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為什麽小小的沛縣就有這麽多優質人才,而是太多太多的優質人才,因為沒有機會而隻能默默埋沒!


    稀缺的從來都不是人才,而是帶頭大哥以及大哥給的平台,如果不是跟著劉邦,樊噲可能一輩子就是個屠夫,曹參可能會本本分分的當個公務員幹到退休,蕭何會好一點,不過幹到個縣令也就頂天了。


    人才的湧現是要有平台做支撐的。


    有的人騎自行車兩腳使勁踩,一小時,隻能跑10公裏左右。人開汽車一腳輕踏油門,一小時能跑100公裏。


    人坐高鐵閉上眼睛,一小時也能跑300公裏。人乘飛機吃著美味,一小時能跑1000公裏。


    同樣的人、同樣的努力,不一樣的平台,結果就不一樣。


    現實社會中,大部分人才都隻能步行,最終寂寂無聞,泯滅在天地間。


    天啟元年3月初10。


    大明最富庶的江南地區掌控在手,地方軍權掌控在手,強大的軍隊嚴陣以待,大明的政治體製改革可以逐漸啟動了。


    北直隸、遼東、山西、西北四地軍隊的整肅,懲治了9萬餘人,再次殺了9000人。半年時間懲治了13萬餘人,殺了近兩萬人。還不包含新近正在整肅的南直隸等地方軍隊。


    文武百官被朱由校的血腥整肅,徹底震懾,再也不敢小瞧了小皇帝。


    朱由校的威信空前高漲。殺一人你是殺人犯、殺十人你罪大惡極,殺一萬人,你就可以稱王,殺十萬百萬,你就是一代雄主。


    太祖朱元璋處理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藍玉案,四大案被殺官員超過10萬。


    天啟小皇帝與太祖朱元璋比較還是比較仁慈,如果是太祖朱元璋,13萬人都被殺了。但半年殺2萬,已經可以與太祖朱元璋相提並論了。


    常朝。


    “臣彈劾候任東閣大學士南京禮部右侍郎沈?、原首輔葉向高、原吏部左侍郎朱國祚、原吏部右侍郎史繼偕、候任大理寺卿原南京吏部員外郎鄒元標,候任太常寺少卿原考功郎中趙南星。”閹黨五虎的崔呈秀在在魏進忠的安排下站出來又拋出了一個炸彈。


    “沈?等人嫌棄官職小,朝廷征召半年,也不積極赴京任職。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沈?等人卻為了一己私利,置國家社稷不顧,將國家大事拋諸腦後。此等無君無父的不忠不孝之徒,辜負泰昌皇帝的一番苦心,欺上瞞下、違抗聖命,犯有欺君之罪,其罪當誅。”


    “臣建議撤銷沈?等人的任命,永不錄用,並嚴厲追究其欺君之罪。”崔呈秀氣勢如虹的說完,昂首挺胸的退迴原位。


    朝堂瞬間炸開了鍋,文武百官紛紛交頭接耳,小聲議論。


    “臣附議!”倪文煥站了出來,大聲說道,“臣建議不僅沈?等人,其他自泰昌皇帝登基任命調動的官員,凡是還有赴任的,一律撤銷任命,永不錄用,並嚴厲追究其欺君之罪。”


    “臣附議!”


    “臣附議!”


    陸續又有魏進忠安排的大臣開始附和。


    “臣有不同意見。”東林黨地損星一枝花禮部尚書孫慎行出場辯駁道:“沈?等人未及時赴任,事出有因,確係身體有疾。若追究其欺君之罪,不僅有違泰昌皇帝的遺願,也讓天下官員寒心。”


    “禮部尚書孫大人說的好,臣附議。”


    “臣附議!”


    東林黨人紛紛附和。


    “臣認為沈?等人違抗聖命,其罪當誅。”早已經得到朱由校暗示的內閣輔臣袁可立兼任兵部尚書站了出來,大聲的說道,“臣建議撤銷沈?等人的任命,永不錄用,並嚴厲追究其欺君之罪。”


    隨著袁可立擲地有聲的定論,內閣次輔成基命兼任吏部尚書、內閣首輔何宗彥沒有反應,保持中立。


    “準!”朱由校見時機成熟,講了一個字準就拂袖而去,留下一片茫然的大臣們,有人歡喜有人憂。


    散朝後,一批東廠番子出京,秘密執行緝拿查處沈?、葉向高等人的任務。


    朱由校吹響了大明政治體製改革的衝鋒號。


    朱由校安排溫體仁、錢謙益、周延儒、馮銓等人在《中華時報》發表評論,大肆對沈?、葉向高等人置國家社稷不顧,自私自利,不敢擔責任事的行為予以批判。


    因為此事,朱由校繼續暫停官員補缺。


    為防止類似的情況發生,以後但凡有意向某個職位的,首先必須有當事人積極主動的申請,無本人申請,直接排除在外。


    《中華時報》評論一發,沈?、葉向高等人的名聲算是徹底臭了,也引起了很多想補缺官員的怨恨。


    md,這些人又想做官,又要來三辭三讓,通過這個形式,以後出了問題,就甩鍋給皇帝,說是自己不想做官,是皇帝逼著他做的,他就把一切責任甩給皇帝。典型的又當婊子又想立牌坊。


    東林書院依庸堂。


    “進卿兄,爾瞻兄,夢白兄,朝會的消息收到了嗎?小皇帝要追究你們欺君之罪,你們可想到了對策?”李三才焦急的詢問。自從朱由校登基,京城戒嚴後,李三才就南下,一直待在了東林書院。


    “就是啊,進卿兄,爾瞻兄,夢白兄,看這架勢,小皇帝不像是鬧著玩的。”高攀龍也是心急如焚。


    “道甫兄,存之兄,不用著急。小皇帝最多撤銷任命而已,我們本就是閑雲野鶴,他還敢把我們怎麽辦。”葉向高氣定神閑、不慌不忙的說道,不愧是前內閣首輔。


    “如果他真敢對我等下手,老夫到覺得是好事情,這樣咱們可以號召士林群起攻之。如果我等三人有事,道甫兄,存之兄,你們二人在外麵,主持大局,這次一定嫌棄滔天巨浪,讓小皇帝束手,讓他來求咱們。”


    “進卿兄,那咱們可得仔細商議商議,這小皇帝可不是省油的燈。據老夫了解,北直隸、遼東、宣大、三邊等九邊十三鎮的邊軍衛所和京軍都已經被他掌控整肅了。咱們可得小心應對。”李三才謹慎的提議道。


    “道甫兄,莫擔心。小皇帝隻是掌控了邊軍、京軍而已,這些地方咱們的影響力本就不大。江南這邊的軍隊和官場才是咱們的根本。他要東江南,可沒有那麽容易。”趙南星補充道。


    “諸位,老夫思慮良久,咱們現在不能坐以待斃,老夫覺得這樣辦......”鄒元標老謀深算的開始出謀劃策。


    “砰!”


    依庸堂的大門被一腳踹開,一群身著黑色中裝的精壯漢子手拿左輪手槍衝了進來。


    “東廠辦案,但有反抗,格殺勿論!”


    “哪位是葉向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爾東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爾東大王並收藏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最新章節