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諾夫王朝成立後,進行了半職業化改革。沙俄的新製團是一種半正規軍,分為步兵團和騎兵團。他們由國家供養,終身服役。
為了省錢,不建造永久軍營,士兵平時住在家中,遇到戰事,才到團裏的行軍大營報到。
17世紀中後期,沙俄建立了14萬多人的正規軍,還有5萬多人的哥薩克等非正規部隊。17世紀晚期,法國陸軍總兵力44萬人,成為歐洲最強大的軍隊。
彼得一世崛起時,組建了42個步兵團約6萬人的新式陸軍,隨後把這支部隊擴充到十幾萬的規模。
一戰前,沙俄的軍隊數量發展到23萬人。1900年,沙俄派出約20萬軍隊侵略東北。
1685年,中俄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時,俄軍集結了包括農民、商人和獵戶等在內的約450人作戰,擁有300支火繩槍。
滿清集結了約3000人發起進攻,俄軍傷亡慘重,被迫投降撤離雅克薩。
同年中俄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時,俄軍得到莫斯科增援的600人後,兵力約826人。擁有火繩槍100支,燧發槍850支,基本淘汰火繩槍。
滿清集結了約2000人,經過攻城和4個月圍困後,俄軍隻剩下66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沙俄用計與滿清簽訂《中俄尼布楚約》,俄軍殘部撤離雅克薩。
當時的沙俄在歐洲列強眼裏,隻不過是一個偏於一隅的落後國家。其落後的戰鬥力在雅克薩之戰之後的十餘年後還成為歐洲列強的笑料。
1700年,俄瑞之戰,4萬俄軍被不足1萬的瑞典軍打得落花流水,損失高達1.5萬人。
在彼得一世改革前,沙俄在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軍事體係是典型的基輔羅斯體製,軍人、警察和稅收官員、行政官員三位一體。
督軍手下有哥薩克首領、韃靼首領、火槍手射擊軍首領以及管理德意誌傭兵和立陶宛人的騎兵大尉等副手,每個督軍手下的總兵力不過千人左右。
這些人馬各有兼職,火槍手射擊軍戰士往往在城鎮內有生意,其實不想離開家鄉的產業到西伯利亞去冒險。
哥薩克首領要充當稅務官,普通哥薩克農忙時要種地,農閑時要被選舉當警察。
由於兵力緊張,沙俄默許流浪漢、逃亡農奴、流放犯甚至逃犯從軍,把他們一概當做是哥薩克。
1649年,哈巴羅夫組建的135人遠征軍中,隻有20人是正牌哥薩克,其他的全是流浪漢和移民假冒的。
17世紀60年代,沙俄有人提出用4000兵力征服黑龍江的計劃,結果被西伯利亞總督直接叫停。
因為整個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總兵力不過6000人。其中約2000人為火槍手射擊軍,其它全是流放犯、探險家等盲流組成的哥薩克部隊。
直到1697年,沙俄在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總兵力也不足萬人。但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居然吞並了1000多萬平方公裏的西伯利亞,真是不可思議。
沙俄占領西伯利亞,對於治理廣袤遼闊的西伯利亞殖民地,可謂相當困難。世界上大部分殖民帝國,最終都丟掉了殖民地,喪失了帝國霸權。
然而,沙俄自從占據西伯利亞之後,在近400年的時間裏,一直掌控著此地,並且統治力度也越來越強。
連沙俄國力最虛弱的時候,西伯利亞仍然沒有丟。
沙俄向西伯利亞擴張時,每打下一塊地方,就在當地修築城堡,在重要的堡壘派駐軍隊,進行統治,納入沙俄的行政體係。
隨著版圖的增大,新築的城堡數量也逐步增多,沙俄的統治也就更加穩固。
城堡修築後,便不斷向該地移民。起初,隻有哥薩克冒險者前往,隨後,自耕農、商人、農奴、流放犯等各種身份的人也加入了移民大軍。
到了17世紀末期,西伯利亞的俄羅斯人已經達到了30多萬,數量超過了西伯利亞的原住民。
至20世紀初,超過300萬俄羅斯人定居西伯利亞,沙俄通過不間斷的移民,使得俄羅斯人成為西伯利亞的主體人口,擁有了足夠的後備力量。
西伯利亞地區多是蒼茫的原始森林、冰封的江河湖泊,對外交流極其不方便。沙俄占領西伯利亞後,為了能更好的治理,大力修建各大城堡之間的土路,以此作為據點之間相聯係的紐帶。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沙俄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西伯利亞大鐵路,使得西伯利亞與莫斯科的交流更加快速便捷。
西伯利亞出現事端,軍隊、物資會很快的調動前來,政令與軍令也更加暢通,加強了西伯利亞地區的統治。
沙俄用了50多年的時間,在毫無對手的情況下,付出極為輕微的代價,順利的吞並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
