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2年10月15。
對緬自衛反擊戰殲滅經過兩個月的戰鬥,川陝鐵騎超額完成任務。
向東進抵長山山脈與安南接壤。
向東南進抵色邦亨河與柬埔寨真臘王國相鄰。
向南進抵嗬叻高原,控製孔敬、彭世洛、達府、他念他翁山一線,與暹羅大城王朝為鄰。
西南進抵薩爾溫江、壘固、東枝、曼德勒、蒲甘、金兌、若開山脈一線,占領上緬甸,與若開王國、緬甸東籲王朝相鄰。
西部進抵隆格朗山、那加丘陵、巴特開山,與原底馬撒宣慰司底馬撒王國、阿薩姆王國接壤。
阿那畢隆與特務第6隊的談判,經過幾輪的交鋒,迫於大明的軍威,簽訂停戰協議。
阿那畢隆同意撤銷國號、國王等稱號,再次成為大明緬甸宣慰司的宣慰使,剩餘領土名義上納入大明的版圖。
緬甸宣慰司每年向大明朝貢2000萬銀元。
因戰線過長,交通不便,後勤補給困難,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考慮各方麵的戰略需要,大明的兵鋒暫緩進入印度洋。
隨著停戰協議的簽訂,對緬自衛反擊戰宣告勝利結束,達到既定戰略目的,開始鞏固收複地區,穩固防守。
對緬自衛反擊戰殲滅緬軍約70餘萬人,緬甸東籲王朝一蹶不振。川陝鐵騎傷亡約3萬餘人,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麵對大明天朝上國突然崛起的軍事實力,安南、柬埔寨真臘王國、暹羅大城王朝、若開王國瑟瑟發抖,紛紛派人赴京朝貢。
……
若開山脈又稱阿拉幹山脈,位於緬甸西部,伊洛瓦底江以西。北起隆格朗山,南至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西側的內格雷斯角。
海拔大多在 2000 米以上。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正好阻擋了西南季風向內地輸送水汽,使緬甸中部地區幹旱少雨,並且阻隔了沿海與內地的交通。
唯一便於通行的洞鴿山隘,海拔1168米,位於山脈的中段。
隆格朗山又名欽嶺,沿印度邊界延伸,是緬甸和印度文化的邊緣地區。
東以密沙河、西以加拉丹河源流為界。境內丘陵起伏,森林茂密,深穀縱橫,南部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的山峰維多利亞峰高3100米。
隆格朗山在欽邦南北縱貫,成為伊洛瓦底江和緬甸西部入海河流的分水嶺。
位於隆格朗山的哈卡,被稱為山城,為欽邦首府,是遏控隆格朗山的戰略重鎮。
隆格朗山北鄰印度,西接若開王朝、孟加拉,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與若開山脈、那加丘陵和巴特開山脈縱貫緬甸南北,是緬甸對印度的天然防線,也是中南半島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地緣分割線。
隆格朗山被大明全麵控製,皇家衛隊可隨時西進至若開海岸,攻占若開王朝控製的孟加拉灣實兌等港口。
那加丘陵位於緬甸西北部,蜿蜒於印緬邊境。南起欽嶺,北至巴特開山,大部分在那加蘭邦境內。
那加丘陵大多海拔1500至2100米,位於科希馬南麵的最高峰賈帕沃山海拔2970米。
巴特開山又譯作巴坎山,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南山麓,是緬甸西北與印度接界的山區。森林茂密,人煙稀少。
季風時節降雨量大,其迎風麵具有全世界最高的年降雨量。其中薩拉馬蒂峰海拔3826米,為印緬分水線。
巴特開山潘哨山口是撣族拓殖於印度東北部的必經之地,為印緬甸兩國提供了一個從阿薩姆平原進入緬甸最便捷的路線。
潘哨山口因最靠近山口的緬甸潘哨村而得名,海拔1136米,中國遠征軍中稱為鬼門關。
二戰時期,著名的史迪威公路通過潘哨山口,將抗戰物資從距離潘哨山口西側61公裏的雷多,源源不斷的運往昆明。
潘哨山口的西側則是中國藏南地區。
藏南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西藏東南部山南市、林芝市的錯那市、隆子縣、墨脫縣、察隅縣、朗縣、米林市等區域。
藏南地區迎著印度洋暖流,終年溫暖濕潤,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是中國三大林區之西南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西藏的江南之稱。
藏南地區是中國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區之一。
藏南地區東部為高山深穀的橫斷山脈,阻擋了中原與藏南地區以及南亞次大陸的交流,欲掌控藏南地區、南亞次大陸,必先征服橫斷山脈,讓天塹變通途。
橫斷山名稱緣於清末江西貢生黃懋材,他從四川經雲南到南亞次大陸考察,因看到瀾滄江、怒江間的山脈並行迤南,橫阻斷路,而取了形象的橫斷山名稱。
橫斷山脈為川、滇兩省西部和西藏東部南北向山脈的總稱。
山川南北縱貫,東西駢列,自東而西有岷山、邛崍山、大雪山至貢嘎山、沙魯裏山、芒康山、他念他翁山、伯舒拉嶺至高黎貢山7條山脈。
伯舒拉嶺是西藏境內的高山,南接高黎貢山,東與他念他翁山、芒康山並行,海拔多在4000至5000米左右。
