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2年8月初1。
隨著大興安嶺以東的通遼、赤峰地區的收複,東北軍區與北方軍區實現聯防,麵對巨大的軍事優勢,朱由校調整了東北軍區的戰略。
東北軍區40個師分成4個縱隊。
第1縱隊沿烏蘇裏江、黑龍江一線,收複海參崴、北琴海、雙城子、伯力、廟街等外東北地區東部。
第2縱隊沿鬆花江、牡丹江、嫩江,收複牡丹江、寧古塔、雞西、雙鴨山、佳木斯、伊春、綏化、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墨爾根城、海蘭泡等東北地區中西部。
第3縱隊收複大興安嶺以東、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漠河以東,精奇裏江、兀的河流域的雅克薩、結雅、安特坎等外東北地區北部。
李岩、劉玄初領導的特務第8隊,擴編至人,跟隨第3縱隊行動。
第4縱隊千裏大躍進,收複庫頁島、格布特群島等北海沿岸島嶼。
東北軍區4個縱隊全麵出擊,收複並實際統治奴兒幹都司故地。
奴兒幹都司是明朝在東北地區設置的最高地方軍政合一建製機構。
奴兒幹都司設立於永樂7年,治所位於黑龍江入海口附近的奴兒幹城,滿清時稱廟街,沙俄占據後更名為尼古拉耶夫斯克。管轄範圍西起鄂嫩河、東至庫頁島、北抵外興安嶺、南接圖們江、東南臨鯨海。
包括外興安嶺以南、內蒙古東北部、外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烏蘇裏江以東、庫頁島等地區。
庫頁島上設立襄哈兒衛、兀烈河衛,正統時期增設波羅河衛。
奴兒幹是元代流放犯人的地方,除了女真、高麗流放湖廣以外,大都流放到奴兒幹。流放奴兒幹的普通刑事犯多數是漢人,漢人的習俗也廣泛留在奴兒幹。
永樂11年,明朝宦官亦失哈在巡視奴兒幹都司時,在奴兒幹城修建了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教寺廟,命名為永寧寺。
永寧寺建好後,在其上豎立了一塊石碑,以紀念永寧寺的修築。永寧寺後被毀壞,亦失哈又重建永寧寺,再次豎立了一塊石碑,這兩塊碑被合稱為永寧寺碑。永寧寺的建築遺跡直到民國時期還能看見。
女真勢力被驅逐到朝鮮半島後,收複東北地區的軍事行動變得非常輕鬆,東北軍區所到之處的女真、蒙古部落,基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東北軍區以強大的軍事實力開始全麵收複西起大興安嶺西麓、北至外興安嶺北麓和外東北地區、東至鯨海、北海的的廣大領土。
大興安嶺是興安嶺的西部組成部分。東北起自黑龍江南岸漠河地區,西南止於赤峰北部西拉木倫河上遊穀地,呈東北、西南走向,全長1400公裏,均寬約200公裏,海拔1100至1400米。
大興安嶺不僅支撐著東北與內蒙古工、農、牧、漁等產業的命脈,也是維持生命的糧倉與飲用水源。
大興安嶺森林生態係統是鬆嫩平原和唿倫貝爾大草原的天然綠色屏障 ,是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
外興安嶺亦稱石大興安嶺,西起貝加爾湖地區,東抵北海,全長約2200公裏,是北流入北冰洋、南流入黑龍江及太平洋諸河的分水嶺。
北支脈向東北方向延伸,經過朱格朱爾山脈和科雷馬山後,一直延伸到遙遠的白令海峽。南支脈向東南延伸約400公裏後,抵達北海。
內興安嶺又稱老爺嶺,位於烏蘇裏江、黑龍江下遊以東,韃靼海峽、鯨海以西,北起黑龍江入海口,南至海參崴。全長約約1200公裏,寬200至250公裏,平均海拔800至1000米。沙俄占據外東北後更名為錫霍特山。
外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兀的河與外興安嶺之間、烏蘇裏江以東內興安嶺地區以及庫頁島、格布特群島等近海島嶼在內約1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北海西起外東北地區海岸,東以堪察加半島為界,北至東西伯利亞海岸,東南至千島群島,南至北海道島,西南至庫頁島。