到18世紀初,俄羅斯已經擴張至西伯利亞最東部的堪察加半島、庫頁島、千島群島,西伯利亞地區被徹底納入了統治範圍。
沙俄的東擴,最遠時甚至將位於北美洲的阿拉斯加也吞入腹中。
如果這算撿漏的話,那沙俄無疑是運氣爆表的撿漏之王。
麵對沙俄的東擴,朱由校命令李岩、劉玄初領導的特務第8隊跟隨東北軍區第3縱隊收複外東北地區後,化整為零,以連為單位,分成約100個小隊,深入奧廖克馬河、勒拿河以東東西伯利亞地區進行勘察探路的同時,所到之處立上石碑,宣示大明的主權。
高迎祥、羅汝才、宋獻策領導的特務第2隊,李自成、牛金星領導的特務第3隊已經穿越大漠,以貿易經商的名義,深入蒙古高原、亞貝加爾湖地區,協助測繪隊勘測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亞地區地圖。
北方軍區逐漸深入陰山至貝加爾湖交通線兩側50公裏左右,不斷掃蕩漠北蒙古部落,引起漠北蒙古部落極度不安。
大明要開疆拓土,最輕鬆的莫過於征服西伯利亞。投入少,風險低,迴報大,無論怎樣計算,都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可謂是一本萬利。
將西伯利亞納入中華版圖後,蒙古高原將處於大明三麵夾擊的境地,可一勞永逸解決困擾中華千百年的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對華夏威脅侵擾的曆史難題。
征服西伯利亞被朱由校定位為基本國策,下發皇家衛隊和新錦衣衛進行宣傳。中華報社協助皇家衛隊、新錦衣衛加強西伯利亞的宣傳。
大力介紹西伯利亞以及沙俄等民族的各種地理人文情況,讓人們重新認識西伯利亞。
征服西伯利亞為大明軍隊目前的首要戰略任務,欲征服西伯利亞,必先征服蒙古高原、西域。
皇家衛隊總參謀部開始著手製定征服蒙古高原、西域、西伯利亞的戰略方案。
中華民族憑借比沙俄更方便的地利,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堅定的戰略決心必將把俄羅斯人全部驅逐迴烏拉爾山以西。
無論花多大代價,也必須征服西伯利亞,西伯利亞是中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伯利亞是一片富饒而尚未開發的土地,征服西伯利亞將使中華成為資源大國。各種資源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征服西伯利亞將使中華民族更加偉大,促使中華民族提前實現國強民富。
為了省錢,不建造永久軍營,士兵平時住在家中,遇到戰事,才到團裏的行軍大營報到。
17世紀中後期,沙俄建立了14萬多人的正規軍,還有5萬多人的哥薩克等非正規部隊。17世紀晚期,法國陸軍總兵力44萬人,成為歐洲最強大的軍隊。
彼得一世崛起時,組建了42個步兵團約6萬人的新式陸軍,隨後把這支部隊擴充到十幾萬的規模。
一戰前,沙俄的軍隊數量發展到23萬人。1900年,沙俄派出約20萬軍隊侵略東北。
1685年,中俄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時,俄軍集結了包括農民、商人和獵戶等在內的約450人作戰,擁有300支火繩槍。
滿清集結了約3000人發起進攻,俄軍傷亡慘重,被迫投降撤離雅克薩。
同年中俄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時,俄軍得到莫斯科增援的600人後,兵力約826人。擁有火繩槍100支,燧發槍850支,基本淘汰火繩槍。
滿清集結了約2000人,經過攻城和4個月圍困後,俄軍隻剩下66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沙俄用計與滿清簽訂《中俄尼布楚約》,俄軍殘部撤離雅克薩。
當時的沙俄在歐洲列強眼裏,隻不過是一個偏於一隅的落後國家。其落後的戰鬥力在雅克薩之戰之後的十餘年後還成為歐洲列強的笑料。
1700年,俄瑞之戰,4萬俄軍被不足1萬的瑞典軍打得落花流水,損失高達1.5萬人。
在彼得一世改革前,沙俄在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軍事體係是典型的基輔羅斯體製,軍人、警察和稅收官員、行政官員三位一體。
督軍手下有哥薩克首領、韃靼首領、火槍手射擊軍首領以及管理德意誌傭兵和立陶宛人的騎兵大尉等副手,每個督軍手下的總兵力不過千人左右。
這些人馬各有兼職,火槍手射擊軍戰士往往在城鎮內有生意,其實不想離開家鄉的產業到西伯利亞去冒險。
哥薩克首領要充當稅務官,普通哥薩克農忙時要種地,農閑時要被選舉當警察。
由於兵力緊張,沙俄默許流浪漢、逃亡農奴、流放犯甚至逃犯從軍,把他們一概當做是哥薩克。
1649年,哈巴羅夫組建的135人遠征軍中,隻有20人是正牌哥薩克,其他的全是流浪漢和移民假冒的。
17世紀60年代,沙俄有人提出用4000兵力征服黑龍江的計劃,結果被西伯利亞總督直接叫停。