東方是怒江,西方是獨龍江,西南方是察隅縣和然烏鎮。獨龍江與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形成橫斷山脈西部的四江並流。
高黎貢山位於雲南西部,怒江西岸,北連伯舒拉嶺,南接中南半島,為怒江與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嶺。全長約440公裏,寬約15至40公裏。
橫斷山區河流源遠流長,水量豐富,河道坡陡,落差集中,水能資源豐富,是中國水能資源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
穿過潘哨山口,不遠就是一馬平川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河穀。
布拉馬普特拉河上遊名叫雅魯藏布江,被藏族視為母親河。
雅魯藏布江在巴昔卡出中國國境後,在薩地亞城西北稱為迪漢河。在薩地亞城與迪班河、盧希河匯合後始稱布拉馬普特拉河。
進入孟加拉國後稱賈木納河,在戈阿隆多與恆河匯合,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
恆河三角洲頂點在印度的法拉卡,西起巴吉拉蒂、胡格利河,東至梅格納河,南瀕孟加拉灣。
頂點距離孟加拉灣約500公裏,寬320公裏,麵積約6.5萬平方公裏。大部分在孟加拉國南部,小部分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主要城市有加爾各答、達卡、吉大港等。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恆河和亞穆納河匯合的安拉阿巴德以上為上遊,安拉阿巴德至西孟加拉邦為中遊。
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與賈木納河匯合後稱為梅克納河。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印度教的聖河。
布拉馬普得拉河水流充沛,孟加拉灣至上遊迪布魯格爾約1200公裏航道,運載大宗貨物的各類型輪船可以輕而易舉地往返通航。
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地勢低窪,形成寬3至8公裏的衝積平原,稱為阿薩姆平原。
阿薩姆平原地勢平坦,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森林資源非常豐富。位於阿薩姆平原西南的卡西丘陵、西隆高原,南坡乞拉朋齊正當西南季風之衝,成為世界上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區。
對緬自衛反擊戰殲滅經過兩個月的戰鬥,川陝鐵騎超額完成任務。
向東進抵長山山脈與安南接壤。
向東南進抵色邦亨河與柬埔寨真臘王國相鄰。
向南進抵嗬叻高原,控製孔敬、彭世洛、達府、他念他翁山一線,與暹羅大城王朝為鄰。
西南進抵薩爾溫江、壘固、東枝、曼德勒、蒲甘、金兌、若開山脈一線,占領上緬甸,與若開王國、緬甸東籲王朝相鄰。
西部進抵隆格朗山、那加丘陵、巴特開山,與原底馬撒宣慰司底馬撒王國、阿薩姆王國接壤。
阿那畢隆與特務第6隊的談判,經過幾輪的交鋒,迫於大明的軍威,簽訂停戰協議。
阿那畢隆同意撤銷國號、國王等稱號,再次成為大明緬甸宣慰司的宣慰使,剩餘領土名義上納入大明的版圖。
緬甸宣慰司每年向大明朝貢2000萬銀元。
因戰線過長,交通不便,後勤補給困難,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考慮各方麵的戰略需要,大明的兵鋒暫緩進入印度洋。
隨著停戰協議的簽訂,對緬自衛反擊戰宣告勝利結束,達到既定戰略目的,開始鞏固收複地區,穩固防守。
對緬自衛反擊戰殲滅緬軍約70餘萬人,緬甸東籲王朝一蹶不振。川陝鐵騎傷亡約3萬餘人,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麵對大明天朝上國突然崛起的軍事實力,安南、柬埔寨真臘王國、暹羅大城王朝、若開王國瑟瑟發抖,紛紛派人赴京朝貢。
……
若開山脈又稱阿拉幹山脈,位於緬甸西部,伊洛瓦底江以西。北起隆格朗山,南至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西側的內格雷斯角。
海拔大多在 2000 米以上。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正好阻擋了西南季風向內地輸送水汽,使緬甸中部地區幹旱少雨,並且阻隔了沿海與內地的交通。
唯一便於通行的洞鴿山隘,海拔1168米,位於山脈的中段。
隆格朗山又名欽嶺,沿印度邊界延伸,是緬甸和印度文化的邊緣地區。
東以密沙河、西以加拉丹河源流為界。境內丘陵起伏,森林茂密,深穀縱橫,南部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的山峰維多利亞峰高3100米。
隆格朗山在欽邦南北縱貫,成為伊洛瓦底江和緬甸西部入海河流的分水嶺。
位於隆格朗山的哈卡,被稱為山城,為欽邦首府,是遏控隆格朗山的戰略重鎮。