經千島群島諸海峽與太平洋相通,經韃靼海峽、宗穀海峽與鯨海相連。沙俄占據後更名為鄂霍茨克海。
鯨海東起庫頁島、北海道島,南至九州島,西至朝鮮半島,北至外東北地區海岸。南經對馬海峽與東海溝通,北經宗穀海峽和韃靼海峽與北海連接,東經關門海峽與瀨戶內海相接。
1815年俄國人將鯨海取名為日本海,後被國際上采用。
韃靼海峽是外東北地區與庫頁島之間的狹窄水道,南北長約633公裏,南北寬度不等,北部最窄處僅7.3公裏,南部寬處約340公裏。
韃靼海峽因韃靼族而得名,日本人稱為間宮海峽,俄國人稱為涅維爾斯科依海峽。
格布特群島位於北海西部,由15個島組成,麵積約2500平方公裏。
庫頁島明朝時期稱苦兀島,地形南北狹長,其形狀如魚。南北長948公裏,東西寬6至160公裏,麵積約7.64萬平方公裏。庫頁島森林、石油、天然氣、煤礦、漁業等資源非常豐富,有金銀島的美稱。
北琴海元明時稱為北琴海,滿清時更名為興凱湖。北琴海原為中國內湖,《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變成了中俄界湖。
精奇裏江源自外興安嶺南坡,為黑龍江左岸最大支流。沙俄占據後更名為結雅河。沙俄在結雅河上遊修建的結雅湖,蓄水量約700億立方米,是北琴海的2.7倍,是洞庭湖的3.1倍。
兀的河發源於外興安嶺,向東注入北海的兀的灣。明初時,於此地區設置兀的河衛。沙俄占據後更名為烏弟河。
海參崴意思是海邊的漁村,元朝時期名永明城。滿清時闖關東的直魯兩省人,把這裏叫做崴子,山東人跑崴子指的就是這裏。人們誤認當地盛產海參,最後口口相傳成漢名海參崴。
沙俄占據外東北後更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天然良港,沙俄在此建設軍港,成為其太平洋艦隊的駐地。
雙城子其名源於明代的雙城衛,以其東西兩城並存而得名,東城叫富爾丹,西城叫朱爾根,相距約四裏。
南距海參崴100公裏,是連接伯力和海參崴兩戰略要地的樞紐。沙俄占據後更名為烏蘇裏斯克。
伯力地處黑龍江、烏蘇裏江會合口東岸,扼守兩江江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控製了此地就控製遠東。
地處兩江交匯處主航道西南側的黑瞎子島與伯力隔江相望。黑瞎子島是一塊衝積而成的三角洲,三麵環水,扼守著黑龍江、烏蘇裏江通航咽喉。
沙俄占據後更名為哈巴羅夫斯克,成為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
璦琿的名字源於璦琿河,意思為可畏。最早的璦琿城,建於永樂年間,位於精奇裏江與黑龍江匯合處的黑龍江左岸。
沙俄占據後更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成為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
雅克薩位於黑龍江與額木爾河匯合處左岸,對岸為漠河中興安鎮。距離璦琿城約650公裏,地扼水陸要衝。沙俄占據後更名為阿爾巴津,並以此為據點,修築城堡,不斷向黑龍江內地深入。
哈爾濱的曆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元明時,哈爾濱成為成吉思汗三弟的領地和奴爾幹都司的轄地。明末時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遺存的建築材料在原地修築阿勒楚喀要塞。
尼布楚由尼布楚河得名,原為蒙古族茂明安等部遊牧區,西鄰貝加爾湖。
沙俄在此發現銀礦後,尼布楚成為外貝加爾的主要城鎮,成為中俄貿易中心之一。西伯利亞鐵路落成後赤塔取代了尼布楚的地位。
沙俄占據後更名為涅爾琴斯克,成為黑龍江中上遊一帶殖民勢力的中心。
赤塔距離唿倫貝爾550公裏,距離莫斯科4760公裏。《尼布楚條約》簽訂後,赤塔地區正式劃歸沙俄,成為俄羅斯後貝加爾邊疆區首府。
