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家裏麵那幾個正讀書的兒女的反複宣傳下,在幾個老婆輪番哭訴下,為了孩子的前程,為了家庭的和諧,表麵上達成了支持的意向。


    春節假期後,才上班的第一天,大明各縣的新錦衣衛國土部大隊人馬,就開始在各鎮村忙碌起來,開始重新丈量登記土地。


    大量的新錦衣衛警察開始在各鎮村巡邏,並挨家挨戶上門拜訪,送上一袋十斤重的大米,說是皇帝的一點心意。


    一番家長裏短、噓寒問暖的慰問,讓廣大的普通老百姓激動萬分,這可是皇上的心意啊。


    警察們慰問的同時,開始進行各方麵的宣傳和債務調查。


    並擲地有聲的明確道,‘有困難找警察,任何人想要欺壓你們,警察給你們做主,皇上給你們做主。’


    md,王大善人,老子以後不怕你了,老子背後有警察,有皇帝。有他們給我當後台,把我的女兒還迴來,把我的錢糧還迴來......


    md,李員外......


    md,張捕頭......


    md,劉掌櫃......


    不僅到處都是新錦衣衛工作人員和警察,大明的各縣城都出現了大量荷槍實彈的皇家衛隊。


    皇家衛隊的官兵每日在各縣的轄區裏來迴巡邏。


    新錦衣衛國土部在警察部隊和軍隊的保護下,有條不紊的進行土地的重新丈量登記。


    經重新丈量登記後,對於不配合的土地主人,張貼告示,15日內還未有主人的土地,由新錦衣衛國土部收歸國有。


    並以國有土地使用權無償出讓的方式,無償分發給失地無地的老百姓進行耕種,老百姓按照使用麵積平均每畝每年繳納0.1銀元田賦。


    新錦衣衛國土部的強硬手段,讓持有大量土地的宗室勳貴、地主官僚、士紳豪商階級,沉不住氣了。


    ……


    明末時期的士紳階層,朝中有淵源,地方有關係,祖上有家產,部分人家祖上更是有從龍之功,特別是江南地區,那小日子過的要多滋潤有多滋潤。


    而大明朝廷國庫空虛,邊軍欠餉數年,入不敷出。又趕上小冰河期,陝西、河南等地連續幾年大旱,顆粒無收,可謂是饑寒交迫,苦不堪言。


    這些士紳階層家裏掛著花重金求來的墨寶,上麵寫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寫得蒼勁有力,蕩氣迴腸。


    可當朝廷來征稅時,他們想盡辦法敷衍,實在敷衍不過的,就拖拖拉拉交一半欠一半,給地方官打白條,到了明年繼續如此。


    國家興亡關我屁事。


    按照長期鬥爭的經驗,遇到不熟悉的愣頭青官員,公事公辦,嚴厲催收欠稅的,立即就輕車熟路的施展起“哭廟”的拿手絕活。


    他們一邊派人四處散播消息,痛斥無良官員苛捐雜稅,欺壓百姓,號召百姓們集體抗稅。


    一邊聯合其他士紳,打著維護百姓的旗號,跑到孔廟裏哭天搶地,大罵朝廷不公,壓榨百姓。


    這些與地方士紳不熟悉的愣頭青官員,敢公事公辦、嚴格執法的,一般都沒有什麽背景,勢單力薄。哪裏是這些地頭蛇的對手?


    麵對大規模的為民請命行為,在百姓看來簡直就是正義的化身,簡直就是百姓的守護神。


    隨著各地紛紛響應,抗稅百姓越聚越多,隊伍越來越大,莫說地方官府,就是皇帝也沒有辦法。


    朝中大部分官員都是他們士紳的代表,都是既得利益者,連皇帝都不敢輕易得罪,否則皇帝的政令也出不了京城。


    結局是顯而易見的,朝廷不僅放棄了征稅,罷免了地方官。甚至還表揚他們為民請命的英勇行為,百姓們也十分高興,稱讚他們是大明的脊梁。


    這些士紳利用信息差的優勢,將無知的老百姓玩弄於股掌之間,看著這些老百姓愚蠢的眼神,他們心裏更加得意。


    朝廷收不到他們的稅,就會想辦法攤派到這些老百姓頭上,這些老百姓還跟著高興,真是一幫傻帽,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誰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些人坑死了大明,迎來了滿清。


    隻不過他們並不在意,國家算個屁呀,無非是換個皇帝換個國號而已。隻要錢還在,那小日子過的還是一樣滋潤,誰當皇帝有什麽區別呢?


    這些人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墨寶精心裝裱,錦囊玉軸,懸掛在最顯眼的位置,向新主子表決心、表忠心。


    滿清一開始對他們很不錯,不僅減免賦稅,還特地開設科舉考試,允許他們入朝為官,對他們表現出格外的尊重。


    他們對新生活很滿意,於是主動為滿清咬唇鼓舌,痛罵那些反清複明的頑固分子,為了一個虛妄的國號,置廣大百姓的生死於不顧,簡直是愚昧狹隘不開化。


    百姓們也覺得他們說的有道理,於是紛紛喊出不在乎大明生死,隻在乎小民尊嚴的口號,不再掙紮反抗,安安心心的當起了順民。


    而他們哪裏知道,滿清之所以優待他們,為的就是利用他們的聲望和影響力安撫招攬百姓而已。


    等到國家穩定了,過河拆橋、卸磨殺驢、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把戲玩得一套一套的。


    乾隆絕對是玩弄宣傳輿論的高手,一部《貳臣傳》將他們的醜惡嘴臉昭然若揭。


    《貳臣傳》無情的揭露了他們,打著為民做主的幌子,裹挾百姓左右朝政,竟幹些棄大義謀私利的下三濫勾當。就是因為有這些忘恩負義的漢奸國賊,才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一時間,這些士紳聲名狼藉、威信掃地。


    隻不過,他們臉皮厚,一點也不慌。


    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隻要依然隨時隨地把蒼生百姓掛在嘴邊,就仍然還是這個社會的道德典範,是百姓心中的英雄和代言人,就仍然能夠憑借他們的影響力裹挾大眾與朝廷抗衡。


    這一套他們早已經玩的出神入化。


    隨著《貳臣傳》的宣傳工作到位,滿清發布詔書,開始向他們征稅,而且還要他們補交往年的所有欠稅。


    開玩笑,交稅是不可能的。


    堂堂文人士紳,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在那擺著呢,隨時都能煽動百姓鬧死你。大明朝都不敢把我等士紳怎麽樣,就不信你滿清韃子還敢怎麽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爾東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爾東大王並收藏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