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就歐陽倫一案論功行賞。按照先前畫的大餅,劉勉被擢為錦衣衛千戶;徐恭被擢為錦衣衛百戶;盧文魁在軍政考選中,因參加抓捕歐陽倫負傷立大功,擢為錦衣衛總旗。
俗話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劉勉被擢為鎮撫司千戶後,向上差遞交官文:希望調往遠離本衛馴象所,當個閑散的千戶。
錦衣衛鎮撫司“掌本衛刑名,兼理軍匠”,由衛裏直接領轄,是多少人擠破腦袋想進而又進不得的?劉勉運氣好,從一開始就被安排在鎮撫司當差,受到同僚多少的嫉妒,現如今竟主動請求調離。
看著劉勉上交的官文,指揮僉事胡常欣然簽下:批準。這劉勉不想在這幹,有的是人想來這幹,到時候還能順便賣人個人情,何樂而不為?
帶上自己的直接下差徐恭和盧文魁,劉勉搬進了馴象千戶所的官宅。
看著自己這輩子都沒見過的豪華宅院,雖說是官家性質,一半公差,一半私用,劉勉也不禁感歎:這千戶和副千戶僅一字之差,其待遇真是天壤之別。副千戶及其以下,都統一住在錦衣衛各千戶所的聚英館:副千戶單間,百戶四人一間,試百戶八人一間,總旗十六人一間,小旗三十二人一間。錦衣衛千戶可以直住本千戶所官宅,千戶以上可以在衛外置辦私宅,私宅規模隨自身財力而定。
夜晚,安置妥當,劉勉、徐恭、盧文魁圍桌而坐,為不久前過命的交情把酒言歡。借著酒意,劉勉端起酒杯站起來對盧文魁道:“盧哥,小弟真的感謝你擋住那支箭,當時我左臂上已經中了一支,這要是胸口再中一支,那就真是見閻王了。我幹了,您隨意。”
那盧文魁哪見過這陣勢:堂堂錦衣衛千戶給自己這個總旗敬酒,這怎使得,趕緊站起來道:“劉大人這話說得,為劉大人擋箭是屬下應該的。”
劉勉一臉不高興道:“什麽應該不應該的,你替我擋箭,那是你重義氣,講情分,絕對沒有應該這一說。我劉勉知恩圖報,這條命就是你救下來的,從今往後,你就是我哥,再說了,不論是年齡還是卒齡,你都當得起我哥。以後但凡有什麽事,直接跟小弟講,能幫到的,一定幫到盧大哥。”
盧文魁趕忙道:“劉大人言重了,言重了。”
“什麽劉大人劉大人的,叫我小勉就好。”劉勉補充道:“整天劉大人劉大人的,搞得那麽生疏。”
“行,勉弟,幹一個,都在酒裏。”盧文魁舉杯道。
“走一個。”劉勉壓低杯口碰過盧文魁杯口,一飲而盡。
添過一杯酒,劉勉又對徐恭道:“徐老弟,咱們也走一個。”
“行。徐恭道:“劃一個。”
“哥倆好啊!五魁首啊!六六順啊!八匹馬呀!”
“不行,喝。”
“再來。”
一番下來,劉勉與徐恭都喝的有點蒙,那感情頓時升了上來,徐恭首先道:“劉大哥,別人都說你的壞話,但是我知道你是地地道道的好人。”
“是嘛,我又成好人了?”劉勉吐著唾沫星子道:“知道我為什麽主動要求調到這馴象所嗎?因為這裏清淨。這世界上,最吵吵的就是人了。”
“劉大哥。”徐恭結結巴巴道:“這這沒辦法,咱們上上麵沒有人。小弟來這錦衣衛最大的靠山就是你,可是劉大哥你在這錦衣衛卻隻能靠自己。從一無所有,到現在這種地步,都是你劉大哥辛辛苦苦、一點一滴打下來的。小弟我,佩服!來,必須敬你一個。”徐工說著舉起了酒杯。
“唉。”劉勉歎道:“沒辦法,這世道,那些人看著是人的樣子,卻一個個長著狗眼珠子,真他娘的狗眼看人低啊。沒有靠山咱不怕,咱們就一步一步往上爬。他奶奶的,總有一天,我們能夠爬到上麵,再朝他們吐一聲:呸,就這?算了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我也敬你一個。要不是你,那我和這盧大哥兩條命都沒了。幹!”劉勉說著幹完手中酒杯中的酒,好像想起來什麽,問道:“徐恭,我是你哥對不對?”
徐恭趕緊道:“當然!”
劉勉抓著旁邊盧文魁的手道:“盧大哥他救過我的命,他也是我哥,你認不認他這個哥?”
徐恭滿腔熱枕道:“認!劉大哥的哥就是我徐恭的哥!”