隨著大興安嶺以東的通遼、赤峰地區的收複,東北軍區與北方軍區實現聯防,麵對巨大的軍事優勢,朱由校調整了東北軍區的戰略。
東北軍區40個師分成4個縱隊。
第1縱隊沿烏蘇裏江、黑龍江一線,收複海參崴、北琴海、雙城子、伯力、廟街等外東北地區東部。
第2縱隊沿鬆花江、牡丹江、嫩江,收複牡丹江、寧古塔、雞西、雙鴨山、佳木斯、伊春、綏化、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墨爾根城、海蘭泡等東北地區中西部。
第3縱隊收複大興安嶺以東、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漠河以東,精奇裏江、兀的河流域的雅克薩、結雅、安特坎等外東北地區北部。
李岩、劉玄初領導的特務第8隊,擴編至人,跟隨第3縱隊行動。
第4縱隊千裏大躍進,收複庫頁島、格布特群島等北海沿岸島嶼。
東北軍區4個縱隊全麵出擊,收複並實際統治奴兒幹都司故地。
奴兒幹都司是明朝在東北地區設置的最高地方軍政合一建製機構。
奴兒幹都司設立於永樂7年,治所位於黑龍江入海口附近的奴兒幹城,滿清時稱廟街,沙俄占據後更名為尼古拉耶夫斯克。管轄範圍西起鄂嫩河、東至庫頁島、北抵外興安嶺、南接圖們江、東南臨鯨海。
包括外興安嶺以南、內蒙古東北部、外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烏蘇裏江以東、庫頁島等地區。
庫頁島上設立襄哈兒衛、兀烈河衛,正統時期增設波羅河衛。
奴兒幹是元代流放犯人的地方,除了女真、高麗流放湖廣以外,大都流放到奴兒幹。流放奴兒幹的普通刑事犯多數是漢人,漢人的習俗也廣泛留在奴兒幹。
永樂11年,明朝宦官亦失哈在巡視奴兒幹都司時,在奴兒幹城修建了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教寺廟,命名為永寧寺。
永寧寺建好後,在其上豎立了一塊石碑,以紀念永寧寺的修築。永寧寺後被毀壞,亦失哈又重建永寧寺,再次豎立了一塊石碑,這兩塊碑被合稱為永寧寺碑。永寧寺的建築遺跡直到民國時期還能看見。
女真勢力被驅逐到朝鮮半島後,收複東北地區的軍事行動變得非常輕鬆,東北軍區所到之處的女真、蒙古部落,基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東北軍區以強大的軍事實力開始全麵收複西起大興安嶺西麓、北至外興安嶺北麓和外東北地區、東至鯨海、北海的的廣大領土。
大興安嶺是興安嶺的西部組成部分。東北起自黑龍江南岸漠河地區,西南止於赤峰北部西拉木倫河上遊穀地,呈東北、西南走向,全長1400公裏,均寬約200公裏,海拔1100至1400米。
大興安嶺不僅支撐著東北與內蒙古工、農、牧、漁等產業的命脈,也是維持生命的糧倉與飲用水源。
大興安嶺森林生態係統是鬆嫩平原和唿倫貝爾大草原的天然綠色屏障 ,是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
外興安嶺亦稱石大興安嶺,西起貝加爾湖地區,東抵北海,全長約2200公裏,是北流入北冰洋、南流入黑龍江及太平洋諸河的分水嶺。
北支脈向東北方向延伸,經過朱格朱爾山脈和科雷馬山後,一直延伸到遙遠的白令海峽。南支脈向東南延伸約400公裏後,抵達北海。
內興安嶺又稱老爺嶺,位於烏蘇裏江、黑龍江下遊以東,韃靼海峽、鯨海以西,北起黑龍江入海口,南至海參崴。全長約約1200公裏,寬200至250公裏,平均海拔800至1000米。沙俄占據外東北後更名為錫霍特山。
外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兀的河與外興安嶺之間、烏蘇裏江以東內興安嶺地區以及庫頁島、格布特群島等近海島嶼在內約1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北海西起外東北地區海岸,東以堪察加半島為界,北至東西伯利亞海岸,東南至千島群島,南至北海道島,西南至庫頁島。
