出來了,我迴到聚英館收拾東西就出發。”盧文魁說著晃了晃手中經曆司的調令。
“那我送送盧大哥。”
“不用。”盧文魁道:“賢弟你忙你的,沒必要送我。”
“要送的,要送的。”劉勉執意道:“雖說送君千裏終有一別,盧大哥這一走,下次見麵就是三年之後,我在這錦衣衛又少了個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