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軍雖然遭遇突然襲擊,陷入包圍,傷亡慘重,群龍無首,但在基層軍官的指揮下,開始各自為陣,向打洛壩南北方向的山林裏突圍。
打洛壩南北山林裏埋伏的川陝鐵騎開始阻擊,密集的子彈紛紛射向突圍的緬軍。衝到前麵的緬軍很快就感受到手榴彈的巨大威力。
楊嘉謨、湯九州、李卑、馬世龍、王世欽、劉肇基、金國鳳、虎大威、杜文煥、劉光祚率領特20師至29師從東西兩側突入打洛壩,利用騎兵的衝擊力,開始對緬軍進行分割包圍。
麵對緬軍精銳的大象軍團,川陝鐵騎在到達昆明後,就已經進行了戰術學習。
大象軍團看似強大,實際上弱點很多。
大象軍團對於糧草需求大,後勤保障任務艱巨。
大象渾身上下皮膚都非常堅硬,但鼻子和眼睛是最大的弱點,隻要集中攻擊大象的鼻子和眼睛,大象軍團就會失控,嚴重時會自相踐踏,不戰而勝。
楊嘉謨、湯九州率領所部按照作戰計劃,專職負責對付大象軍團,兩個師的兵力集中火力攻擊大象的鼻子和眼睛,大象軍團很快覆沒。
沒有了大象軍團,一盤散沙的緬軍在川陝鐵騎的衝擊下,猶如驚弓之鳥,四散逃竄,很快被分割包圍。
在強大的熱兵器火力降維打擊下,加上強大的川陝鐵騎以多打少,經過半日的戰鬥,川陝鐵騎以輕微的代價取得打洛壩伏擊戰的完勝。
緬軍20萬侵略大軍傷亡約五萬,約15萬被俘虜,僅有一兩千人利用茂密的叢林僥幸逃脫。
天啟2年8月初9,中午。
經過一夜清理,戰場基本打掃完畢。
川陝鐵騎繳獲大量的物資軍械,隻不過川陝鐵騎對於冷兵器不屑一顧。
緬軍約15萬俘虜以及一萬餘傷兵被捆綁在打洛壩。根據皇家衛隊總參謀部的命令,緬軍俘虜以及傷兵全部就地處決。
繼對蒙自衛反擊戰殺俘後,朱由校再次祭出屠刀,又一次大規模處決入侵的俘虜,希望以此震懾周邊宵小國家或部落,犯我中華者,一個不留!
隨著宋祖舜一聲令下,川陝鐵騎官兵開始執行刺殺處決行動。
十多萬俘虜被集體處決,行刑場麵之慘烈,無法描述。
南覽河完全被鮮血染紅。
屍體依然就地掩埋,並立下石碑記錄,光明正大的的殺俘震懾世人。
部分體格健壯的俘虜和屍體依然被秘密送往醫學院進行藥物或人體解剖實驗,為大明的醫學發展做出貢獻。
打洛壩埋葬了約二十萬緬軍,可能以後這裏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打洛鎮、打洛口岸也可能不會再出現。以後這裏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是不錯。
宋祖舜組織殺俘的同時,孫祖壽、曹文詔、魯欽、孫應元、周遇吉率領特10師至14師共五個師向景棟進軍,收複被緬軍占領的孟艮府全境。
緬甸東籲王朝首都勃固。
勃固位於仰光東北80公裏處的勃固河東岸。
勃固金塔寺是勃固最有名的寺廟,也是勃固城的象征。勃固金塔又名緬甸瑞摩都佛塔是緬甸四大佛塔之一,建於一千多年前,是緬甸第一高塔,也是緬甸香客最多的佛塔之一,勃固城的地標建築。
勃固金塔主塔周圍有121座小佛塔相圍,塔麵整體鍍金,華麗壯觀。圍繞著大金塔周圍是供信徒們頂禮膜拜的佛殿。
勃固金塔經曆過多次地震,塔身也曾多次被震毀。
虔誠的佛教徒屢毀屢建、不斷翻修,每次修複後大金塔都會變得比修複前更高一點。1930年大地震修複後,金塔高度達到112米,超過仰光瑞光大金塔而成為緬甸最高佛塔。
1599年,阿拉幹王朝攻占勃固焚毀勃固城時,勃固金塔寺免於戰火。勃固金塔寺正對的勃固王宮毀於火海之中,化為灰燼。
