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終人散皆是夢,繁華落盡一場空。


    楚王舊事隨東流,唯有浮沉黃鶴樓。


    ……


    “tmd,朱由校這個小王八蛋,到底要幹啥?”楚王朱華奎很生氣。


    楚王朱華奎作為太祖朱元璋的第九世孫,朱由校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一世孫,按照輩分可是爺爺輩。


    依著爺爺的輩分,罵一罵朱由校這個孫子也無妨。


    “王爺,看這架勢,皇上表麵上是進行賦稅改革,實際上是要拿我們藩王宗室開刀,一步一步行削藩之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王府總管朱盛浗一臉高深莫測的說道。


    “削藩!他敢!”朱華奎更加憤怒。


    “王爺,皇上還真敢。您想啊,前兩年,他借著紅丸案,抄了福王、秦王、蜀王等13位親王的家,永久廢黜了這些親王一脈的所有封號,這手段可是比削藩還狠辣啊。”朱盛浗補充道。


    “不僅藩王宗室、皇親勳貴,還有大量的高官都被整治,有些人證據充分,可有些人完全是政治迫害,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皇上這兩年搞得那個黃姐北京大學、皇家軍事大學那些,招攬了很多宗室勳貴子弟。這一手很是老辣,已經將宗室勳貴分化。”


    “而且,大明的所有舉人、秀才都進了皇上的那些大學再教育學習,很多人都被洗腦,成為皇上的忠實擁躉。大明的文人士紳又被分化了一部分。”


    “皇上借著對外幾場勝仗的軍威,實施賦稅新政,絕對不是突發奇想,而是經過了長期的謀劃。”


    “最近很多對賦稅新政不滿的士紳、官員都再向屬下打探咱王府的態度。這些人可都是大明的根基呐。”


    “皇上年紀輕輕,雖然手段了得,但這賦稅新政動了大明的根基,恐怕會引起朝局動蕩,這結局難以預料......”


    朱盛浗像諸葛亮一樣給朱華奎進行了各方麵的分析。


    “依先生所見,本王應該如何應對?”朱華奎一臉嚴肅,改口稱朱盛浗先生。


    朱盛浗心裏暗喜,自己的苦心經營關鍵時刻起了作用。


    朱盛浗何許人也,曆史上曾經有過記載。


    張獻忠攻克武昌後,朱華奎以及武昌城內的朱姓宗室被全部趕入長江溺死。無數浮屍順江而下,朱盛浗順流漂下十多公裏,被江水衝到岸邊,幸免於難。


    朱盛浗逃入梁子山中隱居,改名謝世仁。後來還生了個兒子,叫做朱容棟。


    朱容棟精研醫道,很有名氣。結果被滿清看中,征召他到宮裏去做太醫。朱容棟死活不去,活到了九十歲。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係。


    楚王府也是如此。楚王一脈雖然都是朱家宗室,論起來都是親戚,但絕不是楚王朱華奎說什麽就是什麽。


    其中一部分人不僅與朱華奎關係不好,甚至還有積怨。


    朱華奎自幼品行就不端正,成年後更是變得極其貪婪,對楚藩內的宗親各種盤剝和豪奪,搞得楚藩內怨聲載道。


    萬曆31年(1603年),積蓄的矛盾爆發,輔國中尉朱華趆上疏朝廷狀告朱華奎為“異姓假王”。


    不過消息很快被朱華奎獲知,據說為了“家醜”不外揚,朱華奎賄賂了內閣首輔沈一貫,沈一貫則指使通政使沈子木扣下了朱華趆的奏疏。


    同時朱華奎也上疏朝廷彈劾朱華趆“強悍無禮”、“欺罔”等罪,這份奏疏不但被上呈禦前,萬曆皇帝還當即令禮部查勘。


    朱華奎的本意可能是打擊朱華趆的同時暗示他不要跟自己作對,哪知大受刺激的朱華趆決定把事鬧大。


    他重寫了奏疏並聯合楚藩二十九名宗親署名,然後帶著這份奏疏直接跑到京城向禮部申冤,並且附帶狀告通政司“邀截實封”和朱華奎行賄等事。


    事情被朱華趆成功鬧大,萬曆皇帝也不得不出麵表態。


    最初內閣首輔沈一貫以親王關乎朝廷臉麵為由,建議朝廷派人秘密勘察。


    但一直和沈一貫互有齟齬的內閣大學士沈鯉表示反對,他認為親王關乎朝廷臉麵,更需要公開查勘虛實並明示朝野。


    於是內閣沈一貫、沈鯉、各部司、科道官員們紛紛下場。互相的爭執很快就由楚王是不是“偽王”,演變成圍繞沈一貫和沈鯉各自站隊。


    其實沈一貫原本沒想搞大規模黨爭,他隻是想借這個機會搞倒沈鯉。但是氣氛被烘托起來後,就不是他能控製的了。


    看其它各黨都不順眼的東林黨,開始推波助瀾、混水摸魚、漁翁得利。沈一貫又開始打擊東林黨。


    明朝的內閣不但第一次公開分裂,而且也拉開了黨爭的序幕。


    官員們通過“偽楚王案”實踐了新的鬥爭手段,不但事實不重要,甚至於罪名都不重要。隻要以“誅心之論”展開群攻,就能讓對手下課。


    緊接著的“妖書案”,讓浙黨和東林黨等人很快轉移了目標,黨爭也愈演愈烈,最終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而對於朱華奎來說是幸運的,因為朝堂越來越亂,萬曆皇帝突然宣布停止調查,以“年遠無據,仇口難憑,非假甚明”等理由不再追究。


    原本負責查辦此案的湖廣巡撫趙可懷與巡按禦史應朝卿,經過一個月的查證,除了朱華趆的妻子王氏一口咬定朱華奎為“偽王”之外,並未獲取其它可以證明楚王為“假”的證據。


    這種指控,沒有有力的證據,肯定是不會輕易讓人相信的。因為最有力的證據是做親子鑒定,可惜明朝時期沒有這個技術。


    因為萬曆皇帝的決斷,加上朱華奎的活動,朱華趆等人因為無憑無據,被認定為誣告。


    朱華趆夫婦被廢黜皇室身份,直接貶為庶人,禁錮於鳳陽守皇陵。其他人有的被革去爵位幽禁,有的被流放戍邊。


    因為偽楚王案,朱華奎與這些宗親再次結下梁子,矛盾越來越深。


    而這些與朱華奎有矛盾的人中,其中一個叫朱蘊鈐、一個叫朱蘊訇,他們又搞出了一場大戲。


    偽楚王案落幕後,朱華奎為了感謝萬曆皇帝,向萬曆皇帝進獻兩萬兩白銀作為\"助工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爾東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爾東大王並收藏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