劉勉轉過頭問盧文魁道:“盧大哥,徐恭從進這錦衣衛就跟著我,不知盧大哥嫌棄與否,可能接受他這個弟弟?”
這一百戶做總旗的弟弟,真是嚇了盧文魁一跳,趕緊道:“這徐大人做屬下的弟弟,那是折煞屬下了。”
劉勉一臉怒相道:“在老子這裏說這些有的沒的,你就說認不認他這個弟弟?”
“認!”盧文魁道。
“好!”劉勉說著站起來,走到自己的臥房,從一檀木箱子中取出三個巴掌大的關羽瓷像,端到喝酒的正堂,擺到供桌條案上,拉著徐恭、盧文魁的手道:“那我們今日結為異姓兄弟!”
“好!”徐恭趁著酒勁道。
“好!”盧文魁努力保持清醒道。
三人齊站在關羽瓷像麵前,麵容嚴肅,齊跪地上,拱手齊道:“關二爺在上,今日我盧文魁(劉勉)(徐恭)三人結為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同心協力,不離不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
齊叩首後,三人站起,盧文魁緊緊握住劉勉、徐恭的手,對劉勉道:“二弟!”再對徐恭道:“三弟!”
劉勉緊緊握住盧文魁、徐恭的手,對盧文魁道:“大哥!”再對徐恭道:“三弟!”
徐恭也緊緊握住盧文魁、劉勉的手,對盧文魁道:“大哥!”再對劉勉道:“二哥!”
三人相互注視,久久不願放手,奈何徐恭不勝酒力,虛脫倒在了地上,劉勉趕緊對盧文魁道:“大哥,看樣子三弟不行了,就麻煩大哥先帶三弟迴聚英館吧。”
盧文魁看著桌子上的杯盤狼藉,問道:“這些不用我幫著收拾嗎?”
“不用。這些我自己來,你和三弟先迴去休息吧,這裏有我呢。”
“那行。”盧文魁說著攙扶著徐恭走出了這馴象千戶所官宅。
自從調到了這馴象所,那劉勉真心感覺到來這裏是來對了,正所謂:山高皇帝遠,好一個逍遙自在。巡街緝捕的事情用不著自己幹了,執掌儀仗的事情有一千多號的天武將軍慢慢排,除了隔段時間去議事堂聚一聚,剩下的就是遛大黑。
這一日,錦衣衛千戶以上被召集到議事堂,見堂上劉智身著素衣,劉勉好像猜到了什麽。
那劉智在議事堂前,神情悲痛,對著下麵的官校道:“同僚們,我們摯愛的聖洪武帝,駕、崩、了!”說時,眼角擠出了幾滴淚,接著道:“下麵請指揮同知大人宣告聖洪武帝遺詔。”
說罷,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將,身著素衣,痛不欲生,好似亡了父母、失了兒女。隻見那指揮同知戰戰兢兢打開手中的白色卷軸,滿懷悲痛念道:“聖洪武帝遺詔: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那指揮同知念完後,台下一種官校竟嚎啕大哭,劉勉看這陣勢,趕緊揉搓自己的眼睛,終於紅眼出了淚。
從議事堂走到鎮撫司大門的官道上,看著那些拿著白紗、忙前忙後掛孝的官校們,劉勉的思緒飛到了九霄雲外:洪武帝這就沒了?這樣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從乞丐和尚直接成為一國之君,用後世的話來講,就算是小說也沒人敢這樣寫呀。
後世的這些爽文,無一不是世宗豪族遺落的天賦少年,在反抗上層壓迫中,又與上層名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可是這位開國皇帝卻是實打實的放牛娃出身,父母饑餓而死,祖上三代皆是貧農,這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劉勉對於這位皇帝的唯一記憶僅僅是那一雙黃色的繡著金龍的鞋,還有那模糊的身著龍袍的背影,以及那深沉如洪鍾的雄渾低音。其他的,關於這位皇帝,劉勉更多的是從詔書與調令中有所接觸。
這是一位怎樣的皇帝呢?劉勉不得而知。這無疑是一位善治的皇帝,自宋末一來,天下亂了上百年,是這位皇帝雄才大略,給了老百姓這一太平盛世;可祂同樣是一位心狠手辣的暴君,從胡惟庸、李善長到藍玉、傅友德,再到王弼、馮勝等,曾經功勳卓著的老將都被卸磨殺驢,朝野上下人心惟危。
劉勉隻是錦衣衛的一個小小千戶,像他這樣的正五品官員在大明數不勝數,用不著他來對著獨一無二的唯一點頭論足。他隻需要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足夠安穩過好這一輩子,如果不出變數的話。
出了鎮撫司大門,劉勉騎上馬直奔馴象所,於門口下馬,叫來徐恭道:“三弟,你待會兒和大哥帶些人給這所裏能掛東西的地方都掛上孝。”
“是誰去世了嗎?”徐恭問道。
“皇上崩了。”
俗話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劉勉被擢為鎮撫司千戶後,向上差遞交官文:希望調往遠離本衛馴象所,當個閑散的千戶。
錦衣衛鎮撫司“掌本衛刑名,兼理軍匠”,由衛裏直接領轄,是多少人擠破腦袋想進而又進不得的?劉勉運氣好,從一開始就被安排在鎮撫司當差,受到同僚多少的嫉妒,現如今竟主動請求調離。
看著劉勉上交的官文,指揮僉事胡常欣然簽下:批準。這劉勉不想在這幹,有的是人想來這幹,到時候還能順便賣人個人情,何樂而不為?