隆格朗山北鄰印度,西接若開王朝、孟加拉,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與若開山脈、那加丘陵和巴特開山脈縱貫緬甸南北,是緬甸對印度的天然防線,也是中南半島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地緣分割線。
隆格朗山被大明全麵控製,皇家衛隊可隨時西進至若開海岸,攻占若開王朝控製的孟加拉灣實兌等港口。
那加丘陵位於緬甸西北部,蜿蜒於印緬邊境。南起欽嶺,北至巴特開山,大部分在那加蘭邦境內。
那加丘陵大多海拔1500至2100米,位於科希馬南麵的最高峰賈帕沃山海拔2970米。
巴特開山又譯作巴坎山,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南山麓,是緬甸西北與印度接界的山區。森林茂密,人煙稀少。
季風時節降雨量大,其迎風麵具有全世界最高的年降雨量。其中薩拉馬蒂峰海拔3826米,為印緬分水線。
巴特開山潘哨山口是撣族拓殖於印度東北部的必經之地,為印緬甸兩國提供了一個從阿薩姆平原進入緬甸最便捷的路線。
潘哨山口因最靠近山口的緬甸潘哨村而得名,海拔1136米,中國遠征軍中稱為鬼門關。
二戰時期,著名的史迪威公路通過潘哨山口,將抗戰物資從距離潘哨山口西側61公裏的雷多,源源不斷的運往昆明。
潘哨山口的西側則是中國藏南地區。
藏南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西藏東南部山南市、林芝市的錯那市、隆子縣、墨脫縣、察隅縣、朗縣、米林市等區域。
藏南地區迎著印度洋暖流,終年溫暖濕潤,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是中國三大林區之西南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西藏的江南之稱。
藏南地區是中國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區之一。
藏南地區東部為高山深穀的橫斷山脈,阻擋了中原與藏南地區以及南亞次大陸的交流,欲掌控藏南地區、南亞次大陸,必先征服橫斷山脈,讓天塹變通途。
橫斷山名稱緣於清末江西貢生黃懋材,他從四川經雲南到南亞次大陸考察,因看到瀾滄江、怒江間的山脈並行迤南,橫阻斷路,而取了形象的橫斷山名稱。
橫斷山脈為川、滇兩省西部和西藏東部南北向山脈的總稱。
山川南北縱貫,東西駢列,自東而西有岷山、邛崍山、大雪山至貢嘎山、沙魯裏山、芒康山、他念他翁山、伯舒拉嶺至高黎貢山7條山脈。
伯舒拉嶺是西藏境內的高山,南接高黎貢山,東與他念他翁山、芒康山並行,海拔多在4000至5000米左右。
東方是怒江,西方是獨龍江,西南方是察隅縣和然烏鎮。獨龍江與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形成橫斷山脈西部的四江並流。
高黎貢山位於雲南西部,怒江西岸,北連伯舒拉嶺,南接中南半島,為怒江與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嶺。全長約440公裏,寬約15至40公裏。
橫斷山區河流源遠流長,水量豐富,河道坡陡,落差集中,水能資源豐富,是中國水能資源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
穿過潘哨山口,不遠就是一馬平川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河穀。
布拉馬普特拉河上遊名叫雅魯藏布江,被藏族視為母親河。
雅魯藏布江在巴昔卡出中國國境後,在薩地亞城西北稱為迪漢河。在薩地亞城與迪班河、盧希河匯合後始稱布拉馬普特拉河。
進入孟加拉國後稱賈木納河,在戈阿隆多與恆河匯合,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
恆河三角洲頂點在印度的法拉卡,西起巴吉拉蒂、胡格利河,東至梅格納河,南瀕孟加拉灣。
頂點距離孟加拉灣約500公裏,寬320公裏,麵積約6.5萬平方公裏。大部分在孟加拉國南部,小部分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主要城市有加爾各答、達卡、吉大港等。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恆河和亞穆納河匯合的安拉阿巴德以上為上遊,安拉阿巴德至西孟加拉邦為中遊。
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與賈木納河匯合後稱為梅克納河。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印度教的聖河。
布拉馬普得拉河水流充沛,孟加拉灣至上遊迪布魯格爾約1200公裏航道,運載大宗貨物的各類型輪船可以輕而易舉地往返通航。
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地勢低窪,形成寬3至8公裏的衝積平原,稱為阿薩姆平原。
阿薩姆平原地勢平坦,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森林資源非常豐富。位於阿薩姆平原西南的卡西丘陵、西隆高原,南坡乞拉朋齊正當西南季風之衝,成為世界上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