勃固王宮始建於1553年,整座宮殿內,主要有7座不同的建築物,全部金碧輝煌耀眼奪目。
因為勃固王宮被焚毀,緬甸東籲王朝國王阿那畢隆隻得暫時以勃固金塔寺為王宮。
勃固以北約200公裏、內比都以南約120公裏,錫當河右岸的東籲為緬甸東籲王朝的龍興之地。
凡北往蒲甘、阿瓦,西至丹兌、實兌,南往勃固、仰光,東赴暹羅,均以東籲為交通要道,各地賈客雲集,商業繁盛。
東籲所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與泰國、越南,並稱世界三大稻穀產區。
十六世紀上半葉,東籲王朝在此興起,建立了統一的緬甸東籲王朝,成為東籲王朝的第一個首都。莽瑞體攻滅勃固王朝後,遷都勃固。
1635年,他隆王從勃固遷都阿瓦城。
阿瓦城曾為緬甸阿瓦王朝的首都,位於曼德勒以南約35公裏。
阿瓦城的北麵是伊洛瓦底江,東麵是伊洛瓦底江的支流米坦格河,南麵和西麵是連接上述兩條河的運河。
它的整個城市布局不同於緬甸的其他四方形的都城,而像一隻蹲坐的獅子,被四麵環水的自然景觀所環繞,形成獨特的城市布局。
甲申國變後,南明小朝廷節節敗退,永曆帝南逃至緬甸,被緬王關在阿瓦古城內,後緬王為了自保將其遣送迴雲南,被吳三桂所殺。
1838年一場大地震徹底改變了阿瓦城的麵貌,昔日的繁華街道如今隻留下農田和棕櫚林的寂靜。
阿瓦古城的榮光,已被曆史的塵埃覆蓋,成為了一段沉寂的記憶。
曼德勒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係雍笈牙王朝於1857年興建的新首都。
因緬甸曆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城在其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它為“瓦城”,是緬甸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
緬甸是世界上最虔誠的佛教國家之一,遍地是佛塔和寺廟。人站在山上,看到的佛塔如汪洋一般望不到盡頭。
全國各地的或神秘宏偉或簡單古樸的佛寺隨處可見,而千姿百態的佛塔更是多不勝數。
緬甸幾乎是全民禮佛,出家人隨處可見。家家都建有佛龕,人人每日拜佛。佛的光輝已深深滲透進這個民族的內心深處,禮佛是生命中最重大的事。
《西遊記》的唐僧說過:‘貧僧前去取經,一路遇廟便拜,遇塔便掃。’但是他絕對沒有到過緬甸,否則的話他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掃塔......
……
勃固金塔寺。
阿那畢隆收到王弟德多達馬亞紮以及20萬緬軍全軍覆沒的消息,震驚不已。隨手砸爛了房間裏的一切瓶瓶罐罐,發泄了一通。
17世紀緬甸東籲王朝人口約400萬,全國的武裝力量總兵力不到40萬。經過打洛壩一戰,東籲王朝損失了20萬精銳大軍,元氣大傷。
大明與緬甸東籲王朝的戰略局勢發生根本轉變,大明由守轉攻。
阿那畢隆思慮了半日召集親信大臣,開始排兵布陣,應對明軍有可能的報複進攻。
“他隆!”
“臣弟在!”阿那畢隆之弟他隆立即應聲道。
“你立即率十萬大軍前往阿瓦城,將孟養、木邦等北方的兵力大部集結至阿瓦城。若是明軍入侵,孟養、木邦等北方的兵力全部退守阿瓦城。”
“阿瓦城關係到我緬甸東籲王朝的生死存亡,不容有失!”