因為整個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總兵力不過6000人。其中約2000人為火槍手射擊軍,其它全是流放犯、探險家等盲流組成的哥薩克部隊。
直到1697年,沙俄在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總兵力也不足萬人。但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居然吞並了1000多萬平方公裏的西伯利亞,真是不可思議。
沙俄占領西伯利亞,對於治理廣袤遼闊的西伯利亞殖民地,可謂相當困難。世界上大部分殖民帝國,最終都丟掉了殖民地,喪失了帝國霸權。
然而,沙俄自從占據西伯利亞之後,在近400年的時間裏,一直掌控著此地,並且統治力度也越來越強。
連沙俄國力最虛弱的時候,西伯利亞仍然沒有丟。
沙俄向西伯利亞擴張時,每打下一塊地方,就在當地修築城堡,在重要的堡壘派駐軍隊,進行統治,納入沙俄的行政體係。
隨著版圖的增大,新築的城堡數量也逐步增多,沙俄的統治也就更加穩固。
城堡修築後,便不斷向該地移民。起初,隻有哥薩克冒險者前往,隨後,自耕農、商人、農奴、流放犯等各種身份的人也加入了移民大軍。
到了17世紀末期,西伯利亞的俄羅斯人已經達到了30多萬,數量超過了西伯利亞的原住民。
至20世紀初,超過300萬俄羅斯人定居西伯利亞,沙俄通過不間斷的移民,使得俄羅斯人成為西伯利亞的主體人口,擁有了足夠的後備力量。
西伯利亞地區多是蒼茫的原始森林、冰封的江河湖泊,對外交流極其不方便。沙俄占領西伯利亞後,為了能更好的治理,大力修建各大城堡之間的土路,以此作為據點之間相聯係的紐帶。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沙俄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西伯利亞大鐵路,使得西伯利亞與莫斯科的交流更加快速便捷。
西伯利亞出現事端,軍隊、物資會很快的調動前來,政令與軍令也更加暢通,加強了西伯利亞地區的統治。
沙俄用了50多年的時間,在毫無對手的情況下,付出極為輕微的代價,順利的吞並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
到18世紀初,俄羅斯已經擴張至西伯利亞最東部的堪察加半島、庫頁島、千島群島,西伯利亞地區被徹底納入了統治範圍。
沙俄的東擴,最遠時甚至將位於北美洲的阿拉斯加也吞入腹中。
如果這算撿漏的話,那沙俄無疑是運氣爆表的撿漏之王。
麵對沙俄的東擴,朱由校命令李岩、劉玄初領導的特務第8隊跟隨東北軍區第3縱隊收複外東北地區後,化整為零,以連為單位,分成約100個小隊,深入奧廖克馬河、勒拿河以東東西伯利亞地區進行勘察探路的同時,所到之處立上石碑,宣示大明的主權。
高迎祥、羅汝才、宋獻策領導的特務第2隊,李自成、牛金星領導的特務第3隊已經穿越大漠,以貿易經商的名義,深入蒙古高原、亞貝加爾湖地區,協助測繪隊勘測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亞地區地圖。
北方軍區逐漸深入陰山至貝加爾湖交通線兩側50公裏左右,不斷掃蕩漠北蒙古部落,引起漠北蒙古部落極度不安。
大明要開疆拓土,最輕鬆的莫過於征服西伯利亞。投入少,風險低,迴報大,無論怎樣計算,都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可謂是一本萬利。
將西伯利亞納入中華版圖後,蒙古高原將處於大明三麵夾擊的境地,可一勞永逸解決困擾中華千百年的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對華夏威脅侵擾的曆史難題。
征服西伯利亞被朱由校定位為基本國策,下發皇家衛隊和新錦衣衛進行宣傳。中華報社協助皇家衛隊、新錦衣衛加強西伯利亞的宣傳。
大力介紹西伯利亞以及沙俄等民族的各種地理人文情況,讓人們重新認識西伯利亞。
征服西伯利亞為大明軍隊目前的首要戰略任務,欲征服西伯利亞,必先征服蒙古高原、西域。
皇家衛隊總參謀部開始著手製定征服蒙古高原、西域、西伯利亞的戰略方案。
中華民族憑借比沙俄更方便的地利,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堅定的戰略決心必將把俄羅斯人全部驅逐迴烏拉爾山以西。
無論花多大代價,也必須征服西伯利亞,西伯利亞是中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伯利亞是一片富饒而尚未開發的土地,征服西伯利亞將使中華成為資源大國。各種資源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征服西伯利亞將使中華民族更加偉大,促使中華民族提前實現國強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