帶上自己的直接下差徐恭和盧文魁,劉勉搬進了馴象千戶所的官宅。
看著自己這輩子都沒見過的豪華宅院,雖說是官家性質,一半公差,一半私用,劉勉也不禁感歎:這千戶和副千戶僅一字之差,其待遇真是天壤之別。副千戶及其以下,都統一住在錦衣衛各千戶所的聚英館:副千戶單間,百戶四人一間,試百戶八人一間,總旗十六人一間,小旗三十二人一間。錦衣衛千戶可以直住本千戶所官宅,千戶以上可以在衛外置辦私宅,私宅規模隨自身財力而定。
夜晚,安置妥當,劉勉、徐恭、盧文魁圍桌而坐,為不久前過命的交情把酒言歡。借著酒意,劉勉端起酒杯站起來對盧文魁道:“盧哥,小弟真的感謝你擋住那支箭,當時我左臂上已經中了一支,這要是胸口再中一支,那就真是見閻王了。我幹了,您隨意。”
那盧文魁哪見過這陣勢:堂堂錦衣衛千戶給自己這個總旗敬酒,這怎使得,趕緊站起來道:“劉大人這話說得,為劉大人擋箭是屬下應該的。”
劉勉一臉不高興道:“什麽應該不應該的,你替我擋箭,那是你重義氣,講情分,絕對沒有應該這一說。我劉勉知恩圖報,這條命就是你救下來的,從今往後,你就是我哥,再說了,不論是年齡還是卒齡,你都當得起我哥。以後但凡有什麽事,直接跟小弟講,能幫到的,一定幫到盧大哥。”
盧文魁趕忙道:“劉大人言重了,言重了。”
“什麽劉大人劉大人的,叫我小勉就好。”劉勉補充道:“整天劉大人劉大人的,搞得那麽生疏。”
“行,勉弟,幹一個,都在酒裏。”盧文魁舉杯道。
“走一個。”劉勉壓低杯口碰過盧文魁杯口,一飲而盡。
添過一杯酒,劉勉又對徐恭道:“徐老弟,咱們也走一個。”
“行。徐恭道:“劃一個。”
“哥倆好啊!五魁首啊!六六順啊!八匹馬呀!”
“不行,喝。”
“再來。”
一番下來,劉勉與徐恭都喝的有點蒙,那感情頓時升了上來,徐恭首先道:“劉大哥,別人都說你的壞話,但是我知道你是地地道道的好人。”
“是嘛,我又成好人了?”劉勉吐著唾沫星子道:“知道我為什麽主動要求調到這馴象所嗎?因為這裏清淨。這世界上,最吵吵的就是人了。”
“劉大哥。”徐恭結結巴巴道:“這這沒辦法,咱們上上麵沒有人。小弟來這錦衣衛最大的靠山就是你,可是劉大哥你在這錦衣衛卻隻能靠自己。從一無所有,到現在這種地步,都是你劉大哥辛辛苦苦、一點一滴打下來的。小弟我,佩服!來,必須敬你一個。”徐工說著舉起了酒杯。
“唉。”劉勉歎道:“沒辦法,這世道,那些人看著是人的樣子,卻一個個長著狗眼珠子,真他娘的狗眼看人低啊。沒有靠山咱不怕,咱們就一步一步往上爬。他奶奶的,總有一天,我們能夠爬到上麵,再朝他們吐一聲:呸,就這?算了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我也敬你一個。要不是你,那我和這盧大哥兩條命都沒了。幹!”劉勉說著幹完手中酒杯中的酒,好像想起來什麽,問道:“徐恭,我是你哥對不對?”
徐恭趕緊道:“當然!”
劉勉抓著旁邊盧文魁的手道:“盧大哥他救過我的命,他也是我哥,你認不認他這個哥?”
徐恭滿腔熱枕道:“認!劉大哥的哥就是我徐恭的哥!”
劉勉轉過頭問盧文魁道:“盧大哥,徐恭從進這錦衣衛就跟著我,不知盧大哥嫌棄與否,可能接受他這個弟弟?”