經千島群島諸海峽與太平洋相通,經韃靼海峽、宗穀海峽與鯨海相連。沙俄占據後更名為鄂霍茨克海。
鯨海東起庫頁島、北海道島,南至九州島,西至朝鮮半島,北至外東北地區海岸。南經對馬海峽與東海溝通,北經宗穀海峽和韃靼海峽與北海連接,東經關門海峽與瀨戶內海相接。
1815年俄國人將鯨海取名為日本海,後被國際上采用。
韃靼海峽是外東北地區與庫頁島之間的狹窄水道,南北長約633公裏,南北寬度不等,北部最窄處僅7.3公裏,南部寬處約340公裏。
韃靼海峽因韃靼族而得名,日本人稱為間宮海峽,俄國人稱為涅維爾斯科依海峽。
格布特群島位於北海西部,由15個島組成,麵積約2500平方公裏。
庫頁島明朝時期稱苦兀島,地形南北狹長,其形狀如魚。南北長948公裏,東西寬6至160公裏,麵積約7.64萬平方公裏。庫頁島森林、石油、天然氣、煤礦、漁業等資源非常豐富,有金銀島的美稱。
北琴海元明時稱為北琴海,滿清時更名為興凱湖。北琴海原為中國內湖,《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變成了中俄界湖。
精奇裏江源自外興安嶺南坡,為黑龍江左岸最大支流。沙俄占據後更名為結雅河。沙俄在結雅河上遊修建的結雅湖,蓄水量約700億立方米,是北琴海的2.7倍,是洞庭湖的3.1倍。
兀的河發源於外興安嶺,向東注入北海的兀的灣。明初時,於此地區設置兀的河衛。沙俄占據後更名為烏弟河。
海參崴意思是海邊的漁村,元朝時期名永明城。滿清時闖關東的直魯兩省人,把這裏叫做崴子,山東人跑崴子指的就是這裏。人們誤認當地盛產海參,最後口口相傳成漢名海參崴。
沙俄占據外東北後更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天然良港,沙俄在此建設軍港,成為其太平洋艦隊的駐地。
雙城子其名源於明代的雙城衛,以其東西兩城並存而得名,東城叫富爾丹,西城叫朱爾根,相距約四裏。
南距海參崴100公裏,是連接伯力和海參崴兩戰略要地的樞紐。沙俄占據後更名為烏蘇裏斯克。
伯力地處黑龍江、烏蘇裏江會合口東岸,扼守兩江江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控製了此地就控製遠東。
地處兩江交匯處主航道西南側的黑瞎子島與伯力隔江相望。黑瞎子島是一塊衝積而成的三角洲,三麵環水,扼守著黑龍江、烏蘇裏江通航咽喉。
沙俄占據後更名為哈巴羅夫斯克,成為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
璦琿的名字源於璦琿河,意思為可畏。最早的璦琿城,建於永樂年間,位於精奇裏江與黑龍江匯合處的黑龍江左岸。
沙俄占據後更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成為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
雅克薩位於黑龍江與額木爾河匯合處左岸,對岸為漠河中興安鎮。距離璦琿城約650公裏,地扼水陸要衝。沙俄占據後更名為阿爾巴津,並以此為據點,修築城堡,不斷向黑龍江內地深入。
哈爾濱的曆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元明時,哈爾濱成為成吉思汗三弟的領地和奴爾幹都司的轄地。明末時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遺存的建築材料在原地修築阿勒楚喀要塞。
尼布楚由尼布楚河得名,原為蒙古族茂明安等部遊牧區,西鄰貝加爾湖。
沙俄在此發現銀礦後,尼布楚成為外貝加爾的主要城鎮,成為中俄貿易中心之一。西伯利亞鐵路落成後赤塔取代了尼布楚的地位。
沙俄占據後更名為涅爾琴斯克,成為黑龍江中上遊一帶殖民勢力的中心。
赤塔距離唿倫貝爾550公裏,距離莫斯科4760公裏。《尼布楚條約》簽訂後,赤塔地區正式劃歸沙俄,成為俄羅斯後貝加爾邊疆區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