“臣弟誓死守禦阿瓦城,人在城在!”他隆斬釘截鐵道。
打洛壩南北山林裏埋伏的川陝鐵騎開始阻擊,密集的子彈紛紛射向突圍的緬軍。衝到前麵的緬軍很快就感受到手榴彈的巨大威力。
楊嘉謨、湯九州、李卑、馬世龍、王世欽、劉肇基、金國鳳、虎大威、杜文煥、劉光祚率領特20師至29師從東西兩側突入打洛壩,利用騎兵的衝擊力,開始對緬軍進行分割包圍。
麵對緬軍精銳的大象軍團,川陝鐵騎在到達昆明後,就已經進行了戰術學習。
大象軍團看似強大,實際上弱點很多。
大象軍團對於糧草需求大,後勤保障任務艱巨。
大象渾身上下皮膚都非常堅硬,但鼻子和眼睛是最大的弱點,隻要集中攻擊大象的鼻子和眼睛,大象軍團就會失控,嚴重時會自相踐踏,不戰而勝。
楊嘉謨、湯九州率領所部按照作戰計劃,專職負責對付大象軍團,兩個師的兵力集中火力攻擊大象的鼻子和眼睛,大象軍團很快覆沒。
沒有了大象軍團,一盤散沙的緬軍在川陝鐵騎的衝擊下,猶如驚弓之鳥,四散逃竄,很快被分割包圍。
在強大的熱兵器火力降維打擊下,加上強大的川陝鐵騎以多打少,經過半日的戰鬥,川陝鐵騎以輕微的代價取得打洛壩伏擊戰的完勝。
緬軍20萬侵略大軍傷亡約五萬,約15萬被俘虜,僅有一兩千人利用茂密的叢林僥幸逃脫。
天啟2年8月初9,中午。
經過一夜清理,戰場基本打掃完畢。
川陝鐵騎繳獲大量的物資軍械,隻不過川陝鐵騎對於冷兵器不屑一顧。
緬軍約15萬俘虜以及一萬餘傷兵被捆綁在打洛壩。根據皇家衛隊總參謀部的命令,緬軍俘虜以及傷兵全部就地處決。
繼對蒙自衛反擊戰殺俘後,朱由校再次祭出屠刀,又一次大規模處決入侵的俘虜,希望以此震懾周邊宵小國家或部落,犯我中華者,一個不留!
隨著宋祖舜一聲令下,川陝鐵騎官兵開始執行刺殺處決行動。
十多萬俘虜被集體處決,行刑場麵之慘烈,無法描述。
南覽河完全被鮮血染紅。
屍體依然就地掩埋,並立下石碑記錄,光明正大的的殺俘震懾世人。
部分體格健壯的俘虜和屍體依然被秘密送往醫學院進行藥物或人體解剖實驗,為大明的醫學發展做出貢獻。
打洛壩埋葬了約二十萬緬軍,可能以後這裏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打洛鎮、打洛口岸也可能不會再出現。以後這裏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是不錯。
宋祖舜組織殺俘的同時,孫祖壽、曹文詔、魯欽、孫應元、周遇吉率領特10師至14師共五個師向景棟進軍,收複被緬軍占領的孟艮府全境。
緬甸東籲王朝首都勃固。
勃固位於仰光東北80公裏處的勃固河東岸。
勃固金塔寺是勃固最有名的寺廟,也是勃固城的象征。勃固金塔又名緬甸瑞摩都佛塔是緬甸四大佛塔之一,建於一千多年前,是緬甸第一高塔,也是緬甸香客最多的佛塔之一,勃固城的地標建築。
勃固金塔主塔周圍有121座小佛塔相圍,塔麵整體鍍金,華麗壯觀。圍繞著大金塔周圍是供信徒們頂禮膜拜的佛殿。
勃固金塔經曆過多次地震,塔身也曾多次被震毀。
虔誠的佛教徒屢毀屢建、不斷翻修,每次修複後大金塔都會變得比修複前更高一點。1930年大地震修複後,金塔高度達到112米,超過仰光瑞光大金塔而成為緬甸最高佛塔。
1599年,阿拉幹王朝攻占勃固焚毀勃固城時,勃固金塔寺免於戰火。勃固金塔寺正對的勃固王宮毀於火海之中,化為灰燼。
勃固王宮始建於1553年,整座宮殿內,主要有7座不同的建築物,全部金碧輝煌耀眼奪目。