這一百戶做總旗的弟弟,真是嚇了盧文魁一跳,趕緊道:“這徐大人做屬下的弟弟,那是折煞屬下了。”
劉勉一臉怒相道:“在老子這裏說這些有的沒的,你就說認不認他這個弟弟?”
“認!”盧文魁道。
“好!”劉勉說著站起來,走到自己的臥房,從一檀木箱子中取出三個巴掌大的關羽瓷像,端到喝酒的正堂,擺到供桌條案上,拉著徐恭、盧文魁的手道:“那我們今日結為異姓兄弟!”
“好!”徐恭趁著酒勁道。
“好!”盧文魁努力保持清醒道。
三人齊站在關羽瓷像麵前,麵容嚴肅,齊跪地上,拱手齊道:“關二爺在上,今日我盧文魁(劉勉)(徐恭)三人結為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同心協力,不離不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
齊叩首後,三人站起,盧文魁緊緊握住劉勉、徐恭的手,對劉勉道:“二弟!”再對徐恭道:“三弟!”
劉勉緊緊握住盧文魁、徐恭的手,對盧文魁道:“大哥!”再對徐恭道:“三弟!”
徐恭也緊緊握住盧文魁、劉勉的手,對盧文魁道:“大哥!”再對劉勉道:“二哥!”
三人相互注視,久久不願放手,奈何徐恭不勝酒力,虛脫倒在了地上,劉勉趕緊對盧文魁道:“大哥,看樣子三弟不行了,就麻煩大哥先帶三弟迴聚英館吧。”
盧文魁看著桌子上的杯盤狼藉,問道:“這些不用我幫著收拾嗎?”
“不用。這些我自己來,你和三弟先迴去休息吧,這裏有我呢。”
“那行。”盧文魁說著攙扶著徐恭走出了這馴象千戶所官宅。
自從調到了這馴象所,那劉勉真心感覺到來這裏是來對了,正所謂:山高皇帝遠,好一個逍遙自在。巡街緝捕的事情用不著自己幹了,執掌儀仗的事情有一千多號的天武將軍慢慢排,除了隔段時間去議事堂聚一聚,剩下的就是遛大黑。
這一日,錦衣衛千戶以上被召集到議事堂,見堂上劉智身著素衣,劉勉好像猜到了什麽。
那劉智在議事堂前,神情悲痛,對著下麵的官校道:“同僚們,我們摯愛的聖洪武帝,駕、崩、了!”說時,眼角擠出了幾滴淚,接著道:“下麵請指揮同知大人宣告聖洪武帝遺詔。”
說罷,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將,身著素衣,痛不欲生,好似亡了父母、失了兒女。隻見那指揮同知戰戰兢兢打開手中的白色卷軸,滿懷悲痛念道:“聖洪武帝遺詔: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那指揮同知念完後,台下一種官校竟嚎啕大哭,劉勉看這陣勢,趕緊揉搓自己的眼睛,終於紅眼出了淚。
從議事堂走到鎮撫司大門的官道上,看著那些拿著白紗、忙前忙後掛孝的官校們,劉勉的思緒飛到了九霄雲外:洪武帝這就沒了?這樣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從乞丐和尚直接成為一國之君,用後世的話來講,就算是小說也沒人敢這樣寫呀。
後世的這些爽文,無一不是世宗豪族遺落的天賦少年,在反抗上層壓迫中,又與上層名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可是這位開國皇帝卻是實打實的放牛娃出身,父母饑餓而死,祖上三代皆是貧農,這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劉勉對於這位皇帝的唯一記憶僅僅是那一雙黃色的繡著金龍的鞋,還有那模糊的身著龍袍的背影,以及那深沉如洪鍾的雄渾低音。其他的,關於這位皇帝,劉勉更多的是從詔書與調令中有所接觸。
這是一位怎樣的皇帝呢?劉勉不得而知。這無疑是一位善治的皇帝,自宋末一來,天下亂了上百年,是這位皇帝雄才大略,給了老百姓這一太平盛世;可祂同樣是一位心狠手辣的暴君,從胡惟庸、李善長到藍玉、傅友德,再到王弼、馮勝等,曾經功勳卓著的老將都被卸磨殺驢,朝野上下人心惟危。
劉勉隻是錦衣衛的一個小小千戶,像他這樣的正五品官員在大明數不勝數,用不著他來對著獨一無二的唯一點頭論足。他隻需要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足夠安穩過好這一輩子,如果不出變數的話。
出了鎮撫司大門,劉勉騎上馬直奔馴象所,於門口下馬,叫來徐恭道:“三弟,你待會兒和大哥帶些人給這所裏能掛東西的地方都掛上孝。”
“是誰去世了嗎?”徐恭問道。
“皇上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