因為勃固王宮被焚毀,緬甸東籲王朝國王阿那畢隆隻得暫時以勃固金塔寺為王宮。
勃固以北約200公裏、內比都以南約120公裏,錫當河右岸的東籲為緬甸東籲王朝的龍興之地。
凡北往蒲甘、阿瓦,西至丹兌、實兌,南往勃固、仰光,東赴暹羅,均以東籲為交通要道,各地賈客雲集,商業繁盛。
東籲所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與泰國、越南,並稱世界三大稻穀產區。
十六世紀上半葉,東籲王朝在此興起,建立了統一的緬甸東籲王朝,成為東籲王朝的第一個首都。莽瑞體攻滅勃固王朝後,遷都勃固。
1635年,他隆王從勃固遷都阿瓦城。
阿瓦城曾為緬甸阿瓦王朝的首都,位於曼德勒以南約35公裏。
阿瓦城的北麵是伊洛瓦底江,東麵是伊洛瓦底江的支流米坦格河,南麵和西麵是連接上述兩條河的運河。
它的整個城市布局不同於緬甸的其他四方形的都城,而像一隻蹲坐的獅子,被四麵環水的自然景觀所環繞,形成獨特的城市布局。
甲申國變後,南明小朝廷節節敗退,永曆帝南逃至緬甸,被緬王關在阿瓦古城內,後緬王為了自保將其遣送迴雲南,被吳三桂所殺。
1838年一場大地震徹底改變了阿瓦城的麵貌,昔日的繁華街道如今隻留下農田和棕櫚林的寂靜。
阿瓦古城的榮光,已被曆史的塵埃覆蓋,成為了一段沉寂的記憶。
曼德勒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係雍笈牙王朝於1857年興建的新首都。
因緬甸曆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城在其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它為“瓦城”,是緬甸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
緬甸是世界上最虔誠的佛教國家之一,遍地是佛塔和寺廟。人站在山上,看到的佛塔如汪洋一般望不到盡頭。
全國各地的或神秘宏偉或簡單古樸的佛寺隨處可見,而千姿百態的佛塔更是多不勝數。
緬甸幾乎是全民禮佛,出家人隨處可見。家家都建有佛龕,人人每日拜佛。佛的光輝已深深滲透進這個民族的內心深處,禮佛是生命中最重大的事。
《西遊記》的唐僧說過:‘貧僧前去取經,一路遇廟便拜,遇塔便掃。’但是他絕對沒有到過緬甸,否則的話他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掃塔......
……
勃固金塔寺。
阿那畢隆收到王弟德多達馬亞紮以及20萬緬軍全軍覆沒的消息,震驚不已。隨手砸爛了房間裏的一切瓶瓶罐罐,發泄了一通。
17世紀緬甸東籲王朝人口約400萬,全國的武裝力量總兵力不到40萬。經過打洛壩一戰,東籲王朝損失了20萬精銳大軍,元氣大傷。
大明與緬甸東籲王朝的戰略局勢發生根本轉變,大明由守轉攻。
阿那畢隆思慮了半日召集親信大臣,開始排兵布陣,應對明軍有可能的報複進攻。
“他隆!”
“臣弟在!”阿那畢隆之弟他隆立即應聲道。
“你立即率十萬大軍前往阿瓦城,將孟養、木邦等北方的兵力大部集結至阿瓦城。若是明軍入侵,孟養、木邦等北方的兵力全部退守阿瓦城。”
“阿瓦城關係到我緬甸東籲王朝的生死存亡,不容有失!”
“臣弟誓死守禦阿瓦城,人在城在!”他隆斬釘截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